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1
作者 张桂清 梁志豪 +6 位作者 刘青 吴小平 罗海凌 姚俊新 刘斌 林占熺 江书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共17页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可溶性、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原材料进行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单糖和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2.5 h、料液比(g/mL)1∶25、提取次数2次、浸泡时间6 h;其颗粒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和可溶性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硒平均质量分数为0.0583 mg/kg;得到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的薄层色谱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对其测定无干扰;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10、1.166、8.708、1.265、0.824、5.79、2.58、1.72和1.67 mg/g。以上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稳定可靠,颗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建立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质量标准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水提工艺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草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斐济减贫、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
作者 林兴生 苏日柏 +7 位作者 林占森 黄智新 罗礼泉 林治亭 钟思钦 田乐乐 林冬梅 林占熺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9期144-150,共7页
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项目自2014年在斐济落地实施,初步实现了“草-菌-畜-肥”高效循环利用,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的历史,丰富了多元化食品,促进了粮食安全;降低了养殖成本,缓解了旱区饲料短缺问题;菌草治理斐济河岸滑坡和滨海盐碱地... 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项目自2014年在斐济落地实施,初步实现了“草-菌-畜-肥”高效循环利用,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的历史,丰富了多元化食品,促进了粮食安全;降低了养殖成本,缓解了旱区饲料短缺问题;菌草治理斐济河岸滑坡和滨海盐碱地,生态效果显著。创建了以农户需求为中心的推广模式,使菌草技术进村到户,千家万户能参与、能受益、能发展,项目增强了斐济能力建设、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了体面就业,赋予妇女、老人、残障人士、青年等权力,提升了当地生产力水平,为斐济减贫、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岛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粮食安全 减贫 菌草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草高产栽培鹿角灵芝不同生长条件优化研究
3
作者 林兴生 苏日柏 +7 位作者 罗礼泉 黄智新 林治亭 钟思钦 田乐乐 林占森 林冬梅 林占熺 《南方园艺》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提高菌草栽培鹿角灵芝的产量和商品性状,以巨菌草、芦竹为主要原料,对不同菌草配方、温度、CO_(2)浓度、增湿频率、光照强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配方1(巨菌草50%、芦竹28%、麸皮20%、石膏2%)、温度16~26℃、CO... 为提高菌草栽培鹿角灵芝的产量和商品性状,以巨菌草、芦竹为主要原料,对不同菌草配方、温度、CO_(2)浓度、增湿频率、光照强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配方1(巨菌草50%、芦竹28%、麸皮20%、石膏2%)、温度16~26℃、CO_(2)浓度10000~15000 mg/kg、每7 d补水增湿、光照强度700~1000 lx,在上述条件下,鹿角灵芝子实体长度48.7 cm、分枝数4.1个、菌柄直径16.8 mm、鲜芝产量113.4 g/袋、干芝产量32.2 g/袋、生物学效率33.8%、子实体生长期116.7 d,鹿角灵芝商品率达98.7%,为鹿角灵芝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鹿角灵芝 高产栽培 生长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草治理南太海岛滨海盐碱地研究
4
作者 林兴生 苏日柏 +7 位作者 黄智新 钟思钦 罗礼泉 林治亭 田乐乐 林占森 林冬梅 林占熺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27-31,共5页
在南太岛国斐济土壤含盐量为1.67%、pH值为7.8的滨海盐碱地,比较采用不同起垄高度,巨菌草和芦竹扦插、育苗移栽、丛移栽及菌草菌糟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等措施对菌草生长特性和盐碱地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高30 cm、采用丛移栽方法... 在南太岛国斐济土壤含盐量为1.67%、pH值为7.8的滨海盐碱地,比较采用不同起垄高度,巨菌草和芦竹扦插、育苗移栽、丛移栽及菌草菌糟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等措施对菌草生长特性和盐碱地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高30 cm、采用丛移栽方法、施肥量为22 500 kg·hm^(-2)时,巨菌草生长和治理盐碱地综合效果最显著且优于芦竹,治理12个月后,巨菌草的成活率为96.7%,产量为172.50 t·hm^(-2),沟内土壤含盐量为0.63%,植株土壤含盐量为0.20%,根系土壤含盐量为0.32%,植株含盐量为0.20%,土壤pH值为7.1,但芦竹的耐盐能力强于巨菌草。菌草治理滨海盐碱地为南太地区盐碱地改良、增加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滨海盐碱地 治理 南太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菌草周年栽培平菇技术及其应用
5
作者 林兴生 苏日柏 +7 位作者 罗礼泉 黄智新 林治亭 钟思钦 田乐乐 林占森 林冬梅 林占熺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31-37,共7页
