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韩玉 龙攀 +2 位作者 陈源泉 隋鹏 顾时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9-1048,共10页
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热点,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 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热点,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环农业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宏观层面针对国家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循环农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或循环农业的有效性,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另一类是针对工业园区和企业或具体产业模式、农场,采用系统动力学、能值、生命周期评价等系统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其对环境影响,目前这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综合分析认为,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进一步明确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原理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其服务的对象及目标不同,其构成也有所不同。针对评价对象,在国家、区域层面和园区/企业层面的评价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同时对于微观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层面,其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应该区别于宏观层面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构建适于不同层面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玉 隋鹏 +1 位作者 顾时贵 陈源泉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999-1002,共4页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华北平原 循环农业 技术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沃玉3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庆申 柳继凤 +1 位作者 孙佩 周联东 《中国种业》 2017年第9期60-62,共3页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播期和氮、钾肥施用量对玉米品种沃玉3号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对沃玉3号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播期>施钾量;沃玉3...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播期和氮、钾肥施用量对玉米品种沃玉3号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对沃玉3号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播期>施钾量;沃玉3号产量大于11770.60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60084~61914株/hm^2、施氮量257.18~286.77kg/hm^2、播期6月16-18日、施钾量35.74~44.2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高产栽培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富农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岭 秦焱 +4 位作者 张巧英 杨京 刘伊明 谷晓燕 郭锡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28-31,共4页
对国富现代农业园区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并运用SWOT战略管理分析方法,对园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国富现代农业园区的实际运营情况,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整体趋势,在园区发展战略制定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园区 发展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菜田镉污染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5
作者 赵会薇 刘微 +4 位作者 张志平 刘伊明 杨京 卢川 张巧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3-240,共8页
文章为探讨土壤改良剂与农艺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Cd修复的田间应用效果,根据文献资料和试验结果筛选羟基磷灰石、水稻生物炭、磷酸二氢钾3种改良剂结合深翻农艺措施,2015-2017年筛选、确定设施菜田Cd污染区域,2017年9月进行8种处... 文章为探讨土壤改良剂与农艺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Cd修复的田间应用效果,根据文献资料和试验结果筛选羟基磷灰石、水稻生物炭、磷酸二氢钾3种改良剂结合深翻农艺措施,2015-2017年筛选、确定设施菜田Cd污染区域,2017年9月进行8种处理比较试验,2018年9月进行优选试验。污染区域筛选结果:超标位点分布不均匀,Cd含量差异大,4号大棚污染点位超标率最高为83.33%,土壤Cd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535 mg/kg,作为8种处理比较试验棚;1号大棚3个超标点集中地块,均值分别为0.530 mg/kg、0.568 mg/kg和0.792 mg/kg作为优选试验棚。比较试验结果:8种处理经过8个月修复,羟基磷灰石+水稻生物炭+深翻处理有效态Cd含量比CK降低32.55%,比修复2个月降低24.96%;磷酸二氢钾+水稻生物炭+深翻处理有效态Cd含量比CK降低47.88%,比修复2个月降低31.00%。优选修复试验结果:羟基磷灰石+水稻生物炭+深翻总Cd含量均值由3个处理最高值0.489 mg/kg,降到0.372 mg/kg,降低23.86%,均值不超标;与CK比较有效态Cd含量呈下降趋势,修复8个月比对照降低10.71%,3个处理有效态Cd均值最低0.133 mg/kg;与CK比较分别降低豆角地上植株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15.86%、23.68%和25.77%,是较好的Cd污染设施菜田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CD污染 修复技术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西群 檀海斌 +2 位作者 梁建青 彭发智 张俊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45-51,共7页
