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骆丹 辛培勇 +5 位作者 闫吉军 房爽 孙晓红 闫静 褚金芳 闫存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268,共6页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SLs)中具有代表意义的3种化合物进行串联质谱表征。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系统地比较了GR24、5-DS和Strigol的二级质谱图,发现D环、H2O和CO中性丢失碎裂途径是SLs类化...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SLs)中具有代表意义的3种化合物进行串联质谱表征。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系统地比较了GR24、5-DS和Strigol的二级质谱图,发现D环、H2O和CO中性丢失碎裂途径是SLs类化合物的共同质谱碎裂特征;此外,SLs类化合物还能够产生ABC环自由基离子,其三级谱能够提供与AB环结构相关的丰富碎片离子信息,为将来SLs类植物激素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金内酯(SLs)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串联质谱 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转座元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勰奎 曹晓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3-1046,共14页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转座元件一度被视为基因组内的"垃圾"或"自私DNA",长期以来,转座元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转座元件在宿主中的复制或表观沉默机制,而转座...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转座元件一度被视为基因组内的"垃圾"或"自私DNA",长期以来,转座元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转座元件在宿主中的复制或表观沉默机制,而转座元件的调控功能并未得到全面探讨.已有研究表明,转座元件的比例与物种基因组大小存在正相关性,从而为C值悖论的解释提供了依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座元件可以作为宿主基因组的"控制元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作物中研究发现,转座元件既可以通过顺式或反式作用方式调控基因表达,也可以诱导表观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促使固着生长的植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本文拟就高等植物转座元件的作用及其对未来作物育种的意义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逆转座子 调控元件 表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SOT1基因克隆、载体构建及初步表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璐遥 李晓琳 +2 位作者 罗利 文涛 朱木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5-819,共5页
磺酸基转移酶(sulphotransferase,简称SOT)是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核心结构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Gm SOT1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采用PCR方法扩增大豆Gm SOT1... 磺酸基转移酶(sulphotransferase,简称SOT)是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核心结构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Gm SOT1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采用PCR方法扩增大豆Gm SOT1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RNAi载体上的35S(Ca MV35S)启动子后面;将35S:Gm SOT1基因片段从pRNAi载体上双酶切下来,连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 CAMBIA2301的多克隆位点上,且命名为p CAMBIA2301-35S:Gm SOT1;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化大豆成熟胚,并考察其初步表达结果。结果表明:大豆GmSOT1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简称CDS)由1 014 bp的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长度为33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35S:Gm SOT1被成功导入大豆胚细胞,初步观察发现Gm SOT1过量表达导致大豆胚根明显膨大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磺酸基转移酶 硫代葡萄糖苷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聃璐 林拥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4,共7页
将来源于2个葡萄品种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的强启动子Ubiquitin驱动,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引入粳稻品种中花11中。通过对单拷贝转基因家系基因表达量及白藜芦醇目标物的检测,发现大多数转基因家系的外源基因可稳定表达... 将来源于2个葡萄品种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的强启动子Ubiquitin驱动,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引入粳稻品种中花11中。通过对单拷贝转基因家系基因表达量及白藜芦醇目标物的检测,发现大多数转基因家系的外源基因可稳定表达,但检测到的最终产物不是白藜芦醇,而是白藜芦醇苷(亦称云杉新苷),最高检出量达到了10.26μg/g,是野生型对照的1 000倍,推测这是在生成白藜芦醇的基础上,水稻内源的糖基转移酶作用的结果。虽然经抗病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并没有对稻瘟病菌表现出明显抗性,但是高含量的云杉新苷转基因家系可以作为提升水稻潜在营养价值的材料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云杉新苷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凤 陈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共11页
近年随着持续而又复杂环境的改变,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频繁爆发,多种逆境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农作物产量。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代谢物的重塑是其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植物体生理表型与体内生化水... 近年随着持续而又复杂环境的改变,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频繁爆发,多种逆境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农作物产量。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代谢物的重塑是其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植物体生理表型与体内生化水平的直接体现,逆境胁迫下代谢组的重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体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防御。代谢组学的兴起,为研究植物体内不同组织及其在不同逆境胁迫下代谢物的重塑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同时代谢组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以及表型组的整合,尤其是代谢组与基因组整合形成的代谢组-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揭示植物响应及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基础、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培育耐受逆境胁迫品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逆境胁迫下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逆境胁迫下植物代谢组重塑的多样性以及逆境胁迫下植物代谢组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应用代谢组学研究植物逆境生物学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逆境胁迫 代谢组重塑 遗传基础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CPK12基因功能研究和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非凡 刘瑜 +1 位作者 常鑫磊 林拥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5,共8页