在斐济(热带地区)以平菇P969、P49、P43为试验菌株,设14~18、18~22、22~26℃共3个温度,500~750、750~1000、1000~1250 ppm共3个CO_(2)浓度,80%~85%、85%~90%、90%~95%共3个空气相对湿度,测定了不同生长条件对冷库或简易制冷货柜菌草栽... 在斐济(热带地区)以平菇P969、P49、P43为试验菌株,设14~18、18~22、22~26℃共3个温度,500~750、750~1000、1000~1250 ppm共3个CO_(2)浓度,80%~85%、85%~90%、90%~95%共3个空气相对湿度,测定了不同生长条件对冷库或简易制冷货柜菌草栽培平菇的生产性能;比较了斐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林下覆土自然栽培平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冷库或简易制冷货柜温度14~18℃、CO_(2)浓度500~750 ppm、空气相对湿度85%~90%周年栽培P969、P49、P43平菇时,其子实体的商品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优于其他生长条件,其中,以P969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418.3 g/袋和124.5%。采用林下覆土周年自然栽培平菇模式,斐济中东部地区旱季的温度较低(16~26℃)时选择栽培P969,其首茬菇成熟时间为10.3 d、总产量为390.8 g/袋、生物学效率为116.3%;在西部地区旱季和中东部地区的雨季温度适中(19~29℃)时可以选择栽培P969、P49、P43,其中,P49、P43的首茬菇成熟时间仅为6 d,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03.0%和98.7%;在西部地区的雨季高温(22~33℃)时可以选择P49和P43。在斐济利用控温或林下覆土自然栽培不同温型菌株,可实现斐济菌草周年栽培平菇,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的历史,在促进斐济减贫、增加农民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取得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菌草 周年栽培 平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的饲草产量、营养特性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鸿源 林占熺 +1 位作者 刘廷丹 林冬梅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00-2910,共11页
巨菌草适应性广、生物量大、营养丰富,在适宜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巨菌草作为高产优质的菌草,可用于栽培食药用菌、治理生态环境,还可作为畜禽饲料。本文介绍巨菌草的饲草产量、营养特性和青贮品质,并阐述了巨菌草在反刍动物、家禽等畜禽... 巨菌草适应性广、生物量大、营养丰富,在适宜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巨菌草作为高产优质的菌草,可用于栽培食药用菌、治理生态环境,还可作为畜禽饲料。本文介绍巨菌草的饲草产量、营养特性和青贮品质,并阐述了巨菌草在反刍动物、家禽等畜禽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巨菌草在畜禽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饲草产量 营养特性 青贮 畜禽养殖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敏 杨锐 +7 位作者 黄逸州 林芷昕 郑贤跃 刘庆华 高玉云 林冬梅 林占熺 金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8,共1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巨菌草替代不同水平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从江香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用新鲜青绿巨菌草替代10%... 本试验旨在探究巨菌草替代不同水平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从江香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用新鲜青绿巨菌草替代10%、20%基础饲粮,试验期90 d。通过测定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肠道机械屏障和盲肠菌群结构,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巨菌草在猪的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巨菌草不计成本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增重成本降低8.73%,试验Ⅱ组降低11.59%;巨菌草按市场价格0.35元·kg^(-1)计算时,试验Ⅰ组的增重成本降低2.78%,试验Ⅱ组增加1.35%。2)肠道发育: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胃的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小肠相对重量有升高的趋势(P=0.09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空肠GLP-2和回肠IGF-1R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绒毛高度、V/C及空肠GLP-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3)肠道免疫及机械屏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IFN-γ含量显著降低,试验Ⅱ组空肠TGF-β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回肠ZO-1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试验Ⅱ组空肠Occludin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盲肠微生物区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链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毛螺菌科未分类菌属有上升趋势(P=0.065),螺旋体门(P=0.085)、密螺旋体属(P=0.085)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巨菌草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提升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肠道健康。巨菌草不计成本时,替代20%基础饲粮为宜,巨菌草按市场价格0.35元·kg^(-1)计算时,替代10%基础饲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育肥从江香猪 生长性能 盲肠菌群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协同超声技术提取菌草灵芝流浸膏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桂清 林伟达 +2 位作者 姚俊新 杨宇森 林占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提取灵芝流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期为灵芝流浸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菌草鹿角灵芝为原料,采用灵芝流浸膏的提取和复合酶用量配比、复合酶酶解条件、超声波条件正交试验对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技... [目的]探讨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提取灵芝流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期为灵芝流浸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菌草鹿角灵芝为原料,采用灵芝流浸膏的提取和复合酶用量配比、复合酶酶解条件、超声波条件正交试验对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技术提取菌草灵芝流浸膏的工艺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水浴浸提法进行对比。