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卢修亮 张森森 +3 位作者 韩世德 李宗伦 王朵 白鸿岩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切实加强国家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保护好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在总结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园防灾减灾工作顶层设计,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问题短板,提出强化法规制... 为切实加强国家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保护好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在总结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园防灾减灾工作顶层设计,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问题短板,提出强化法规制度建设、明确防控管理思路、强化园地协同防控、优化调整资金项目支持方向、加强防控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国家公园 生态安全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岳方正 杨鼎 +3 位作者 白鸿岩 王倩 林峻 方国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4,共7页
草原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应对区域性乃至跨区域草原生物灾害风险,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阐述了试验... 草原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应对区域性乃至跨区域草原生物灾害风险,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阐述了试验区建设的可行性、内涵和多维性;根据不同草地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和不同时期国家政策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提出生态效益优先、生产效益优先和生态与生产兼顾的3种创新模式及其实践路径,依次适用于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区、集约化牧业基地、农牧交错地带及生态经济复合区域;并提出了加强生产生态效益协同管理、智能化防控体系建设、多源数据融合以及跨区域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助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物灾害 综合防控 试验区建设 实践路径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25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闫佳钰 孙红 +3 位作者 王越 陈怡帆 马和婷 于治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5年发生趋势,为科学防控林业生物灾害提供数据支撑。经统计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局面,全年发生面积1028.69万hm^(2),同比下降... 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5年发生趋势,为科学防控林业生物灾害提供数据支撑。经统计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局面,全年发生面积1028.69万hm^(2),同比下降5.82%。其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快速扩散蔓延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仍有新扩散;松树钻蛀类害虫整体危害严重,多地偏重成灾;林业鼠(兔)害、松树病害在“三北”地区危害偏重;食叶害虫、经济林病虫等其他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整体发生平稳,局部偏重。经综合研判预测,2025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整体仍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086.67万hm^(2)。其中: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势头进一步减缓,但仍呈点状散发态势,控增量、消存量压力较大;美国白蛾疫情扩散势头减缓,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有新发疫情风险,整体轻度发生,华北平原及黄淮下游流域局部可能中重度发生;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华南地区持续扩散蔓延,华南沿海地区局部危害较重;林业鼠(兔)害在“三北”地区及青藏高原局部新造林地和荒漠林地将危害严重;松树钻蛀类害虫在“三北”、华南、西南地区多地将持续偏重危害;松树病害在东北地区将加重危害;松毛虫、竹类病虫在长江以南地区危害将有所反弹;杨树病虫,经济林病虫等其他本土常发性有害生物在全国大部分发生区整体将轻度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偏重。针对当前形势,提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 趋势预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及2025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震霆 严秀将 +3 位作者 常峰华 李璇 杨鼎 李娟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6,共4页
系统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科学研判2025年危害趋势。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严重危害面积仍占比较大,局部成灾现象依然存在。全年危害面积3853.50万hm^(2),同比... 系统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科学研判2025年危害趋势。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严重危害面积仍占比较大,局部成灾现象依然存在。全年危害面积3853.50万hm^(2),同比下降2.53%;严重危害面积1278.69万hm^(2),同比下降22.66%。预测2025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仍将延续近年来鼠害整体危害重、虫害局部地区高密度危害、毒害草危害轻的格局,存在境外蝗虫迁入、“三北”工程区害鼠致害、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原毛虫暴发成灾风险,全年危害面积3563.33万hm^(2)左右。根据当前草原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和形势,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草原虫害 毒害草 监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鹏 马小林 +1 位作者 陈航 霍履远 《草学》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承担着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在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牧业经济以及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过度利用草原的共同影响,草原生物灾害频发。为此,国家施行《全国动...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承担着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在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牧业经济以及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过度利用草原的共同影响,草原生物灾害频发。为此,国家施行《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来提升草原生物灾害防控能力,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机构转隶的影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资金获批率、项目资金下达率、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全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状和需求,并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基本思路、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物灾害 能力提升工程 防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才琪 朱宁波 +3 位作者 潘佳亮 董瀛谦 刘枫 郭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稳健标准误模型及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林业害鼠(兔)4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有效性。结果显示:预防措施可以显...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稳健标准误模型及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林业害鼠(兔)4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有效性。