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可拓学工具的裁剪创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白仲航 王雯 +1 位作者 周云漠 张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6-1947,共12页
为降低裁剪过程中主观影响元件裁剪顺序的程度,减少裁剪后寻找替代资源的随机性,通过建立待改进产品的功能模型,确定产生负面作用的负面元件,引入可拓学中的优度评价方法计算负面元件的裁剪顺序。根据裁剪规则定义,对替代资源的来源进... 为降低裁剪过程中主观影响元件裁剪顺序的程度,减少裁剪后寻找替代资源的随机性,通过建立待改进产品的功能模型,确定产生负面作用的负面元件,引入可拓学中的优度评价方法计算负面元件的裁剪顺序。根据裁剪规则定义,对替代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求解方案。若替代资源来自现有系统内部,则分配有用功能,将寻找替代解的过程转化为矛盾问题求解过程;若替代资源来自现有系统外部,则利用发散分析、可拓变换等工具寻找替代解。将可拓学中的优度评价、发散分析、矛盾问题求解方法融合到裁剪方法中,增强了裁剪元件选择的客观性,为寻找替代资源提供了方向。以剥线机为例对产品进行改进,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可拓学与裁剪方法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裁剪 可拓学 优度评价 可拓变换 矛盾问题 剥线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预见工具的产品创新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白仲航 杨培 李向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以降低产品创新的模糊前端的模糊性为目的,将技术路线图作为技术预见工具,分析了技术创新机会发现的原理,从技术、产品、产业和市场等层次对渐进型产品、平台型产品、突破型产品等进行了产品创新特征的研究,提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品特... 以降低产品创新的模糊前端的模糊性为目的,将技术路线图作为技术预见工具,分析了技术创新机会发现的原理,从技术、产品、产业和市场等层次对渐进型产品、平台型产品、突破型产品等进行了产品创新特征的研究,提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品特征类别图,为进行产品创新预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设计 技术路线图 技术预见 产品创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方法
3
作者 于菲 耿梦露 +1 位作者 刘智光 刘明晶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1,共7页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模型提出的创新设计方案能显著降低机械系统运行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大程度提升系统性能。上述研究可为确定机械系统架构创新驱动组件和架构变更范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构创新 架构变更范围 变更预测方法 多域矩阵 导梁式架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驱动的产品颠覆性创新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培 宋炯 +2 位作者 杨冬梅 白仁飞 曹国忠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83,共13页
通过设计驱动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包含意义发掘、功能系统调整、产品语言表达3个阶段的设计驱动产品颠覆性创新过程模型,以完善设计领域对于颠覆性创新方法的研究。首先基于SET洞察市场趋势设想新意义,由内而外接受批评... 通过设计驱动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包含意义发掘、功能系统调整、产品语言表达3个阶段的设计驱动产品颠覆性创新过程模型,以完善设计领域对于颠覆性创新方法的研究。首先基于SET洞察市场趋势设想新意义,由内而外接受批评以发掘可行性意义;然后对目标用户进行研究,运用AD将功能需求转化为设计参数,并与源产品技术对比进而进行技术调整,获得颠覆性创新技术解;接着将新意义特征及提升、添加技术所对应的部件确定为意义诠释区域,并采用类比推理选取样本;最后通过相似性分析确定设计原型并提取其特征要素,利用可拓变换优化产品语言表达,获得颠覆性创新产品语言解。以电动轮椅设计为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为其他设计驱动的产品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驱动创新 颠覆性创新 产品语言 产品意义 功能调整 电动轮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技术特征类比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贾丽臻 刘伟 +1 位作者 檀润华 曹国忠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8,共8页
类比设计的目标在于将其他领域的设计知识转移到目标领域,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新产品设计的效率.按照类比源的不同,将类比设计分为基于人造系统的类比设计、基于生物系统的类比设计和基于规则的类比设计,并针对第2类类比设计进行研究.基于... 类比设计的目标在于将其他领域的设计知识转移到目标领域,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新产品设计的效率.按照类比源的不同,将类比设计分为基于人造系统的类比设计、基于生物系统的类比设计和基于规则的类比设计,并针对第2类类比设计进行研究.基于类比设计的过程,提出基于通用属性和通用操作的生物和技术功能的形式化描述方法,总结出通用属性特征集和通用操作特征集,并提供了一种定量化计算生物系统与产品系统之间相似程度的方法,归纳了将生物原型转化成为技术系统的流程.最后,以一种婴儿体温测温降温仪为例进一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设计 生物系统 通用属性 通用操作 物理降温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价值工程与TRIZ求解工具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仲航 许彤 丁满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如何利用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和TRIZ求解工具相结合,有效解决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问题,基于VE的工作计划过程对VE与TRIZ求解工具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二者集成的可行性,提出在功能构思阶段集成VE与TRIZ的求解工具,并将该... 为解决如何利用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和TRIZ求解工具相结合,有效解决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问题,基于VE的工作计划过程对VE与TRIZ求解工具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二者集成的可行性,提出在功能构思阶段集成VE与TRIZ的求解工具,并将该求解工具的模型应用于智能网关音箱的创新设计中,提出一种新型智能网关音箱的概念设计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过程模型 TRIZ求解工具 价值工程 智能网关音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戴立达 张争艳 乔国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度。磁流变抛光(MRF)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方法使工件加工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水平。MRF对工艺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在不破坏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完成加工。综述了磁流变抛光液组分对加工效果的影响、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不同的MRF加工方式和未来磁流变抛光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最后总结了目前MRF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了MRF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磁流变抛光液 材料去除模型 磁流变抛光方法 磁流变复合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中跨域知识融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8