[结果]复合酶协同超声技术提取灵芝流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酶组成为纤维素酶2.0 g,木瓜蛋白酶0.8 g,果胶酶3.0 g;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60℃,p H 5.5,时间80 min;超声条件为时间15 min,功率500 W,温度55℃。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浸提法提取流浸膏得率为2.71%,而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流浸膏得率为66.90%,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流浸膏的得率约是常规浸提法的25倍。[结论]采用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技术,提高了菌草灵芝流浸膏和多糖得率,显著缩短了提取时间,且降低了提取液黏度,为灵芝流浸膏和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流浸膏 复合酶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草及菌物饲料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占熺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20期73-74,共2页
菌草是指可作为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是指"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和重要农业资源,是为解决"菌林矛盾"应运而生的产物。经过30余年发展,菌草技术已成为包括菌... 菌草是指可作为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是指"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和重要农业资源,是为解决"菌林矛盾"应运而生的产物。经过30余年发展,菌草技术已成为包括菌草组培快繁育苗、菌草标准化种植、菌草生态治理(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菌草食药用菌栽培、菌草及菌草菌物饲料、菌草固氮菌肥、菌草生物质能源和材料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菌 菌草 标准化种植 防风固沙 固氮菌肥 领域交叉 生态治理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宁夏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子森 周童晖 +4 位作者 苏德伟 谢晶 刘斌 林占熺 林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土壤容重下降8.96%,含盐量下降71.90%,有机质含量上升35.25%,碱解氮含量下降56.20%,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81.97%和2.51%,改良后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16.87%和6.14%,种植巨菌草后土壤真菌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群落结构方面,种植巨菌草增加了绿弯菌门、粘菌门、疣微菌门、担子菌门、霉菌门、芽枝霉门、毛霉门、油壶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OTU数上,种植巨菌草后细菌OTU数比CK增加了0.74%,真菌OTU数比CK减少了42.24%。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试验组和CK之间细菌和真菌门的类别差异较大。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土壤碱性酶活性、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盐质量分数是引起种植巨菌草后根际土壤环境改变的主要因子。【结论】种植巨菌草可以提高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中度盐碱地 土壤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添加菌草平菇菌糠基质对莱牧1号幼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罗海凌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提高菌草栽培中食用菌菌糠的循环利用效率,以莱牧1号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在土壤中添加不同质量的平菇菌糠基质,分别为CK(0 g·kg^(-1))、SMS1(10.0 g·kg^(-1))、SMS2(25.0 g·kg^(-1))、SMS3(50.0 g·kg^(-1))、SMS4(7... 为提高菌草栽培中食用菌菌糠的循环利用效率,以莱牧1号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在土壤中添加不同质量的平菇菌糠基质,分别为CK(0 g·kg^(-1))、SMS1(10.0 g·kg^(-1))、SMS2(25.0 g·kg^(-1))、SMS3(50.0 g·kg^(-1))、SMS4(75.0 g·kg^(-1))、SMS5(100.0 g·kg^(-1))、SMS6(150.0 g·kg^(-1)),研究其对莱牧1号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莱牧1号生长20 d时,SMS4处理表现最佳,株高达26.9 cm,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生长50 d时,SMS4处理茎粗比CK增加35.25%,达到16.50 mm,根长达92.96 cm,优于其他处理组。此外,莱牧1号生长45 d时,SMS4处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在土壤中添加菌草平菇菌糠基质有利于莱牧1号幼苗的生长,其中添加量达75.0 g·kg^(-1)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平菇 菌糠基质 莱牧1号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群落变化
12