结果显示:预防措施可以显著使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及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呈递减趋势,防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抑制薇甘菊扩散起到显著作用。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应加强生物化学农药在媒介昆虫防治中的应用,提升防控资金的使用效果;轻度发生的美国白蛾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中度及重度发生首选生物化学农药防治;薇甘菊主要采用化学及营林防治措施,轻度发生时可结合采用人工物理防治;轻度发生的林业害鼠(兔)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中度及重度发生采用生物、化学及人工物理防治,当重度发生时,营林措施控制灾害扩散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美国白蛾 薇甘菊 林业害鼠(兔) 防控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24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冰 闫佳钰 +3 位作者 王朵 王越 周艳涛 陈怡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总结分析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4年发生趋势。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持续高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092.30万hm^(2),同比下降7.98%;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等重大外... 总结分析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4年发生趋势。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持续高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092.30万hm^(2),同比下降7.98%;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扩散势头减缓,但危害程度依然严重;林业鼠(兔)害、钻蛀类害虫、松树病害等在“三北”、华南、西南等多地危害严重;食叶害虫、经济林病虫等其他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整体平稳发生、局部偏重。预测2024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整体仍偏重发生、局地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150万hm^(2);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势头进一步减缓,但仍呈点状散发态势,控增量、消存量压力大;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疫情扩散势头减缓,整体轻度发生,黄淮下游流域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危害;林业鼠(兔)害、杨树蛀干害虫和松树病害在“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部分区域有偏重成灾风险;松树钻蛀类害虫在东北、华南、西南常发区多地将延续危害偏重态势;其他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全国大部分发生区整体将轻度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发生。针对当前形势,提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 趋势预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鼎 金娇 +4 位作者 李景浩 王志鹏 郝元渤 丁宁 陈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构建了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进行分析,科学评价了2019-2021年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控质量评价中,防治投入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防治成效投入,最后是组织建设。2019-2021年间全国草原鼠害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投入和防治成效评价整体偏低,均为一般或较差水平,同时草原小省在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成效方面显著优于草原大省。本研究可为调整草原鼠害防控过程中各组分的重新分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草原鼠害 鼠害防控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发生形势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卢修亮 柴守权 +3 位作者 刘海瑞 金娇 李宗伦 徐震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树种相对单一,加之管护粗放,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常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建设成果。概述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梳理分析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树种相对单一,加之管护粗放,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常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建设成果。概述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梳理分析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三北工程建设中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为有效防控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减轻灾害损失、促进重点生态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有害生物 三北地区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及2024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震霆 王越 +3 位作者 王志鹏 杨鼎 闫佳钰 岳方正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总结分析2023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研判2024年危害趋势。2023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下降,但严重危害的面积仍占比较大,呈偏重危害,全年危害面积3953.33万hm^(2),同比下降18.31%。预测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 总结分析2023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研判2024年危害趋势。2023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下降,但严重危害的面积仍占比较大,呈偏重危害,全年危害面积3953.33万hm^(2),同比下降18.31%。预测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仍将延续近年来鼠害整体危害重、虫害局部地区高密度危害、有害植物危害轻的格局,全年危害面积3733.34万hm^(2)左右。根据当前草原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和形势,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有害生物 危害情况 趋势预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生指数的中国森林生物灾害趋势与突变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岩 任雪毓 +4 位作者 李国宏 王梅 陈国发 王越 王鸿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2-1831,共10页
