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身体成分与心肺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春艳 董芬 +5 位作者 雷洁萍 杨汀 夏金根 曲木诗玮 杨天祎 李晓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29-3634,共6页
背景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最大运动能力以及制订康复处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身体成分与CPET结果相关。CPET操作复杂、耗时长、禁忌证较多且风险大,一些COPD患者无法完成,而身体成分分析... 背景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最大运动能力以及制订康复处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身体成分与CPET结果相关。CPET操作复杂、耗时长、禁忌证较多且风险大,一些COPD患者无法完成,而身体成分分析操作简单快捷。目的探讨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与CPET的相关性,为不能完成CPET的COPD患者预测最大运动能力、制订康复处方、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CPET检测的稳定期COPD患者77例,依次进行身体成分测定和负荷连续递增的CPET,评估身体成分和CPET结果的关系。结果77例符合要求的稳定期COPD患者均完成了身体成分测定和CPET。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脂率(BFP)与最高运动状态时代谢当量(peakMETs)呈负相关(P<0.01);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最高运动状态时摄氧量(peakVO_(2))、最高运动状态时运动负荷(peakLoad)、最大分钟通气量(peakVE)、最高运动状态时心率(peakHR)、最高运动状态时氧脉搏(peakO_(2)pulse)、摄氧效率斜率(OUES)呈正相关(P<0.01);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与peakVO_(2)、peakLoad、peakVE、peakO_(2)pulse、OUES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MI、FFMI与COPD患者peakLoad、peakVE、peakO_(2)pulse、OUES呈独立正相关(P<0.05);BFP与COPD患者peakMETs呈独立负相关(P<0.05)。其中在因变量为peakLoad、peakVE、peakO_(2)pulse、OUE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SMI的β值高于FFMI。结论肌肉含量与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呈正相关,身体成分测定结果可以作为COPD患者运动能力预测、指导康复运动、合理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身体成分 康复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2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总木脂素对咳嗽高敏豚鼠的止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山 王东 +5 位作者 王勇杰 赖思琪 蔡蝶仪 刘晓东 沈水容 赖克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总木脂素对咳嗽高敏豚鼠的止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豚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溶剂组(0.5%CMC-Na)、可待因组(30 mg/kg)和五味子总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诱导建立咳嗽高敏... 目的探讨五味子总木脂素对咳嗽高敏豚鼠的止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豚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溶剂组(0.5%CMC-Na)、可待因组(30 mg/kg)和五味子总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诱导建立咳嗽高敏豚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烟熏结束后,记录豚鼠咳嗽次数,分类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气道、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8(IL-8)及脑组织中5-羟色胺1A受体(5-HT 1A)、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水平,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总木脂素高剂量组能减少豚鼠咳嗽次数(P<0.05,P<0.01),降低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P<0.01),降低肺组织iNOS、IL-8水平和脑组织5-HT 1A、SERT水平(P<0.05,P<0.01),增加肺组织SOD、GSH-Px活性(P<0.05),改善气道、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总木脂素是五味子止咳的重要药效物质,其止咳机制与降低气道炎症及气道氧化应激有关,与镇静作用可能也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总木脂素 止咳活性 炎症 氧化应激 镇静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预防、诊断、治疗与出院管理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版) 被引量:16
4
作者 靳英辉 詹庆元 +59 位作者 彭志勇 任学群 尹训涛 蔡林 袁玉峰 岳冀蓉 张笑春 杨启文 纪建光 夏剑 李一荣 周福祥 高亚东 余追 徐峰 涂明利 谭力铭 杨旻 陈芳 张晓菊 曾玫 朱渝 刘新灿 杨简 赵东赤 丁玉峰 侯宁 汪付兵 陈昊 张永刚 李玮 陈文 施月仙 杨秀芝 王学军 钟燕军 赵明娟 李柄辉 马琳璐 訾豪 王娜 王云云 余绍福 李路遥 黄桥 翁鸿 任相颖 罗丽莎 范曼如 黄笛 薛竑飏 余临心 高锦萍 邓通 曾宪涛 李宏军 程真顺 姚晓梅 王行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3-1031,共29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造成数以千万人感染及数十万患者死亡。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是诊治COVID-19的有力武器。在疫情早期阶段,该团队制定并发布...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造成数以千万人感染及数十万患者死亡。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是诊治COVID-19的有力武器。在疫情早期阶段,该团队制定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疫情暴发后大量相关临床研究陆续开展并发表,新的证据可能会改变以前的推荐意见,更新指南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该团队成立了由临床专家和方法学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咨询一线临床专家提出并确定了与COVID-19管理相关的29个临床问题。通过系统检索有关COVID-19预防及诊疗的直接证据,使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质量并制订推荐意见,最终形成34条建议,其中6条强推荐,14条弱推荐,3条弱不推荐,11条为基于共识的建议;共涵盖4个方面,分别为药物预防,诊断(包括临床表现、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IgM和IgG抗体检测、CT检查、胸部X线片及无症状感染的CT特征),治疗方法[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朵尔、法匹拉韦、干扰素、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的组合、羟氯喹/氯喹、白介素-6抑制剂、白介素-1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康复者血浆、肺移植、有创或无创通气、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以及出院管理(包括复阳患者管理及出院标准)。此外,还制订了针对推荐意见的指南实施工具流程图,以期有力支持医护人员对COVID-19患者的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性疾病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文华 黎才琛 何建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6-510,共5页