通过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构建OsCPK12基因敲除和超表达突变体,用150 mmol/L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超表达株系无论株高、根长还是叶片状态都优于野生型,而基因敲除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株高明显矮化,根的发育形态差,叶片枯黄,证实... 通过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构建OsCPK12基因敲除和超表达突变体,用150 mmol/L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超表达株系无论株高、根长还是叶片状态都优于野生型,而基因敲除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株高明显矮化,根的发育形态差,叶片枯黄,证实OsCPK12对水稻耐盐有正调控作用。用real-time PCR对突变体株系的根、叶鞘、叶片多个部位的激素信号转导路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表达株系的多个激素受体编码基因和下游调控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OsCPK12参与激素的信号转导并影响水稻抗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OsCPK12的基因功能,通过在水稻原生质体中表达融合蛋白进行OsCPK12的亚细胞定位,确定OsCPK12定位于质膜。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在水稻中花11膜蛋白文库中筛选到2个水通道蛋白OsPIP1-1和OsPIP2-7,且酵母点对点验证为阳性,推测OsCPK12可能通过与OsPIP1-1和OsPIP2-7互作,调控水分子进出细胞,提高了水稻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水稻 OsCPK12 基因敲除 盐胁迫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E家族植物小肽激素的质谱碎裂特征研究
7
作者 袁薪茹 闫吉军 +1 位作者 范金石 褚金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6,I0003,共12页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小肽是植物小肽激素中最大的家族,在调控植物分生组织干细胞的分化和分裂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工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研究5种典型CLE小肽的质谱特征,并...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小肽是植物小肽激素中最大的家族,在调控植物分生组织干细胞的分化和分裂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工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研究5种典型CLE小肽的质谱特征,并总结质谱碎裂行为的规律,即CLE小肽的最强准分子离子峰带有2~3个电荷,碰撞诱导解离(CID)主要产生b型和y型离子;在15~20 V最佳碰撞电压下,最容易从脯/羟脯氨酸的氨基、甘氨酸的氨基和羧基端发生断裂形成高丰度的b_(3)和y_(4)等碎片离子。对合成的CLE类似肽(CLEL)的质谱碎裂行为进行预测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LEL的质谱碎裂行为与预期完全相符,表明该碎裂规律对CLE家族的小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为CLE小肽激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CLE家族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通过对拟南芥中的CLE十二肽基序的质谱碎裂方式和碎片离子进行预测,可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构建非数据依赖的CLE小肽筛选和鉴定方法,有助于生物学家探寻新的CLE小肽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小肽 植物小肽激素 液相色谱-质谱(LC-MS) 碎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愈伤组织根分化过程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6
8
作者 郭蕾 程英豪 +7 位作者 王紫祎 何斌 张军军 柳世庆 刘美华 陈章良 瞿礼嘉 顾红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水稻愈伤组织在N6培养基上可以保持稳定的增殖而不分化,而培养在含有ABA的N6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被诱导分化,进而形成根。根据这种生理学特征,分别提取了生长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的RNA,与水稻cDNA芯片杂交。通过分析两种... 水稻愈伤组织在N6培养基上可以保持稳定的增殖而不分化,而培养在含有ABA的N6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被诱导分化,进而形成根。根据这种生理学特征,分别提取了生长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的RNA,与水稻cDNA芯片杂交。通过分析两种愈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共找到271个与水稻愈伤组织根分化过程相关的cDNA克隆,其中107个基因表达被诱导,164个基因表达被抑制。这些初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eDNA芯片 水稻根分化 ABA 2 4-D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逆境诱导表达的水稻锌指蛋白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越敏 胡红红 武从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1-585,共5页
为鉴定逆境应答相关转录因子,以1个水稻EST为基础,通过RT-PCR分离到了1个编码锌指蛋白的转录因子新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OsZF19。该基因编码171个氨基酸,包含zf-AN1和zf-A20两个锌指结构域,预测的该基因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应答顺式元件。... 为鉴定逆境应答相关转录因子,以1个水稻EST为基础,通过RT-PCR分离到了1个编码锌指蛋白的转录因子新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OsZF19。该基因编码171个氨基酸,包含zf-AN1和zf-A20两个锌指结构域,预测的该基因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应答顺式元件。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OsZF19的确受到高盐和植物激素ABA胁迫的诱导,而在干旱胁迫早期显著地诱导表达,胁迫后期OsZF19的表达量轻微下降。试验结果表明,OsZF19可能在水稻对干旱和高盐逆境的应答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锌指蛋白 非生物逆境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磊 朱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田中的害虫密度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增加中性昆虫及捕食性天敌数量和种类,显示出稻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向良性发展的趋势。转基因水稻花粉向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基因飘流实验表明,随着栽种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到间隔6.2 m时基因飘流频率已低于0.01%。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应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制进展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更好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抗虫水稻 基因飘流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高效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灿 肖深根 +3 位作者 朱保葛 薛仁镐 卫志明 朱木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5 min,消毒效果最佳,胚尖活力好,且适用于各个品种;预培养时间为2 d,6-BA浓度为3.0 mg.L-1,有利于菜用大豆不定芽的诱导;1.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增加有效不定芽数;0.05 mg.L-16-BA+0.1 mg.L-1IB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交大05-133为最佳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其分化频率为90.86%,诱导15 d后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为4.65个,不定芽平均长度为1.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胚尖 基因型筛选 离体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转育后代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12
