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赵嘉海 王燚 +1 位作者 李一姣 宋钰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3-373,383,共12页
[目的]通过刻画元江—红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精确提取生态面源,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维系流域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与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方法]研究使用In VEST模型对流域内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固碳释氧、水源供给进行综合评估;基... [目的]通过刻画元江—红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精确提取生态面源,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维系流域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与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方法]研究使用In VEST模型对流域内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固碳释氧、水源供给进行综合评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并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与景观连通性计算的方法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并识别流域内关键区域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结果](1)元江—红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自南向北逐渐减弱,流域南北高差大,下游土壤保持与水源供给能力强。(2)识别到生态源地49个,总面积为10942.1 km^(2);识别廊道103条,总长度2478.0 km(呈东疏西密的网状结构);生态夹点26个,总面积为80.1 km^(2)(分布于流域上游、下游地区);生态障碍点124个,面积为666.4 km^(2)(分布于中游及流域东部,东南部)。(3)提炼了元江—红河流域的“三区两带”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修复生态障碍点,夹点保护策略,为元江—红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进一步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要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要提升廊道的整体流通性与可达性,促进物种之间的交流与转换,维持流域内生态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元江—红河流域 InVEST模型 MSPA 电路理论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否提升林业经济韧性——基于30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穆亚丽 王浩 +1 位作者 杨红强 孔凡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6,共16页
[目的]研究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为推动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评估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 [目的]研究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为推动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评估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机制检验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检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是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的主要路径,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效应更强且边际效益递增,林业经济韧性水平越高,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提升效应越强。2)在不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下,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表现为前期极强的数字红利、中期面临数字化瓶颈、后期效益递增。3)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存在门槛效应,当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时,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跨越第一个阈值后,随着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显著为正。4)除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降水量对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经济韧性,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注重分阶段动态化和差异化提升数字赋能林业经济韧性,与加强经济基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和借助自然禀赋协同提升林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发展 林业经济韧性 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冠鹿适生区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祺 唐涛 +3 位作者 李建军 康祖杰 于桂清 杨存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19-2629,共11页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壶瓶山保护区)被选为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的野化放归基地,评估华南虎的适生区是实施野化放归的首要工作.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保护区华南虎的3种主要猎物之一,评估其适生区能为有效...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壶瓶山保护区)被选为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的野化放归基地,评估华南虎的适生区是实施野化放归的首要工作.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保护区华南虎的3种主要猎物之一,评估其适生区能为有效估计华南虎的适生区提供了参考.已有毛冠鹿生境选择研究未考虑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对其适生区利用与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毛冠鹿的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运用参数组合优化后的MaxEnt模型,评估了毛冠鹿在当前(1970~2000年)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利用特征和分布;并分别预测了SSP126(严格环保政策下的低碳排放量情景)和SSP585(宽松的环保政策下的高碳排放量情景)未来2种气候情景中,2050s(2040~2060年)和2090s(2080~2100年)2个时期的毛冠鹿适生区.最后,将不同时期的适生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结果显示:最湿季度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对毛冠鹿生境选择的影响贡献为56%;当前气候情景下,高、中适生区总面积为486.5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2.9%;未来气候情景下,在SSP126情景中,高、中适生区总面积为553.7km^(2)(2050s)和597.2km^(2)(2090s),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3.0%(2050s)和89.4%(2090s);在SSP585情景中,高、中适生区总面积为382.0km^(2)(2050s)和139.5km^(2)(2090s),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7.2%(2050s)和20.9%(2090s).