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7 位作者 方少伯 张孝先 郭兰伟 陈天东 张宏凯 曲金荣 张仁知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临床-病理信息,观察乳腺癌病灶MRI特征,测量其平均T1值(T1 mean)、ADC值(ADC mean)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比较高(P<0.05),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占比较高(P均<0.05),而瘤周水肿占比较低(P<0.05)。组间病灶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T1 mean、ADC mean均高于低水平组(P均<0.05)。强化模式、T1 mean及ADC mean均为乳腺癌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TIL水平的AUC为0.848,高于单一病灶强化模式(AUC=0.569;Z=5.384,P<0.05)及T1 mean(AUC=0.662;Z=3.876,P<0.05)而与ADC mean(AUC=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8,P=0.11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T1 mapping联合DWI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与MRI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帝良 万丽娟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191,共7页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作为直肠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患者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淋巴结状态对于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目前美国国...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作为直肠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患者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淋巴结状态对于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以评估淋巴结状态,但常规MRI形态学特征诊断LNM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尚不能满足临床对直肠癌精准诊疗的需求。功能性MRI技术及人工智能有望在直肠癌淋巴结评估方面展现较好的预测价值,然而尚缺乏全面总结二者新近研究的综述。因此,本文就直肠癌LNM的途径、常规形态及功能性MRI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直肠癌淋巴结评估方面近年来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目前评估直肠癌淋巴结状态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挖掘新的形态学特征,进一步优化功能性MRI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规范化扫描参数和诊断模型,并在建立多中心、大样本的直肠癌MRI数据库后进行验证,促进各种诊断工具的临床转化,以辅助医生精准诊断直肠癌LNM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疗 影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叶间胸膜下近肺门肺结节的前瞻性单臂研究
3
作者 吴雯丽 宋庆平 +4 位作者 耿东晓 赵燕风 陈海泉 于秋凤 姜峰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准确定位肺结节是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叶间胸膜下近肺门特殊位置肺结节的策略并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1月在聊城市肿瘤防治院行肺... 背景与目的:准确定位肺结节是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叶间胸膜下近肺门特殊位置肺结节的策略并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1月在聊城市肿瘤防治院行肺结节外科手术的患者,对于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本研究获聊城市肿瘤防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EC-20240112-1020)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是前瞻性单臂研究,对纳入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经叶间胸膜穿刺定位肺结节的非常规穿刺定位方式,进而对其行楔形切除术,评价术前CT引导下定位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验证此类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38~69岁,平均(56.0±8.5)岁。对28例患者合计28个结节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定位全部成功(100.0%),无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胸腔镜手术平均时间为(15.6±4.0) min;术中出血(20.9±14.3)mL,术后引流(214.3±62.2) mL,漏气0例,中转开胸手术0例;住院平均时间为(5.4±0.9)d。肺结节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有3例,其中肺组织纤维化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恶性有25例,其中原位腺癌5例,微浸润性腺癌16例,浸润性腺癌4例。结论:通过CT引导下经过叶间胸膜定位肺结节并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既可保证手术切除的准确性,最大可能地切除肿瘤,同时又避免了肺段或者肺叶切除造成正常肺组织损失,安全快捷,对于此类特殊位置肺结节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楔形切除术 CT引导 过叶间裂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成像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范文文 欧阳汉 +5 位作者 周纯武 张红梅 宋颖 包福男 刘侃 徐晓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 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有无钙化等,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单纯的FFDM、DB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5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病灶112例,恶性病灶141例。FFDM、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6、0.897、0.884;诊断其敏感度分别为84.2%、92.3%、95.6%;特异度分别为82.5%、85.5%、84.5%。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BT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及MRI较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DBT和MRI对乳腺病灶的检出及诊断效能相近,但DBT更为经济适用,且禁忌证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三维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玉陶 蒋力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发病部位广泛且生物学行为复杂等特点,使临床治疗决策具有挑战性,对于不同治疗方式肿瘤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仅基于形态学特征评估NENs治疗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发病部位广泛且生物学行为复杂等特点,使临床治疗决策具有挑战性,对于不同治疗方式肿瘤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仅基于形态学特征评估NENs治疗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应用于NENs的优势及限度,并对具有前景的新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疗效评估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生长速率 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技术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凡 林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集成MRI是一种新的定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单次采集中获得多种对比加权图像,不仅减少了整体扫描时间,也能测量组织的弛豫时间及质子密度,进而用于组织定量分析。近年来集成MRI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进行脑组织分割及髓鞘体积测量,但... 集成MRI是一种新的定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单次采集中获得多种对比加权图像,不仅减少了整体扫描时间,也能测量组织的弛豫时间及质子密度,进而用于组织定量分析。近年来集成MRI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进行脑组织分割及髓鞘体积测量,但其在全身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集成MRI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MRI 磁共振成像 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7
