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肥和磷矿粉复配对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媛媛 马海关 +2 位作者 彭岗 黄国棣 黄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3,共9页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肥(Si1:0.5%,Si2:1.0%)和磷矿粉(P1:0.2%,P2:0.4%,P3:1.0%)复配添加到土壤中培养90 d,研究钝化培养前后重金属Cd、Cu、Pb、Z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风险评价系数...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肥(Si1:0.5%,Si2:1.0%)和磷矿粉(P1:0.2%,P2:0.4%,P3:1.0%)复配添加到土壤中培养90 d,研究钝化培养前后重金属Cd、Cu、Pb、Z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风险评价系数(risk assessment code,RAC)评价土壤修复效果。结果显示,高硅处理(Si2:1.0%)相比于低硅处理(Si1:0.5%)能显著降低重金属有效性,其中,Si2P3处理对Cd、Cu、Pb、Zn的钝化率最高,分别为30.79%、27.27%、27.13%、36.88%;Si2P1和Si2P2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2P1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重金属浸出毒性量和RAC。研究表明,复配钝化剂主要通过提高土壤pH和EC值,增强O-Si-O、Si-O-Si、H_(2)PO_(4)^(-)、PO4^(3-)等官能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使重金属由高活性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向低活性的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综合来看,Si2P1处理钝化剂施用量更低,更适合用于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磷矿粉 复配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水稻土淹水-落干过程土壤铁形态转化及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原位监测
2
作者 赵万通 王雨枫 +4 位作者 刘哲 黄巧云 易层 冯雄汉 王小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针对我国水稻土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淹水-落干培养实验,结合化学提取、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和相关分析,探究了磷酸盐(P)或腐殖酸(HA)添加对土壤铁(Fe)形态及相关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 针对我国水稻土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淹水-落干培养实验,结合化学提取、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和相关分析,探究了磷酸盐(P)或腐殖酸(HA)添加对土壤铁(Fe)形态及相关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2 d至42 d,酸溶性Fe^(2+)、无定形Fe(Fe_(ox))和Fe活化度分别由1.5 g·kg^(–1)升至4.8 g·kg^(–1)、6.6 g·kg^(–1)升至10.1 g·kg^(–1)、21%升至29%,添加P或HA处理中无定形Fe含量均降低。土壤落干后,Fe_(ox)和Fe活化度分别快速下降至7.4 g·kg^(–1)和21.6%。对于CaCl_(2)提取态重金属,土壤淹水14 d后降至最低,而落干后砷(As)、镉(Cd)、铜(Cu)和锌(Zn)分别快速增至0.1、0.4、0.3和7.0 mg·kg^(–1);在淹水初期P处理和HA处理的As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了80%和35%,但降低了Cu、Zn和Cd含量,添加HA造成CaCl_(2)提取态Cu、Zn、Cd减少率均大于67%。淹水过程中,DGT提取态P、Fe含量先增加后减小,Z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效态P、As含量主要受有效态Fe控制;添加P或HA处理均降低了淹水前期有效Zn含量。上述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和农业安全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铁氧化物 重金属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矿景天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娟 王依涵 +4 位作者 陈畅 侯静涛 许运 汪明霞 谭文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54,共14页
我国土壤镉污染区与水稻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这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是亟需解决的土壤环境问题。伴矿景天是我国近年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是修复土壤镉污染的理想植物。本文以“伴矿景天”和“Sedum plumbizincicola”... 我国土壤镉污染区与水稻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这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是亟需解决的土壤环境问题。伴矿景天是我国近年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是修复土壤镉污染的理想植物。本文以“伴矿景天”和“Sedum plumbizincicola”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集文献280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从伴矿景天对镉的吸收转运和富集机制、解毒机理、田间修复现状、修复效果强化措施和产后处理技术5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伴矿景天田间修复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未来研究应集中探索伴矿景天的修复效率提升和实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矿景天 土壤 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海泡石复配对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振 黄丽 +2 位作者 黄国棣 马海关 彭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6,共9页