作者 范锦琳 王诗宇 +2 位作者 易超 林冬梅 林占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目的】菌草酒是采用菌草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了解菌草酒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群落演变规律和优势真菌群落,为建立菌草酒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究菌草酒的发酵机理、提升菌草酒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 【目的】菌草酒是采用菌草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了解菌草酒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群落演变规律和优势真菌群落,为建立菌草酒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究菌草酒的发酵机理、提升菌草酒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草酒酿造过程中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揭示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分布和演替规律。【结果】在菌草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分布在不同发酵时期不断调整和平衡,共注释到8个门、22个纲、50个目、110个科、243个属。在门水平上分析,优势真菌门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2.32%、4.88%和1.34%,其中子囊菌门是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核心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分析,优势真菌属包括未分类属、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耳属(Auricula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45.53%、35.11%、2.72%、2.06%、1.60%、1.25%和1.00%,其中未分类属和酵母属在发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发酵前和发酵后样本真菌群落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论】菌草酒酿造过程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发酵前和发酵后的群落结构差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酒 高通量测序 发酵 酒醅 真菌群落结构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抗氧化应激及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丹容 康晓平 +2 位作者 林冬梅 王联福 游育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喂养的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氯沙坦组给予10 mg/kg氯沙坦灌胃,GLP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 GLPP灌胃,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给予200 mg/kg GLPP+10 mg/kg氯沙坦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后观察小鼠饮食量、饮水量、肾脏病理、结构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小鼠血生化指标、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细胞凋亡/周期调控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生化指标Scr、BUN、TC、TG、GSP升高(P<0.05),炎症指标IL-6、TNF-α、MCP-1水平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升高,TAOC、GSH-PX、SOD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升高,Bcl-2、Cyclin D1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GLPP各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Scr、BUN、TC、TG、GSP、IL-6、TNF-α、MCP-1、MDA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降低,T-AOC、SOD、GSH-PX水平、Bcl-2、Cyclin D1表达量均升高,肾病理改变有所改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其中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改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GLPP可逆转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可能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免疫炎症损伤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肽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伤 氧化应激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巨菌草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天金 谢玮轩 +6 位作者 易听雨 陈诗瑜 吴佳霓 杜蒙蒙 张春源 赖泽成 叶文雨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本研究从巨菌草植物茎中分离出1株耐盐碱内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分子鉴定,还进行了生理生化和促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鉴定PJJ-1为泛菌属(Pantoea sp.),红色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株具有解磷、解硅酸盐、固氮、产铁... 本研究从巨菌草植物茎中分离出1株耐盐碱内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分子鉴定,还进行了生理生化和促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鉴定PJJ-1为泛菌属(Pantoea sp.),红色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株具有解磷、解硅酸盐、固氮、产铁载体等促生性能,在玉米和番茄的盆栽试验中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本研究可为巨菌草的合理种植及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内生细菌 耐盐碱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草配方对工厂化栽培香菇的影响
15
