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诊断龋病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小洁 侯本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9-585,共7页
龋病发病率高,及时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图像处理领域的突破,基于深度学习利用口腔医学影像进行龋病自动诊断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龋病诊断方法在龋病识别、检测与分割两大类典型任务中取得了... 龋病发病率高,及时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图像处理领域的突破,基于深度学习利用口腔医学影像进行龋病自动诊断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龋病诊断方法在龋病识别、检测与分割两大类典型任务中取得了进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两类任务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综述与对比,对龋病诊断数据集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有助于龋病智能诊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诊断 口腔医学影像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给药镇静技术在2582例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菲 赵阳阳 +4 位作者 关明 王晶 许向亮 刘宇 翟新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监测数值、镇静、镇痛用药情况、手术和镇静时长、术中镇静效果及术后顺行性遗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年间进行静脉镇静下口腔外科手术共2582人次,患者年龄段集中于3.5岁至10岁及21~40岁。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多生牙,占38%(981/2582),阻生智牙占30%(775/2582),其他疾病共占32%。围手术期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数值在患者入室、局部麻醉、手术切开、手术开始10 min及术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咪达唑仑静脉镇静占69%(1781/2582);单独使用丙泊酚占7%(181/2582);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复合镇静占24%(620/2582)。使用的静脉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酮咯酸氨丁三醇,分别占33%(852/2582)、23%(594/2582)、6%(157/2582),未使用静脉镇痛药患者占35%(907/2582)。手术总时长平均(31.2±20.8)min,镇静给药总时长平均(38.4±19.2)min;术中总体镇静效果较好,Ramsay镇静评分多为2~4分;术后患者对局部麻醉注射、手术切开、牙钻声音的顺行性遗忘率分别为94%(2431/2582)、92%(2375/2582)、75%(1452/1936)。结论: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舒适性,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镇静 镇痛 麻醉 口腔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哲 王晓霞 +3 位作者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何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共23例。术前将患者螺旋CT数据导入Pro Plan软件,将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病变范围设计髁突截骨线,生成术前设计模型,导入Brain Lab导航系统,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采用口内入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完成髁突切除术。术后1周内拍摄颅颌面部螺旋CT,将术后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术后即刻模型,应用Geomagic软件将术前设计模型与术后即刻模型进行对齐,并在术后即刻模型的实际截骨面划分6个区域并定义相应区域测量点P1~P6,比较术前设计截骨面与术后实际截骨面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分析导航辅助手术实施的精确性。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CT复查病变完整切除,髁突截骨线与手术设计基本吻合。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肿物复发及关节粘连。术后对髁突切除术实施精确性的验证分析显示,P1~P6共6组测量点所测得的偏差可信区间分别为(-2. 26 mm,-1. 89 mm),(-2. 30 mm,-1. 45 mm),(-3. 37 mm,-2. 91 mm),(-2. 83 mm,-1. 75 mm),(-1. 13 mm,0. 99 mm),(-1. 17 mm,0. 17 mm),其中P3组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P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可以较精确地完成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截骨面各部位的手术偏差以过多切除为主,其中前内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前内侧区域实际过多切除现象最明显,后侧、后外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后外侧区域平均偏差不大,但偏差值的波动较其他4组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髁突切除术的精确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下颌骨髁状突切除术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玷污层对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爽 张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根尖倒预备窝洞壁的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Plus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以步退法根管预备至60#,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行根尖切除... 目的:评价根尖倒预备窝洞壁的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Plus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以步退法根管预备至60#,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行根尖切除及超声倒预备处理后,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Smear-组)用0.17 g/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冲洗倒预备窝洞,对照组(Smear+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各抽取5颗离体牙,采用体视显微镜排除微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壁的玷污层去除情况及牙本质小管管口开放情况;其余40颗牙使用材料MTA Plus行根尖倒充填后,采用蔗糖定量流体渗漏法,在第1、7、14、21、28、35、42、49、56 d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渗漏出的蔗糖量。实验模型置于恒温箱(37℃,100%湿度)中保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同一时间点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显著性水平α=0.05。结果:在56 d的观察期内,Smear-组和Smear+组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MTA Plus的封闭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玷污层 微渗漏 根尖倒充填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