为修复四川某垃圾填埋场周边镉(Cd)和锌(Zn)复合污染土壤,选用生物炭和海泡石2种钝化材料,研究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分别为1∶1、1∶2、2∶1)、施加量(1%、3%)和钝化时间(45、90 d)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分析复配钝化剂施加前后... 为修复四川某垃圾填埋场周边镉(Cd)和锌(Zn)复合污染土壤,选用生物炭和海泡石2种钝化材料,研究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分别为1∶1、1∶2、2∶1)、施加量(1%、3%)和钝化时间(45、90 d)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分析复配钝化剂施加前后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有效性和形态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其稳定性指数(IR值)和移动性指数(MF值)探究土壤Cd和Zn稳定性和移动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随钝化培养时间和施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中在钝化培养90 d,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对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最好,其钝化率分别为31.1%和23.1%。施加复配钝化剂培养后,土壤中Cd和Zn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比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上升。与对照相比,复配钝化剂的施加使土壤中Cd和Zn的稳定性增强,移动性减弱;其中在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土壤中Cd的MF值降低17.5%、IR值升高9.0%,土壤中Zn的MF值降低6.1%、IR值升高18.7%。结果表明,添加3%的生物炭和海泡石混合物(质量比2∶1)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海泡石 重金属 土壤复合污染 复配钝化剂 土壤修复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闭蓄态磷的形成、转化与利用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宸阳 李静 +6 位作者 杨子 万彪 王小明 严玉鹏 熊娟 谭文峰 冯雄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3-1421,共9页
闭蓄态磷是(氢)氧化铁形成的不溶性胶状薄膜包被的铁磷或铝磷等含磷物质的总称,主要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富铁土壤中,其数量和形态受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闭蓄态磷作为一种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的磷形态,在土壤磷... 闭蓄态磷是(氢)氧化铁形成的不溶性胶状薄膜包被的铁磷或铝磷等含磷物质的总称,主要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富铁土壤中,其数量和形态受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闭蓄态磷作为一种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的磷形态,在土壤磷库中比例较高,影响土壤磷有效性与当季利用率。闭蓄态磷的形成与转化主要受土壤pH、氮磷、水分、有机质(有机酸、生物炭等)、铁、铝、钙、土壤质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影响。人为施肥能够直接导致农田土壤表层的闭蓄态磷含量升高,而随着铁铝氧化物向下迁移土壤深层闭蓄态磷增加更为明显,闭蓄态磷含量与氧化铁含量显著相关。在pH较低条件下,水分以及有机质的增加也可能促进闭蓄态磷的形成。在长期土壤自然发育过程中,闭蓄态磷比例逐渐增加但增长较缓慢。在农田土壤中,闭蓄态磷受高强度集约化种植影响而呈现波动变化且变化速度快,这可能是由于耕地复种指数高、作物较强养分获取能力、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或有机无机肥料添加的激发作用。小分子有机酸、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是活化闭蓄态磷的重要因素,在维持土壤内部磷循环平衡的同时,通过调节土壤水分,有机替代和增强微生物功能等不同农田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闭蓄态磷的活化利用和精准调控。目前闭蓄态磷表征方法主要局限于化学提取,且存在提取不完全和不精确等问题。Chang&Jackson磷分级方法定量闭蓄态磷更符合于目前广泛接受的闭蓄态磷定义。土壤闭蓄态磷的定量方法与形成转化模拟,多元素耦合促进闭蓄态磷形成以及闭蓄态磷活化调控等是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蓄态磷 分布特点 形成转化 活化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激发下粉煤灰基土壤砷污染稳定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武竹 苏趋 +5 位作者 叶贝 周星竹 李虹呈 张耀 孙刚 向罗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82-2694,共13页
