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进展、问题和重点任务
1
作者 高国力 潘昭宇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共10页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我国都市圈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基于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我国都市圈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基于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都市圈的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从功能上看,都市圈是交通通勤圈、产业协作圈、品质生活圈、统一市场圈的统一,现阶段我国都市圈具有规模适度、结构得当、功能健全、效益突出、安全韧性五大特征。面向“十五五”时期,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及时开展都市圈规划评估、适时组织规划修编,着力提效交通通勤圈、打造产业协作圈、构建品质生活圈、建设统一市场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同城化 内涵特征 重点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改革与城镇化建设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铁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9期4-8,共5页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具体部署。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具体部署。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深刻认识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深入探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建设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农村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 城镇化进程 党的十六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结合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凌岚 安诣彬 郭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文章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读特色小镇的核心价值与建设路径。从"上",文章深入剖析国家相关政策的战略性涵义,以及特色小镇诸多实践的经验与问题,全局性地审视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及政府需求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特色小镇未... 文章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读特色小镇的核心价值与建设路径。从"上",文章深入剖析国家相关政策的战略性涵义,以及特色小镇诸多实践的经验与问题,全局性地审视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及政府需求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特色小镇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原则。从"下",文章通过对企业在小镇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的角色与诉求的分析,明确了市场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特色小镇的市场价值,提出了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元阳项目探索"上""下"结合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重新认识规划师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国家政策 政府 市场 企业 新型城镇化 元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安全视角下的旧城有机更新规划——以天津西沽地区城市更新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君 高岩 韩东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3,共7页
城市旧城区往往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应通过有机更新保留原有城市结构,去除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部分,营造更加适宜现代生活的空间环境。城市安全理念不仅为旧城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依据,更是更新规划的有力保障。文章以天津西沽传统居住建筑风貌... 城市旧城区往往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应通过有机更新保留原有城市结构,去除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部分,营造更加适宜现代生活的空间环境。城市安全理念不仅为旧城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依据,更是更新规划的有力保障。文章以天津西沽传统居住建筑风貌区为例,基于Arc GIS的风险评价,得出更新规划所应重点改造的部分,运用空间句法技术对现状空间进行分析评估,并对规划后的方案进行评价,以指导更新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今后旧城区存量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有机更新 旧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统计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共5页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的相关概念有些不清晰,数据统计工作不完善,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基础。在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方面存在盲目扩大和人为压缩的问题,这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带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规...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的相关概念有些不清晰,数据统计工作不完善,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基础。在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方面存在盲目扩大和人为压缩的问题,这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带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趋势,文章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各规模城市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处于规模两端的城市人口增长最快,这两类城市人口增长的主体分别是外来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针对这些问题和人口变动趋势,文章在城市边界界定、城市人口统计和分类指导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规划 统计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坤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6-7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稳定劳动力供给,扩大消费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稳定劳动力供给,扩大消费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重点领域供给,提升稳定就业能力,加大配套落实力度,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人口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规合一”的目标体系与接口设计研究-从“三标脱节”到“三标衔接”的创新探索 被引量:78
7
作者 沈迟 许景权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6,26,共6页
构建新型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与体制约束,是当前"多规合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焦点领域。"多规"之所以不协调,相当程度上源于多部门规划中的"三标"—目标体系、指标体系和空间布局... 构建新型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与体制约束,是当前"多规合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焦点领域。"多规"之所以不协调,相当程度上源于多部门规划中的"三标"—目标体系、指标体系和空间布局坐标体系之间严重缺乏衔接,导致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和不衔接不协调等问题,而当前相关研究极少真正涉及这一关键领域。研究分析了"三标脱节"的表现及其根源,提出在"多规合一"中实现"三标衔接",构建全新的规划目标体系,并强调通过接口设计指导"多规"衔接,探索"多规合一"背景下构建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目标体系 接口设计 三标衔接 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厦高铁线位选择及站点选址路径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凌岚 雷海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3,共6页
轨道都市的建设是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如果仅从城市功能布局、轨道网络构架及体制机制建设等单个方面来研究都有失偏颇,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在顶层规划中提出具有统筹性的战略方案,方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轨道都市。而轨道线路和站位如何与... 轨道都市的建设是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如果仅从城市功能布局、轨道网络构架及体制机制建设等单个方面来研究都有失偏颇,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在顶层规划中提出具有统筹性的战略方案,方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轨道都市。而轨道线路和站位如何与城市产业、经济有效协同,实现轨道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是构建轨道都市首当其冲的环节,也是传统铁路规划及城市规划所欠缺的。文章以福厦高铁项目为例,重点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考虑区域/城市产业发展趋势、空间发展重点、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高铁线站位选址的技术路径与方法,以期为轨道都市的建设提供一点创新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都市 站点选址 产业 空间 交通 协同 福厦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提升视角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2,共7页
已有研究为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理念和技术“降尺度”运用于乡镇层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将相关技术方法系统融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框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为提高乡镇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别对国土空间规划... 已有研究为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理念和技术“降尺度”运用于乡镇层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将相关技术方法系统融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框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为提高乡镇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别对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乡镇规划内容框架和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提升主要技术方法进行梳理,并初步建立两者结合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各内容板块,探讨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提升方法改进编制思路和编制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和评估、定位与目标、国土空间布局、居民点体系规划、集中建设区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传导与实施等9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乡镇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响应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原 石磊 +1 位作者 吴若谷 矫雪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6,共7页
通过梳理总结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产品的属性,指出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压力大、生态资源开发粗放影响价值转化的能力和潜力、生态价值转化的城乡载体支撑力不强等突出挑战,由此提出流域源头地区差异化的生态... 通过梳理总结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产品的属性,指出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压力大、生态资源开发粗放影响价值转化的能力和潜力、生态价值转化的城乡载体支撑力不强等突出挑战,由此提出流域源头地区差异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相应的空间响应策略,即加强对生态空间的保护监管与修复、推动生态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城乡空间载体的支撑作用,以期为生态重要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源头地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思考
11
作者 王勇 郭建民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119,共4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进行了探索,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