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安监机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实效和改进方向——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疆局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为强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2期13-16,共4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一直是煤矿安全发展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新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角度,对煤矿隐蔽致灾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从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加强沟通交流,确定普查重点内容,发...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一直是煤矿安全发展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新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角度,对煤矿隐蔽致灾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从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加强沟通交流,确定普查重点内容,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等6个方面阐述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疆局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对新疆地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中需要提升和改进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安全监察 煤矿安全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排土场安全风险分析及综合回采利用
2
作者 张默 陈朗 +1 位作者 吕淑宁 曹作忠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排土场下游是居民生活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对排土场进行有效地安全管控和灾害防治。以某西南山区排土场为例,对排土场存在安全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废石回采利用的方案。对排土场综合回采利用后的累计净现值、内部收... 排土场下游是居民生活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对排土场进行有效地安全管控和灾害防治。以某西南山区排土场为例,对排土场存在安全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废石回采利用的方案。对排土场综合回采利用后的累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动态回收期经济指标分析,得出累计净现值为9 214.58万元,内部收益率为24.2%,动态回收期为5.47 a。该方案不仅消除了排土场的安全风险隐患,而且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安全风险分析 废石回采利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地区矿山企业安全发展问题研究
3
作者 杜进栋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前期深入矿山督导调研、指导帮扶重点县以及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青藏地区矿山企业特征和安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推动青藏地区矿山企业安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认为,作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派驻机构,青海局需立足法定职... 在前期深入矿山督导调研、指导帮扶重点县以及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青藏地区矿山企业特征和安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推动青藏地区矿山企业安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认为,作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派驻机构,青海局需立足法定职责,理顺矿山安全监管体制、完善矿山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监管执法人员培养培训、严格规范矿山安全执法行为、切实提高矿山安全执法效能、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矿山企业 安全发展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监测预警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红年 陈小林 +2 位作者 王超 胡然 张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121,共8页
目前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现场安全监管检查2种方式,分别依托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安全监察人员现场检查,监察效率低,信息获取不及时,且难以实现动态全面监管。针对上述问题,考虑非煤矿山多、散、贫、小的特点和... 目前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现场安全监管检查2种方式,分别依托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安全监察人员现场检查,监察效率低,信息获取不及时,且难以实现动态全面监管。针对上述问题,考虑非煤矿山多、散、贫、小的特点和不同类别非煤矿山风险及信息化管控程度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监测预警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模式,即基于非煤矿山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从中抽取人员、环境、设备设施、管理及监测专题5个方面的风险监测指标数据,以风险点、风险面2种方式分别进行单一风险预警分析和综合风险报警分析,实现单一风险预警分级推送和综合风险报警分级管控。梳理了各类别非煤矿山监测数据和专题,介绍了单一风险分级预警触发及处置机制,重点阐述了综合风险研判分级监管模型的构建过程:基于非煤矿山风险监测数据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风险监测指标赋权,并制定评分标准,对非煤矿山风险指标打分;基于指标权重和得分确定矿山企业综合风险等级。基于风险监测预警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模式实现了监管部门对非煤矿山在不同监管周期、不同范围的分级监管监察,优化了监管监察资源配置,提高了监管监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监管监察 风险监测 风险研判 分级监管 分级预警 监测专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高陡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及应力演变特性
5
