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标准物质配制系列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
1
作者 林雪丽 李明君 +3 位作者 苏继琨 王存涛 冷伟嵩 刘淑婷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2-136,共5页
文章对使用标准物质配制系列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给出配制系列标准溶液的常用数学模型,得到系列标准溶液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分析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以合成系列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显示,系列标准... 文章对使用标准物质配制系列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给出配制系列标准溶液的常用数学模型,得到系列标准溶液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分析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以合成系列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显示,系列标准溶液浓度值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的影响。该不确定度评定可为使用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检验检测或开展计量检定校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 硝酸盐—氮 系列标准溶液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沙婧婧 维妙 赵玉慧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站 长期定位监测 建设指南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儒可夫斯基变换的潮流能水轮机翼型设计
3
作者 王世明 汪毓莹 +1 位作者 喻卓轩 赵秀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29,共7页
针对低流速工况下小型潮流能水轮机翼型的快速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儒可夫斯基变换和高斯回归模型的水动力性能预测方法。选取儒可夫斯基翼型作为初始翼型,采用型函数/类函数变换(CST)的参数化方法对翼型外形进行拟合,并通过Fluent数... 针对低流速工况下小型潮流能水轮机翼型的快速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儒可夫斯基变换和高斯回归模型的水动力性能预测方法。选取儒可夫斯基翼型作为初始翼型,采用型函数/类函数变换(CST)的参数化方法对翼型外形进行拟合,并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得到低流速工况下的升力和阻力;基于升力、阻力和CST参数,结合机器学习中的高斯过程回归建立水动力性能预测模型。实验得出升力和阻力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率低于0.2%,均方根误差低于3%。研究表明,该方法在低流速工况水轮机翼型快速设计中具有显著的精度和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水轮机 保角变换 CST参数化 高斯过程回归 翼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鹏 李冬梅 +5 位作者 蒋跃进 黄楚光 方宏达 梁谦林 苏桂兴 蔡伟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4-550,共7页
通过比较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与其他海洋环境监测的异同点,介绍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标准差、仪器与方法探测限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模式,提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科学表征和科学判断模式,为准确评价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 通过比较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与其他海洋环境监测的异同点,介绍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标准差、仪器与方法探测限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模式,提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科学表征和科学判断模式,为准确评价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提供重要依据,为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放射性 数据处理 标准差 探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1 位作者 龚文浩 徐小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悬沙浓度 悬沙和底质粒径 洋山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洋时序数据异常模式发现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琪 曹万万 +3 位作者 黄冬梅 郝增周 杜艳玲 耿立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9-629,共11页
如何发现多要素海洋环境时序数据中蕴含的由自然现象导致的异常模式,进而实现对未来海洋事件的有效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洋环境时序数据异常模式挖掘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出多要素数据间的相... 如何发现多要素海洋环境时序数据中蕴含的由自然现象导致的异常模式,进而实现对未来海洋事件的有效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洋环境时序数据异常模式挖掘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出多要素数据间的相似性矩阵,通过多维标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投影降维,将投影结果通过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生成时序MDS聚类视图,表达多要素数据的时序特征,用于发现多要素叠加后的异常模式;其次,基于相似性矩阵计算每个要素熵值,生成与时序MDS聚类视图对应的多要素信息熵视图,表达每个要素在时序上的不确定性,用于确定不同要素对异常模式的贡献度;最后,针对异常模式,提供由对应原始数据投影生成的焦点平行坐标视图,进一步分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和数据内部具体的变化趋势。将本文方法应用于东山台站(23.9°N,117.5°E)、遮浪台站(22.6°N,115.5°E)附近海洋数据,分析由台风造成的数据异常模式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多视图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具备发现多要素时序数据蕴含的异常模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要素数据 多维度标度算法 密度聚类 平行坐标 异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海洋环境静力触探仪孔压校准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钱飞 晏天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李庆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2,共5页
