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沉默SOCS1表达增强IFN-α2a-NGR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启超 雷小英 +4 位作者 刘艳 隋文君 李慎 张英起 颜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发现影响干扰素敏感性的关键信号分子,提高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性。方法:培养IFNAR高表达细胞株A549、IFNAR低表达细胞株MKN-45,通过MTT检测IFN-α2a-NGR的抗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研究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发现影响干扰素敏感性的关键信号分子,提高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性。方法:培养IFNAR高表达细胞株A549、IFNAR低表达细胞株MKN-45,通过MTT检测IFN-α2a-NGR的抗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检测IFN-α2a-NGR处理前后STAT1、p-STAT1、p53、OAS与SOCS1的表达变化,合成siRNA靶向干涉SOCS1。结果:IFN-α2a-NGR刺激后,A549中,p-STAT1、p53、OAS与SOCS1表达上调;MKN-45中P53、OAS无显著变化,SOCS1显著上调。靶向干涉SOCS1后,MKN-45对IFN-α2a-NGR的敏感性增加[抑制率从(14.69±1.05)%提高到(36.97±2.05)%]。结论:IFN-α2a-NGR与IFN-α2a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效应基本一致,p-STAT1、p53与SOCS1可影响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通过siRNA沉默技术可提高耐药细胞株敏感性,为IFN-α2a-NGR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IFN-α2a-NGR 肿瘤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ypican-3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东红 孟存英 +4 位作者 谢华红 王燕 杨利萍 宋久刚 刘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2-513,519,共3页
目的:研究Glypican-3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ypican-3在461例多种肿瘤及部分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多种肿瘤中:Glypican-3在肝癌中阳性率为74.4%(119/160),大肠癌中Glypican-3阳性率为66.0%(132/200),Glyp... 目的:研究Glypican-3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ypican-3在461例多种肿瘤及部分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多种肿瘤中:Glypican-3在肝癌中阳性率为74.4%(119/160),大肠癌中Glypican-3阳性率为66.0%(132/200),Glypican-3在肝癌及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lypican-3在子宫内膜癌(3/16),肺癌(3/32),乳腺癌(1/15),卵巢癌(1/11),胰腺癌(0/15),食管癌(1/12)等肿瘤中表达较低,Glypican-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无统计学意义。在正常组织如肾,胎盘,乳腺当中Glypican-3表达为阳性,其他多种正常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结论:Glypican-3在肝癌、大肠癌、肺癌等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达意义不尽相同,Glypican-3可能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肿瘤 Glypiean-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细菌重组系统表达Crg-2蛋白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宁寒冰 赵丽娜 +4 位作者 李婷婷 王晓霞 李继昌 刘志国 樊代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利用腺病毒的细菌重组系统表达同时具有免疫趋化及血管抑制活性的趋化性细胞因子Crg-2重组蛋白。方法首先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将穿梭质粒pShuttle-cmv/crg-2与AdE1区基因缺失的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后脂质体法转染入具... 目的利用腺病毒的细菌重组系统表达同时具有免疫趋化及血管抑制活性的趋化性细胞因子Crg-2重组蛋白。方法首先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将穿梭质粒pShuttle-cmv/crg-2与AdE1区基因缺失的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后脂质体法转染入具有AdE1区组成性表达的293包装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扩增;Westernblot检测病毒感染293细胞的蛋白表达;趋化实验检测感染细胞上清对激活T淋巴细胞的趋化活性。结果穿梭质粒pShuttle-cmv/crg-2与骨架质粒pAdEasy-1重组后,经酶切及PCR鉴定获得重组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crg-2;病毒Ad/crg-2经包装并扩增后,用组织培养感染半数剂量法(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达4×109TCID50/L,感染细胞经Westernblot检测有一接近Mr10000蛋白条带,分泌上清对激活的脾淋巴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结论采用细菌重组法成功获得重组腺病毒Ad/crg-2,可高效表达趋化性细胞因子Cr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同源重组 趋化因子 cr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PIN1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洋 戚好文 +2 位作者 李晓华 陈旭昕 刘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基因CIAPIN1在人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导入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石蜡包埋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蛋白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CIAPIN1基... 目的:探讨新基因CIAPIN1在人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导入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石蜡包埋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蛋白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CIAPIN1基因(Ad-CIAPIN1),转染到自身CIAPIN1低表达的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肺癌组织中表达率(39.2%,P<0.05);与对照组相比,腺病毒介导的CIAPIN1实验组能迅速抑制NCI-H446细胞的生长(P<0.0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明显的G1/S期阻滞现象。