监测分析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对了解森林生物灾害的动态演变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19年森林有害生物灾害面积及同期森林面积增长统计数据,计算衍生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指数(FPOI)、灾害发生率(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 监测分析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对了解森林生物灾害的动态演变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19年森林有害生物灾害面积及同期森林面积增长统计数据,计算衍生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指数(FPOI)、灾害发生率(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分别采用Sen′s斜率估计(Sen+Mann-Kendall)和曼-肯德尔(Mann Kendall,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变异系数和赫斯特指数(Hurst exponent)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森林生物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FPOI、FPOAR指标用于森林生物灾害不同尺度分析具备可操作与适用性,两指标均可分析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与突变,但表现程度有所差别。(2)历史变化特征,全国尺度FPOI森林生物灾害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FPOAR表现为上升趋势,省区尺度,新疆、西藏、天津等局部省区森林生物灾害呈上升趋势,而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等大部分省区表现为下降态势。(3)突变特征,全国尺度上趋势突变仅在2001年发生,其它年度趋势未变。在省区尺度则大部分区域并未展现突变,局部省区多展现一次趋势改变,且不同省区突变时间有一致性。(4)稳定性特征,全国大部分省区显示稳定,但FPOI、FPOAR指标衡量存在差异,以FPOAR指标海南、青海、浙江、重庆、上海等5省区表现不稳定,但以FPOI指标,不稳定区域扩大到11省区,增加了除以上省区的甘肃、西藏、山西、河南、江苏、吉林6省区。(5)未来趋势特征,全国森林生物灾害与历史趋势保持一致,大部分省区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局部省区如新疆、西藏仍然显示持续增加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发生指数 曼-肯德尔检验 赫斯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19年中国森林生物灾害数据集
12
作者 庞岩 任雪毓 +4 位作者 王梅 李国宏 陈国发 王越 王鸿斌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53-463,共11页
中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频繁,整理与制作相关灾害数据集对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监测布局、风险评估及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在整合《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2017)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2019)发布的年度森林... 中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频繁,整理与制作相关灾害数据集对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监测布局、风险评估及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在整合《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2017)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8–2019)发布的年度森林生物灾害面积数据及森林资源面积数据基础上,构建并计算得到全国及各省区灾害总体及不同类型生物灾害的森林生物灾害发生指数(Forest Pest Outbreak index,FPOI)、灾害发生率(Forest Pest Occurrence Area Rate,FPOAR)两个系列指标集。验证表明,上述两个指标及距平数据集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尺度中国森林生物灾害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可为森林生物灾害格局与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精准地防控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发生指数 灾害发生率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物灾害区划研究
13
作者 宋玉双 姜生伟 +2 位作者 王家庆 吴昊 于海英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6期8-13,共6页
在充分认识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的基础上,以承灾体森林植物区系特征为主线,结合孕灾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致灾因子的分布情况,在全部国土空间范围内,将我国森林生物灾害划分为3个一级区(灾害大区)9个二级区(灾害区)24个三级区(灾害亚区),并... 在充分认识森林生物灾害系统的基础上,以承灾体森林植物区系特征为主线,结合孕灾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致灾因子的分布情况,在全部国土空间范围内,将我国森林生物灾害划分为3个一级区(灾害大区)9个二级区(灾害区)24个三级区(灾害亚区),并对划分结果进行相似程度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分异特征 区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点云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控中的应用概述
14
作者 左越 黄瑞芬 +3 位作者 王莉 王宇 苗羽 张巍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2-55,共4页
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全球松林生态系统,传统监测手段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防控需求。激光点云技术凭借高精度三维信息获取、大尺度快速扫描等优势,已在松树单木识别、健康状况评估、疫情动态监测及防控模型构建等领域实现应用。通过详细... 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全球松林生态系统,传统监测手段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防控需求。激光点云技术凭借高精度三维信息获取、大尺度快速扫描等优势,已在松树单木识别、健康状况评估、疫情动态监测及防控模型构建等领域实现应用。通过详细阐述当前技术应用面临的数据处理复杂性高、设备成本昂贵、环境干扰显著及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设备改进与运营成本控制及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推动激光点云技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深度应用,为森林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松材线虫病 病害识别 动态监测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高寒牧区防治青海草原毛虫九种药剂筛选
15
作者 王彦 柴守权 +3 位作者 杨浩 席驳鑫 李晓鹏 温玄烨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筛选防治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的有效药剂,选用9种高效绿色生物源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施防治青海草原毛虫3龄幼虫,比较不同用药量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3 d,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和1.2%烟碱·苦... 为筛选防治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的有效药剂,选用9种高效绿色生物源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施防治青海草原毛虫3龄幼虫,比较不同用药量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3 d,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和1.2%烟碱·苦参碱EC对青海草原毛虫的校正防效均超过90%,表现出速效性;施药后5 d,5%阿维菌素EC、0.5%虫菊·苦参碱可溶性液剂(SL)和1.2%烟碱·苦参碱EC对青海草原毛虫的校正防效超过90%;施药后7 d,6种药剂对青海草原毛虫的校正防效超过90%,用药量1200 mg/hm^(2)的1×10^(10) CFU/g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WP)和1.5×10^(10) CFU/g球孢白僵菌WP对青海草原毛虫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82.4%和80.2%,与10%高效氯氟氰菊酯EC的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表现出持效性。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在害虫种群密度骤增应急防治时,使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1.2%烟碱·苦参碱EC,用药量300 mL/hm^(2)。危害程度较低常规防治时,推荐交替使用:5%阿维菌素EC,用药量150 mL/hm^(2);1%蛇床子素SL、0.3%印楝素EC、0.5%虫菊·苦参碱SL和6%甲维·氟铃脲EC,用药量300 mL/hm^(2);1×10^(10) CFU/g金龟子绿僵菌WP、1.5×10^(10) CFU/g球孢白僵菌WP,用药量900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高效氯氟氰菊酯 烟碱·苦参碱 蛇床子素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制定与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岳方正 李璇 +7 位作者 杨鼎 王志鹏 徐震霆 花立民 涂雄兵 王炳煜 韩海斌 柴守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73-1781,共9页