以湖北省某典型医药化工腾退场地土壤为对象,采用“机械+化学”手段对粉煤灰进行激发改性,通过不同配比石灰、硫酸亚铁与粉煤灰进行机械球磨混合后实施土壤培养实验与场地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培养实验90 d内亚铁盐改性粉煤灰组合下... 以湖北省某典型医药化工腾退场地土壤为对象,采用“机械+化学”手段对粉煤灰进行激发改性,通过不同配比石灰、硫酸亚铁与粉煤灰进行机械球磨混合后实施土壤培养实验与场地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培养实验90 d内亚铁盐改性粉煤灰组合下土壤砷稳定化效率为90.43%,实际场地修复30 d内不同深度土壤砷稳定化效率持续在95%以上,稳定化效果显著;最佳改性药量为2%硫酸亚铁+2%粉煤灰,此体系稳定化后土壤砷主要形态为无定型与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F3+F4)、残渣态(F5).含水率和pH的波动主要造成F3、F4活化,活化后为可交换态(F1)、表面吸附态(F2),F1是砷浸出主要形态.本研究研发的粉煤灰基土壤砷污染稳定化材料可“以废治污”,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激发改性 稳定化 土壤砷形态 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配施生物炭对水稻镉和铜吸收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杨媛媛 王豪龙 +2 位作者 耿明建 朱强 黄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南方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可培肥土壤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炭因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然而,...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南方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可培肥土壤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炭因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然而,紫云英还田配施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大冶市Cu矿区重金属Cd、Cu污染的土壤为对象,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单独施用22500、30000 kg/hm^(2)的紫云英(MV1,MV2)与5 g/kg的生物炭(B),以及紫云英与生物炭配施(MV1B,MV2B)的处理对土壤性质、土壤有效态Cd、Cu含量及水稻对Cd、Cu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单施生物炭以及生物炭与紫云英配施的处理(B、MV1B、MV2B)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了15.1%、19.5%、20.9%。紫云英和生物炭的联合施用使土壤pH显著提高了0.15~0.25;土壤中Cd、Cu的赋存形态由活性较低的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为活性较高的有机结合态和交换态。施用紫云英可以显著降低Cd、Cu由水稻根部向茎叶的转运系数,降低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并促进根表铁膜的形成,增加根表铁膜中Cd的含量,从而减少Cd、Cu向水稻地上部运输。B处理比MV2处理增加了9.2%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糙米中12.90%、64.89%的Cd、Cu含量;MV2B处理比MV2处理增加了10.28%的土壤有机质,分别降低了糙米中48.39%、53.55%的Cd、Cu含量。MV2B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有更高增产和降低糙米中Cd、Cu含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生物炭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解剂在作物秸秆促腐还田增产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宇露 刘娟 +4 位作者 刘静依 黄传琴 汪明霞 谭文峰 侯静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229,共10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资源大量过剩、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秸秆还田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快捷的方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秸秆还田后腐解速度慢造成秸秆大量堆积,影响下一季播种出苗。大量...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资源大量过剩、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秸秆还田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快捷的方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秸秆还田后腐解速度慢造成秸秆大量堆积,影响下一季播种出苗。大量研究表明,在秸秆还田中配施腐解剂能显著加快秸秆腐解,促进秸秆养分释放,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最终提高作物产量。基于此,综述了当前腐解剂在作物秸秆促腐还田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腐解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未来腐解剂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作物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解剂 秸秆还田 作物增产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外源硼对水稻幼苗吸收转运砷的影响
9
作者 薛乐滋 刘娟 +4 位作者 江庆 汪明霞 谭文峰 李响 侯静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2,共9页