作者 魏浩然 杨凡 +5 位作者 李晓璐 余小多 李琳 赵燕风 林蒙 赵心明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s metastasis,L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名初诊NPC...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s metastasis,L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名初诊NPC患者、共377个短径≥4 mm的颈部淋巴结(LNM组297个,非LNM组80个),按7∶3的比例进行随机分层分组,划分为训练集(LNM组208个,非LNM组56个)和测试集(LNM组:89个,非LNM组:24个)。获得每个淋巴结SyMRI的T1、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直方图参数及淋巴结短径。比较各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参数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CC),将诊断效能较高(AUC≥0.617)且相关性较低(SCC<0.8)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SyMRI模型。通过ROC曲线、AUC及DeLong检验评估SyMRI模型、短径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在诊断颈部淋巴结中的表现,并构建列线图及校准曲线。结果T1-10th、T1-方差、PD-10th和PD-最小值被用来构建SyMRI模型,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95及0.903,高于短径模型(AUC分别为0.824及0.797),P值均<0.05。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941(训练集)及0.938(测试集),优于SyMRI及短径模型(P值均<0.05)。结论SyMRI的直方图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鼻咽癌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并且与淋巴结短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欢 王晓坤 +4 位作者 石素胜 蒋力明 依荷芭丽·迟 范金虎 乔友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92-79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中国不同诊断年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信息,探讨诊断年龄与术后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作为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多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中国不同诊断年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信息,探讨诊断年龄与术后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作为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研究医院就诊的GEP-NENs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估计研究对象的术后死亡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2002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按照诊断年龄分为≤50岁组和>50岁组。术后5年生存数据分析显示,与年龄≤5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50岁的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83,95%CI:1.87~4.28)。在调整了原发部位、功能状态、TNM分期、分级、肿瘤浸润和转移情况、放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情况后,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63,95%CI:0.98~2.72)。对性别亚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组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65,95%CI:1.28~5.47)。结论:不同年龄组GE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式选择存在差异,但年龄不是GEP-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对于诊断年龄不同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现有临床实践指南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精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年龄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5 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X线片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子伊 汤奕 +6 位作者 滕泽 李宏锋 彭芸 操江峰 高天姿 张恒 韩鸿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8-373,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所医院共900例CAP患儿,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CAP各300例,对每例选取1幅胸部正位片。收集公开数据集GWCMCx中的585... 目的观察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所医院共900例CAP患儿,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CAP各300例,对每例选取1幅胸部正位片。收集公开数据集GWCMCx中的5856幅儿童胸部正位片,分别来自4273例CAP患儿和1583例胸部无明显异常患儿。按8∶2比例将全部6756幅胸片分为训练集(n=5359)与验证集(n=1397)。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病原学诊断儿童CAP模型,设计二分类及三分类诊断算法并进行联邦部署训练;与DenseNet模型对比,观察所获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CAP的效能。结果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模型针对全部数据诊断CAP的准确率为97.0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基于来自医院的数据,本系统根据单一影像学数据及临床-影像学数据实现病原学诊断儿童CAP的AUC分别为0.858及0.836,均高于DenseNet模型的0.740(P均<0.05)。结论基于胸部X线片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可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X线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在膀胱癌MRI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馨心 王绎忱 +4 位作者 王思聪 李敏 胡满仓 陈雁 赵心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膀胱癌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初诊患者分别行膀胱MRI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 echo, 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膀胱癌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初诊患者分别行膀胱MRI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 echo, 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扫描,并保存未使用DLR的原始快速FSE-T2W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三组T2WI(常规FSE-T2WI、快速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图像伪影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5分标准)。由1名放射科医师测量病变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病变与髂腰肌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对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riedman检验,比较分析三组T2WI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Weighted-Kappa检验比较组间及组内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例膀胱癌患者,年龄39~93(65±11)岁。缩短扫描时间的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评分、SNR(63.2±25.5 vs. 94.7±40.8,P<0.05)、CNR(40.0±19.0vs. 59.6±29.8,P<0.05)均显著低于常规FSE-T2WI;应用DLR显著提高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评分、SNR(256.7±102.9 vs. 63.2±25.5,P<0.05)、CNR(168.0±77.3 vs. 40.0±19.0,P<0.05);DLR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及SNR(256.7±102.9 vs. 94.7±40.8,P<0.05)和CNR(168.0±77.3 vs. 59.6±29.8,P<0.05)显著高于常规FSE-T2WI。