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科学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小砚 刘风雨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1-732,736,共3页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出炉,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教授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教授因先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共同获奖。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为我们对热觉、冷觉和机械刺激感知形成的理解奠定了...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出炉,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教授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教授因先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共同获奖。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为我们对热觉、冷觉和机械刺激感知形成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全新的研究方向[1]。一、温度感受器的发现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触觉感受器 机械刺激 温度感受器 大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云观 李君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410,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疼痛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NP的诊治仍然存在难点,其病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蛋白质组学是对某一特定组织包含的全部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疼痛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NP的诊治仍然存在难点,其病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蛋白质组学是对某一特定组织包含的全部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病理机制、生物标志物、药物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NP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基础研究方面,发现NP动物模型在代谢酶类、信号转导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蛋白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在临床研究方面,发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导致氧化应激、细胞外基质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蛋白水平有显著变化。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筛选出特定方向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NP的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P/NPY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梦远 王俊博 +3 位作者 唐致恒 刘佳瑞 刘讷鸥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5,共9页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gRP神经元可经体液与神经途径,收集并整合外周营养与代谢信号,并经由特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通路,来发挥其功能。经典理论认为,AgRP神经元发出神经投射至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神经元、室旁核、臂旁核等中枢代谢调节神经元与核团,并释放AgRP、NPY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以发挥提升食欲、增加摄食量、增加体脂含量、下调基础代谢率等作用。近年来,AgRP神经元的代谢相关调控新功能陆续被发现;而且,AgRP神经元功能异常,亦为摄食紊乱、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AgRP神经元已成为新型减肥药与降糖降脂药的作用靶点。本文综述近五年来AgRP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理解AgRP神经元调控代谢的新机制、及其在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P神经元 肥胖 代谢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怀珠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进食减少、体重减轻为特征的身心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衡、脑奖赏系统病变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营养疗法、心理疗法...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进食减少、体重减轻为特征的身心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衡、脑奖赏系统病变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营养疗法、心理疗法等,是该病主要疗法。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靶点的精神类药物、亦用于该病治疗。激素补充替代治疗亦成为新疗法热点。研究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对积极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近五年研究成果,并总结探讨药物治疗现有成果和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脑奖赏系统 精神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隔核胆碱能神经元参与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式分离障碍 被引量:2
5
作者 江颖颖 郑杰 伊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8-654,共7页
目的:研究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导致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障碍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sham SNI)组、SNI组;第二部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损毁、SAP... 目的:研究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导致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障碍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sham SNI)组、SNI组;第二部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损毁、SAP损毁。首先制作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之后用八臂迷宫进行模式分离实验来比较sham SNI和SNI实验组大鼠的空间认知水平。此外用SAP(192 IgG-saporin)的方式损毁内侧隔核(medial septum,MS)内的胆碱能神经元,用八臂迷宫来比较损毁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模式分离变化。结果:SNI组大鼠在八臂迷宫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sham SNI组,并且SNI导致内侧隔核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目降低,而损毁MS内胆碱能神经元后大鼠八臂迷宫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假损毁组。结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模式分离障碍可能与内侧隔核中的胆碱能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模式分离 空间认知 内侧隔核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菲 刘儒昶 +1 位作者 王天云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如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 MM)、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遗传基础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回顾偏头痛及各亚型的连锁研究、关联研究及测序研究,总结其遗传学发现,并讨论各个亚型的特点。偏头痛不同亚型的遗传位点极少重叠,未来针对表型一致性高的亚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组学信息有望明确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月经性偏头痛 高通量测序 遗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脑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敏 韩雅婷 +1 位作者 李娜 郭淮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24-2229,共6页
目的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 目的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 脑红蛋白 梗死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明星分子TRPV1受体参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风雨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3-736,共4页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为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荣获该奖。作为疼痛领域的研究者,我们早在1999年就开始关注David Julius实验室在1...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为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荣获该奖。作为疼痛领域的研究者,我们早在1999年就开始关注David Julius实验室在1997年克隆成功的辣椒素受体(现在统一命名为TRPV1受体)。TRPV1克隆成功以来,本实验室致力于研究TRPV1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主要学术贡献为:(1)率先提出了TRPV1受体在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2)率先提出了TRPV1受体参与内源性甲醛导致慢性癌性疼痛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期待科学家们以此为靶点,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用以治疗慢性疼痛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慢性炎症痛 骨癌痛 甲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共2页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疼痛医学工作者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嘉年华之年。诺贝尔奖授予疼痛有关受体(离子通道)的发现者,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复兴,针刺治疗疼痛疾病大型临床试验疗效的确认,这几项都是国内外学术成果的佼佼者。
