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CK的高层救援下肢职业损伤风险特性研究
1
作者 徐明伟 刘冠林 +4 位作者 刘昱彤 王科 余成刘 戴超 陈建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7,共8页
负重登高作为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任务中的典型任务,救援人员易产生肌肉骨骼损伤。为对救援人员从事高层救援产生的职业风险进行评估,使用JACK软件对救援人员负重登高过程进行动素分析,并从作业姿势、能量预测、作业负荷与暴露时间3个角度... 负重登高作为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任务中的典型任务,救援人员易产生肌肉骨骼损伤。为对救援人员从事高层救援产生的职业风险进行评估,使用JACK软件对救援人员负重登高过程进行动素分析,并从作业姿势、能量预测、作业负荷与暴露时间3个角度进行下肢职业性肌肉骨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救援人员在整个负重登高救援任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肌肉骨骼疾病风险,尤其下肢罹患肌肉骨骼疾病概率较高。脊柱压力峰值超过3400 N,臀部、膝关节、脚踝存在极限预警,肌肉骨骼损伤风险高。且起始登第1级台阶和结束登高前1级台阶时,有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概率相对较大。救援人员整个负重登高任务中能量消耗较高,长期作业易造成下肢职业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人员 负重登高 JACK仿真 职业风险 肌肉骨骼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筛查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硕 代静 +1 位作者 李庆武 李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筛查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联用能谱技术对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晶型进行了表征。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筛查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联用能谱技术对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晶型进行了表征。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时间分辨分析模式下采集脉冲信号,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获得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尺寸的检测限不仅受到待测元素同位素背景信号的影响,也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粒径检测限结果对被识别为颗粒的尺寸大小及数量浓度均有显著影响,直接关系到化妆品产品的合规性判定及安全性评价。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快速筛查方法,为含纳米级材料化妆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考察提供了可供探讨的空间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二氧化钛 背景阈值 防晒类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润湿烟煤的协同作用研究
3
作者 雷淼 荆德吉 +3 位作者 佟林全 樊晶光 贾鑫 刘建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为解决煤矿粉尘污染治理中传统的喷雾技术治理效果不太理想、喷雾降尘性能较低的问题,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CDEA)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3种表面活性剂,首先通过接触角试验宏观分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 为解决煤矿粉尘污染治理中传统的喷雾技术治理效果不太理想、喷雾降尘性能较低的问题,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CDEA)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3种表面活性剂,首先通过接触角试验宏观分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再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量子化学分析,从微观角度研究单一/复配后表面活性剂对烟煤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一表面活性剂中SDS接触角最小,分子轨道能量差最大,更易与水分子形成较高强度的氢键;复配表面活性剂均表现出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烟煤润湿性,非离子与阴离子或两性离子活性剂复配时接触角更小,接触角降低速率也远大于单溶液,协同增效作用更突出;CDEA+CAB-35(4∶2)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更多较高强度的氢键,活性剂分子相互牵引形成紧密的吸附层,吸引水分子浸润煤尘表面,煤尘润湿性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润湿 烟煤 协同作用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刚 李胜 +7 位作者 张伟军 徐宇 陈彦亭 谢文茜 赵振兴 李万涛 荣辉 刘建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共14页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业防护研究现状,基于安全工程系统性原理,分别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以及个体防护3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在于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尚未成熟,金属矿山粉尘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有待加强,不同粉尘治理技术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较薄弱,以及以现场人员舒适性为导向的个体呼吸防护设备研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可从完善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开发适用于金属矿山产尘特性的智能化防尘监测预警技术,注重粉尘治理技术的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以及研发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个体防护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粉尘治理 职业健康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气动喷雾技术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天 陶爽 +3 位作者 葛少成 李胜 佟林全 穆新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0-2837,共8页