作者 于菲 程楠 +1 位作者 檀润华 付金峰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218,共7页
为帮助设计者克服自身认知和知识体系的局限性,提升产品创新设计质量,提出一种基于专利中跨域知识融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C-K理论四算子形成基于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BS)的跨域知识融合设计模型,实现从... 为帮助设计者克服自身认知和知识体系的局限性,提升产品创新设计质量,提出一种基于专利中跨域知识融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C-K理论四算子形成基于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BS)的跨域知识融合设计模型,实现从功能知识、行为知识到结构知识的逐层融合;采用TRIZ理论与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atrix, DSM)对融合过程中的输入流和输出流类型不匹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大蒜去皮机为例,将跨域知识融合至目标产品中,生成产品创新方案,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逐层融合专利中的多领域知识,实现了从功能需求到创新方案的系统化设计过程,可有效拓展设计者的创新边界,提高产品设计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设计 跨域知识 FBS模型 C-K理论 大蒜去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映射理论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研究
9
作者 于菲 李晓阳 +1 位作者 邓暄 刘智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6-1611,共16页
为打破裁剪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局限和设计固定,提高资源挖掘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一种结构映射理论(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首先,基于SMT知识表征模型,分别从功能、空间、连接等关系结构层以及属性层进行X-资源表征,将关系结构... 为打破裁剪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局限和设计固定,提高资源挖掘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一种结构映射理论(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首先,基于SMT知识表征模型,分别从功能、空间、连接等关系结构层以及属性层进行X-资源表征,将关系结构和属性向量化表达,通过向量相似度计算发现并挖掘系统可用资源,充分调用个人知识进行系统功能重组;其次,按照先初步获取、后优选、再排序的逻辑确定专利知识并构建基于SMT的专利知识表征与映射模型辅助系统资源挖掘,为系统功能重组过程提供具体且客观的专利知识;最后,形成了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并以小型玉米脱粒机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剪 创新设计 结构映射理论 系统资源挖掘 专利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产品人机工程问题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仲航 艾琳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44,共14页
为了准确地确定产品人机工程问题,以提升人机交互性能,运用TRIZ (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提出了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冲突区域确定方法。首先,利用功能表面改进功能过程模型,识别人机工... 为了准确地确定产品人机工程问题,以提升人机交互性能,运用TRIZ (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提出了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冲突区域确定方法。首先,利用功能表面改进功能过程模型,识别人机工程问题的初始问题功能元,并结合可拓表达和相关分析完成初始问题功能元的转换及最终问题功能元的确定。然后,利用功能表面改进功能关系模型,识别产品的初始冲突区域,并结合可拓表达、相关分析、蕴含分析和优度评价完成初始冲突区域的转换及最终冲突区域的确定。最后,利用标准解对冲突区域中的不良作用进行求解,并通过优度评价完成方案的评价和筛选。通过割草机改进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交互式产品冲突区域的确定,提高了其人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产品 TRIZ 可拓学 冲突区域 功能表面 功能模型 割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进化趋势的裁剪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卫刚 杨伯军 +2 位作者 于菲 李祚国 张二甲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1-308,共8页
裁剪是TRIZ中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通过删除问题元件,重组系统有用功能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达到简化系统与优化产品的目的.为了启发和引导设计者在裁剪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资源,在使用裁剪规则引导创新设计的基础上,以具有预测性和启发... 裁剪是TRIZ中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通过删除问题元件,重组系统有用功能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达到简化系统与优化产品的目的.为了启发和引导设计者在裁剪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资源,在使用裁剪规则引导创新设计的基础上,以具有预测性和启发性的技术进化趋势作为知识源,综合分析进化趋势解题与裁剪规则引导功能重组的资源来源,构建了进化趋势与裁剪规则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裁剪规则的多层次进化趋势选择策略,利用进化趋势辅助功能重组,构建了基于进化趋势的裁剪方法过程模型.最后通过钢带铠装机裁剪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趋势 裁剪 功能重组 裁剪规则 TRI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裁剪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仲航 毕珈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0-2282,共13页
