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通过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改善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
1
作者 陈静 陈聪聪 +2 位作者 张凯娜 赖昱霖 邹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12,共12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方法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Ctrl)组和CRS组,并通过旷场(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 test,EPM)范式,评估其焦虑样行为,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后的小鼠摄食量进行统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PVN脑区c-Fos的表达情况,以及与CRH神经元的共标情况。利用化学遗传学激活PVN CRH神经元,检测其焦虑情况。通过8周跑台干预(10~16 m/min,60 min/d,6 d/周),观察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最后,探讨PVN CRH神经元在运动改善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在旷场中间区域的时间减少(P<0.001),在高架十字迷宫的开臂时间减少(P<0.001),并且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P<0.05);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能够促进PVN脑区c-Fos的表达(P<0.001),并且这些c-Fos信号与CRH神经元有大量共标(P<0.001);利用化学遗传学直接激活PVN CRH神经元,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P<0.05),并且出现抑制摄食的现象;运动干预可以缓解CRS诱导的焦虑样行为(P<0.001),并缓解摄食抑制现象(P<0.05);运动干预可以抑制由CRS诱导的PVN CRH神经元活性增强(P<0.001),并且消融PVN CRH神经元可缓解CRS诱导产生的焦虑样行为。结论慢性束缚压力应激通过激活PVN CRN神经元,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和食欲下降的现象;8周运动干预可能通过抑制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CRH PVN神经元损毁,慢性束缚压力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得到改善。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运动缓解压力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潜在神经机制,为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压力 焦虑样行为 PVN CRH神经元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运动对子代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凤仪 倪紫琪 +4 位作者 邱方 李朋 任俊杰 张严焱 石丽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目的:探究孕期运动对成年雄性子代小鼠血压、心脏表型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aemia/reperfusion,MI/R)损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安静组(p-Ctr)和运动组(p-EX),每组各12只。运动组从妊娠期第1天(gestation day 1... 目的:探究孕期运动对成年雄性子代小鼠血压、心脏表型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aemia/reperfusion,MI/R)损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安静组(p-Ctr)和运动组(p-EX),每组各12只。运动组从妊娠期第1天(gestation day 1,GD1)至GD18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60 min/day,6 days/week)。选取两组孕鼠所产3月龄(3M)雄性子代小鼠为研究对象,即Ctr-3M组和EX-3M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手术(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建立MI/R模型。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监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小动物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脏形态,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WGA染色测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Evans Blue-TTC双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区(infarct size,INF)/缺血危险区(area at risk,AAR)];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免疫蛋白印迹测定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自GD11至GD19,p-EX组孕鼠体重始终显著低于p-Ctr组(GD11、GD13:P<0.05;GD12、GD14~GD19:P<0.01),产仔数和流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Ctr-3M组相比,EX-3M组小鼠的心脏重量(HW)、体重(BW)、心脏重量/体重(HW/BW)、SBP、DBP、MAP、CVF和CS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MI/R手术后,两组小鼠MI/R术后可见心肌横纹消失,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并伴有变性坏死,EX-3M组小鼠MI/R术后CVF显著低于Ctr-3M组(P<0.05)。(3)两组间子代3M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MI/R手术后,EX-3M组小鼠术后LVIDs(P<0.05)、EF和FS(P<0.01)均显著高于Ctr-3M组,LVIDd无显著性差异(P>0.05)。(4)EX-3M组小鼠MI/R术后心肌细胞AI(P<0.01)和心肌INF/AAR(P<0.001)显著小于Ctr-3M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Ctr-3M组(P<0.001)。(5)EX-3M组小鼠MI/R术后心肌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tr-3M组(P<0.05),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0.05)和Bax/Bcl-2比值(P<0.01)均显著低于Ctr-3M组。结论:孕期运动可以显著降低雄性子代小鼠成年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感性,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程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运动 子代健康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能量代谢反应的性别二态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柏乐 钱嘉宇 +3 位作者 任仲勋 张严焱 吴迎 石丽君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67,共15页