结果表明气候因子是毛冠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人类不同的发展路径将引起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这将对毛冠鹿的适生区分布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必须考虑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对毛冠鹿生境选择的影响,才可以准确评估和预测壶瓶山保护区内毛冠鹿的适生区分布与变化.研究结果为毛冠鹿种群的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华南虎野化放归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山保护区 毛冠鹿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聘杰 李一姣 宋钰红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有3个研究热点: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城市...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有3个研究热点: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城市外来入侵/本地生物的分布格局。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生境质量评估法、生物物种水平评估法、生物分布区域的预测法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知识蒸馏的小样本植物病害识别方法
5
作者 聂远 周厚奎 +2 位作者 张广群 何涛 胡军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目的】针对植物病害识别中大规模标注数据依赖性强、新病害适应性差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提升小样本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为小样本病害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小样本转换器和监督式掩码知识蒸馏的增强型上... 【目的】针对植物病害识别中大规模标注数据依赖性强、新病害适应性差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提升小样本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为小样本病害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小样本转换器和监督式掩码知识蒸馏的增强型上下文感知知识蒸馏框架(ECKD),构建包含教师网络与学生网络的协同结构,并结合全局特征对齐、局部特征对齐和监督式掩码图像建模视图策略,引入通道注意力残差模块和上下文感知模块,设计新型ViT-EC编码器以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与语义理解能力。基于PlantVillage数据集,采用原型分类器进行5-way 1-shot和5-way 5-shot的小样本任务评估。【结果】在5-way 1-shot和5-way 5-shot小样本任务中,ECKD的原型分类器平均准确率分别达74.98%和88.28%,在多个小样本任务上明显优于现有的主流方法。消融实验表明:注意力残差模块、上下文感知模块和监督式掩码图像建模视图策略对性能有正向贡献,在数据不完整场景下能增强模型对全局语义的理解与局部特征的重建能力。【结论】ECKD通过多视图增强策略与知识蒸馏机制的融合,有效缓解了植物病害中小样本的识别难题,提升了识别的精度和模型的稳定性。该方法为农业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识别 小样本学习 知识蒸馏 视图策略 原型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林甜槠和拟赤杨不同分解程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动态研究
6
作者 高建新 兰勇 +8 位作者 龚雨 周天玲 赖礼萍 郑崇龙 徐定兰 宋庆妮 杨清培 黄冬梅 刘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9-670,共12页
【目的】旨在探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动态机制,揭示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在官山样地中选取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 【目的】旨在探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动态机制,揭示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在官山样地中选取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进行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分析单独和混合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以及养分变化,评价分解过程中的混合效应。【结果】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分解程度不同的甜槠凋落叶,包括未分解UC_(EE)和半分解SC_(EE),均显著影响拟赤杨凋落叶(A_(FT))的分解。在分解的第45周,A_(FT)+UC_(EE)的质量残留率(70.36%)显著高于A_(FT)+SC_(EE)(55.64%),而A_(FT)+SC_(EE)的质量残留率与A_(FT)(56.01%)差异不大;A_(FT)+UC_(EE)处理的养分残留率分别为有机碳(51.84%)、全氮(89.57%)、全磷(83.85%),显著高于A_(FT)+SC_(EE)处理的有机碳(38.33%)、全氮(77.91%)、全磷(73.65%),以及单独A_(FT)处理的有机碳(43.17%)、全氮(78.58%)、全磷(72.14%)。【结论】在混合分解过程中,甜槠凋落叶对拟赤杨凋落叶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未分解甜槠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分解 甜槠 拟赤杨 混合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sbZIP17调控文冠果抗旱性的功能
7
作者 班卓 杨莹莹 +3 位作者 许慧慧 刘肖娟 毕泉鑫 王利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9,共9页
探究XsbZIP17对文冠果抗旱性的影响,以增加对文冠果抗旱性调控网络的认识,选育抗旱性更强的文冠果品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XsbZIP17基因的结构特征,构建35S∷XsbZIP17-eYFP融合蛋白,对XsbZIP17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 探究XsbZIP17对文冠果抗旱性的影响,以增加对文冠果抗旱性调控网络的认识,选育抗旱性更强的文冠果品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XsbZIP17基因的结构特征,构建35S∷XsbZIP17-eYFP融合蛋白,对XsbZIP17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XsbZIP17在文冠果根、茎、嫩叶、老叶和花5个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将构建的XsbZIP17基因过表达载体异源转化到拟南芥,并观察干旱胁迫下野生型植株和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生长表型,测定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指标以及其他抗旱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XsbZIP17具有bZIP家族保守结构域bZIP-HY5-like,并定位于细胞核中。XsbZIP17在文冠果根和茎中表达量较高,并且其表达受到干旱信号的强烈诱导。在干旱胁迫下,XsbZIP17过表达株系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也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并且在过表达拟南芥中,抗旱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综上所述,XsbZIP17在调控文冠果抗旱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干旱条件下,XsbZIP17能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脯氨酸含量,以维持植物的渗透压平衡,减轻植物质膜过氧化程度,还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以维持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植株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XsbZIP17 抗旱性 生理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泽华 徐爱俊 +2 位作者 周素茵 叶俊华 夏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8,共8页