裁剪作为TRIZ中提高理想化程度的创新方法,目前已经应用在产品创新设计领域,可有效解决产品创新问题。为更好地进行裁剪方法研究,对国内外主要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系统梳理了裁剪相关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介绍裁剪定义、裁... 裁剪作为TRIZ中提高理想化程度的创新方法,目前已经应用在产品创新设计领域,可有效解决产品创新问题。为更好地进行裁剪方法研究,对国内外主要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系统梳理了裁剪相关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介绍裁剪定义、裁剪流程等相关概念;其次,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结合文献具体内容,总结出现有裁剪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裁剪组件选择,确定裁剪组件后搜索资源进行有用功能分配、裁剪流程优化、裁剪方法的软件实现以及裁剪方法的应用;最后,提出现有裁剪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未来进行裁剪方法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创新方法 裁剪方法 计算机辅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进化和技术进化集成的产品用户需求获取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建辉 李勇 +1 位作者 张鹏 张万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22,共8页
需求设计是产品设计的起点,决定产品创新设计的目标。全面、准确地获取并分析用户需求信息,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需求的层次性和进化性本质,将需求进化定律与发明问题解决理... 需求设计是产品设计的起点,决定产品创新设计的目标。全面、准确地获取并分析用户需求信息,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需求的层次性和进化性本质,将需求进化定律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相融合,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上定性把握产品的用户需求进化方向,进而提出了用户需求获取的原理过程。然后综合运用TRIZ工具,建立了需求进化和技术进化集成的未来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改进设计的用户需求获取过程模型。以带式输送机断带保护装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需求进化 技术进化 需求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与TRIZ的产品人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白仲航 宋现显 +1 位作者 李美 张鹏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解决产品的人机工程问题,提升产品的人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与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人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法。首先,利用虚拟仿真工具对产品的人机性能进行评估,... 为了快速准确地解决产品的人机工程问题,提升产品的人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与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人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法。首先,利用虚拟仿真工具对产品的人机性能进行评估,根据所得的人体数据进行产品区域关联,确定存在人机工程问题的产品区域,并利用功能模型和因果分析找到产生人机工程问题的根原因。然后,根据产品人机工程设计案例及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构建TRIZ标准工程参数与人机工程设计准则关联表,并通过该关联表和TRIZ冲突分析工具获取可解决产品人机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基于理想度概念,提出产品人机性能理想度评估方法,并对得到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电动曲线锯人机工程问题解决实例,既快速解决了问题,又提升了电动曲线锯的易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产品创新设计效率及其人机性能,可为产品人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TRIZ 人机工程 标准工程参数 理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鹏 习道政 +1 位作者 董娅凡 檀润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TRIZ理论为主的"创新设计"课程,分析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提出了以"创新设计"课程为主线、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立足毕业设计的一系列适合于测控...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TRIZ理论为主的"创新设计"课程,分析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提出了以"创新设计"课程为主线、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立足毕业设计的一系列适合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以近几年的实践情况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TRIZ理论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S理念与技术进化理论的工业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伯军 赵凡 +1 位作者 温迎强 苏明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3-222,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工业产品领域包装用量大、浪费严重以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引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与技术进化理论。方法针对产品包装现状,通过商业产品包装与工业产品包装的对比分析,得出工业产品包装改进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产品服... 目的为了解决工业产品领域包装用量大、浪费严重以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引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与技术进化理论。方法针对产品包装现状,通过商业产品包装与工业产品包装的对比分析,得出工业产品包装改进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引入TRIZ技术进化理论作为产品服务系统的支撑工具,将可持续理念以实践方式应用于工业产品包装领域。结论通过技术进化理论与PSS理念的结合应用,有效缓解了工业产品包装浪费严重、回收困难等问题,扩展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应用范畴,技术进化理论的应用也为PSS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以信息通讯设备企业包装为例,对产品服务系统与技术进化理论结合应用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产品包装 浪费严重 产品服务系统 技术进化理论 可持续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流程的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伯军 高雨 +2 位作者 温迎强 赵凡 种庆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46,共8页