关键词 针刺镇痛原理 离子通道 嘉年华 诺贝尔奖 疼痛 医学工作者 针刺治疗 学术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李璐 田纳西 +2 位作者 徐煜 王韵 张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观察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KChIP3(Kv4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 3)分子在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野生型和Kcnip3基因敲除大鼠在基础状态下的痛行为反应和焦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Kcnip3基因敲除... 目的:观察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KChIP3(Kv4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 3)分子在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野生型和Kcnip3基因敲除大鼠在基础状态下的痛行为反应和焦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Kcnip3基因敲除大鼠与野生型大鼠相比,辐射热缩足潜伏期延长,50%机械缩足阈值升高,而热板实验中的舔足潜伏期和持续时长(30 s内),冷板实验中的抬足潜伏期和持续时长(1 min内),基因敲除大鼠和野生型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Kcnip3基因敲除大鼠较野生型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结论:Kcnip3基因敲除可降低基础状态下大鼠的反射性热痛和机械痛反应,而对非反射性痛行为无显著影响,这种差异可能与Kcnip3基因敲除导致大鼠处于高焦虑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hIP3 基因敲除 痛行为 焦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卢彦宇 方梓庄 +2 位作者 范洋溢 王炳蔚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81-89,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衰退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AD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且趋年轻化。AD病因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聚集、载脂蛋白异常、血管病变、重金属紊乱、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衰退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AD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且趋年轻化。AD病因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聚集、载脂蛋白异常、血管病变、重金属紊乱、氧化应激及遗传因素等。淀粉样蛋白斑块聚集和神经纤维缠结是AD主要病理标志。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病理性累积被认为是AD发病主因之一。目前,AD仍缺乏有效疗法。本文综述AD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相关进展,以期为AD研究与诊疗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发病机制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的代谢与能量平衡调控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志洁 王炳蔚 +5 位作者 刘佳瑞 张健维 孙正 刘迪 李晶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脑区,对摄食、营养素代谢、机体水平衡、基础代谢、体温、生理节律等代谢相关功能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维系机体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平衡。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丘脑参与代谢调控的神经核... 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脑区,对摄食、营养素代谢、机体水平衡、基础代谢、体温、生理节律等代谢相关功能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维系机体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平衡。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丘脑参与代谢调控的神经核团、神经通路、及其机理被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对深入理解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发病机制具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下丘脑功能失调,与肥胖、二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神经与分子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代谢调控 神经通路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体感刺激下脑电信号的功能连接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书君 刘思彤 +3 位作者 邱梦媛 王静 郭淮莲 刘尊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6-2508,共13页
目的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为14.4%。功能连接测量两个神经信号之间的统计学相互依赖性,不同的功能连接反映了大脑区域协同工作的不同模式。因此,研究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对于理解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具... 目的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为14.4%。功能连接测量两个神经信号之间的统计学相互依赖性,不同的功能连接反映了大脑区域协同工作的不同模式。因此,研究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对于理解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基于脑电图对偏头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视觉和疼痛刺激。本文尝试研究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期对体感刺激的皮质反应,以进一步了解偏头痛的神经功能障碍,为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招募23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0例有先兆偏头痛患者,28名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基本资料和病史采集,完善量表评估,在正中神经体感刺激下进行脑电图记录。计算68个脑区的相干性作为功能连接,并评估功能连接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正中神经体感刺激下,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功能连接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异常的脑电功能连接主要位于感觉辨别、疼痛调节、情绪认知和视觉处理等区域。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大脑皮层对体感刺激可能具有相同的反应方式。偏头痛患者的功能连接异常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部分反映偏头痛的严重程度。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偏头痛患者在体感刺激下功能连接的改变提供了证据,并提示大脑网络功能障碍可能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电图 功能连接 体感刺激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覃潆玉 刘佳瑞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肥胖(obesity)为慢性代谢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世界流行趋势;能量摄入长期多于能量消耗,可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为肥胖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高发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肥胖人口亦迅速增长,呈全国急速发展态势。肥胖并发症主要为冠心病、... 肥胖(obesity)为慢性代谢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世界流行趋势;能量摄入长期多于能量消耗,可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为肥胖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高发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肥胖人口亦迅速增长,呈全国急速发展态势。肥胖并发症主要为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及癌症等。肥胖及其并发症不仅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亦对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体系造成沉重负担。肥胖的治疗是当前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研究肥胖发病机理、对其实施有效预防与治疗,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社科院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官方数据,并结合一系列重要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综述近五年来肥胖机制与药物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肥胖防治及减肥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肥胖治疗 减肥药物 脂肪因子 胃肠道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代谢的中枢调控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健维 王俊博 +3 位作者 王梦远 刘佳瑞 刘讷鸥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1-410,共10页