急性运动能量代谢反应存在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对个体生理适应、运动表现及健康至关重要,而传统研究常忽视性别因素。新近研究表明,两性生理系统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差异,可能介导健康和长期训练适应的性别特异效果。为探究急性运动能量代谢... 急性运动能量代谢反应存在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对个体生理适应、运动表现及健康至关重要,而传统研究常忽视性别因素。新近研究表明,两性生理系统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差异,可能介导健康和长期训练适应的性别特异效果。为探究急性运动能量代谢性别二态性,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关键性激素、肌肉组织结构功能特征以及线粒体功能在构建与调节性别二态性中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审视了运动特征包括强度、持续时间、类型与运动能量代谢性别二态性的交互效应。尽管现有研究已勾勒出急性运动中底物利用、激素调控与肌肉代谢性别差异的基本轮廓,但在激素-肌肉-线粒体交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恢复期代谢调控、非有氧运动模式下的反应特征以及月经周期影响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性别二态性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训练诱导神经肌肉适应的时程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楠 吴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415,共11页
抗阻训练诱导神经肌肉适应性变化的时程特征是运动训练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抗阻训练不同训练阶段神经适应和骨骼肌肥大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神经适应具有早期性和波动性两个特征。短期神经... 抗阻训练诱导神经肌肉适应性变化的时程特征是运动训练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抗阻训练不同训练阶段神经适应和骨骼肌肥大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神经适应具有早期性和波动性两个特征。短期神经适应具体机制包括运动单位编码速率增加、皮质脊髓抑制性下降以及兴奋性增加等,而长期抗阻训练则能降低皮质内环路的抑制效应,并减少拮抗肌的激活水平。传统观点认为,骨骼肌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近期研究却表明,显著的肌肉生长最早可发生于抗阻训练开始后3~4周。骨骼肌肥大增长速率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减缓并可能最终趋于平稳,这与mTOR信号通路活性降低有关。尽管已有研究部分揭示了神经肌肉适应的时程规律,但长期训练中神经肌肉系统适应特点仍需进一步探究。同时应注意探讨神经适应和骨骼肌肥大时程特点背后的具体机制以及神经与肌肉因素对肌力增长的阶段性贡献,为指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时程效应特征 神经适应 骨骼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生理学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显湘 汤春雪 +1 位作者 邓雨潇 石丽君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凭借其非接触性及轻量化特点,日益受到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关注和应用。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探究恒定负荷耐力运动、递增负荷运动及抗阻运动的皮肤温度(T_(sk))变化规律、应用现状及生理机制,并从设备、环境、... 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凭借其非接触性及轻量化特点,日益受到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关注和应用。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探究恒定负荷耐力运动、递增负荷运动及抗阻运动的皮肤温度(T_(sk))变化规律、应用现状及生理机制,并从设备、环境、个体因素及分析方法等影响IRT测温的因素入手,构建运动中基于IRT的T_(sk)检测标准化流程,以推进IRT在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运动生理学 皮肤温度 标准化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补充与耐力运动表现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董佳 胡慧 +1 位作者 倪震 严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319,共9页
脂肪酸是耐力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补充脂肪酸可能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带来益处。本文简述了不同种类脂肪酸补充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并探讨了脂肪酸补充如何通过提供能源物质、促进脂肪氧化、改善糖代谢、增加氧化型肌纤维数量等途径提... 脂肪酸是耐力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补充脂肪酸可能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带来益处。本文简述了不同种类脂肪酸补充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并探讨了脂肪酸补充如何通过提供能源物质、促进脂肪氧化、改善糖代谢、增加氧化型肌纤维数量等途径提高耐力运动表现,为耐力运动员的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运动营养补充剂 耐力运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处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机制及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紫菡 吴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3-766,共14页
缺血处理(ischemic conditioning,IC)是指对某一器官/组织应用间歇短暂性缺血可对缺血器官/组织产生内源性刺激作用的现象。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在运动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缺血处理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时期,... 缺血处理(ischemic conditioning,IC)是指对某一器官/组织应用间歇短暂性缺血可对缺血器官/组织产生内源性刺激作用的现象。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在运动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缺血处理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时期,可将其分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和运动后缺血处理(post-exercise ischemic conditioning,PEIC)。不同时期缺血处理虽然都是通过限制血流来达到提升运动表现,促进运动后恢复的作用,但血流限制程度不同、方法学因素不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梳理IPC、BFRT和PEIC在运动科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比较不同时期缺血处理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不同时期缺血处理的作用机制,为缺血处理在运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与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血流限制训练 运动后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 运动表现 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重组膜联蛋白A6在离心运动后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8