为提高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所产生的创新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运用思维流程中的未来现实树进行预测评价定性分析,利用目标树确定评价指标因素,并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效益量化,结合成本核算并通过四象限评价法得出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方案... 为提高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所产生的创新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运用思维流程中的未来现实树进行预测评价定性分析,利用目标树确定评价指标因素,并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效益量化,结合成本核算并通过四象限评价法得出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方案,综合上述分析,通过3次评价与选择,构造出创新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对解决动车组前端模块组装效率低的创新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创新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种通用可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创新设计方案 思维流程 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云边端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浩 邢志远 +11 位作者 李琳利 鲁效平 杨文超 王昊琪 刘根 王晓丛 刘晓军 文笑雨 武春龙 邢宏文 董李扬 王志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5-3770,共16页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iDTS)由人、设备、环境、孪生仿真系统和计算系统等多智能体构成,是一个多智能体、AI算法和数字孪生融合驱动的新一代iDTS系统。针对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性、智能性和负载均衡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基...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iDTS)由人、设备、环境、孪生仿真系统和计算系统等多智能体构成,是一个多智能体、AI算法和数字孪生融合驱动的新一代iDTS系统。针对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性、智能性和负载均衡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iDTS系统的典型特征、云边端架构和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模型驱动智能体自学习优化方法、多智能体交互的同步与共享方法、多智能体协同的分布式控制方法、iDTS系统制造资源协同调度方法和iDTS系统的云边端负载均衡方法等。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iDTS系统的应用效果。所提出的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数字孪生 多智能体 人工智能 云边端协同 分布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点邻域双映射的增材制造几何误差预补偿方法
19
作者 杨伟东 蔡子行 +3 位作者 孟德状 马千朝 王媛媛 朱东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5,共9页
在构建三维零件的增材制造过程中,零件的成形几何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际成形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与原始设计的边界表示(B-rep)模型存在偏差.在须依赖于模型分层处理的增材制造工艺中,分层误差和制造工艺误差对于零件几何尺寸的... 在构建三维零件的增材制造过程中,零件的成形几何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际成形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与原始设计的边界表示(B-rep)模型存在偏差.在须依赖于模型分层处理的增材制造工艺中,分层误差和制造工艺误差对于零件几何尺寸的影响最为显著.为了减少几何误差,通常在预处理阶段对STL模型进行误差预补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格顶点邻域双映射的误差补偿方法,通过重建STL模型三角网格顶点的拓扑关系,消除冗余信息并优化顶点邻域的三角面片索引链表,并依据三角面片与顶点的法向量方向映射关系,以及几何误差模型预测值与顶点偏移量的距离映射关系,结合三角面片权重计算顶点的误差补偿量,最终生成经过补偿的STL模型.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以砂型黏结剂喷射(BJ)工艺为例,对于所设计的多特征砂型标准件进行几何误差补偿前后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补偿后的标准件,其相对误差降幅均在63.00%以上,打印零件的成形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剂喷射工艺 增材制造 几何误差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增材制造的数字孪生实施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孟德状 杨伟东 +1 位作者 蔡子行 郭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1188,共18页
增材制造以其全数字化加工方式可为数字孪生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数字孪生有助于增材制造在设计、制造、服务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不同于传统制造的优势,二者的结合在工业制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以总结数字孪生在增材制造中的实施方法... 增材制造以其全数字化加工方式可为数字孪生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数字孪生有助于增材制造在设计、制造、服务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不同于传统制造的优势,二者的结合在工业制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以总结数字孪生在增材制造中的实施方法为目的,介绍了数字孪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增材制造中实施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基于数字孪生对于增材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应用潜力,从设计、制造、质量检测以及服务4个阶段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侧重点。展望了粘结剂喷射工艺中实施数字孪生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其的一种数字孪生技术路线。最后总结了增材制造中实现数字孪生存在的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增材制造 工业4.0 人工智能 粘结剂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