胰岛素(insulin)为机体重要降糖激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及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肝糖原与脂肪分解;在血糖平衡与代谢稳态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理论认为,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经体液途径,... 胰岛素(insulin)为机体重要降糖激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及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肝糖原与脂肪分解;在血糖平衡与代谢稳态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理论认为,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经体液途径,与靶细胞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结合以启动细胞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然而,在过去三十年间,胰岛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经神经机制调控机体糖代谢稳态的作用,亦陆续被报道。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与代谢学新技术发展,胰岛素对代谢稳态的中枢调控机制,得以被深入研究;与此相关的脑区、神经核团、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神经通路陆续被揭示。值得关注的是,脑内胰岛素作用异常,亦是引发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以中枢为靶点的降糖药相继问世,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2型糖尿病症状。由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呈全球高发趋势,探索胰岛素对代谢的中枢调控机制,具重大医学与社会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五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深入认识胰岛素生理作用,并为相关疾病机理与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中枢神经系统 胰岛素抵抗 信号通路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1通过非焦虑依赖的机制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形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浩楠 张瑛 迟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TRPV1受体是否通过影响焦虑水平,参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方法: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单次灌肠的方法,分别使用野生型(wild type,WT)与Trpv1^(-/-... 目的:探讨TRPV1受体是否通过影响焦虑水平,参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方法: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单次灌肠的方法,分别使用野生型(wild type,WT)与Trpv1^(-/-)小鼠构建IBS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利用结直肠扩张-腹壁撤回反射(CRD-AWR)法,检测IBS模型鼠的内脏敏感性;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水平。结果:Trpv1^(-/-)小鼠基础状态和IBS造模后的焦虑水平均低于野生型小鼠;然而,与基础状态相比较,本研究中TNBS单次灌肠构建的IBS模型未影响WT和Trpv1^(-/-)小鼠的焦虑水平;但IBS模型构建后的比较显示Trpv1^(-/-)小鼠较WT小鼠的内脏高敏感性降低。结论:在单次注射TNBS诱导的IBS模型中,TRPV1受体可能通过非焦虑依赖的机制参与IBS内脏高敏感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TRPV1 焦虑 旷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的中枢记忆印迹细胞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齐雪涛 西珂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1,共8页
慢性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自发疼痛、痛觉敏化和超敏,往往伴随有抑郁和焦虑、记忆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病症。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大脑作为将伤害性刺激整合为疼痛体验的最高中枢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在疼痛慢性化的中枢机制... 慢性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自发疼痛、痛觉敏化和超敏,往往伴随有抑郁和焦虑、记忆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病症。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大脑作为将伤害性刺激整合为疼痛体验的最高中枢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在疼痛慢性化的中枢机制研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相关的记忆印迹细胞。本文在简要介绍印迹细胞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基础上,介绍了中枢印迹细胞参与慢性疼痛的记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疼痛慢性化 印迹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和边缘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志洁 王炳蔚 +4 位作者 刘佳瑞 孙正 汪浩 沈伟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21-328,共8页
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是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挑战,主要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失衡所致。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体代谢稳态和能量平衡,下丘脑发挥核心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干和边缘系统也密切参与摄食、体温、糖脂代谢、食... 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是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挑战,主要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失衡所致。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体代谢稳态和能量平衡,下丘脑发挥核心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干和边缘系统也密切参与摄食、体温、糖脂代谢、食物相关奖赏及成瘾、水盐平衡等代谢相关功能调控,共同维持机体能量平衡。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的7种减肥药物,其中6种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为靶点。因此,阐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机制,对研究肥胖相关发病机制及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脑干和边缘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神经与分子机制,为开发新的肥胖相关疾病诊疗药物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边缘系统 能量平衡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EM163变异致髓鞘形成低下患者随访两例及iPSC构建
19
作者 张钰 王君宇 +5 位作者 段若愚 肖江喜 吴晔 姜玉武 延会芳 王静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04-2214,共11页
目的探讨TMEM163变异导致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归纳自然病程,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并构建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为致病机制研究建立基础。方法随访2009~202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T... 目的探讨TMEM163变异导致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归纳自然病程,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并构建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为致病机制研究建立基础。方法随访2009~202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TMEM163变异致病患儿,对临床表现、遗传学数据、蛋白质结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临床遗传学特点,并采集患儿外周血构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果临床特点:2例患儿均具有早期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白质髓鞘化不良,且症状随生长发育逐渐减轻的特点;均于婴儿期起病,以眼球震颤为首发症状,学龄期症状好转。遗传学特点:2例患儿均为TMEM163同一位点新发错义变异c.227T>G p.(L76R)、c.227T>C p.(L76P),均为国际上首例报道。病例2来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论本研究为国际首次随访TMEM163变异致病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完善了其自然病程,扩展了对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表型认识,并首次构建了TMEM163 c.227T>C p.(L76P)变异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为进一步致病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163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