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变异体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尔雅 周敏 +3 位作者 曾雯辉 罗燕 严紫东 马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7-1847,共21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国际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伴随COVID-19大流行而来的是SARS-CoV-2基因组的不断突变,尤其是受关注的变异体(variants of concern,V...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国际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伴随COVID-19大流行而来的是SARS-CoV-2基因组的不断突变,尤其是受关注的变异体(variants of concern,VOCs)给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SARS-CoV-2的突变情况和现阶段主要流行的VOCs的特征,总结了现有及潜在的COVID-19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并通过分析SARS-CoV-2变异体对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可能爆发的大范围流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突变 变异体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采取史无前例举措控制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桐 胡尔雅 +3 位作者 曾雯辉 张涵琪 薛晓然 马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37,共4页
2019年12月下旬在中国武汉暴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给中国人民,乃至全球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感染病例数仍在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2月20日,确诊病例已经达到74 576人,死亡病例达到2 118人。面对这一严重疫情,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 2019年12月下旬在中国武汉暴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给中国人民,乃至全球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感染病例数仍在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2月20日,确诊病例已经达到74 576人,死亡病例达到2 118人。面对这一严重疫情,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举措来控制疾病流行,如对武汉采取"封城"措施,调派全国多支医疗队,超过3万余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临时建立两家医院治疗重症患者,建设15家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在病原体鉴定、流行病学、临床诊疗等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2019冠状病毒病 流行病学 中国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潜在致病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桐 张涵琪 +1 位作者 胡尔雅 马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1-597,共7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出现,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值得注意的是,COVID...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出现,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00万例。目前迫切需要研究SARS-CoV-2的致病机制,并制订有效的治疗策略来控制疫情。SARS-CoV-2的刺突(S)蛋白介导病毒进入靶细胞,其中S1亚基与细胞受体结合,S2亚基介导病毒和宿主膜融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的细胞受体,现被认为也介导COVID-19。本篇综述详细介绍目前学界对S蛋白与ACE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SARS-CoV-2的潜在致病机制的理解,对探究SARS-CoV-2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刺突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