超音速气动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微米级雾滴高效捕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治理方面效果良好,但造成的严重噪声污染不可忽视。为探究其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对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噪声展开测定,... 超音速气动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微米级雾滴高效捕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治理方面效果良好,但造成的严重噪声污染不可忽视。为探究其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对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噪声展开测定,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声源处气流噪声与喷雾噪声,分析其在不同压力、水流量下的频谱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显示:超音速动力喷雾噪声以高频噪声为主,随着频率的增加,声压级增加,其噪声均值为110.1 dB,会造成人的听力系统受损。不完全的雾化会导致低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接触易引发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症状;更高效的雾化会导致中高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暴露于该环境易引发声带疲劳、声带炎症等症状。在相同水流量下,随着压力的增大,超音速气动喷雾噪声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压力下,随着水流量的增加,不同频段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气流能量降低和层间相对速度下降是噪声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水流量为60 mL/min,气动压力为0.4 MPa时,噪声各项参数最大。研究结果丰富了气动喷雾噪声理论,可为超音速气动喷雾装置结构优化、噪声防治技术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气动喷雾噪声 超音速气动雾化 噪声测量 频谱特性 致噪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不同通风方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荆德吉 阚琦笙 +1 位作者 张天 贾鑫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19,共7页
为了解决掘进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运用COMSOL软件对某矿1019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几何模型构建,并基于k-ε湍流模型和流体流动颗粒跟踪模型,计算了在压入式和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的速度切面、风流流线分布以及粉尘粒子的运移轨迹,分析... 为了解决掘进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运用COMSOL软件对某矿1019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几何模型构建,并基于k-ε湍流模型和流体流动颗粒跟踪模型,计算了在压入式和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的速度切面、风流流线分布以及粉尘粒子的运移轨迹,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对粉尘粒子运移的影响,并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在两种通风方式下的粉尘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方式下,由压风筒将新鲜空气压入巷道内,迫使掘进工作面的粉尘随风流排出巷道,导致掘进机前方区域风流曲线非常密集形成多处涡流导致粉尘粒子在涡流处聚集,同时部分粉尘粒子沉淀在巷道底部,还有部分粉尘粒子沿右侧巷道壁面向后方移动,其控尘效果较差;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两风筒前方区域速度较大,且压风筒和抽风筒之间风流流线密集;压风筒吹出气流裹挟粉尘粒子移动,同时利用抽风筒的抽吸作用将粉尘粒子吸入排出巷道,与压入式通风方式相比长压短抽的降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压入式通风 长压短抽 数值模拟 粉尘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职业病诊断效能的伦理关切和对策考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9,共5页
提高职业病诊断效能,就是将促进诊断公平和提高诊断效率相统一,并贯穿于归因诊断全过程。但我国以职业病病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落实不够到位,职业病诊断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存在诊断机构不重视、诊断医师责任异化、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等... 提高职业病诊断效能,就是将促进诊断公平和提高诊断效率相统一,并贯穿于归因诊断全过程。但我国以职业病病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落实不够到位,职业病诊断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存在诊断机构不重视、诊断医师责任异化、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等问题,漏诊率很高,低报现象严重,导致正义失衡。建议塑造提升职业病诊断效能的伦理共识,弘扬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立法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坚持政府主导,优化诊断制度和诊断机构供给,加强诊断质量管理和医师教育培训,善用信息技术记录劳动关系和职业史,减少漏诊低报,改善就诊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诊断 伦理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佟林全 贾鑫 +2 位作者 孙凯 张震 樊晶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9-167,共9页