作者 苏日柏 林兴生 +7 位作者 罗礼泉 黄智新 林治亭 钟思钦 田乐乐 林占森 林冬梅 林占熺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为了缓解林木原料短缺对工厂化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以巨菌草为原料,以木屑作为对照,比较了5种不同栽培料配方对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株LC236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3(42%巨菌草粉、36%木屑、20%麸皮、2%石膏)工厂化栽培香菇的菌丝长势、菌丝... 为了缓解林木原料短缺对工厂化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以巨菌草为原料,以木屑作为对照,比较了5种不同栽培料配方对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株LC236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3(42%巨菌草粉、36%木屑、20%麸皮、2%石膏)工厂化栽培香菇的菌丝长势、菌丝生长速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色泽、形状、质地等商品性状均显著优于木屑对照配方。配方3中的香菇菌丝的后熟期、催蕾期、子实体生长期、生长周期分别比对照配方短9、2、3和19 d,配方3菌包平均产量(0.55 kg)和生物学效率(70.5%)最高,比对照配方产量高66.7%。配方2(巨菌草含量60%)与配方3对子实体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配方中添加巨菌草比例为42%~60%、木屑比例为18%~36%时适合工厂化栽培香菇,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草 工厂化栽培 配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项丽娟 黄玉琴 +4 位作者 林占熺 林冬梅 林兴生 林辉 罗海凌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6期19-20,共2页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 d^40 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关键词 菌草 袋栽技术 银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山茶叶片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17
作者 肖扬 王贺 +6 位作者 王欣玥 陈帅 李维波 段如意 谢晓玲 符常笑 叶文雨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试验从山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解硅酸盐和有机磷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XJX-3,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16S rRNA分子鉴定、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研究,还探究了菌株对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XJX-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 本试验从山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解硅酸盐和有机磷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XJX-3,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16S rRNA分子鉴定、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研究,还探究了菌株对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XJX-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淀粉水解、产接触酶、固氮等多种性能。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菌液XJX-3灌根对生菜的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总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本试验可为山茶的合理种植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农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内生细菌 生理生化性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菌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
18
作者 刘天金 邹安然 +6 位作者 易听雨 王欣玥 王贺 谢晓铃 吴佳霓 段如意 叶文雨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7-98,共12页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5和PXY-28,采用盐浓度梯度与pH梯度试验测定其耐盐碱能力,结合16Sr 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试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对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玉米地下部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株耐盐碱内生细菌均鉴定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PXY-25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10.0的LB培养基中生长,菌株PXY-28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9.0的LB培养基中生长;2个菌株均能溶解无机磷、产生接触酶及产铁载体,对炭疽属菌(PHZ-8)有一定抑制作用。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XY-25处理玉米根长增加56.95%,PXY-28处理玉米根长增加19.79%。PXY-25和PXY-28处理均可降低玉米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9.09%和60.92%,且PXY-25处理显著提高玉米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94.78%。【结论】菌株PXY-25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和显著的玉米促生特性,可作为盐碱地改良及作物促生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内生细菌 耐盐碱 分离鉴定 促生特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生态脆弱区治理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凤山 林辉 +3 位作者 林兴生 郑丹 苏德伟 林占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产量高的草本植物。为巨菌草在生态综合治理中应用提供参考,从巨菌草治理重金属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其治理和修复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提高其生态治理有效性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巨菌草 重金属污染 水土流失 崩岗 荒漠化 砒砂岩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林占熺 苏德伟 +6 位作者 林辉 林兴生 林冬梅 郑丹 蔡杨星 余世葵 罗宗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3-812,共10页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