作者 韩艳丽 许寿生 +1 位作者 周越 吴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1-802,共12页
目的:探究外源性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rh ANX A6)干预在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56只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n=8)、运动注射PBS组(EP组,n=24)和运动注射rhANX A6组(ER组,n=24),其中EP、E... 目的:探究外源性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rh ANX A6)干预在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56只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n=8)、运动注射PBS组(EP组,n=24)和运动注射rhANX A6组(ER组,n=24),其中EP、ER组分别于运动后2 h、6 h、12 h三个时间点取材,记为EP2、EP6、EP12和ER2、ER6、ER12,每组各8只。运动前2 h根据小鼠体重对EP、ER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íPBS缓冲液和rhANX A6(0.8 mg/kg)。EP组和ER组进行一次下坡跑离心运动,跑台坡度15°,初始速度5 m/min,以1 m/min的速度递增至17 m/min,运动60 min。运动结束后,于相应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免疫荧光观察xin肌动蛋白结合重复内含物(Xirp)染色阳性面积,膜联蛋白A6(ANX A6)与膜联蛋白A1(ANX A1)、膜联蛋白A2(ANX A2)的共定位变化及ANX A6介导的质膜修复孔径大小。结果:1)与C组相比,EP组各时刻、ER12血清CK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一时刻对比,EP组各时刻均显著高于ER组(P<0.05)。2)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Xirp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EP组2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3)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ANX A6与A1的共定位系数均显著上升(P<0.01);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5)。4)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ANX A6与A2的共定位系数显著升高(P<0.01);EP组6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5)与C组相比,EP组各时刻及ER组6 h、12 h的ANX A6与A1共定位荧光点显著升高(P<0.05);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6)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6 h、12 h的ANX A6与A2共定位荧光点显著升高(P<0.01);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7)离心运动损伤后6 h,ANX A1、A2主要参与ANX A6介导的10μm左右的“大创口”质膜修复。结论:运动前2 h注射外源性rhANX A6可显著促进离心运动后早期骨骼肌质膜损伤修复,对微米级“补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运动 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 骨骼肌损伤 质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阈作为无创运动生理阈值识别手段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雨潇 汤春雪 +3 位作者 曾显湘 张严焱 吴迎 石丽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0,共13页
心率变异阈(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s,HRVTs)是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出现的生理拐点,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阈值判定方法。研究通过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HRVTs生理机制... 心率变异阈(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s,HRVTs)是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出现的生理拐点,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阈值判定方法。研究通过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HRVTs生理机制、与传统阈值的一致性及识别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综述。研究表明,HRVTs与传统运动生理阈值一样存在2个生理拐点——HRVT1和HRVT2,基于HRV参数其判定方法可分为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3种。在选择适宜分析方法的前提下,HRVTs与传统阈值具有一致性,即存在可替代性:时域分析参数可能更适合判断HRVT1;频域分析参数需经适宜处理后,方可应用于判断HRVTs;非线性分析中的去趋势波动分析法是对2个HRVTs生理阈值均具有判断潜能的新方法,且可能对判断HRVT2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对HRVT1的精确判断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当前HRVTs存在研究异质性、HRV参数较多及人群研究差异等问题,建议未来应围绕HRV参数开展标准化分类研究,以确保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阈 自主神经系统 递增负荷运动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颉静 杨思梦 吴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服用至实验结束。抗阻运动方案为受试者先采用7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的质量完成8次×10组的负重深蹲,之后再以自身体质量完成20次×5组的深蹲跳,组间间歇3 min。