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健康查体人群中代谢相关共病及胰岛素抵抗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光 程柏凯 +5 位作者 沈鑫 刘洋 丁影 程庆砾 郑延松 赵佳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健康查体人群中代谢相关共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8358例,根据指南标准分为CKD组... 目的探讨老年健康查体人群中代谢相关共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8358例,根据指南标准分为CKD组983例与非CKD组737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IR指数估计的葡萄糖处置率(estimated glucose disposal rate,eGDR),应用Quasi-Bayesian进行因果中介分析。结果CKD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CKD组(P<0.01),CKD组eGDR显著低于非CKD组[(6.88±2.09)mg/(kg·min)vs(8.41±2.12)mg/(kg·min),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调整协变量时,eGDR每增加1单位,CKD的发生风险降低29%(OR=0.714,95%CI:0.691~0.738,P<0.01)。调整后,eGDR与CKD风险仍显著相关(P<0.01)。中介分析显示,糖尿病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eGDR与CKD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占比最高(分别为14.2%和12.5%)。结论老年健康查体人群中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与CKD的发生显著相关。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在这一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代谢疾病 胰岛素抵抗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盛莉 帖茹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5-987,共3页
中国社会老龄化兼具快速与深度特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数据分析,预计2050年我国年龄≥65岁老年人口将达3.8亿,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0%。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国社会老龄化兼具快速与深度特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数据分析,预计2050年我国年龄≥65岁老年人口将达3.8亿,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0%。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60%~70%合并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约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还患有非心血管疾病合并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共病 老年综合评估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雄 胡晓 +1 位作者 苗贝贝 张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可为药物生物等效豁免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更安全、更经济地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本文将综述PBPK模型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PK模型 生物等效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PB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在老年冠心病人群发生心房颤动事件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肖湖南 吕侣 +5 位作者 徐萃 王晓凡 盛莉 谭国娟 田峰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冠心病人群发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冠心病的1261例老年患者成立前...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冠心病人群发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冠心病的1261例老年患者成立前瞻性观察队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队列人群GDF-15水平,收集基线资料,随访至2023年3月,共有1168例患者完成随访,9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4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197例和未发生AF组97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史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04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86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F-15是否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对GDF-15、指南推荐的CHARGE-AF评分模型以及二者联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AF事件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AF组患者年龄、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ACS、应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比例、GDF-15、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SA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未发生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F-15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AF发生的危险因素(OR=0.92,95%CI:0.74~1.16,P=0.489)。在SAP患者中,GDF-15是AF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8,95%CI:1.07~2.79,P=0.015);而在ACS患者中,GDF-15不是AF发生的危险因素(OR=0.81,95%CI:0.63~1.05,P=0.814)。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联合CHARGE-AF评分模型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AF的曲线下面积为0.682;在SAP患者中,曲线下面积为0.746;在ACS患者中,曲线下面积为0.680。结论升高的GDF-15水平是老年SAP患者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在SAP患者中,GDF-15联合CHARGE-AF评分模型进一步提升了AF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心房颤动 心绞痛 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艰难梭菌tcd C基因的新型LAMP检测方法的研发及临床诊断效能评估
5
作者 肖园园 段菊屏 +5 位作者 周景翔 黄琴 卿琰 王海波 吴安华 李春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9,共9页
目的研发一项快速鉴定艰难梭菌并能明确高产毒株的检测方法,开展临床评估。方法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基于tcd C、tcd A、tcd B基因来鉴定艰难梭菌,并评估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体一致性。结果共完成499例疑似艰难梭菌... 目的研发一项快速鉴定艰难梭菌并能明确高产毒株的检测方法,开展临床评估。方法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基于tcd C、tcd A、tcd B基因来鉴定艰难梭菌,并评估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体一致性。结果共完成499例疑似艰难梭菌感染腹泻住院患者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2.8%(64/499),其中产毒艰难梭菌的检出率为10.8%(54/499)。本检测方法针对tcd A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9.1%,阴性预测值为98.6%;对tcd B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99.6%,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98.7%。不同菌株总毒素量各有不同,但A+B+菌株平均产毒量(1.79μg/mL)高于A-B+菌株(0.72μg/mL)和A-B-菌株(<0.10μg/mL)。结论本便携式高通量LAMP检测方法能快速、高效鉴定艰难梭菌并且明确高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感染 分子诊断 毒素基因 毒力调节基因 tcd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量表在社区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检验
6