针对生猪骨架提取难度大、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该文构建关键点热力图生成模型,将ResNet50残差网络和U-Net语义分割网络相结合,搭建编码-解码网络结构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尾、蹄等小目... 针对生猪骨架提取难度大、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该文构建关键点热力图生成模型,将ResNet50残差网络和U-Net语义分割网络相结合,搭建编码-解码网络结构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尾、蹄等小目标关键点的特征提取精度;在生成关键点热力图的同时预测关键点偏移量,弥补反算关键点原始位置时的精度损失,再利用霍夫投票机制对二者进行加权聚合,最终映射得到生猪骨架。实验结果表明,骨架提取准确率为85.27%。相较于ResNet50残差网络,在耗时相近的情况下,准确率提高了22.67个百分点。该研究为生猪骨架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进一步开展生猪行为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提取 关键点检测 生猪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编解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 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中微三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赵睿 刘玉臣 +7 位作者 闫平 沈海龙 张鹏 贾炜玮 王超 杨剑飞 郑瞳 唐伟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44-48,共5页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木改造、采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品利用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本文将经营方式与措施按照经营主体对象的维度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经营方...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木改造、采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品利用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本文将经营方式与措施按照经营主体对象的维度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经营方式与经营层次的不同,对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最终的经营效果会造成显著差别。现在单一类别和层次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多功能、多目标的森林经营理念和发展趋势,需要综合性、多维度的森林经营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进行精准提升。因此,本文以宏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中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微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这4个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本文对未来森林经营方式进行展望,探究科技化、深层次及综合性的新型智慧森林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以期为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深入发展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宏观 中观 微观 联动 智慧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格随机的苏北杨树人工林多碳库最优轮伐模型构建与评估
11
作者 王晓雯 余智涵 杨红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6-2336,共11页
发展林业碳汇、加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价格随机和价格不确定性是影响森林经营者决策最优轮伐的重要因素。基于拓展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构建了包含生物量碳库、死亡有机质碳库、木质林产品碳... 发展林业碳汇、加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价格随机和价格不确定性是影响森林经营者决策最优轮伐的重要因素。基于拓展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构建了包含生物量碳库、死亡有机质碳库、木质林产品碳库和生物质能源碳库的多碳库最优轮伐决策模型,分析了价格随机对苏北杨树人工林最优轮伐期的影响,评估了多碳库情境下森林经营者营林收益水平。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依次纳入木材收益、生物量、死亡有机质、木质林产品和生物质能源碳库收益的苏北杨树最优轮伐期均在8—9年之间,依次纳入多种碳库收益未对森林经营者的采伐决策产生过多干扰;(2)在中国现行碳价格水平下,纳入多碳库收益会持续提高土地期望值,全面考虑营林过程中的碳汇收益可提升苏北杨树经营者收益约191%,经济潜力广阔;(3)敏感性分析表明,贴现率、木材和碳汇的长期均衡价格是影响森林经营者管理决策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木材和碳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提升市场长期稳定价格意义凸显。研究提出了应加强林业多碳库碳汇能力监测与评估分析、促进木材价格稳定上涨、推动碳配额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有效衔接、兼顾木材和碳汇生产能力以及重视长期经营中多重风险防范的苏北杨树可持续经营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经营 Faustmann⁃Hartman模型 多碳库 价格随机 杨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安县野生型与栽培型四球茶树叶片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12
作者 胡田飞 罗雯 +1 位作者 黄晓霞 程小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93-97,102,共6页
[目的]探究贵州省普安县普白林场不同类型四球茶(Camellia tetracocca Zhang)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以4种四球茶[野生千年型四球茶古树(QT)、野生百年型四球茶古树(WT)、栽培百年型四球茶古树(CT)、栽培型四球茶树(ZT)]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贵州省普安县普白林场不同类型四球茶(Camellia tetracocca Zhang)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以4种四球茶[野生千年型四球茶古树(QT)、野生百年型四球茶古树(WT)、栽培百年型四球茶古树(CT)、栽培型四球茶树(ZT)]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特性的指标。[结果]野生四球茶古树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淀粉(S)含量均大于栽培四球茶树。其中,Pro和MDA的含量呈现QT>WT>CT>ZT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Chl b)则是CT>WT。不同类型四球茶叶片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MDA含量与SP、S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hl a/Chl b与APX和Pro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AT含量与SP、S、MDA、Pro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抗氧化酶活性与SP、MDA、S、Pro、CA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野生四球茶古树可通过提高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球茶 生理特性 酶活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珍贵化改造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智慧 岑祚舟 +3 位作者 刘晓璐 韦铄星 高风 余春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探索适合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林珍贵化改造的优良模式,以混交方式、间伐保留密度为变量,通过在马尾松成熟林下补植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红椿(Toona ciliata Roem.)