为了贯彻实行“健康中国”战略,解决井下粉尘危害严重、传统湿式降尘手段能耗高、工效差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技术,并研制了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装置。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引射分级装置内部流场、速度场,通过搭建引射... 为了贯彻实行“健康中国”战略,解决井下粉尘危害严重、传统湿式降尘手段能耗高、工效差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技术,并研制了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装置。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引射分级装置内部流场、速度场,通过搭建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试验平台开展吸风风速试验和降尘试验,进行了喷头选型以及引射结构模型设计,同时以吸风风速和试验降尘效果作为关键监测指标,探究了引射分级气动喷雾降尘装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分级装置内部形成引射气流且吸风口风流向喷雾处运移;引射分级雾幕降尘装置最优选择为SV980喷头搭配B型引射结构模型,吸尘口中心风速最高为1.27 m/s,吸尘口侧壁风速最高为1.53 m/s;B型引射结构模型总降尘效率、一级降尘效率、二级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3.9%、76.6%、7.4%,优于单一喷头及A型引射结构模型。现场试验表明:掘进司机位置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为85.67%和81.02%,有效降低了井下粉尘浓度,保障了人员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防控 引射结构 气动喷雾 吸风风速 降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化仪实现放射性气体^(85)Kr核素活度浓度的绝对测量
9
作者 拓飞 路天翔 +3 位作者 张明 周倩倩 郭贵银 王硕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0-1575,共6页
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长度补偿法充气正比计数器绝对测量系统,利用CAEN公司开发的DT5730型数字化仪替代多套传统模拟电子学插件,并通过数字化仪对β信号进行采集、重建和数据离线分析,开展^(85)Kr放射性惰性气体活度浓度的绝对... 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长度补偿法充气正比计数器绝对测量系统,利用CAEN公司开发的DT5730型数字化仪替代多套传统模拟电子学插件,并通过数字化仪对β信号进行采集、重建和数据离线分析,开展^(85)Kr放射性惰性气体活度浓度的绝对测量。实验研究了各种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正比计数器端效应、正比计数器壁效应、本底、噪声、死时间漏计数和阈值以下计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85)Kr活度浓度绝对测量结果。在相同阈值、主放大倍数100倍、气压50.5 kPa,工作电压1675 V和1700 V的条件下,数字化仪测量和电子学插件测量^(85)Kr放射性活度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83%和0.74%。测量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证明数字化仪可有效替代传统电子学插件实现放射性惰性气体^(85)Kr活度浓度的绝对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计量 数字化仪 ^(85)Kr 正比计数器 放射性活度浓度 绝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天 穆新升 +4 位作者 葛少成 李胜 佟林全 陶爽 王长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18-3128,共11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大量的呼吸性粉尘产生,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喷雾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具高效、清洁等优点,但现有的喷雾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获能力不强,雾化效率低。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技术。通过...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大量的呼吸性粉尘产生,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喷雾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具高效、清洁等优点,但现有的喷雾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获能力不强,雾化效率低。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技术。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技术的雾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自行设计的降尘实验平台对比了超音速汲水虹吸气动雾化降尘技术与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技术的降尘特性。同时通过2种技术的隔尘对比实验揭示了粉尘在超音速动力微雾幕作用下的沿程沉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动压力下,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所采用的同轴探针注水方式大幅降低了探针结构对超音速流场能量的损耗,显著提高了雾化效率,产生了大量11μm以下、空间分布均匀的高速雾滴群,与虹吸雾化装置相比,粒径减小了12%~50%,在喷雾流场中形成了大范围高速细雾区域。雾滴场与粉尘场的耦合效果,可以由粉尘的瞬时分散度表征,并由雾滴场特性的分布特征决定。不同时刻,各个粒径区间的分级降尘效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压力下对总的降尘效率的贡献不同。超音速同轴雾化技术产生的大范围高速细雾易于捕集呼吸性粉尘,PM0~PM2.5的分级效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0%。压力的增大使高速细雾范围增大,有利于对微细颗粒的捕集。含尘气流在有限空间运移过程中粉尘在超音速动力微雾幕作用下的沿程沉降过程可划分为雾滴捕尘区、凝并沉降区、蒸发逃逸区。在不同区域雾滴与粉尘不同的行为与浓度分布,是受到喷雾气流及气载风流曳力运移,高速微雾碰撞捕捉、雾滴凝并沉降、雾滴蒸发失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喷雾降尘 超音速同轴雾化 动力微雾 分级降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对内混式气动雾化喷头雾化及降尘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林全 郭雨浩 +3 位作者 贾鑫 雷淼 时达明 张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24-4733,共10页