作者 于文华 李建国 +5 位作者 段文燕 高旭妍 李夏夏 张子龙 张丽 马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00-3004,共5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功能下降比例逐年增加,及早识别功能下降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已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并验证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量表(FIST)。目的在社区老年人中评价FIST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方法2022...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功能下降比例逐年增加,及早识别功能下降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已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并验证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量表(FIST)。目的在社区老年人中评价FIST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方法2022年3—8月选取145名来自北京市不同社区的≥60岁老年人,采用量表接受率、量表合格率和量表完成时间评价量表可行性,采用Cronbach'sα和分半信度系数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效标效度。结果FIST包含3个维度,共16个条目:个人生活功能(6个条目)、家庭生活功能(5个条目)和社会活动功能(5个条目)。FIST的量表接受率和量表合格率均为100%,量表完成时间为1~2 min。FIST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24,个人生活功能、家庭生活功能、社会活动功能3个维度的Cronbach'sα分别为0.588、0.817、0.892。FIST校正条目的总相关系数为0.058~0.898,删除某条目后的Cronbach'sα为0.910~0.928。FIST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911,Guttman分半系数为0.709;个人生活功能、家庭生活功能、社会活动功能3个维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703、0.709、0.932,Guttman分半系数分别为0.646、0.695、0.822。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初始特征值>1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61%,各条目的因子负荷范围为0.585~0.940。FIST总分与巴氏指数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76(P<0.001)。结论FIST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受损评估量表 老年人 社区 可行性 信度 效度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感染/定植生物膜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钱贤晢 张庶文 +1 位作者 李春辉 向天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5-711,共7页
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真菌如白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会形成生物膜,这种结构提高了其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已成为其感染治疗的重大障碍。生物膜不仅局限于在人体内形成,还会在医疗器械表面生成... 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真菌如白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会形成生物膜,这种结构提高了其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已成为其感染治疗的重大障碍。生物膜不仅局限于在人体内形成,还会在医疗器械表面生成,导致慢性和复发性感染。本文详细阐述了不同真菌如白念珠菌和曲霉等的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造成的危害,强调了免疫抑制、慢性疾病和医疗器械作为生物膜形成的高危因素。真菌通过黏附、增殖、细胞外基质(ECM)构建和细胞分散等多阶段形成生物膜,并依赖物理屏障和基因调控加强其耐药性。尽管现有抗真菌药物在浮游态真菌感染中有效,但对真菌生物膜疗效有限。因此,本文探讨了新型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疗法如光动力疗法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真菌耐药性 免疫抑制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安莉 熊晓苗 +3 位作者 李民晟 姜威 刘彦鑫 张智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92例,NPPV组49例,HFNC组43例。比较两组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结果NPPV组28 d插管率显著高于HFNC组(28.57%vs.11.63%,P<0.05),而两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3%vs.23.2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FNC组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Log-Rank检验:χ^(2)=4.257,P=0.039);两组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96,P=0.1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APACHEⅡ评分和基线PaCO_(2)后,与NPPV组比较,HFNC组28 d插管风险降低69%(HR=0.31,95%CI:0.10~0.93,P=0.037);而90 d死亡风险无显著降低(HR=0.61,95%CI:0.27~1.37,P=0.232)。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均较基线逐渐下降、pH值同步上升,2 h和48 h的PaCO_(2)、pH值、PaO_(2)分别与基线值比较,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HFNC较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对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仿,可以作为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饮酒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渝 王浩 +5 位作者 梁逍 杨光 刘洋 王海军 李芳 高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饮酒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及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3例,根据3个月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647例和对照组806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绞痛发作的危险...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饮酒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及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3例,根据3个月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647例和对照组806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绞痛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心绞痛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既往PCI、血脂异常、服用硝酸甘油、长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以及服用阿司匹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年龄(OR=1.024,95%CI:1.006~1.042,P=0.009),收缩压(OR=1.009,95%CI:1.001~1.017,P=0.029)及轻中度饮酒(OR=1.446,95%CI:1.026~2.038,P=0.035)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危险因素,硝酸酯类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保护因子(P<0.01)。结论轻中度饮酒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风险增加有关,建议老年冠心病患者戒酒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饮酒 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或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渝 王浩 +5 位作者 梁逍 杨光 刘洋 王海军 李芳 高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男性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全因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纳入2006年4月1日~2015年8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男性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全因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纳入2006年4月1日~2015年8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清尿酸监测和健康体检中传统CVD危险因素评估的老年男性IGT患者334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三分位法分为<322.13μmol/L组(A组)111例,322.13~387.70μmol/L组(B组)112例,>387.70μmol/L组(C组)111例,平均随访时间(5.82±3.31)年。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病死率或CVD病死率或非CVD病死率的独立相关性。结果本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39例(11.68%)。A组、B组、C组体质量指数、TG、尿酸及肌酐水平逐渐升高(P<0.05,P<0.01),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64.68(52.71,74.32)ml/(min·1.73 m2)vs 63.66(49.50,73.00)ml/(min·1.73 m2)vs 57.77(45.81,64.73)ml/(min·1.73 m2),P=0.026]。随访期间,全因死亡61例(18.26%),其中12例(19.67%)死于心脑血管事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癌症21例(34.43%)和肺炎21例(34.4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基线血清尿酸与CVD病死率不相关(Plog-rank=0.230)。