作者 侯宜峰 秦柯 +1 位作者 黄洁 唐恺 《现代矿业》 202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某建筑用花岗岩矿为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高陡边坡在形成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边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与开采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且位移多集中于坡面、坡脚以... 以某建筑用花岗岩矿为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高陡边坡在形成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边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与开采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且位移多集中于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剪应力随着高程的降低而增大,主要集中在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与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分布相吻合。研究成果不仅为矿山边坡监测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矿山在开采至特定平台时,提前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开挖卸荷 位移与应力演变 边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加密技术的矿山远程视讯监察与执法取证平台的应用
6
作者 赖建军 陈荔云 吴智远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6期64-66,100,共4页
作为新型的执法方式,矿山远程视讯监察与执法取证是矿山安全监察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矿山安全生产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远程监察互动和矿山安全生产要素,探讨矿山远程视讯监察全过程实时录音录像、多方互动截图... 作为新型的执法方式,矿山远程视讯监察与执法取证是矿山安全监察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矿山安全生产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远程监察互动和矿山安全生产要素,探讨矿山远程视讯监察全过程实时录音录像、多方互动截图取证等应用,以“一次固证、多次使用”的工作模式重构取证业务,降低行政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减少环境和人身安全风险,促进矿山安全远程精准执法和执法追溯等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监察执法 远程视讯 取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矿山爆破的“悟空”大模型构建及其平台研发
7
作者 李萍丰 谢守冬 +1 位作者 张宣 张万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针对矿山爆破面临的复杂地质条件、爆破效果准确性差及多源数据驱动模型构建困难等问题,为提高矿山爆破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构建了一种基于GPT大模型的矿山爆破大模型——“悟空”大模型,该模型集成了GPT大... 针对矿山爆破面临的复杂地质条件、爆破效果准确性差及多源数据驱动模型构建困难等问题,为提高矿山爆破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构建了一种基于GPT大模型的矿山爆破大模型——“悟空”大模型,该模型集成了GPT大模型的强大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与深度学习算法,旨在实现智能布孔设计、智能知识问答及智能问数统计等特色功能。进一步研发了配套的智能平台,该平台引入了自动化的爆破布孔方案生成机制,能够根据地质条件、炸药类型及爆破目标等参数,实现快速优化爆破布孔方案,提升布孔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平台开发了一个知识问答模块,能够实现即时解答爆破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此外,平台智能问数统计模块能够以对话形式实现数据自动统计分析、自动图表展示、智能数据洞察等功能,赋能矿山数据多场景分析研判。研究表明:①智能布孔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布孔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②智能知识问答能够有效解决矿山爆破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获取难题,提升行业人员专业素养;③智能问数统计能够有效收集并分析爆破作业数据,可为矿山爆破的精准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所建模型及其配套的智能平台为实现矿山爆破作业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爆破 GPT模型 爆破设计 智能问答 智能问数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局部到全局的零参考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
8
作者 杨伟 王帅 +2 位作者 吴佳奇 陈伟 田子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9,共12页
为解决现有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存在的色彩失真、细节损失以及暗区增强不足和亮区增强过度导致低照度图像增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局部到全局的零参考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采用局部照度增强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像素级增强,改进... 为解决现有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存在的色彩失真、细节损失以及暗区增强不足和亮区增强过度导致低照度图像增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局部到全局的零参考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采用局部照度增强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像素级增强,改进了自适应光照映射估计函数,提升了照度调整能力,避免了生成大量的迭代参数,提高了模型的推理速度;采用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全局图像调整对局部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全局调整,解决了亮区照度增强过度的曝光问题和暗区照度增强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图像的整体对比度;优化损失函数,对低照度图像特征和增强图像特征进行相似性约束,提升了目标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LOL数据集上的客观指标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达到了20.18 dB和0.80,MIT-Adobe FiveK数据集上达到了23.31 dB和0.87,ExDark数据集上增强后图像的目标检测精度提高了7.6%,有效提升了低照度图像可视化质量和目标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轻量级网络 低照度图像 图像增强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w-Tie-LOPA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9
作者 张景钢 胡蕴睿 尹波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1期176-181,共6页