结论 DLR可以缩短图像扫描时间,并在定量和定性方面提高图像质量,使膀胱癌患者更快完成MRI检查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在鼻咽癌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凡 林蒙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3,共6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但仍有约10%~3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但仍有约10%~30%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目前,多功能MRI技术展现出了比常规MRI技术更好的预后预测性能,但由于常规MRI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以及普及性广的特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可忽视。且近年来,多项研究细致探究了NPC颅底结构侵犯情况(如颅底骨质侵犯,软组织浸润等)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其他形态学特征(如包膜外侵,淋巴结坏死等)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且将某些常规MRI特征加入目前第八版分期能够显著提高预测性能。因此,本研究就常规MRI[如T2WI、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多维度原发灶和淋巴结特征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预后评估 诱导化疗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在乳腺MRI图像质量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范文文 冯倩倩 +7 位作者 李二妮 刘侃 权光南 王鹏 卢铜锁 胡思洁 郎宇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重建技术(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在提升乳腺多序列、多参数MRI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初诊患者(60个病灶),分别行乳腺MRI常规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re...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重建技术(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在提升乳腺多序列、多参数MRI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初诊患者(60个病灶),分别行乳腺MRI常规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 T2-weighted imaging,FRFSE)-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扩散加权成像(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STIR-DWI)、应用DLR快速FRFSE-T2WI和STIR-DWI扫描。两名具有多年乳腺MRI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按5分标准对常规FRFSE-T2WI、应用DLR快速FRFSE-T2WI和常规STIR、DLR快速STIR-DWI的整体图像质量、图像伪影和病变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由一位资深的乳腺诊断医师对病变区域进行了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的测定。采用Shapiro-Wilk检验评价定量数值和主观评分的正态分布,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采用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评价其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常规、DLR快速扫描的FRFSE-T2WI和常规STIR-DWI、DLR快速扫描STIR-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研究者对乳腺病变图像的评分一致性通过Weighted-Kappa检验比较组间主观评分一致性,确保评分的可靠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受试者,年龄25~68(49.8±8.2)岁。DLR快速FRFSE-T2W较常规FRFSE-T2WI扫描时间缩短47.8%,DLR快速STIR-DWI较常规STIR-DWI扫描时间缩短47.6%,两位高年资医师的主观评分结果表明,DLR快速FRFSE-T2WI、DLR快速STIR-DWI在整体图像质量、伪影程度和乳腺病变可视化清晰度方面均优异于传统的FRFSE-T2WI及STIR-DWI序列(P<0.05)。常规的FRFSE-T2WI与DLR快速FRFSE-T2WI的SNR分别为102.37(63.24,141.85)、132.37(77.25,21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病灶的CNR分别为2.87(6.35,57.01)、3.10(8.94,2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b值为1000 s/mm^(2)的STIR-DWI与DLR快速STIR-DWI的SNR分别为197.34(157.01,202.52)、387.32(265.06,46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CNR分别为1.86(0.96,3.23)、2.22(1.46,5.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LR技术在不同序列和多参数条件下,能够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显著提升乳腺MRI图像质量,有助于推动乳腺MRI深度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和传统TSE序列在直肠癌磁共振检查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胡思洁 范文文 +7 位作者 滕泽 刘侃 童晓婉 江岳娈 刘鹏 郎宇 Nickel Marcel Dominik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在提高直肠MR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echo,TSE)图像质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初诊患...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在提高直肠MR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echo,TSE)图像质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初诊患者60例,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传统TSE序列及应用DL Recon技术的TSE序列(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TSE,DL-TSE)扫描,并记录扫描时间,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传统TSE、DL-TSE)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五分法”分别对病灶轮廓清晰度,图像伪影,病灶结构清晰度以及诊断信心进行评分;由两名影像科技师进行客观评价,分别计算DL-TSE和传统TSE图像的病灶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及病灶区域与周边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轶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主观评价显示DL-TSE序列的病灶轮廓清晰度、图像伪影、病灶结构清晰度以及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得分均优于传统TSE序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像客观评价显示DL-TSE序列和传统TSE序列的SNR分别为24.26(15.95,42.79)、11.84(7.63,1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76,P<0.001);DL-TSE序列和传统TSE序列CNR分别为10.75(7.19,15.63),5.47(3.72,8.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71,P<0.001)。DL-TSE序列的SNR及CNR相较于传统TSE序列均有明显提升。结论DL-TSE序列通过采用原始K空间数据DL Recon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病变可检测性的情况下,可提升直肠癌患者序列图像SNR及CNR,并且可缩短36.6%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影像组学评估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淑銮 车树楠 李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60,共5页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NAT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疗效评估的准确性亦存在差异,现有研究显示基于...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NAT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疗效评估的准确性亦存在差异,现有研究显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提高其预测效能。