Cox比例危险模型显示,年龄、BMI和TC是CVD病死率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177,95%CI:1.123~1.234,P=0.000)及既往心脑血管事件(HR=2.462,95%CI:1.348~4.498,P=0.003)是全因病死率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IGT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与CVD死亡或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量试验 尿酸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力卓 何松柏 赵格晶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的凝血功能障碍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凝血障碍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结果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小板(platelet,PLT)异常在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8),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血小板异常更容易出现在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组内,以上特点有助于明确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中老年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障碍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群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科宇 李海侠 +3 位作者 邓新立 闫双通 裘宇容 丛玉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表观健康老年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变化特征,对比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SH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10个中心共5451例表观健康老年人(>60岁)一... 目的调查中国表观健康老年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变化特征,对比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SH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10个中心共5451例表观健康老年人(>60岁)一般临床资料及冻存空腹血清样本,通过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使用中位数(P_(2.5),P9_(7.5))表示老年人群TSH水平。分析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组距为5)TSH水平差异,探索各因素对TSH水平的影响。结果罗氏电化学发光法和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法调查TSH参考区间分别为0.42~9.47 m U/L;0.36~7.98 mU/L,两种方法检测TSH结果有差异(P<0.001)。2个西部地区中心T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中心(P<0.05);老年女性TSH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老年男性TSH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增长趋势;60~75岁女性TSH水平普遍高于男性,>75岁男性女性TS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TSH水平受地区、性别、年龄因素影响,但老年人群无需再根据地区、性别、年龄再分组建立参考区间。TSH结果解读应注意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老年人群 参考区间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世兴 时向民 +2 位作者 李健 张闯 王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术后结果分为正常组164例,病例...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术后结果分为正常组164例,病例组10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炎症及免疫指标、心肺影像学变化特征,根据临床严重程度给予对症治疗。结果174例患者中,并发心肌梗死后综合征10例(5.7%)。病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10.1±1.8)×10^(9)/L vs(8.7±2.3)×10^(9)/L,(8.0±3.7)mg/L vs(3.3±2.2)mg/L,(87.1±72.6)ng/L vs(13.6±11.3)ng/L,P<0.05]。病例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例,胸闷8例,胸痛8例,呼吸困难9例,咳嗽6例,影像学提示胸腔积液8例,肺间质炎症5例,心包积液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2~5 d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炎症指标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影像学恢复术前状态,无严重后果。随访半年2组房颤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7.7%vs 10.0%,P>0.05)。结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并非罕见,白细胞介素6升高是预测其发生的敏感指标,及时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肌梗死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红美 吕超 +5 位作者 孙璇 陈思宇 张小雪 冯雨欣 尹彤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连续募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分子病理初次诊断AD连续疾病谱时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的患者72例。采取患者口腔颊黏膜细...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连续募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分子病理初次诊断AD连续疾病谱时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的患者72例。采取患者口腔颊黏膜细胞,应用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检测细胞色素P450(CYP)2D6酶编码基因CYP2D6及乙酰胆碱转移酶编码基因CHAT基因型。随访9个月,通过神经功能量表、照料者评价及药物处方行为间接判断药物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28例和无效组22例;其中不良反应12例,无不良反应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奈哌齐疗效与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性。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CHAT基因rs3793790携带G、rs2177370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升高(35.71%vs 9.09%,P=0.029;42.86%vs 9.09%,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T基因rs3793790携带G和(或)rs2177370携带A较均不携带者应用多奈哌齐有效(95%CI:1.20~34.47,P=0.030)。有、无不良反应患者CYP2D6基因调整后活性评分及是否携带*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连续疾病谱患者中,多奈哌齐疗效与CHAT基因多态性相关,未发现多奈哌齐不良反应与CYP2D6基因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奈哌齐 药物基因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兆华 邹望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70,共11页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衰老的肾、并存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暴露于潜在的肾应激源和肾毒素的药物或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增加共同构成了老年患者AKI的易感因素。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衰老的肾、并存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暴露于潜在的肾应激源和肾毒素的药物或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增加共同构成了老年患者AKI的易感因素。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AKI有其特殊的人群特征,因此有必要针对老年患者AKI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意见来指导改善老年患者预后、加速疾病康复和减少医疗负担。由于AKI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增长最快,并且与更差的预后相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防治AKI对于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非常重要。未来有待在非心脏手术的老年AKI患者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期为降低患者AKI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老年 围手术期 非心脏手术 易感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频率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甲瑞 杨扬 +4 位作者 王娜 刘丹丹 罗玉君 蒋天裕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G1组、G2组、G3组,每组30例,训练频率分别为1次/周、2次/周及3次/周,训练方式采取PD特异性康复训练操,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总训练周期为6个月。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MWT)、Fullerton高级平衡(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FAB)量表、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九孔柱测试(nine-hole peg test, 9-HPT)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are-39,PDQ-39)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3组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G2组训练后10-MWT显著低于训练前,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G3组训练后UPDRS、UPDRS-Ⅲ、10-MWT、TMT-A、9-HPT及PDQ-39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30.72±11.31)分vs(31.41±10.42)分,P=0.001;(19.21±9.72)分vs(20.17±8.80)分,P=0.001;7.38(6.26,8.49)s vs 7.48(6.53,8.56)s,P=0.004;(53.97±8.74)s vs(54.07±8.62)s,P=0.026;38.71(33.71,49.71)s vs 38.90(33.78,49.82)s,P=0.001;28.00(14.50,36.00)分vs 30.00(15.50,38.50)分,P=0.001],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23.00(16.00,33.00)分vs 21.00(16.00,32.00)分,P=0.005]。G3组患者在运动即刻康复效果最佳,至运动后第4周各项指标测评结果仍优于基线水平。结论 3次/周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非运动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且效果至少可持续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锻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脑小血管病及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