、闽楠(Phoebe bournei)、大叶榉... 为探索适合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林珍贵化改造的优良模式,以混交方式、间伐保留密度为变量,通过在马尾松成熟林下补植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红椿(Toona ciliata Roem.)、闽楠(Phoebe bournei)、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等珍贵乡土树种,建立了UL(均匀间伐保留10株/亩+补植珍贵树种)、UM(均匀间伐保留15株/亩+补植珍贵树种)、UH(均匀间伐保留20株/亩+补植珍贵树种)、BM(带状间伐12 m+补植珍贵树种)等4种改造模式,并以马尾松纯林无处理为对照(CK)。以改造后2.5年马尾松、珍贵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为评价指标,开展马尾松珍贵化改造的模式筛选研究。结果显示:马尾松单株材积表现为UL>UM>UH>BM>CK,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UL模式下马尾松生长得更好,但其生长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显著改变。香合欢、大叶榉、红椿的单株材积均表现为BM>UL>UM>UH,可见珍贵树种生长量与间伐保留密度呈反比,BM、UL模式条件下更适合珍贵树种的生长。珍贵树种中香合欢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大叶榉长势良好、耐旱、无明显病虫害。因此,本研究推荐树种为香合欢和大叶榉。综上所述,树种选择、混交方式和间伐强度均是影响桂西北干热河谷区低效林改造效果的关键因子,当主林层具备经营价值时,可选择UL模式(均匀间伐保留10株/亩+补植大叶榉),并辅以人工促进目的树种天然更新的相关措施;当主林层不具备经营价值时,则选择BM模式(带状间伐12 m+补植香合欢、大叶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龄混交 低效林改造 林木生长量 珍贵树种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自主生产纸张纤维特征及纸张性能
14
作者 刘真真 刘孟钰 +2 位作者 刘杏娥 江泽慧 马千里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42-46,77,共6页
为评估埃塞俄比亚自主生产纸张的基本性能及品质,选取作为包装用的竹浆纸和书写用的香蕉假茎浆纸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纸张的纤维形貌、形态参数及机械强度。结果表明,竹浆纸和香蕉假茎浆纸的纤维形态完整、长径比较大,纤维长度分别集中... 为评估埃塞俄比亚自主生产纸张的基本性能及品质,选取作为包装用的竹浆纸和书写用的香蕉假茎浆纸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纸张的纤维形貌、形态参数及机械强度。结果表明,竹浆纸和香蕉假茎浆纸的纤维形态完整、长径比较大,纤维长度分别集中分布于2000μm和2800μm以下,纤维平均宽度分别为18.5μm和20.1μm,2种纸张的机械强度均比较低。针对竹浆纸和香蕉假茎浆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工艺及提升产品性能的对策,以期促进埃塞俄比亚造纸产业的发展,助力国际竹藤组织试点成员国“以竹代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践行“以竹代塑”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 香蕉假茎浆 纤维特征 纸张性能 埃塞俄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彭琳玉 许方岳 +6 位作者 王立夫 郑琪 叶清 张祖福 卜文圣 陈伏生 幸娇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239,共7页
负氧离子不仅对空气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而且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连续观测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析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水平... 负氧离子不仅对空气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而且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连续观测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析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水平达到Ⅰ级标准,对人体健康极有利。原始阔叶林中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且原始阔叶林和人工林中负氧离子浓度都呈现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早晚浓度明显高于白天浓度的规律。因此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适合出游时间为夏秋季,且上午或傍晚最佳。此外,负氧离子的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以及降水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以为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负氧离子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氧离子 森林公园 时空变化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对雪灾的响应
16
作者 宋育英 黄钦秀 +5 位作者 李子林 王佳骏 张彤 胡禄洁 卜文圣 张参参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雪灾对森林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旨在揭示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变化,为森林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和2022年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块4 hm~2典型常绿阔叶林样... 【目的】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雪灾对森林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旨在揭示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变化,为森林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和2022年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块4 hm~2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将胸径≥1 cm的植株按树高划分为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研究比较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和动态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2008年37个主要树种重要值之和达到75%,2022年为73.5%,较2008年降低1.5%,各主要树种总体重要值变化不大,但红钩栲降低近2%,由第1位退至第5位,米槠增加了0.75%,由第2位升至第1位,排名前十的物种中只有先锋树种拟赤杨由第8位退至第11位,而耐荫性的黄丹木姜子由第12位升至第6位,升幅最大;林层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自灌木层到亚冠层,再至林冠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减小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增加的趋势,并且2022年林冠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008年,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小于2008年。Jaccard指数在不同森林垂直层次间随层次差异增大而降低,Cody指数则随层次差异增大而增大,同一层次不同年份的物种有一定变化。【结论】2008年重大雪灾可以对森林物种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林冠层的伤害最大,但雪灾过后历经14年的恢复,林冠层物种多样性可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结构 物种多样性 九连山 雪灾 群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三种同域共存切梢小蠹梢转干期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7