为进一步保障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准确和量值的溯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拟海洋环境的孔隙水压力校准方法。通过开展孔隙水压力的校准实验,获得探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压力校准点处的修正值及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实现孔压... 为进一步保障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准确和量值的溯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拟海洋环境的孔隙水压力校准方法。通过开展孔隙水压力的校准实验,获得探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压力校准点处的修正值及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实现孔压测量值的准确和溯源。实验结果表明海洋静力触探仪探头工作环境温度偏离标定时的温度越大,孔隙水压力测量示值误差将越大。孔压示值误差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验证基于模拟海洋环境对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开展校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压力 校准方法 模拟海洋环境 示值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海水特性计算公式
8
作者 杨德全 秦嗣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6-78,共3页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以实用盐标(PSS-78)和国际海水状态方程(EOS80)为基础的海水基本特性计算公式。同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在1983年的第6号决议中,采纳了其工作组关于物理海洋学中符号、单位和术语的报告。并建议“从1986...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以实用盐标(PSS-78)和国际海水状态方程(EOS80)为基础的海水基本特性计算公式。同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在1983年的第6号决议中,采纳了其工作组关于物理海洋学中符号、单位和术语的报告。并建议“从1986年1月1日起推广应用这个报告。1984年,我国国务院发布命令,在我国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原国家标准局发布了《量和单位》国家标准。本文仅将采用国际单位制和基本标准后,某些变化的海水特性计算公式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 国家标准局 实用盐标 物理海洋学 海洋物理 发布命令 比容偏差 现场密度 体积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技术中的法定计量单位问题
9
作者 徐维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7-309,共3页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纠正在实际使用计量单位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从21篇论文和三份产品说明书中,发现电渗析技术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较混乱,为此对电渗析技术中较普遍的问题归纳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已禁止使...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纠正在实际使用计量单位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从21篇论文和三份产品说明书中,发现电渗析技术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较混乱,为此对电渗析技术中较普遍的问题归纳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已禁止使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仍继续使用。如:压力单位量的符号用kg·f/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计量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0
作者 孙蕾 林雪丽 +2 位作者 邢国辉 冷伟嵩 杨睿彬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1-193,222,共4页
文章对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重新评定以满足校准工作中准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需要。与JJF1571—2016《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规范》附录C中给出的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相比,主要变化为对技术规范给出的测量模型... 文章对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重新评定以满足校准工作中准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需要。与JJF1571—2016《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规范》附录C中给出的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相比,主要变化为对技术规范给出的测量模型进行数学转换,确定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表示形式应该以不确定度而不是相对不确定度的形式给出;同时对海水浊度标准溶液配制的数学模型进行转化,确定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应使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对两个数学模型的简单转化不会影响各个变量的数量关系,但是厘清了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使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标准不确定度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计量工作人员对该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理解。该评定过程对JJF1793—2020《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校准规范》中给出的海水营养盐测量仪的不确定度评定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海水浊度 不确定度 标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埋海底管道探测方法及新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敏 宋湦 +1 位作者 王芳 宫文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油气输运方法是使用海底管道进行输送,因此,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域内所铺设的海底管道数量越来越多,密度不断增高,种类越来越复杂。这些海底管线长期在海洋复杂环境下工作,出现悬...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油气输运方法是使用海底管道进行输送,因此,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域内所铺设的海底管道数量越来越多,密度不断增高,种类越来越复杂。这些海底管线长期在海洋复杂环境下工作,出现悬空、平面位移、管体损伤等情况,与原始设计状态有很大差异,但未得到精确探测与校核,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对环境和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探测方法 新技术 海洋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开发 应用 掩埋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0年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水平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力 周鹏 +5 位作者 张红标 李冬梅 黄楚光 方宏达 蔡伟叙 陈嘉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分析大亚湾核电附近海域2005—2010年海水总β放射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2010年该海域海水总β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29—0.073Bq·L 1,平均值为0.051Bq·L 1。2005年以来该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总体上... 分析大亚湾核电附近海域2005—2010年海水总β放射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2010年该海域海水总β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29—0.073Bq·L 1,平均值为0.051Bq·L 1。2005年以来该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总体上呈缓慢升高趋势且在本底范围内波动,但与其他海域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海域海水总β放射性水平最高且变化梯度显著,这与排水口排放的低放射性污染物随潮流逐渐扩散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Β放射性 海水 大亚湾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河槽的冲淤变化——兼议外高桥新港区岸段强烈淤积的原因 被引量:15