为解决传统安全评估方法的局限性,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能,提出基于Bow-Tie模型的LOPA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研究两种方法的概念并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应用,综合应用Bow-Tie-LOPA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分... 为解决传统安全评估方法的局限性,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能,提出基于Bow-Tie模型的LOPA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研究两种方法的概念并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应用,综合应用Bow-Tie-LOPA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验证Bow-Tie-LOPA方法在煤矿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Bow-Tie模型绘制煤矿安全风险事件因果链,找出可供LOPA方法分析的事故场景,并基于LOPA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后果,利用风险矩阵和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进一步评估事故场景,以确定煤矿安全风险后果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LOPA方法的引入有利于Bow-Tie模型分析煤矿复杂事故和危机情境,提高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Tie-LOPA方法 Bow-Tie模型 LOPA方法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 煤矿安全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强 张守成 +1 位作者 刘宏磊 曾一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开发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当数量的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关闭。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矿山所留下的矿山环境正效应资源将成为延长矿业产业链、保障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开发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当数量的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关闭。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矿山所留下的矿山环境正效应资源将成为延长矿业产业链、保障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为了科学开发矿山适宜的环境正效应资源,以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中的“资源、能源、科普文娱、生态碳汇”4类目标为研究对象,基于矿山供给本体特征、特定市场需求及开发利用条件的“供给(Supply)-需求(Demand)-开发(Development)”(SDD)约束组合,创建了包含6类一级约束、38个相应属性二级约束的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评价约束体系;根据开发利用目标导向的原则,依据目标特征组建了18项实施项目单目标评价指标集;构建了单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引入三角模糊数确定指标权重,并依据适宜性指数划定了“适宜、较适宜、较困难、困难”四类适宜性分级标准。此外,鉴于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系统复杂性,剖析了各开发利用目标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最优理念的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多目标线性评价理论,通过理想点法或单目标线性规划求解,获取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多目标效益综合最优解或最适宜集。最后,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流域生态、正效应市场开发等角度,展望了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及其系统评价落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环境正效应 评价指标体系 三角模糊数 多目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赋存特征精细调查与辅助致裂崩落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 刘育明 +6 位作者 夏长念 王鑫 吴岩 彭华 陈小伟 杨成虎 王泽泽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对矿岩赋存特征要求严苛,矿岩崩落特性直接影响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崩落速率及出矿块度。通过人工辅助致裂增加矿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实现矿岩预处理,是当前国外自然崩落法矿山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我国首...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对矿岩赋存特征要求严苛,矿岩崩落特性直接影响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崩落速率及出矿块度。通过人工辅助致裂增加矿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实现矿岩预处理,是当前国外自然崩落法矿山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我国首座自然崩落法矿山铜矿峪矿向深部转移首采区开采工程为背景,开展了矿岩赋存特征精细调查与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矿峪矿410 m中段5号矿体首采区矿岩坚硬、中等完整~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Ⅱ~Ⅲ类,矿岩中等可崩~难崩,矿岩崩落破碎特性为中等破碎~大块较多;岩体赋存特征精细调查对于深入了解矿岩崩落特性意义重大;通过钻孔摄像技术获取了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试验前后钻孔孔壁图像并揭示了水压致裂过程产生的新裂隙,有效改善了矿岩结构面发育程度;通过对崩落顶板监测及出矿口块度统计分析显示首采区生产期崩落速率提高了3倍多、出矿口大块率降低了58.3%,为铜矿峪矿转深部开采过渡期产能平稳衔接提供了坚实保障;初步形成了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技术及装备体系,可支撑我国现代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采矿法 矿岩预处理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试 出矿块度 崩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矿山固废处置的水泥和胶固粉选择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碧瑶 贺茂坤 +2 位作者 温震江 张敬 任海锋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1期48-52,82,共6页