17
作者 徐贤 常鑫玮 +4 位作者 刘林松 赵建 刘贯中 李晶 王新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通过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辅助临床早期识别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65岁以上行头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 目的通过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辅助临床早期识别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65岁以上行头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患者130例,依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无症状性CHD组56例和非CHD组74例。通过头颅MRI和MRA评估脑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腔隙灶、脑微出血灶评分、脑小血管病总负荷及脑动脉狭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CHD显著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学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效能。结果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微出血灶≥1分和大脑后动脉≥50%狭窄是CHD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临床指标、脑小血管病及脑动脉狭窄的联合预测模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07~0.927),优于单纯临床模型和临床-脑小血管病模型。结论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联合临床特征及脑血管病影像指标的预测模型可为CHD的早期筛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小血管疾病 冠心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在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燕 范隆 +4 位作者 张苓 付惠群 阚敏慧 张瑛 葛明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明确盐酸羟考酮在行后路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行PCIA的老年患者78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65~85岁,BMI 18.5~35.5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 目的明确盐酸羟考酮在行后路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行PCIA的老年患者78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65~85岁,BMI 18.5~35.5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Q组)与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6和24h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皮疹、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16和24h时Q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4和8h时Q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16和24h时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皮疹、寒战等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PCIA,镇痛效果较舒芬太尼好,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舒芬太尼 后路腰椎融合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老年男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康娟 刘文徽 +1 位作者 常青 庄颖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4-1352,共9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与老年男性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行年度体检的2290例老年男性,分...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与老年男性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行年度体检的2290例老年男性,分为MAFLD组(n=1322)与非MAFLD组(n=968)。筛选MAFLD患病的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及TyG-BMI与M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对老年男性MAFLD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90例体检者年龄(74.3±10.1)岁,体重指数(BMI)为(24.63±2.70)kg/m^(2)。MAFLD组BMI、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吸烟、饮酒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甲状腺结节、胆系结石等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MAFLD组(P<0.05),年龄低于非MAFLD组(P=0.003)。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TyG指数四分位数分组的Q2组、Q3组、Q4组患MAFLD的风险分别是Q1组的1.667倍(95%CI 1.257~2.236,P<0.001)、2.004倍(95%CI 1.482~2.710,P<0.001)、5.420倍(95%CI 3.266~8.995,P<0.001);按TyG-BMI四分位数分组的Q2组、Q3组、Q4组患MAFLD的风险分别是Q1组的2.215倍(95%CI 1.549~3.167,P<0.001)、2.809倍(95%CI 1.723~4.580,P<0.001)、2.513倍(95%CI 1.253~5.040,P=0.009)。TyG指数及TyG-BMI预测老年男性M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95%CI 0.696~0.738)、0.840(95%CI 0.823~0.85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63、205.20;在无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老年男性中,TyG指数与TyG-BMI预测MAFLD的AUC分别为0.653(95%CI 0.622~0.684)、0.840(95%CI 0.818~0.8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42、202.66。TyG-BMI预测MAFLD的AUC、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yG指数。结论TyG指数及TyG-BMI高水平状态与老年男性MAFLD患病风险升高相关。TyG指数及TyG-BMI对老年男性MAFLD患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TyG-BMI较TyG指数的预测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三酰甘油 葡萄糖 体重指数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熙 肖锏 +2 位作者 李园园 陈琼 胡成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73,共9页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这种特殊形式的生物结构能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尽管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而言,其对肺部炎症性疾病应该是有益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对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能促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系统地了解NETs与肺部相关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本综述首先简述了NETs的结构、功能和形成过程,然后分别叙述了NETs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囊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和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最后总结、展望了NETs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研究方向和针对性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肺部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