13
作者 闫龙浩 杨世伦 +2 位作者 李鹏 吴创收 徐晓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4年南港河槽整体上冲刷21.9×106m3(平均冲刷速率为3.5cm/a);(2)2004-2008年南港河槽整体上转为淤积,河床共淤积26.0×106m3(平均淤积速率为4.1cm/a);(3)2004-2008年外高桥新港区净淤积73cm,其中2006年7月-2007年7月1年淤积57cm。结论包括:(1)南港复式河槽中间沙脊的大量采砂导致的过水断面调整可能是近期沙脊两侧深槽出现淤浅趋势的重要原因;(2)2006年7月-2007年7月南港主槽(包括外高桥新港区)的强烈淤积可能还与该水文年长江径流量特低有关。(3)南港作为长江入海水沙的过境通道,其冲淤变化与河流来沙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而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径流量变异、河口人类活动以及河槽的自适应调整可能是该河槽年际冲淤变化的更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演变 南港 外高桥新港区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滩上波高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江三角洲海岸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燕萍 杨世伦 +2 位作者 史本伟 李鹏 朱建荣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最大风速为2.8~12.1m/s,各测点... 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最大风速为2.8~12.1m/s,各测点潮周期平均水深为0.28~2.12m,高潮位最大水深为0.37~3.19m,潮周期有效波高为0.03~0.45m,最大波高为0.08~1.59m。波高的时空变化受风速、风向、水深和岸滩坡度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向岸风期间的波浪较大;风速、水深、岸滩坡度越大,潮滩上的波高也越大。空间上,岸滩坡度最小的崇明东滩中部(坡度0.6‰)测点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岸滩坡度最大的芦潮港潮滩(坡度8.7‰)测点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时间上,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与风速、风向的变化有关。因此,只有在潮滩坡度较小(例如<1‰),风速、风向较为稳定时,波高和水深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才存在。要了解某个潮滩的波浪特征,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系统的原位观测,而非简单地借助其它潮滩的波浪研究结果。研究推断,在向岸强台风和大潮高潮位阶段,崇明东滩中潮线附近的最大波高可达1.5~2.0m,芦潮港堤外潮滩的最大波高可达2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滩 潮间带 崇明东滩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S模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以舟山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苏盼盼 叶属峰 +1 位作者 过仲阳 宋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8-726,共9页
以舟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域,结合采样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社会因子、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为3个维度因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参照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改进成综合总供给-综合总需求模型(SAD-SAS模型),根... 以舟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域,结合采样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社会因子、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为3个维度因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参照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改进成综合总供给-综合总需求模型(SAD-SAS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计算舟山海岸带综合承载力量值,并尝试将海岸带综合承载力值的分类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分为5类,最后评价其所处的承载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岸带综合承载力在2005—2008年时处于微幅上升的阶段,年均增速为6.5%,在2008—2009年开始出现稍微的下降,下降幅度为3%;SAD-SAS模型作为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模型,为海岸带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综合承载力 SAD—S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1型便携式旋桨流速仪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沛云 秦平 陈鲁疆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BH-1型便携式旋桨流速仪,主要由自主研制的流速传感器、手持式主机及微机数据回放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传感器采用新颖的导流简和导流罩结构设计,增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效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应用单片机技术实现... 介绍了一种新型BH-1型便携式旋桨流速仪,主要由自主研制的流速传感器、手持式主机及微机数据回放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传感器采用新颖的导流简和导流罩结构设计,增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效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应用单片机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检测与处理,多路存储以及瞬时测量流量功能。通过静态试验标定,表明该流速仪测量范围(0.04-4)m/s,非线性误差为0.874%。该流速仪结构新颖、使用轻巧方便、稳定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国家海洋局对陆源人海排污口排污监测和海洋环境管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仪 便携式 旋桨 流速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残差时空注意力机制的海面温度预测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琪 李汶龙 +3 位作者 宋巍 杜艳玲 黄冬梅 耿立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684,共8页