小麦为高耗水作物,其生产用水占河北省农业用水的70%,占河北省总用水量的50%左右。缺水是限制河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小麦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 小麦为高耗水作物,其生产用水占河北省农业用水的70%,占河北省总用水量的50%左右。缺水是限制河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小麦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介绍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的典型地块设计、配套设备和技术要点;并以常规畦灌为对照,在小麦生产上进行了节水、增产、增效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进行小麦生产,能够节水29.2%~41.7%、节地10.8%、节肥10.6%、省工67.4%、省电27.1%,使小麦增产11.8%,增收1 852.36元/hm^2。小麦微喷灌溉在有效节省水、肥、电、地、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小麦显著增产,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 小麦 微喷灌溉 技术参数 节水试验 增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熟短季棉新材料创制及麦后直播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翟学军 李悦有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3期13-14,共2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同时粮食和原棉需求同步增长造成粮棉争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培育超早熟短季棉新类型,在黄河流域发展麦棉两熟“双直播”种植模式.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同时粮食和原棉需求同步增长造成粮棉争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培育超早熟短季棉新类型,在黄河流域发展麦棉两熟“双直播”种植模式.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增加原棉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熟短季棉 直播技术 新材料 麦后 耕地面积 种植模式 麦棉两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学萍 秦焱 刘伊明 《河北农业》 2017年第6期56-58,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也是农业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农业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继耕地资源后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河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是水资源较少的省之一,人均...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也是农业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农业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继耕地资源后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河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是水资源较少的省之一,人均和亩均占有水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用水多,浪费严重,水肥生产效率低等现象,特别是肥料利用率低下,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引发地下水的污染,从而阻碍了我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民 劳动者 微灌 节水灌溉技术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高寒区马铃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学萍 秦焱 +2 位作者 兰印超 刘伊明 檀海斌 《新疆农垦科技》 2020年第8期23-24,共2页
针对冀西北坝上高寒区马铃薯中心支轴喷灌机水肥一体化生产,从中心支轴喷灌机实施条件、工程型式及马铃薯生产水肥管理、农艺栽培管理等方面,制定了适合冀西北高寒区马铃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关键词 马铃薯 中心支轴喷灌机 水肥一体化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熟短季棉新材料创制及麦后直播技术研究简报
10
作者 翟学军 李悦有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直播技术 短季棉 超早熟 新材料 麦后 耕地面积 种植模式 麦棉两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藜品种冀藜5号选育技术研究
11
作者 向永刚 白静 +4 位作者 王雪飞 石碧红 吕玮 黄朝辉 张新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26-27,30,共3页
冀藜5号是利用剪穗套袋人工辅助杂交法,用秘鲁的安第斯奎宁藜麦与秘鲁黑藜杂交,经穗系选择、品种比较、区域适应性试验、多年多点生产鉴定及大面积示范选育出的生育期中等、矮秆的黑藜麦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中等,生育期115 d,株高160 cm... 冀藜5号是利用剪穗套袋人工辅助杂交法,用秘鲁的安第斯奎宁藜麦与秘鲁黑藜杂交,经穗系选择、品种比较、区域适应性试验、多年多点生产鉴定及大面积示范选育出的生育期中等、矮秆的黑藜麦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中等,生育期115 d,株高160 cm,小穗数48个,穗粒质量45 g,千粒质量3.65 g,粗蛋白含量15.20%,粗脂肪含量4.50%,粗淀粉含量65.70%。一般旱地种植平均产量为2626.10 kg/hm^(2),比对照品种冀藜1号增产264.77 kg/hm^(2),增幅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藜 品种 选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大田中低量镉富集及转运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熊孜 李菊梅 +1 位作者 赵会薇 马义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解决Cd污染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为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品种特征数据资料,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于黄淮海平原9个小麦种植区采集了59个小麦品种,共计91组土壤-植物点对点样品,基于小麦不同部位Cd含量、茎叶Cd转移系数(TF)及籽粒Cd富集... 为解决Cd污染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为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品种特征数据资料,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于黄淮海平原9个小麦种植区采集了59个小麦品种,共计91组土壤-植物点对点样品,基于小麦不同部位Cd含量、茎叶Cd转移系数(TF)及籽粒Cd富集系数(BCF)值等指标对不同小麦品种Cd富集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采用聚类分析,以不同基因型小麦的BCF为筛选条件,对5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除济源外(2.292 mg·kg^(-1)),研究区表层土壤Cd污染状况整体尚好(0.107~0.212 mg·kg^(-1));济源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范围为0.119~0.150 mg·kg^(-1),其他样点为0.005~0.030 mg·kg^(-1);TF变化区间为0.093~0.500,最大与最小值间相差约4.4倍;BCF变化区间为0.047~0.165,最大与最小值间相差约2.5倍。经聚类分析把不同品种小麦Cd的BCF值分为五类,并筛选出冀麦518、衡0628、衡09观29三个低Cd富集小麦品种。通过BCF推算,在保障籽粒Cd含量不超过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前提下,59个小麦品种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家规定的二类Cd污染土壤上种植,其中,有27个小麦品种还可以在三级Cd污染土壤上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 小麦品种 CD 转运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小麦吸收镉与土壤可浸提镉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熊孜 赵会薇 +1 位作者 李菊梅 马义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75-2284,共10页