草原啮齿动物、昆虫和毒害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当其种群密度激增超过环境容纳量,并对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等构成威胁时演变为有害生物。因此,科学防控有害生物和保护... 草原啮齿动物、昆虫和毒害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当其种群密度激增超过环境容纳量,并对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等构成威胁时演变为有害生物。因此,科学防控有害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系草地生态动态平衡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是科学防控草原有害生物的前提,更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系统科学决策的依据。害鼠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鼠种单位面积有效洞口数或新鼠丘数及秃斑占比制定;害虫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害虫的种群密度制定;毒害草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害草类型的植被盖度制定。本研究概述了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制定的历史和现状,解读了新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的思路,展望了未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原 啮齿动物 草原昆虫 毒害草 生态平衡 防治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22年发生趋势预测 被引量:61
17
作者 李硕 孙红 +3 位作者 周艳涛 李晓冬 于治军 董振辉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2期44-47,共4页
总结分析202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2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呈高发频发态势,偏重发生,局地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255.37万hm^(2);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 总结分析202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研判2022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呈高发频发态势,偏重发生,局地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255.37万hm^(2);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等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扩散,危害严重;松树钻蛀类害虫危害严重,多地成灾;林业鼠(兔)害等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整体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局部常发区危害仍偏重。预计2022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延续近年来偏重发生、局部暴发的特点,全年发生面积1267万hm^(2);松材线虫病疫情片状散发、北扩西进态势明显,“控增量、消存量”压力较大;美国白蛾疫情持续扩散但势头趋缓,华北、黄淮下游及江淮下游3年以内新发区域可能偏重发生;外来入侵植物将持续扩散蔓延;松树钻蛀类害虫危害整体严重,东北、西北、西南多地成灾风险较高;其他本土常发性有害生物在全国大部分发生区整体将轻度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发生。针对当前形势,提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 趋势预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22年发生情况及2023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怡帆 周艳涛 +3 位作者 孙红 王越 徐震霆 李晓冬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
总结分析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22年发生情况,研判2023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持续高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 187.08万hm^(2),同比下降5.44%;预测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仍... 总结分析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22年发生情况,研判2023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持续高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 187.08万hm^(2),同比下降5.44%;预测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延续近年来偏重发生、局部成灾的态势,全年发生面积1 204.00万hm^(2)。针对当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形势,提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 趋势预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7年全球森林生物入侵的经济成本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玄烨 林晓 +5 位作者 赵光华 时勇 王朵 赫传杰 柴守权 谢逸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为明确全球森林因生物入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采用InvaCost数据库对1970—2017年全球范围内森林生物入侵经济成本报告进行分析。通过R语言对筛选数据进行处理,调整各成本数值为2017年等值美元,分别求和计算每10年平均经济成本、损失与管... 为明确全球森林因生物入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采用InvaCost数据库对1970—2017年全球范围内森林生物入侵经济成本报告进行分析。通过R语言对筛选数据进行处理,调整各成本数值为2017年等值美元,分别求和计算每10年平均经济成本、损失与管理成本、各国支出成本和各物种总成本。在此基础上,构建5种模型预测2010—2017年成本组成,通过均方根误差比较各预测模型准确率,分析21世纪10年代全球森林生物入侵的可能成本。结果表明:1970—2017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外来生物的入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为1815.32亿美元(约1.23万亿人民币),20世纪80年代是成本增长最快的时期;管理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偏低,最高支出仅为21世纪初的4.96亿美元(约33.5亿元人民币)/年,远低于同时期森林生物入侵产生的危害损失;在纳入研究的36个国家中,中国支出了54.05%的经济成本,共计981.2亿美元(约6627.71亿元人民币),排名第1,美国606.03亿美元、加拿大114.59亿美元,分列2、3位;经济成本最高的10种入侵生物,包括3种病害、3种虫害、2种有害动物和2种入侵植物,其中松材线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977.17亿美元,在各类入侵生物的经济成本中占比最高;广义加性模型和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所得均方根误差最低,模型计算全球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最高可达2521.1亿美元(约1.7万亿人民币),2010—2017年年均成本为88.02~97.04亿美元(约594.55~655.48亿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入侵 经济成本 林业有害生物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概况及对策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玉双 吴昊 +3 位作者 宋丽文 杜文胜 邹元平 董瀛谦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3,共15页
在对东北地区部分有害生物来源考证的基础上,筛选出56种外来入侵物种作为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并对其入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以北美洲种类最多,入侵东北种类总体呈不断增加势头,入侵途径以无意引入为... 在对东北地区部分有害生物来源考证的基础上,筛选出56种外来入侵物种作为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并对其入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以北美洲种类最多,入侵东北种类总体呈不断增加势头,入侵途径以无意引入为主,入侵地以辽宁省种类居多,入侵生境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均有代表性种类。进一步筛选出18种外来入侵物种作为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种类,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评述,根据每种在入侵过程的阶段性,分别提出防止入侵、阻止扩散和抑制危害的防控管理对策。针对完善入侵生物学理论提出3点建议,针对提升东北地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提出4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东北地区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