海面温度(SST)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灾害、海洋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地预测SST是一个重要课题。现有区域型SST预测方法将SST时间序列处理为二维矩阵序列并作为模型输入,每个矩阵对应着特定时刻的区域SST,通过提取时空特征来实现其... 海面温度(SST)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灾害、海洋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地预测SST是一个重要课题。现有区域型SST预测方法将SST时间序列处理为二维矩阵序列并作为模型输入,每个矩阵对应着特定时刻的区域SST,通过提取时空特征来实现其预测,但未充分考虑不同时空特征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对SST影响的不均衡性,限制了预测精度地提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时间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区域SST预测方法(CRA-ConvLSTM),使得模型动态关注不同时刻的时间特征和区域内不同点的空间特征,赋予不同的影响权重,进而提高SST预测精度。具体来说,首先将输入的区域SST时间序列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编码为多层特征向量,提取局部特征;然后构建了残差时间注意力模块,自适应地学习不同时刻的注意力权重,提取时间维度上的关键特征,并设计了残差空间注意力模块,提取区域内不同点在空间维度上的关键特征,此外,将注意力机制结合残差结构避免了网络中信息量过少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最后通过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onvLSTM)将特征向量映射为SST预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测精度(PACC)分别达到了0.19和99.43%,均优于其他方法,有效提高了SST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海面温度预测 时空特征 注意力机制 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的海水藻类繁殖状态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颖 李鹏 邬益川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9期32-35,共4页
为了预报海洋赤潮等灾害的发生,需要监测海水中藻类的繁殖状况.通过建立针对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状态的预测模型间接预测海水中藻类的繁殖生长状况.运用基于数据的模糊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基于最优模糊逻辑系统建... 为了预报海洋赤潮等灾害的发生,需要监测海水中藻类的繁殖状况.通过建立针对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状态的预测模型间接预测海水中藻类的繁殖生长状况.运用基于数据的模糊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基于最优模糊逻辑系统建立了针对海水叶绿素a浓度状态的预测模型.根据采样数据的特点和降低模型阶次的实际需求,设计了改进的模糊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并应用于叶绿素a浓度状态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样本数据的特征,降低数据维数,提高算法学习的收敛速度.改进的模糊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降低了预测模型构造的复杂度,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能够有效预测海水中藻类的繁殖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最近邻聚类 藻类繁殖 叶绿素A 状态预测 泛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区动力泥沙过程研究——兼论北岛链汊道封堵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3 位作者 徐小弟 江恩祝 龚文浩 李兴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4,共9页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日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一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等要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波浪较弱,平均有...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日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一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等要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波浪较弱,平均有效波高为0.53~0.65m,常风条件下波高受水深控制,而强风天气时波高受风速控制。(2)港区潮流较强。最大流速为238cm/s,观测期间平均流速在中、上层均>80cm/s,而在近底层<40cm/s。潮流以离底4.7~5.7m为分界层,分界层以上以落潮流占优势,分界层以下以涨潮流占优势。涨、落潮流流向分别在310°~320°和130°~140°之间,涨、落潮主流比洋山港工程前向右偏转约20°。(3)余流流速由底层向表层递增,上层和表层均大于10cm/s,中、下层为4cm/s左右;余流流向,底层约为322°,2.7~5.7m层为56°~85°,6.7m以上为103°~166°。(4)2006年4月小潮和8月大潮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1kg/m3和1.46kg/m3。悬沙浓度涨潮大于落潮,涨急时悬沙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悬沙浓度 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洋山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上海市宝山区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盼盼 过仲阳 叶属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2,93,共9页
运用上海市宝山区海岸带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气象数据,基于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情况建立了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月总太阳辐射模型和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计算方法,对宝山区海岸带的生态资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 运用上海市宝山区海岸带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气象数据,基于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情况建立了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月总太阳辐射模型和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计算方法,对宝山区海岸带的生态资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98年、2005年和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海岸带生态资产总量折合人民币分别为3.226×109元、2.292×109元和3.075×109元;1998年到2005年减少了28.94%,年均减少4.13%;2005年到2008年增加了34.16%,年均增加11.39%.湿地在海岸带生态资产总量中具有巨大的贡献,1998年占92.47%,2005年占89.91%,2008年占92.92%.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城市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因素变化是影响宝山区海岸带生态资产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