土壤重金属镉浸提量与小麦吸收镉量关系是评价浸提方法以及土壤中镉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给黄淮海平原小麦产区土壤镉污染评价提供科技支撑。分别采用0.43 mol·L^(-1)HNO_3、0.1 mol·L^(-1)HCl、0.05 mol·L^(-1)EDTA浸... 土壤重金属镉浸提量与小麦吸收镉量关系是评价浸提方法以及土壤中镉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给黄淮海平原小麦产区土壤镉污染评价提供科技支撑。分别采用0.43 mol·L^(-1)HNO_3、0.1 mol·L^(-1)HCl、0.05 mol·L^(-1)EDTA浸提土壤镉的方法对黄淮海平原11个不同地点大田土壤样品和24个小麦植株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对3种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镉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土壤浸提镉含量与小麦镉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Cd含量、全量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3种浸提剂的Cd浸提率为58.7%(0.43 mol·L^(-1)HNO_3)>53.2%(0.05 mol·L^(-1)EDTA)>25.9%(0.1 mol·L^(-1)HCl),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小麦植株Cd含量的相关性顺序为r=0.74(0.05 mol·L^(-1)EDTA)>r=0.64(0.43 mol·L^(-1)HNO_3)>r=0.49(0.1 mol·L^(-1)HCl);在pH为7.71~8.59和土壤全Cd含量范围为0.107~0.212 mg·kg^(-1)条件下,以EDTA浸提的土壤Cd含量及土壤Cd全量结合土壤pH值建立的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Cd含量;经推算,EDTA浸提的土壤Cd和土壤Cd全量的安全临界值可分别为0.671 mg·kg^(-1)和1.02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小麦 全Cd 可浸提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文瑜 何斌 +6 位作者 杨发荣 吕玮 王旺田 黄杰 魏玉明 金茜 陈玉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656-2666,共11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品种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陇藜1 号’(L-1)、‘陇藜2号’(L-2)、‘陇藜3号’(L-3)和‘陇藜4号’(L-4)为供试品种,干旱处理10 d 后进行复水处理24 h... 为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品种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陇藜1 号’(L-1)、‘陇藜2号’(L-2)、‘陇藜3号’(L-3)和‘陇藜4号’(L-4)为供试品种,干旱处理10 d 后进行复水处理24 h,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O2·-产生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耐旱性评价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藜麦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藜麦品种L-1、L-3 和L-4 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o 和Fm 较对照(CK)分别下降了18.03%、18.22%、7.72%和16.25%、18.96%、10.64%,供试4 个藜麦品种幼苗叶片Fv/Fm 和Fv/Fo 分别较CK 下降了5.00%、10.43%、8.06%、4.78%和16.84%、30.71%、25.44%、15.76%,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得到显著提高,MDA 含量和O2·-产生速率均较CK 显著升高了105.88%、62.86%、58.13%、156.20%和112.51%、66.45%、130.45%和88.20%,同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增强。复水后,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叶片Fo、Fm、Fv/Fm、Fv/Fo 及NPQ 均恢复至干旱胁迫处理前水平,MDA 含量和O2·-产生速率较干旱胁迫处理虽有下降,但未恢复至干旱胁迫处理前水平,抗氧化酶SOD 活性弱于CK,POD、CAT 和APX 活性仍高于处理前水平。说明复水处理后植株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水平,清除活性氧的积累,从而增强叶片光合作用,缓解干旱对藜麦幼苗生长造成的有害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显示4 个供试品种中陇藜1 号耐旱性最优。本研究从生理学角度明确了干旱复水对藜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旱区种植藜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干旱胁迫 复水 叶绿素荧光参数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志敏 吕玮 +4 位作者 刘猛 卢川 刘建军 王新玉 李顺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培育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质藜麦品种,创制藜麦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地推动河北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方法】选用南美藜麦资源ZK08为亲本,通过30Gy钴60辐射进行诱变,筛选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生态条件种植的... 【目的】培育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质藜麦品种,创制藜麦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地推动河北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方法】选用南美藜麦资源ZK08为亲本,通过30Gy钴60辐射进行诱变,筛选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逆优质藜麦新品种,通过群体分离,经历4代目标性状的选育。