本文以某矿固废处置及露天坑回填综合治理为背景,由于该矿全尾砂为细粒级尾砂且尾砂内含有对充填体强度具有负面作用的硫及黏土类矿物,为了选择更适合该矿全尾砂的胶凝材料,选用水泥和胶固粉两种胶凝材料对充填料浆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本文以某矿固废处置及露天坑回填综合治理为背景,由于该矿全尾砂为细粒级尾砂且尾砂内含有对充填体强度具有负面作用的硫及黏土类矿物,为了选择更适合该矿全尾砂的胶凝材料,选用水泥和胶固粉两种胶凝材料对充填料浆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泌水沉缩特性方面水泥胶结充填体较胶固粉更优,但在充填体强度及流动性两个关键性指标方面,胶固粉性能较水泥更优且成本更低,说明胶固粉更加适用于该矿固废处置及回填治理;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胶固粉胶结充填体强度对灰砂比最为敏感,其次为养护龄期,最后为料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置 胶凝材料 料浆性能 充填体强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智能爆破关键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李萍丰 范廷翔 +1 位作者 许献磊 张万忠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82,共12页
为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战略,推动露天矿山爆破开采智能化,攻克了透明地质探测、智能爆破设计、智能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炮孔智能填塞、智能无线起爆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相应的装备和系统,解决了在矿山开采中长期存在的多项技术难题。在... 为落实国家矿山安全战略,推动露天矿山爆破开采智能化,攻克了透明地质探测、智能爆破设计、智能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炮孔智能填塞、智能无线起爆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相应的装备和系统,解决了在矿山开采中长期存在的多项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露天矿山全工序智能爆破工程应用,检验了各项智能爆破技术和装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成功研发的技术领先,装备先进,打通了露天矿山爆破各工序数据链,达到了智能化和少人化的目的要求。爆破现场操作人员大幅减少了83%~95%,作业效率提升了3~25倍,显著提升了矿区爆破本质安全水平,变革了爆破现场作业模式,形成了露天矿山智能爆破的中国范式,对推动国内智能爆破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智能爆破 透明地质 智能装药 智能填塞 无线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
14
作者 李萍丰 徐振洋 +2 位作者 王雪帆 郭润泽 姜立春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50,共11页
在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为充分考虑各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合理配置矿山生产资源、降低总体能耗,提出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结合矿石宏观破碎和细观损伤的关联关系,创新地提出铲运过程的矿石损伤模型。通过优化各工序作业的衔接,考虑生产设备... 在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为充分考虑各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合理配置矿山生产资源、降低总体能耗,提出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结合矿石宏观破碎和细观损伤的关联关系,创新地提出铲运过程的矿石损伤模型。通过优化各工序作业的衔接,考虑生产设备的磨损、折旧等因素,将钻孔、破碎用电(油)、现场装药爆破、铲装、运输等环节的总能耗进行合理分配,提出各工序的评价和控制指标,建立爆破共享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矿石损伤模型揭示了岩石爆破破坏过程的多阶段特性,通过调控破碎量对破碎能耗进行有效预测,拟合精度达到0.8以上,能够实现破碎机运行效率的优化和破碎能耗的降低。通过爆破共享控制模型,计算得到爆破参数设计的最优解,建立约束条件下最优综合能耗公式,能够实现各环节能量的精准调整,为矿山作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爆破 破碎 能耗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强采动影响下煤巷锚网安全支护与围岩控制技术
15
作者 任帅 肖殿才 +3 位作者 罗勇 余国锋 任波 高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7,共9页
淮南矿区近年来逐步进入深部开采,围岩应力高、环境复杂、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变形剧烈等工程技术难题日益突出,传统支护技术的局限性日显露,因此本研究基于淮南矿区潘三矿深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实验、现场实测... 淮南矿区近年来逐步进入深部开采,围岩应力高、环境复杂、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变形剧烈等工程技术难题日益突出,传统支护技术的局限性日显露,因此本研究基于淮南矿区潘三矿深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实验、现场实测等方法针对深部强采动影响下煤巷围岩控制难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分析了淮南矿区深部强采动煤巷围岩赋存特征,主要为埋深大、岩性变化大、巷道断面大、复合顶板较多、煤体强度较低等问题,根据淮南矿区煤巷围岩赋存特征分析了深部强采动煤巷控制技术难点;针对淮南矿区深部强采动煤巷围岩控制技术难点,建立了“应力优化-围岩改性-锚固强化”一体化协同控制技术体系,创新了“切顶卸压—注浆加固-厚锚固层强化”一体化围岩控制技术;在2121(3)运输巷道开展了工业试验,巷道回采期间运输巷道两帮最大累积变形量为436.6 mm,底板累积最大相对位移量约为390.1 mm,小于原支护方式下变形量的50%;2121(3)运输巷道顶板浅部岩层1.5~1.8 m范围存在离层和裂隙发育,深部顶板岩层完整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可以较好的维护巷道稳定性,验证了该技术体系在深部强动压煤巷围岩稳定控制上具有较好的维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强烈采动影响 厚锚固层 锚固梯度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策划语
16
作者 刘建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基于“双碳”目标、能源保供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我国煤矿建设将坚定不移地向绿色化、低碳化、低损害全面转型.煤矿充填开采技术是我国煤炭绿色开采战略和生态矿...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基于“双碳”目标、能源保供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我国煤矿建设将坚定不移地向绿色化、低碳化、低损害全面转型.煤矿充填开采技术是我国煤炭绿色开采战略和生态矿山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解决“三下”压煤困境、大宗固废排放以及矿区生态保护的理想选择.近年来建立了“源头规划和过程控制”的理念,进行采前统一规划、采矿过程同步治理和保护,加强资源开采与过程修复的耦合与优化调整机制,在煤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将地面生态环境与井下开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重构,从而达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实现煤矿区立体生态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过程同步 专题策划 资源开采 能源供应 井下开采 生态建设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孔洞砂岩双轴压缩力学特性及破裂机制
17
作者 苗胜军 尚向凡 +2 位作者 常宁东 马渊凯 杨鹏锦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2,共14页