为了掌握内混式气动雾化喷嘴喷雾特性及降尘性能,借助自主研发的雾化角及内混式气动雾化雾滴粒径测试平台和尘雾耦合试验平台,对内混式气动雾化喷头雾化特性与降尘特性进行了实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动压力为0.2~0.4 MPa、水流量为10~... 为了掌握内混式气动雾化喷嘴喷雾特性及降尘性能,借助自主研发的雾化角及内混式气动雾化雾滴粒径测试平台和尘雾耦合试验平台,对内混式气动雾化喷头雾化特性与降尘特性进行了实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动压力为0.2~0.4 MPa、水流量为10~16 L/h的情况下,内混式气动雾化雾滴体积中值粒径(V_(50))和索特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均随着气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气动压力对内混式气动雾化雾滴粒径的影响比水流量对雾滴粒径的影响更大。粉尘运动速度在1~3 m/s范围内,气雾运动速度分别为2~5 m/s、>5~11 m/s时,内混式气动雾化雾滴粒径分别在>40~50μm处、>30~40μm处取得最大降尘效率。设定气雾运动速度为>8~11 m/s、粉尘运动速度为1 m/s,并使雾滴粒径SMD大致均匀地在20~40μm范围内分布,则可以较好地与0~50μm内各粒径区间的粉尘耦合沉降,且降尘效率最高。研究为内混式气动雾化技术在粉尘耦合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内混式喷头 雾化特性 尘雾耦合 降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致冲机理与防治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俊文 董续凯 +8 位作者 柴海涛 宋治祥 范文兵 王黔 吕玉磊 郑波 白俊杰 刘志高 贾乐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4-744,共11页
基于某矿31103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的基本参数,结合该工作面已发生冲击事件,发现低位厚硬岩层垮落是该矿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此,以防治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发冲击地压为目的,选取该矿31103回采工作面顶板垮落控制为工程背景,采用现... 基于某矿31103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的基本参数,结合该工作面已发生冲击事件,发现低位厚硬岩层垮落是该矿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此,以防治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发冲击地压为目的,选取该矿31103回采工作面顶板垮落控制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低位顶板支托层与随动层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力学计算模型,揭示了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冲机理。所获主要结论:(1)确定了工作面低位顶板岩层的基本参数,并计算得出了工作面低位岩层中较厚的协同垮落岩层。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随动层随支托层运动发生同步变形,当工作面顶板发生大面积悬顶垮落时容易造成大能量动力现象;(2)建立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力学计算模型,得到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距采空区边缘约为45 m,影响范围约为90 m,支承压力峰值约为55 MPa, 31103工作面回风巷处于采空区侧向高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回风巷围岩应力已达到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水平;(3)揭示了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致冲机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形成的高应力静载是主要冲击力源,回采工作面厚硬支托层与其随动层同时垮落造成的扰动动载是主要诱发力源,两者叠加作用导致冲击地压事故;(4)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本工作面同时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与爆破切顶技术;在下一临侧工作面则采取小煤柱护巷布置方式,并在采空区侧进行爆破断顶;基于上述卸压措施,在工作面继续推采过程中微震事件总体呈现为频次降低、单次能量减小、总能量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一次采全高 临空工作面 厚硬支托岩层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异常区域多工作面开采结构演化及冲击地压防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俊文 董续凯 +9 位作者 柴海涛 杨磊 赵善坤 王黔 吕玉磊 贾乐乐 白俊杰 郑波 李小明 景岩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曲薄板为例建立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的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结构弯曲能量释放特征,基于结构调控理论提出了减小厚硬岩层垮断跨度的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多工作面依次开采,在地质异常体区域依次经历了“一”字形→“S”形→短“Ω”形→不规则“Ω”形→长“Ω”形→“O”形覆岩空间结构演变,丰富了覆岩空间结构的类型;(2)受地质异常体影响,多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承受了更多次的初次来压和“见方”来压,该区域顶板垮断动载扰动与支承压力分布更加复杂多变,容易造成工作面宽煤柱整体失稳性冲击危险;(3)基于单层弯曲薄板力学模型,得到了不同板结构弯曲能随边长呈指数或线性增大,且相对于固支边,自由边对弯曲能影响更大的结论;(4)对防冲预卸压及解危措施进行了效果检验,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没有出现微震大能量事件且煤体应力维持稳定,结构调控措施基本保障了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体 覆岩空间结构 多工作面开采 冲击地压防治 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采装环节减尘技术研究
14
作者 赵鑫璐 张江石 +1 位作者 陈鑫洋 佟林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5年第4期174-179,共6页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爆堆采装作业粉尘污染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快速渗透效果的抑尘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渗透性能测试优化配方,确定最佳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性聚氨酯0.10%、黄原胶0.02%、聚乙二醇(PEG-1500)0.06%、快渗T 0.50%。将抑...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爆堆采装作业粉尘污染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快速渗透效果的抑尘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渗透性能测试优化配方,确定最佳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性聚氨酯0.10%、黄原胶0.02%、聚乙二醇(PEG-1500)0.06%、快渗T 0.50%。将抑尘剂在现场应用,并分别进行了含水率测试、粉尘浓度监测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抑尘剂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减尘效果,相同喷洒量下对比喷洒纯水,水分流失量减少26.7%,减尘量增加了14.5%。扬尘量随着抑尘剂溶液喷洒量的增大而减小,结合成本分析,确定爆堆每10 m区域喷洒15 t抑尘剂溶液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装作业 抑尘剂 减尘技术 渗透性能 爆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12种抗癫痫药物 被引量:4