作者 张志伟 段利超 +2 位作者 黄常源 林拥军 陈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4,共5页
通过BR96与白56构建F2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22对多态性引物标记分析F2群体的基因型,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考查F2衍生的F3各家系的褐飞虱苗期抗性等级,检测水稻褐飞虱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显示:分别在第3、4和6号染色... 通过BR96与白56构建F2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22对多态性引物标记分析F2群体的基因型,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考查F2衍生的F3各家系的褐飞虱苗期抗性等级,检测水稻褐飞虱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显示:分别在第3、4和6号染色体上各扫描到一个抗褐飞虱QTL位点,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489-RM282之间,LOD值为5.1,解释表型变异率是3.8%;QBph4位于第4号染色体RM16605-RM16717之间,LOD值为28.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29.4%;QBph6位于第6号染色体RM276-RM527之间,LOD值为2.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7.1%;3个QTL的联合贡献率为40.3%。Qbph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最大,初步判断Qbph4可能是一个控制褐飞虱抗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重组自交系 褐飞虱 QTL 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自噬相关基因OsATG7的功能
13
作者 孟盼盼 陈秋红 林拥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通过对OsATG7突变体、OsATG7超表达及干涉转基因植株表型的观察,对OsATG7突变体进行暗胁迫处理并观察自噬体产生情况,检测OsATG7、SG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阐述水稻细胞自噬基因缺失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OsATG7... 通过对OsATG7突变体、OsATG7超表达及干涉转基因植株表型的观察,对OsATG7突变体进行暗胁迫处理并观察自噬体产生情况,检测OsATG7、SG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阐述水稻细胞自噬基因缺失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OsATG7基因与水稻育性相关,OsATG7基因的缺失导致水稻高度不育;OsATG7基因可以抵抗黑暗对水稻的非生物胁迫作用,随着暗胁迫时间的增加,水稻OsATG7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该基因的缺失导致水稻衰老相关基因SGR表达量急剧上升,叶绿素流失加速,使植株表现出提早衰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自噬 非生物胁迫 暗胁迫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病基因介导的抗白叶枯病反应中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亚 丁新华 +2 位作者 沈祥陵 李香花 王石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4-242,共9页
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水稻在接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1、4、8、24、72h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通过比较接种白叶枯病菌和对照之间、接种不同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之间的表达差异,鉴定了72个差异表... 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水稻在接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1、4、8、24、72h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通过比较接种白叶枯病菌和对照之间、接种不同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之间的表达差异,鉴定了72个差异表达的抗病相关蛋白点,对其中部分点的蛋白质进行了电离子喷雾二级质谱学分析鉴定,确定了11个抗病反应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蛋白质组学 白叶枯病菌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重力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迪 黄林周 +1 位作者 高谨 王永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9-602,共14页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以通过重力反应来协调自身各个器官的生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最适角度。植物重力反应过程分为重力信号的感受、重力信号的转导、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形成和重...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以通过重力反应来协调自身各个器官的生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最适角度。植物重力反应过程分为重力信号的感受、重力信号的转导、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形成和重力反应器官的弯曲生长4个阶段。近年来,随着大量重力反应缺陷突变体的鉴定及其控制基因的功能解析,重力信号的感受和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作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重力反应还可以通过调节水稻(Oryza sativa L.)的分蘖角度实现对水稻株型和产量的调控。因此,研究植物的重力反应,不仅有助于解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对于作物株型的改良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重力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重力反应的调控机理及其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生长素 分蘖角度 拟南芥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Xa26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雷 李香花 王石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9-563,共5页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Xa26是一个多基因家族的成员。为了检测该基因家族中是否可能存在其他抗病基因和这些成员可能发挥功能的部位,系统研究了Xa3/Xa26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将籼稻品种明恢63、特青、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中Xa3/X...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Xa26是一个多基因家族的成员。为了检测该基因家族中是否可能存在其他抗病基因和这些成员可能发挥功能的部位,系统研究了Xa3/Xa26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将籼稻品种明恢63、特青、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中Xa3/Xa26基因家族的13个成员(MRKa、Xa3/Xa26、MRKc、TRKa、TRKb、TRKc、9RKa、9RKb、9RKe、NRKa2、NRKe、NRKf1和NRKf3)的启动子与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报告基因进行融合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不同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分别导入水稻。通过检测GFP表达,分析这些家族成员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发现Xa3/Xa26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水稻各组织的维管束细胞及其周围细胞中。Xa3/Xa26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与抗维管束病原菌(如白叶枯病菌)基因的功能非常吻合。这种表达模式为寄主进化过程中,从该家族不断产生新的抗病基因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多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批海岛棉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分离、评价和定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培培 王夏青 +3 位作者 余杨 余渝 林忠旭 张献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