【结果】成功选育出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为175.5~176.5 kg/667m^(2),较对照(蒙藜1号、冀藜3号)增产16.69%~21.73%;生育期115 d左右,株高约167 cm;单株穗重约112 g,单株粒重约76 g,千粒重3.2 g;紧穗型,穗长约62 cm;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结论】燕藜1号2021年通过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冀认藜麦2021-001),是河北省种子站认定的第1个藜麦品种,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燕藜1号 选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化同步”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玉 李红云 +2 位作者 隋鹏 顾时贵 陈源泉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877-881,共5页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同步",根本问题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同步"的突出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同步",根本问题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同步"的突出问题。在正确认识"四化同步"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明确了河北省"四化同步"中存在较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缺乏联系;信息化尚没有装备农业;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等的"不同步"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强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拓展多功能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与组织方式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训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四化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辐射遗传变异选择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4 位作者 耿军义 李之树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俊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9期73-75,共3页
主要对陆地棉钴60 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变异 辐射育种 选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前苏联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和抗逆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5 位作者 耿军义 李之树 李俊兰 刘国强 刘存敬 李延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前苏联中亚地区尤其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大国,其棉花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及遗传改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7~1990年,翟学军博士先后从该地区引进棉花种质资源171份,其中陆地棉材料143份,海岛棉材... 前苏联中亚地区尤其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大国,其棉花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及遗传改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7~1990年,翟学军博士先后从该地区引进棉花种质资源171份,其中陆地棉材料143份,海岛棉材料28份。经初步研究观察,该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抗病性 抗虫性 抗逆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河北果蔬产业全程监测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晏国生 刘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利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及传输技术,开展了果蔬产业全程监测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嵌入式系统与农业智能产品为基础;以成熟的传感器技术为核心;以溯源码技术为主线;以果蔬产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服务系统为支撑;以无线传输... 利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及传输技术,开展了果蔬产业全程监测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嵌入式系统与农业智能产品为基础;以成熟的传感器技术为核心;以溯源码技术为主线;以果蔬产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服务系统为支撑;以无线传输与互联网技术为承载;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户为服务主体;构建而成"基于物联网的河北省果蔬产业全程监管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果蔬产业化 监测与控制 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志敏 王新玉 +3 位作者 吕玮 赵宇 李顺国 刘秋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作物品种研究已经由定性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定量研究发展,分析评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则是评价体系的基础,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起着重要作用。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根据藜麦种植特性构建了一个由3个层、5个... 作物品种研究已经由定性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定量研究发展,分析评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则是评价体系的基础,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起着重要作用。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根据藜麦种植特性构建了一个由3个层、5个系统、1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藜麦品种种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从系统指标(第2层指标)权重来看,作物产能子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主要位置,其次是农艺性状子系统、子粒营养子系统、生态环保子系统,最后是土壤肥力子系统;从单个指标(第3层指标)权重看,亩产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抗倒伏率、千粒重、株高、蛋白质含量、子粒颜色、亩有机肥使用量、收获指数、脂肪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淀粉含量、亩浇地用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亩农药使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所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该藜麦品种种植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藜麦品种种植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品种评价 评价指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