结论:肺癌组织中CIAPIN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Ad-CIAPIN1转染NCI-H446细胞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CIAPIN1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PIN1基因 腺病毒 肺癌 细胞凋亡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eB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快速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慧芳 张文红 +4 位作者 温冬青 韩锋产 张虎明 罗进 阎小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主要抗原蛋白尿素酶B(ureaseB,UreB)为靶蛋白,建立一种新的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与鉴定方法.运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合成11条HpUreB蛋白的单表位抗原肽片段,在其氨基端标记FITC荧光素,应用荧光偏振方法... 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主要抗原蛋白尿素酶B(ureaseB,UreB)为靶蛋白,建立一种新的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与鉴定方法.运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合成11条HpUreB蛋白的单表位抗原肽片段,在其氨基端标记FITC荧光素,应用荧光偏振方法(fluorescencepolarization,FP)快速鉴定这些肽片段的抗原性,并通过FP法在大规模样品中快速筛选相应抗体滴度高、分布人群广的优势抗原表位肽.结果表明,合成的11条UreB蛋白线性抗原肽中,10条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其中No.2、No.5和No.11抗原肽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在感染Hp的人群中分布较广,抗体滴度较高,为UreB的优势抗原表位肽.对抗原表位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与设计,通过FP技术快速鉴定抗原肽,并筛选优势抗原表位肽,对于疾病的抗原表位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表位 尿素酶B 抗原性 鉴定 筛选 荧光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白文栋 席文锦 +5 位作者 王芳 王丽娟 杨韬 彭红艳 孟艳玲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运用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该细胞的CHO工程细胞株。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DNA5/FRT载...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运用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该细胞的CHO工程细胞株。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DNA5/FRT载体中;通过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将e23sFv-Fdt-tBid整合入Flp-lnTM CHO细胞的基因组中一个单拷贝位点上,以适当的潮霉素B筛选定点整合e23sFv-Fdt-tBid cDNA的细胞克隆;通过基因组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e23sFv-Fdt-tBid基因的整合及该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5/FRT-e23sFv-Fdt-tBid表达载体;成功通过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e23sFv-Fdt-tBid蛋白的CHO工程细胞株;成功通过基因组PCR技术及基因组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e23sFv-Fdt-tBid基因的整合及该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该蛋白的CHO工程细胞株,为该蛋白的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促凋亡蛋白 HER2 真核表达 定点整合 CHO工程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核糖体蛋白S15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孟存英 袁东红 +3 位作者 王映梅 王燕 张欣 刘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7-938,共2页
目的:研究RPS15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PS15a在100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腺癌中RPS15a蛋白阳性率为78.0%(78/100),癌旁组织中RPS15a蛋白阳性率为44.0%(44/100)。RPS15a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 目的:研究RPS15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PS15a在100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腺癌中RPS15a蛋白阳性率为78.0%(78/100),癌旁组织中RPS15a蛋白阳性率为44.0%(44/100)。RPS15a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胃腺癌组织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PS15a可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核糖体蛋白S15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石蜡切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勇 王娟红 +3 位作者 李袁飞 黄高昇 马福成 张志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6-677,共2页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石蜡切片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ig-h3对肝癌细胞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娟 蒋建利 +2 位作者 周宏伟 杨向民 陈志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1-822,共2页
目的:研究βig-h3对肝癌细胞SMMC-7721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通过黏附、侵袭及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瞬时分别转染βig-h3基因和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和分泌MMP的变化。结果:转染βig-h3... 目的:研究βig-h3对肝癌细胞SMMC-7721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通过黏附、侵袭及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瞬时分别转染βig-h3基因和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和分泌MMP的变化。