作者 武承旭 臧丽鹏 +6 位作者 张苏芳 孔祥波 刘福 张真 李猷 徐芳玲 黄桂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6-3655,共10页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同域危害寄主云南松,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探讨同域切梢小蠹种群在共存下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传统聚集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者在梢转干期不同受害...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同域危害寄主云南松,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探讨同域切梢小蠹种群在共存下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传统聚集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者在梢转干期不同受害云南松纯林树冠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重度受害样地中云南切梢小蠹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横坑切梢小蠹,在轻度受害样地则相反;传统聚集指标法结果显示同域共存的3种切梢小蠹种群在不同受害程度云南松中均为聚集分布,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和昆虫本身的聚集习性引起;地统计学结果表明除重度受害样地中短毛切梢小蠹呈随机分布外,其余切梢小蠹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除重度受害样地横坑切梢小蠹外,其他小蠹的空间依赖范围为4.01-7.45 m。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不同受害林分中拟合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在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之间转换。同域共存关系不影响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切梢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类型,但影响其半变异函数模型和理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梢小蠹 云南松 共存 空间分布格局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君学 胡昕欣 +5 位作者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刘宁 周敏军 谢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8,共8页
[目的]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 [目的]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群落数据,通过转换变量,构建回归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鸻鹬类水鸟进行鸟类集团划分。[结果]统计分析发现:(1)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科72属77种,鸻鹬类水鸟18种230只;(2)植物群落高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比值与鸻鹬类水鸟个体总数和鸟类个体总数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状的鸻鹬类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响应程度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鸻鹬类水鸟划分成4个鸟类集团,其中集团4即中翼长、中嘴裂长、中跗跖长的鸻鹬类水鸟受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影响大于其他鸻鹬类鸟类集团。(4)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未进行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而采取有差别的管理措施,属于无区别化干扰。[结论]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特征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影响机制具有差异性;研究区无区别化的栖息地管理措施须结合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及不同性状鸻鹬类水鸟的生境需求而精准改进,建议针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差异性生境需求,精准管理不同的植物群落特征,同时增加不同类别的栖息地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特征 鸻鹬类 鸟类集团 鸟类栖息地 栖息地管理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不同植物群落内空气负离子变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文 韩玉洁 殷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山公园中9个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通过1年内连续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分析得到了各群落中负离子的变异格局,并探索了不同群落结构、不同郁闭度、周边水体等因素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山公园不同群落类...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山公园中9个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通过1年内连续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分析得到了各群落中负离子的变异格局,并探索了不同群落结构、不同郁闭度、周边水体等因素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山公园不同群落类型负离子浓度大多在200~700个/cm(3),日变化呈单峰形,1年内在7月至10月间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程度较大;群落结构与负离子浓度的关系大致为草>乔灌≈乔草>乔灌草,群落结构越复杂,负离子变异性越小;负离子浓度变异系数与郁闭度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郁闭度越高,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异系数越低,在每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7:00~19:00,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变异系数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此外,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静态水体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可为城市公园中营造适宜健康的植物群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空气负离子 植物群落 变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荣康 张烨 +3 位作者 张晓宁 韦海航 田红灯 韦铄星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14-118,共5页
分析广西林业创新发展现状,归纳出广西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人才培养、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林业重大工程、创建现代特色林业科技核心示范区等创新对策,以期为广西林业科技创新和林... 分析广西林业创新发展现状,归纳出广西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人才培养、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林业重大工程、创建现代特色林业科技核心示范区等创新对策,以期为广西林业科技创新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林业产业 科技创新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