15
作者 代静 高乐虹 +4 位作者 彭方达 于丽佳 王朝东 王玉平 丁春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0-905,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血清中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普瑞巴林、拉考沙胺、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12种抗癫痫药物的方法。将非那西丁和氯唑沙宗分别作为正离...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血清中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普瑞巴林、拉考沙胺、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12种抗癫痫药物的方法。将非那西丁和氯唑沙宗分别作为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内标物,血清经乙腈沉淀蛋白质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和甲醇(均含10 mmol/L甲酸铵),流速为0.4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和正、负离子模式下分段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12种抗癫痫药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在3个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80%~114.0%,批内精密度RSD≤13.2%,批间精密度RSD≤14.8%。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12种抗癫痫药物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药浓度 抗癫痫药物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用菌中8种烟碱类化合物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荣锋 陈凤明 +2 位作者 潘裕添 张国广 张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5-310,共6页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菌中8种烟碱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食用菌经粉碎、提取和净化后,进入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经HILIC色谱柱分离,利用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20∶80,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菌中8种烟碱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食用菌经粉碎、提取和净化后,进入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经HILIC色谱柱分离,利用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20∶80,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在优化条件下8种烟碱类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在0.012~0.12μg/kg和0.004~0.04μg/kg之间,方法的回收率在78.7%~107.8%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1.8%~10.3%和2.8%~11.1%之间,基质效应为81.5%~106.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完全满足对食用菌中尼古丁等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食用菌 烟碱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生模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富江 金旭 +6 位作者 娜扎开提·买买提 董一丹 王世娟 张忠彬 余善法 杨丽云 何丽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制造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在多个部位的发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4家制造企业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WMSDs病... 目的:探讨制造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在多个部位的发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4家制造企业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WMSDs病例定义为过去一年内身体颈部、肩部、肘部、手腕/手、上背部、下背部、臀/大腿、膝部、踝/足9个部位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疼痛、麻木、不适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经休息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且排除外伤、残疾、其他急症或后遗症等。各部位WMSDs患病情况间的关联度用log-binomial模型计算出的现患比(PR值)评估,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SDs主要患病部位中多个部位共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制造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达79.7%,主要患病部位为下背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患病率依次为62.3%、55.7%、45.6%和38.7%。这4个部位患病情况间的PR值较高,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25.2%,3~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41.4%。