为揭示不同中间主应力条件下含孔洞砂岩的宏观力学响应与破裂机制,通过开展含孔洞砂岩双轴压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力学参数、破坏模式及中间主应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双轴加载状态下含孔洞砂岩的力学演化可分为... 为揭示不同中间主应力条件下含孔洞砂岩的宏观力学响应与破裂机制,通过开展含孔洞砂岩双轴压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力学参数、破坏模式及中间主应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双轴加载状态下含孔洞砂岩的力学演化可分为孔隙压密、线弹性、塑性变形及峰后破裂4个阶段,其中塑性变形阶段出现显著的屈服平台,峰后破裂阶段强度骤降且残余强度近乎消失,表现出延−脆性复合破坏特征;(2)中间主应力σ2对砂岩强度参数存在临界强化效应。当σ2<24 MPa时,中间主应力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含孔洞砂岩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闭合应力和起裂应力,但随着中间主应力的进一步增加,中间主应力强化效应逐渐减弱;(3)在低中间主应力条件下,岩石裂纹扩展以张拉裂纹为主。而在高中间主应力条件下,破坏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压剪裂纹为主导的整体失稳;(4)双轴应力约束显著改变了砂岩裂纹空间演化特征,与单轴加载时裂纹的各向同性扩展不同,双轴加载时σ2的约束作用诱导裂纹沿σ1-σ2或σ2平面扩展,显著降低了垂直于σ2方向裂纹的贯通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双轴压缩 含孔洞砂岩 中间主应力 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间距对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洪永 武昕宇 +1 位作者 罗劭翔 张佳庆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73,共7页
为深入研究火灾发生时竖井间距对竖井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规律,通过FDS软件对5 MW下的隧道火灾进行模拟,共设置4种不同的竖井截面尺寸和5种不同的竖井间距,模拟竖井间距对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竖井间距的增大,烟囱... 为深入研究火灾发生时竖井间距对竖井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规律,通过FDS软件对5 MW下的隧道火灾进行模拟,共设置4种不同的竖井截面尺寸和5种不同的竖井间距,模拟竖井间距对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竖井间距的增大,烟囱效应极限高度逐渐减小;此外,随着竖井截面尺寸增加,竖井间距对烟囱效应极限高度的影响显著增大。基于模拟数据得到了竖井烟囱效应极限高度z与竖井间距x和竖井截面边长y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验证。该数学模型可以估算相同环境下,60 m≤x≤240 m,0.5 m≤y≤2.5 m时竖井烟囱效应的极限高度。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自然通风竖井设计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相关领域自然通风系统排烟口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竖井间距 烟囱效应 极限高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与明火作用下导线铜芯表面变色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洪永 罗劭翔 +2 位作者 武昕宇 张佳庆 王苾钰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8,305,共7页
铜导线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应用广泛。采用GSL-1100X型管式炉辐射加热和正庚烷明火加热两种工况,将铜导线加热至100~1000℃的温度,通过炉冷、自然冷却和水冷却的方式降至常温。运用MATLAB软件,基于前景辅助K均值算法聚类识别照片中的... 铜导线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应用广泛。采用GSL-1100X型管式炉辐射加热和正庚烷明火加热两种工况,将铜导线加热至100~1000℃的温度,通过炉冷、自然冷却和水冷却的方式降至常温。运用MATLAB软件,基于前景辅助K均值算法聚类识别照片中的导线的L*a*b*颜色,定量分析导线铜芯表面颜色与受热、冷却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线铜芯表面颜色随温度升高先由暗金色变为黑色,再变为红色,最后变为深灰色;明火加热工况相较于辐射加热工况整体颜色变化存在滞后;明火加热工况中,水冷却的颜色相较于自然冷却的颜色偏青色且变化较小。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导线铜芯表面颜色的火灾现场事故调查的思路,为火灾快速勘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物证 辐射加热 明火加热 铜导线 变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输送悬浮态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李涛 杨涛 +2 位作者 刘金成 刘子健 杨天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6,共13页
煤矿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煤炭绿色低碳开采的重要代表性技术,煤基固废料浆充填采空区可有效控制顶板岩层运移,防止衍生灾害发生。针对煤矿智能化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中颗粒悬浮态敏感性强易导致浆... 煤矿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煤炭绿色低碳开采的重要代表性技术,煤基固废料浆充填采空区可有效控制顶板岩层运移,防止衍生灾害发生。针对煤矿智能化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中颗粒悬浮态敏感性强易导致浆体浓度不稳定而堵爆管的问题,开展浆体悬浮态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旨在减少煤基固废长距离充填开采中堵爆管事故的发生。首先,应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法,评价影响煤基固废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的主次因素与影响显著性,得出主次影响因素的排序为料浆>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各因素影响显著性的排序为料浆浓度>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确定煤基固废充填料浆的质量分数为75.2%,各因素的最优配比为水泥∶粉煤灰∶煤矸石∶水质量比为12∶19.5∶43.7∶24.8。其次,建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基于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的固体颗粒沉降模型,通过临界不沉粒径力学模型计算、粒度筛分试验、流变特征参数测试,确定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的密度为1 626.82 kg/m^(3),判别煤基固废充填料浆为非稳定浆体,不具备长距离管道输送的经时悬浮态稳定性。最后,确定使煤基固废充填料浆转变为悬浮态稳定浆体的悬浮临界屈服应力与悬浮临界塑性黏度分别为172.87 Pa、2.39 Pa·s,提出通过添加悬浮剂建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稳定浆体体系的方法,以期解决煤矿煤基固废长距离充填开采工程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送 悬浮态稳定性 沉降模型 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 悬浮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