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之一。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优质棉的重要产源。为了研究海岛棉的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岛棉遗传标准系中分离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用于海岛棉遗传评价。... 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之一。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优质棉的重要产源。为了研究海岛棉的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岛棉遗传标准系中分离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用于海岛棉遗传评价。采用两种方法分离微卫星标记,一是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二是利用简并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共挑选1 447个克隆,筛选出239个独立克隆。测序后得到214个单一序列,其中包含微卫星并可用于引物设计的序列70个,获得86对引物。86对引物用于扩增56个海岛棉材料和4个陆地棉材料,16对引物没有扩增,43对引物在所有材料中没有多态性;27对引物在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有多态性,19对引物在海岛棉中表现多态性。利用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区分陆地棉和海岛棉,并且将海岛棉分为4类。14对引物在BC1群体中表现多态性,产生14个位点。9个位点整合到BC1连锁图的7个染色体上,4个位于A亚基因组,5个位于D亚基因组。海岛棉微卫星标记扩展了棉花微卫星标记,有助于海岛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棉花遗传图谱的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微卫星标记 遗传变异 遗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加强的转基因水稻培育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丽缺 赵明超 +1 位作者 林拥军 陈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使水稻种子积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将人工合成的来源于欧文氏菌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和来源于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导入水稻中,且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结合PCR和South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 为了使水稻种子积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将人工合成的来源于欧文氏菌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和来源于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导入水稻中,且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结合PCR和South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从psy/crtI转化植株中分离得到1个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且无选择标记(Marker-free)的纯合转基因家系ky1-4。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分离得到ky1-4的T-DNA插入位点右边界的侧翼序列,结合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推测该插入位点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结果表明,psy/crtI转化水稻植株种子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99±0.11)^(4.41±0.30)μg/g,其中ky1-4家系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3.11±0.0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维生素A 八氢番茄红素合酶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黄金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脆性突变体nbc(t)的主要特性和脆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川丽 王令强 牟同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对脆性突变体的表型、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了考查,并对脆性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脆茎水稻nbc(t)与野生亲本9311在株高等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区别,仅在机械强度上有区别;nbc(t)的根、茎、叶、穗及种子都很脆,易折断,且表现... 对脆性突变体的表型、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了考查,并对脆性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脆茎水稻nbc(t)与野生亲本9311在株高等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区别,仅在机械强度上有区别;nbc(t)的根、茎、叶、穗及种子都很脆,易折断,且表现全生育期脆性。脆茎突变体nbc(t)的主要农艺性状与9311相似,产量略低于9311,除了整精米率偏低以外,其他稻米品质性状与9311相似。脆茎突变体nbc(t)与广占63-4S所配组合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与扬两优6号相当。与9311相比,nbc(t)茎秆的抗折力相当,但抗张力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约降低17%。遗传分析表明,nbc(t)的脆茎特性可能由2个基因位点控制,初步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的2个区段,一个位于9号染色体上段SSR标记RM3700和RM2437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3cM和3.1cM;另一个位于9号染色体下段INDEL标记CL062和CL045外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6cM和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脆茎突变体 nbc(t) 农艺性状 稻米品质 脆性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GS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多种激素和逆境应答的表达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亚玲 熊立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9个GSK同源基因(命名为OsGSK1-9),它们分布在水稻的6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表明预测的OsGSK蛋白和其他植物中的GSK蛋白可被分为4个亚组。通过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分析了OsGSK基因家族的基因在水稻各种组织和器官以... 通过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9个GSK同源基因(命名为OsGSK1-9),它们分布在水稻的6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表明预测的OsGSK蛋白和其他植物中的GSK蛋白可被分为4个亚组。通过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分析了OsGSK基因家族的基因在水稻各种组织和器官以及在多种逆境胁迫和植物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大多数OsGSK基因在水稻全生育期都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受多种激素(如脱落酸、生长素、油菜素内酯)和逆境(如干旱和盐胁迫)胁迫诱导表达,表明OsGSK基因家族在水稻发育和逆境适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 植物激素 非生物逆境 表达谱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