多分类L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中3~4个部位患WMSDs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女性(OR=2.86,95%CI 2.38~3.33)、工龄15~19年者(OR=1.87,95%CI 1.49~2.34)患病风险较高;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前倾(OR=2.15,95%CI 1.86~2.48)、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扭转(OR=1.64,95%CI 1.40~1.92)和经常大幅转身(OR=1.40,95%CI 1.20~1.64)等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为疾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做相同的工作(OR=1.73,95%CI 1.44~2.08)、员工短缺(OR=1.50,95%CI 1.31~1.71)和经常加班(OR=1.38,95%CI 1.20~1.60)等组织管理因素可能增加疾患的发生风险;经常长时间站着工作(OR=0.77,95%CI 0.65~0.91)和感觉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51,95%CI 0.44~0.59)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本研究中制造业工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WMSDs患病率高,4个部位的患病情况间关联密切,其3~4部位共患病率较高,提示在制造业工人中可能存在“颈-肩-上背-下背”多个部位患病的WMSDs发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生物力学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肌肉骨骼疾患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纤维化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华伟 于丽佳 +2 位作者 张春民 张岩松 师晓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3-1084,共12页
外泌体是一种微型纳米级细胞外囊泡,由于能够直接参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物质的运输,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学标志物的重要载体,其携带的核酸和蛋白质等内含物能够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作为一种内源... 外泌体是一种微型纳米级细胞外囊泡,由于能够直接参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物质的运输,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学标志物的重要载体,其携带的核酸和蛋白质等内含物能够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大量证据表明该类分子对肺部疾病的发病进程起着控制调节作用.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细胞外泌体来源miRNA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点分子外泌体miRNA在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纤维化中调控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因此不仅能为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标志物分子,并且还能够为肺纤维化的外泌体干预治疗建议新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MIRNA 肺纤维化 调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A-24Model的化工事故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付净 聂方超 +1 位作者 刘虹 佟林全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更有效地预防化工事故,选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事故原因十分必要。基于FTA和24Model理论,结合各自特点构建了FTA-24Model事故原因分析框架,通过设定事故原因5步分析法,结合Why-Because方法制定出完整的事故原因逻辑分析程序,并以某典型化... 为更有效地预防化工事故,选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事故原因十分必要。基于FTA和24Model理论,结合各自特点构建了FTA-24Model事故原因分析框架,通过设定事故原因5步分析法,结合Why-Because方法制定出完整的事故原因逻辑分析程序,并以某典型化工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共识别出35项直接致因因素、17项间接致因因素、22项组织层面深层次致因因素,确定了173条关联路径并应用Gephi 0.9.2进行可视化展示,突出显示了安全重要程度(SC 2)、工艺过程规程及设备管理制度和要求(SMS 6)、遵法守规意识(HB 1)、变更管理方式(UA X 11)等因素的重要性。与案例事故报告信息相比,FTA-24Model框架分析方法可系统化地演绎事故原因间的逻辑关系,完整地展现出事故致因链条及其演变历程,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具体,并最大程度地削弱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该框架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化工事故原因的调查,其分析结果可为化工企业制定事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24Model FTA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肺纤维化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师晓栋 赵晗 刘东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64,共13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及胶原聚集,并伴随炎症损伤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终末期改变。该疾病以肺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为主要病理基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方法有限。在肠肺之间的功能调控研究中,肠道菌群构...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及胶原聚集,并伴随炎症损伤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终末期改变。该疾病以肺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为主要病理基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方法有限。在肠肺之间的功能调控研究中,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引起的机体微生态失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进程。本文聚焦于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肠肺调控研究前沿领域,综述了多种肺纤维化疾病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的功能、肠肺双向调节和益生菌群干预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此外,本文也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调控机制探索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及策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肠道菌群 致病机制 微生态失调 调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