结果:转染βig-h3基因的SMMC-7721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及MMP-2、MMP-9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结论:βig-h3具有促进肝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作用,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ig—h3 肝癌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的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宏伟 姚毅冰 +7 位作者 梁耀杰 王志红 周晓燕 郭卫平 杨向民 蒋建利 孙君重 陈志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筛选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方法提取SMMC-7721细胞和T7721细胞(SMMC-7721经稳定转染并高表达HAb18G/CD147的肝癌细胞),应用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芯片筛选两种肝癌细胞内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结果基... 目的筛选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方法提取SMMC-7721细胞和T7721细胞(SMMC-7721经稳定转染并高表达HAb18G/CD147的肝癌细胞),应用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芯片筛选两种肝癌细胞内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共有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高表达HAb18G/CD147的T7721细胞系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骨形成蛋白(BMP)家族的BMP-2、BMP-5,内皮素1(ET-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富含半胱氨酸血管生成诱导物61-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CCN)蛋白家族的WISP-2(Wnt1-induced signaling proteins-2/CCN5)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CN1),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IL-10Rα),趋化因子家族的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GROβ),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B因子(B factor)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的表达。结论共筛选出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与肝癌细胞免疫微环境重塑、血管形成、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18G/CD147 肝癌 信号转导 骨形成蛋白2(BMP-2) TGF-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成 祁兴顺 +3 位作者 柏明 赵艳 王维娟 韩国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52例行TACE治疗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52例行TACE治疗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术后肝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栓塞后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分析生存期资料与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95%可信区间:4.4~5.6)个月,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8%和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肝两叶累及、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5.108、11.542、6.036、12.319、22.574,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11.243、5.021、7.651、25.876,P值均〈0.05);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唯一影响因素是Child-Pugh分级(P=0.015)。结论在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小飞 闫博 +3 位作者 张熠杰 蒋帅 赵晶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肿瘤进展的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Luc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将该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实质内,应用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解剖荧... 目的建立能够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肿瘤进展的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Luc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将该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实质内,应用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解剖荧光信号阳性裸鼠观察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HBsAg表达。结果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应用活体荧光系统成像,在肿瘤细胞注射部位检测到荧光信号,解剖动物后可在肝脏组织中观察到异质细胞团块。免疫荧光证实移植瘤中有HBsAg表达。结论肝脏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建立成功,为抗肝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 活体荧光成像 荧光素酶 PLC PRF 5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和鉴定肝细胞胆管侧膜极性分布的单克隆抗体
13
作者 王学昌 王敬博 +6 位作者 时永全 崔丽娜 王璐 陈蕊蕊 楚金东 周新民 韩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28-2431,共4页
为制备肝细胞胆管膜侧的呈极性分布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测定特异酶活性。分离成功的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免疫BALB/c小鼠,利用标准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ELISA法检测... 为制备肝细胞胆管膜侧的呈极性分布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测定特异酶活性。分离成功的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免疫BALB/c小鼠,利用标准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ELISA法检测抗体分泌的效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组织定位。Western blot对其识别的抗原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地获得1株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胆管膜侧的mAb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分布在肝细胞胆管侧膜,在肾脏组织中也呈极性分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1分子量为110 kDa左右。说明成功地获得了肝细胞胆管膜侧特异性mAb1,并鉴定其作为极性分子分布于肝细胞胆管膜侧,它可能参与胆汁的分泌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膜侧膜 极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