砷(As)作为有毒类金属元素,其释放到水和土壤环境中,可以亚砷酸(H_(3)AsO_(3))的形式通过水稻吸收进入食物链,造成水稻砷污染物的积累。硼酸(H3BO_(3))与H_(3)AsO_(3)有相似的水化半径,推测硼(B)可能通过竞争转运通道或抑制As转运蛋白... 砷(As)作为有毒类金属元素,其释放到水和土壤环境中,可以亚砷酸(H_(3)AsO_(3))的形式通过水稻吸收进入食物链,造成水稻砷污染物的积累。硼酸(H3BO_(3))与H_(3)AsO_(3)有相似的水化半径,推测硼(B)可能通过竞争转运通道或抑制As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等方式,减少水稻幼苗对土壤环境中As的吸收。该研究以杂交水稻品种“黄华占”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B浓度[0(CK)、0.15(T1)、0.35(T2)、0.5(T3)mmol/L]下的水稻水培实验,以探讨B对水稻幼苗砷代谢的调控效果。结果显示:As(Ⅲ)处理下,施加B的3组处理水稻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根长等生理指标均高于CK对照组,水稻生长情况更好。As(Ⅲ)处理下,随着营养液中B浓度的上升,水稻幼苗地下部分总As含量显著减少,As转运系数未有显著变化。As(Ⅴ)处理下,除水稻幼苗地下鲜重显著增加外,其他生理指标变化未显示出显著性,但相对于CK对照组,T2和T3组水稻幼苗中的地上部分总As含量和根As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施加外源硼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稻地下部As积累和根部对As的吸收,深入研究硼对水稻砷代谢的影响机制对减少粮食作物对环境中砷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运通道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静涛 刘娟 +4 位作者 向永金 王梦青 方凯秦 褚楚 乔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健康的土壤是维持人体健康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土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健康的土壤是维持人体健康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土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行为,阐述不同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总结影响预测模型准确度的因素,指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累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海关 范莎莎 +2 位作者 王辉程 黄国棣 黄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7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矿物对村镇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按1%、3%、5%质量分数单独添加海泡石(H)、膨润土(P)、沸石(F)钝化培养60 d,通过重金属的二乙烯三胺五... 为探究不同矿物对村镇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按1%、3%、5%质量分数单独添加海泡石(H)、膨润土(P)、沸石(F)钝化培养60 d,通过重金属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法(DTPA)、毒性浸出试验(TCLP)和欧盟四步顺序提取法(BCR),测定培养前后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研究3种矿物对土壤中Cd、Cu、Pb、Zn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海泡石、膨润土、沸石处理均能够降低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DTPA有效态含量,并可有效减少重金属的TCLP浸出量。海泡石处理对重金属Cd的钝化效率为25.82%~30.50%,其中H-3%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使土壤pH值升高0.89,Cd的TCLP浸出量减少22.88%。膨润土和沸石处理,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钝化效率均低于海泡石处理。3种矿物处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但使脲酶活性增加了14.49%~26.15%。土壤pH值和Cu、Pb、Zn的TCLP浸出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添加3种矿物后,供试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指数(MF)降低,其中H-3%处理使Cd的MF下降了25.05%,减少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性。综合来看,3%海泡石处理的钝化效果最好,能够明显降低污染土壤中Cd等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土壤重金属 钝化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医药企业聚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罗京 苏趋 +4 位作者 孙刚 张耀 丁嘉琪 王琪 余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2-2034,共13页
为探究湖北省某地典型医药化工企业腾退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及对周边环境介质的影响并量化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贡献,系统采集地块内及其农田影响区的土壤样品592个、水稻样品23个、河流沉积物样品11个,测定了As、Cd、Cu、Pb、Hg、Ni等重金属含... 为探究湖北省某地典型医药化工企业腾退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及对周边环境介质的影响并量化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贡献,系统采集地块内及其农田影响区的土壤样品592个、水稻样品23个、河流沉积物样品11个,测定了As、Cd、Cu、Pb、Hg、Ni等重金属含量,分别运用地累积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估法、土壤污染风险评价法分析了地块内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探究了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医药企业地块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值显著高于周边农田土壤,土壤重金属As地累计指数最高,是地块内土壤生态风险的主要污染元素,最大污染深度达4.5 m.地块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As、Cd、Pb、Hg超过标准筛选值,水稻重金属含量未超食品安全标准限值.地块内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历史生产企业生产活动,地块内地表径流对其周边河流水质造成了影响,河流作为周边农田的灌溉水,长期的灌溉活动和可能的淤泥回填已经对农田土壤环境安全产生了威胁.医药企业聚集区及其影响区的重金属源汇关系应得到重视,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介质和区域的污染现状加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风险管理,并对企业聚集区腾退地块土壤污染进行源头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企业聚集区 土壤污染 污染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以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刚 张耀 +2 位作者 王琪 凌海波 刘针延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186,共10页