目前,肺癌仍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肺癌可以实现治愈,而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了运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但肺癌早期... 目前,肺癌仍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肺癌可以实现治愈,而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了运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但肺癌早期诊治策略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如高危人群的选择和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判断尚欠精准。本研究总结近年来本课题组在肺癌早筛早诊方面的有关工作,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利用数据挖掘及队列孟德尔随机分析等手段探索新的肺癌高危因素,研发人工智能及血浆游离DNA检测等工具辅助高危结节的鉴别诊断和处理,以及开发药物治疗极早期肺癌的新手段等,希望为肺癌早筛早诊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节 高危人群 早期筛查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经Nrf2通路调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肺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欣 张敏 丁圣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1-1737,共7页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高氧诱导的新生SD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幼鼠分为空气对照组(N组)、咖啡因空气对照组(NC组)、模型组(H组)、咖啡因干预组(HC组)。采用高氧诱导法建立BPD模型。各组于第3、7...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高氧诱导的新生SD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幼鼠分为空气对照组(N组)、咖啡因空气对照组(NC组)、模型组(H组)、咖啡因干预组(HC组)。采用高氧诱导法建立BPD模型。各组于第3、7、14、21天分别取6只大鼠收集血液和肺组织标本。各组按4个日龄分为4个亚组,4组的21天亚组测量体质量。各组右肺上叶测定湿干重比值(W/D);右肺下叶石蜡包埋后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行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检测血、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评估幼鼠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稳态失衡情况;RT-qPCR检测肺组织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①H组第3天后渐出现活动度下降,第14天后体质量增长呈上升趋势;②H组W/D值第14天达高峰,HC组变化趋势与H组相近;③H组肺组织结构不规则,RAC值第7天达高峰后显著下降,HC组和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H组MDA值第7天时呈上升趋势,第14天后渐下降,SOD活性第7天时明显降低,H组和HC组于第14、2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H组Nrf2 mRNA在第7天时表达显著增强,第14天时趋于平稳,H组和HC组于第3、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Nrf2 mRNA相对表达量与MDA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结论咖啡因可经Nrf2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轻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BPD肺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咖啡因 高氧肺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患者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建辉 储香玲 +18 位作者 王李强 林心情 谢晓鸿 谢梦青 赵静 邓海怡 杨伊霖 邱桂焕 周茂林 孙霓 李茹 陈萤 邓佳茜 曾晨 潘柏林 秦茵茵 刘明 苏春霞 周承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9-477,共9页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031例免疫治疗患者,CIP发生率为7.2%(147/2031),重症率为2.6%(52/2031),致死率为0.4%(9/2031)。其中CIP人群中重症率为35.4%(52/147),死亡率为6.1%(9/147)。与非CIP患者相比,CIP多见于男性、老年(>65岁)、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各亚组CIP发病率的对比中,男性、老年(>65岁)、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真实世界CI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48 d,具有双高峰的特点,即免疫治疗后60~90 d及150~210 d是发病的双高峰时间段。CIP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季高发。治疗的患者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本研究中CIP的免疫抑制治疗率为76.2%,治疗后97.9%轻症CIP患者能预后良好,81.2%重症患者能在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有17.3%重症患者因CIP死亡。结论:真实世界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时总人群CIP发生率为7.2%,重症率为2.6%,致死率为0.4%;其中CIP人群重症率为35.4%,死亡率为6.1%。CIP中位发病时间有双高峰特点,且秋冬季高发;男性、老年、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CIP发病率较高。大部分CIP患者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流行病学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一与多重过敏性哮喘儿童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瑾禹 丁圣刚 +4 位作者 张素丽 朱玉林 丁俊丽 霍绍虎 邹延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对单一尘螨变应原与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哮喘儿童的疗效,评估SCIT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过敏性哮喘且接受标准化变应原SCIT患儿,根据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将患儿分为单一组(仅尘螨... 目的探讨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对单一尘螨变应原与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哮喘儿童的疗效,评估SCIT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过敏性哮喘且接受标准化变应原SCIT患儿,根据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将患儿分为单一组(仅尘螨结果≥+++)和多重组(尘螨结果≥+++合并其他阳性过敏原),经过标准化变应原SCIT 3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用药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记录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SCIT安全性。结果标准化变应原SCIT治疗能够改善单一组和多重组肺功能指标、用药评分及VAS评分、C-ACT评分、ACQ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后单一组肺功能指标[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50%)、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药评分及C-ACT评分、ACQ评分与多重组相比改善明显(P<0.001)。62例患者SCIT治疗注射期间总计接受注射2606次,6例患儿出现共10针次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3例患儿出现3针次轻、中度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2%。结论单一组和多重组哮喘患儿在标准化变应原SCIT下均能获得显著且安全的临床疗效;标准化变应原SCIT下单一组疗效优于多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尘螨 儿童哮喘 单一过敏 多重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免疫联合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线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海怡 王李强 +2 位作者 杨伊霖 吴建辉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0,共9页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日益广泛地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一线治疗,但PD-L1低...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日益广泛地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一线治疗,但PD-L1低表达的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获益有限,现有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满足真实世界患者的临床需求。因此,研究者们仍在探索新的有效或者高效的治疗方案,以求进一步提高NSCLC不同人群的疗效和生存预后。双免疫联合治疗,如PD-1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联合在多种肿瘤中均显示出可观的长期生存获益,在NSCLC中亦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探索不同的新兴联合方案外,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准确识别最佳获益人群、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有效管理联合方案的安全性,也是双免疫联合治疗受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双免疫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疗效预测标志物及未来探索方向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双免疫联合治疗 PD-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