针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建立联合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精准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将对MRI评估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NAT疗效的价值、联合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亚型 新辅助治疗 疗效评价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在甲状腺MRI中的图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倩 邹丽艳 +6 位作者 刘周 邓文明 张妙如 宋晓敏 李天然 王云飞 罗德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8通道特制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对甲状腺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49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通道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行甲状腺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FS(fat-suturation)、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 目的探讨8通道特制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对甲状腺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49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通道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行甲状腺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FS(fat-suturation)、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STIR和DWI-FOCUS。然后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为由两名影像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依据Likert Scale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并对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客观评价为测量不同序列图像甲状腺组织的信号强度、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对左右叶甲状腺组织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主观评分标准,两名评分者评分结果为:T1WI、T2WI和T2WI-FS评分均达到4分以上,DWI-STIR和DWI-FOCUS序列均达到3分以上,二者对T1WI、T2WI、T2WI-FS、DWI-STIR和DWI-FOCUS各序列评分一致性分别为0.92、0.94、0.96、0.93和0.89。基于客观评价,T1WI、T2WI、T2WI-FS、DWI-STIR和DWI-FOCUS各序列甲状腺组织信号强度分别为1246.39、1345.03、860.88、236.91和569.06,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957、0.937、0.924、0.871和0.848。各序列甲状腺组织信噪比分别为17.56、33.18、42.82、27.99和19.53,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945、0.957、0.885、0.825和0.773。各序列甲状腺组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0.20、5.36、3.07、16.01和9.91,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577、0.704、0.740、0.710和0.589。结论使用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扫描图像主观评分高,信号均匀,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对比噪声比高,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评价 表面线圈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宁 李静 +3 位作者 张仁知 李二妮 薛梅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影像资料的乳腺黏液癌69例和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76例,分别对病灶最大径、形态学、信号强度、DWI-ADC值、强化特点及TIC类...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影像资料的乳腺黏液癌69例和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76例,分别对病灶最大径、形态学、信号强度、DWI-ADC值、强化特点及TIC类型进行评价及测量。采用χ^2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乳腺黏液癌发病中位年龄高于纤维腺瘤(P<0.001)。纤维腺瘤较黏液癌双侧、多灶更多见(P=0.030)。形态上黏液癌以不规则形为主,纤维腺瘤以卵圆形为主(P=0.009)。黏液癌边缘不规则较纤维腺瘤多见(P=0.001)。黏液癌的平均ADC值高于纤维腺瘤,分别为(1.99±0.33)×10^-3mm^2/s和(1.60±0.27)×10^-3mm^2/s(P<0.001)。乳腺黏液癌增强早期易出现边缘强化,强化可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期呈不均匀或边缘强化;纤维腺瘤增强早期强化明显、多不均匀,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一致。TIC类型黏液癌多为流入型,纤维腺瘤多为平台型(P<0.001)。结论:结合形态学、DWI-ADC值及MR强化特征,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癌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丽娟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625-628,共4页
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放化疗后准确的疗效评估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MRI是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基于常规、功能学及影像组学的MRI定... 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放化疗后准确的疗效评估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MRI是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基于常规、功能学及影像组学的MRI定量分析可提供形态学评估以外的大量信息,不仅有望提高准确性,还有利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开展,为实现影像研究的临床转化奠定基础。笔者对常规MRI、功能学MRI及影像组学的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爽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61,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加。根据大体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将ICC分为肿块型、胆管内生长型和沿胆管浸润型,其中以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加。根据大体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将ICC分为肿块型、胆管内生长型和沿胆管浸润型,其中以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最常见。由于治疗方式和预后表现有别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因此,较早且较准确的诊断对选择最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RI目前是治疗前对ICC进行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尤其是多模态MRI技术,可以综合各模态的优点,反映肿瘤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肿瘤微环境的评估,从而间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范围等与预后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常用的多模态MRI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等。现对多模态MRI的不同技术及其在I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乐瑶 马霄虹 赵心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3-806,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威胁患者预后生存。MRI在预测肿瘤生物行为、术后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术前MRI成像参数在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治疗卵巢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艺霖 徐晓娟 陈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8-621,共4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开启了维持治疗卵巢癌的新篇章,使大部分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可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全面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PARPi作用原理及影像学有关PARPi治疗卵巢癌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