以湖北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废水、地表水、废渣、建筑物等多介质环境进行污染调查,通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该地块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地块表层... 以湖北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废水、地表水、废渣、建筑物等多介质环境进行污染调查,通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该地块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地块表层土壤样品Cd和Pb酸浸出浓度超标,表层土壤具有危险废物特性。土壤铅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最大超标深度为1 m, Cd相对于Pb更容易向土壤下层运移,最大超标深度为6.5 m,深层土壤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水渣堆场、除尘区、地下烟道区;地下水Cd的点位超标率为50%;沟渠积水和水池废水中Cd含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除尘区建筑地坪、烟道壁、烟道灰和部分遗留废渣Cd或Pb的酸浸出液超标。该地块内Cd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土壤和地表水二次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表水 废渣 建筑物 重金属 污染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性捕食细菌——蛭弧菌及其类似细菌的捕食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述新 黄巧云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专性捕食细菌蛭弧菌及其类似细菌(Bdellovibrio and like organisms,BALOs)因在农业、工业和医学,尤其是在治疗抗生素耐药病原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倍受重视。但关于BALOs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不清楚,这也是这类... 专性捕食细菌蛭弧菌及其类似细菌(Bdellovibrio and like organisms,BALOs)因在农业、工业和医学,尤其是在治疗抗生素耐药病原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倍受重视。但关于BALOs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不清楚,这也是这类细菌暂未被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关于BALOs生命周期、捕食机制、资源分布与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医学、农业和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特别是2021年蛭弧菌门正式确立以来,相关研究暴发式增长。本文系统回顾BALOs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最新报道的捕食机制研究等突出成就,以促进我们对BALOs资源的认识与进一步应用,并指导未来的BALOs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 噬菌蛭弧菌 蛭弧菌及其类似细菌 微生物资源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稻-油菜轮作 农业绿色发展 碳氮协同调控 秸秆还田增碳 缓/控释肥料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治污”模式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广龙 李涛 +6 位作者 薛利红 樊丹 戴志刚 甘晓东 张凯 周宇翔 胡荣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63-1970,F0002,I0003,共10页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农业面源 产业治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LE模型中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小芳 林丽蓉 +3 位作者 高超 丁树文 朱新远 郭靖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152,共11页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是我国用于定量评价和预测区域土壤侵蚀的重要模型。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T)是该模型中的7个关键因子之一,能反映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削减作用,其准确估算对基于CSLE模型...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是我国用于定量评价和预测区域土壤侵蚀的重要模型。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T)是该模型中的7个关键因子之一,能反映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削减作用,其准确估算对基于CSLE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及动态对比分析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总结目前获取T因子的6种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研究表明:水利普查结果查询法和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查询法,获取便捷且应用广泛,但精度有待验证;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公式法计算简便且适用于流域等大尺度,但受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解译的限制;径流小区公式法精度较高,适用于小区等小尺度;坡度分级法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赋值法实际应用性强,可用于小流域、区域等尺度,但需考虑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水土保持 耕作措施因子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退役钢铁厂建筑物表面重金属风险评估和筛选值推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刚 张耀 +4 位作者 夏梦帆 黄诗轶 胡楠 王琪 凌海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47-351,共5页
目前关于退役工业场地保留建构筑物表面污染物的风险评估和筛选值研究还鲜见报道,该研究选择某关闭搬迁钢铁厂,在保留车间内墙壁、地坪采集表面环境样品,参考美国模型对表面重金属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镉和砷的致癌风险远超可... 目前关于退役工业场地保留建构筑物表面污染物的风险评估和筛选值研究还鲜见报道,该研究选择某关闭搬迁钢铁厂,在保留车间内墙壁、地坪采集表面环境样品,参考美国模型对表面重金属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镉和砷的致癌风险远超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10^(-6),砷的非致癌危害熵超可接受水平,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将推算出的建筑物表面重金属筛选值与美国陆军健康促进和预防医学中心的表面污染物筛选值和GB 36600-2018的土壤筛选值进行比对,为便于环境管理,建议建筑物表面重金属筛选值采用质量浓度单位,对于第二类用地,建议表面重金属的筛选值为镉66 mg/kg、钴13.15 mg/kg、铜6067 mg/kg、镍455 mg/kg、汞61 mg/kg、砷60 mg/kg和锌10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厂 表面样品 筛选值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_(2)PO_(4)和硅肥对垃圾填埋场紫色土重金属的钝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正 黄丽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43-49,58,共8页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选择KH_(2)PO_(4)(0.5%、1%或2%)和硅肥(1%或2%)为钝化剂,分别将其添加至土壤中培养30~60 d,探究典型酸碱性钝化剂对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紫色土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比GB 15618—...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选择KH_(2)PO_(4)(0.5%、1%或2%)和硅肥(1%或2%)为钝化剂,分别将其添加至土壤中培养30~60 d,探究典型酸碱性钝化剂对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紫色土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比GB 15618—2018,土样中Cd超标0.82~2.13倍;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有效态提取法显示,土样中Cd、Pb具有较高的活性。经过60 d的钝化培养,2%KH_(2)PO_(4)对Cd、Pb的固定率最高分别为74.29%、39.97%;1%硅肥处理对Pb的固定率为32.67%;KH_(2)PO_(4)和硅肥提升了土壤有效P含量,同时使土壤pH值从8.5左右变为8.01、9.42。经2%KH_(2)PO_(4)钝化60 d后,酸溶态Cd的比例下降26.74%,提升了Cd的稳定性;2%KH_(2)PO_(4)与1%硅肥对Pb的形态转化程度接近,残渣态Pb的占比最高提升至36.44%,有效提升了Pb的稳定性。总体来说,KH_(2)PO_(4)和硅肥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1%,60 d时均可较好地钝化土壤中的Cd、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_(2)PO_(4) 硅肥 垃圾填埋场 紫色土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产过程排放PM_(2.5)、PM_(10)颗粒物及其特征
20
作者 刘星琪 薛玲玲 +3 位作者 王梦青 龙志威 陈畅 汪明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3,共9页
为探究水稻生产过程中不同农业活动及其强度对农田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及典型颗粒物形貌特征,该文分析了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区一年内PM_(2.5)与PM_(10)浓度变化及秋季水稻收割、耕地、生物质燃烧期间排放的PM_(2.5)、PM_(10)颗粒... 为探究水稻生产过程中不同农业活动及其强度对农田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及典型颗粒物形貌特征,该文分析了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区一年内PM_(2.5)与PM_(10)浓度变化及秋季水稻收割、耕地、生物质燃烧期间排放的PM_(2.5)、PM_(10)颗粒物形貌变化、元素组成、水溶性离子和矿物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华农试验田区四季PM_(2.5)的日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种农业活动中单位时间内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颗粒物浓度最高,且主要为PM_(2.5);水稻收割产生的颗粒物由植物碎屑和表面光滑的降尘构成;而耕地产生的颗粒物主要为含Si、Al、Fe、Ti 4种元素的土壤矿物。该研究探明了水稻生产过程产生的PM_(2.5)和PM_(10)中主要元素、离子种类排放特征,可为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清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季节变化 组分分析 农业源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