受试者分别在抗阻运动前和运动后24、48、72 h完成等速肌力、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力量耐力方面,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在240(°)/s等速测试下的总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方面,与PL组相比,AKO组右膝关节屈伸肌在运动后72 h于60(°)/s等速测试下的最大功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伸肌在运动后48 h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屈肌在运动后48 h和72 h显著升高(p<0.05);下肢爆发力方面,两组受试者垂直纵跳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度能力方面,两组受试者20 m冲刺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可以促进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最大力量的恢复,对其他运动能力的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抗阻运动 下肢力量 运动能力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史雨轩 信泽坤 吴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2-413,共12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之一。研究表明,耐力项目运动员服用APAP较为常见,该药物不仅具有镇痛解热作用,同时也展现出潜在的机能增强效应。然而有调查发现,运动员在服用APAP前对其... 对乙酰氨基酚(APAP)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之一。研究表明,耐力项目运动员服用APAP较为常见,该药物不仅具有镇痛解热作用,同时也展现出潜在的机能增强效应。然而有调查发现,运动员在服用APAP前对其预期用途或副作用并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因为过度追求疗效导致过量摄入从而损害健康。因此,本文就急性摄入APAP对运动表现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APAP对耐力、短跑和抗阻运动表现均有影响:1)运动前摄入APAP对高温下耐力运动表现具有一定的益处,这可能是由APAP的解热作用介导的;2)机体在运动性疲劳状态下摄入APAP可以改善单次短跑成绩;3)摄入APAP有助于减轻最大用力收缩运动时肌肉力量的下降;4)运动前30至60分钟摄入1500毫克的APAP对提高运动表现具有积极影响;5)过量摄入APAP会导致肝中毒。尽管APAP可能通过降低机体的核心温度、减少疼痛传递和提高神经肌肉募集水平对运动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建议运动员在没有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谨慎使用APAP,因为在提高成绩方面,其潜在的不利影响可能超过了有限的优势。此外,虽然摄入APAP可以短期缓解疼痛,但在长期治疗或根治时,应考虑副作用更小的其他方法。同时,APAP对运动表现影响的相关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挖掘,其摄入剂量、摄入时间,以及在女性和精英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 耐力运动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ap5组蛋白乙酰化在孕期运动改善高血压子代血管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方 单美玲 +3 位作者 丁小真 刘晓东 张严焱 石丽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AKAP150基因(Akap5)组蛋白乙酰化在孕期运动改善高血压子代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孕期正常血压对照组大鼠(Wistar-Kyoto rat,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孕期安静组(p-WKY-SED和p... 目的:探讨AKAP150基因(Akap5)组蛋白乙酰化在孕期运动改善高血压子代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孕期正常血压对照组大鼠(Wistar-Kyoto rat,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孕期安静组(p-WKY-SED和p-SHR-SED)和孕期运动组(p-WKY-EX和p-SHR-EX)。运动组孕鼠从妊娠期第1天(gestation day 1,GD1)至GD20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在子代胚胎21天(embryonic day 21,ED21)和3月龄(3 month old,3M)时取雄鼠的肠系膜动脉(mesenteric arteries,MAs),采用离体微血管、膜片钳、Western blot、qPCR和ChIP-qPCR检测血管Ca_(V)1.2通道功能、AKAP150蛋白和mRNA表达、Akap5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水平。结果:孕期运动显著降低p-SHR-EX组子代3M雄性大鼠的血压,抑制MAs Ca_(V)1.2通道功能上调(P<0.05)。在子代ED21和3M大鼠MAs中,孕期运动明显降低p-SHR-EX组AKAP150 mRNA和蛋白表达、Akap5基因启动子区H3K9ac水平(P<0.05)。结论:孕期运动可能通过降低子代胎鼠MAs肌细胞Akap5基因启动子区H3K9ac水平,抑制AKAP150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减弱高血压子代成年大鼠血管Ca_(V)1.2通道功能上调,最终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运动 高血压子代 血管功能 AKAP150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胶原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骨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高瞻 李佳 +3 位作者 郑雨婷 杨思梦 刘宜隆 吴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目的探究重组胶原蛋白(recombinant collagen,RC)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等骨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重组胶原蛋白(recombinant collagen,RC)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等骨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和RC灌胃组(RC),每组6只。Sham组行假手术,OVX组和RC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分别予生理盐水和0.1 g/(kg·d)RC灌胃12周。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Micro-CT三维重建、三点弯曲实验分别检测大鼠各部位的骨密度、股骨微结构、股骨生物力学特性,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使用0.1~6 mg/mL重组胶原蛋白肽(recombinant collagen peptide,RCP)培养MC3T3-E1细胞,CCK-8法确定RCP的最适干预浓度,使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法、ELISA法、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ing,ARS)检测RCP对MC3T3-E1细胞分化、矿化的影响。结果12周RC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去卵巢导致的大鼠全身、脊柱、上肢骨密度减少,股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降低,股骨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减小,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水平异常等骨质疏松症状(P<0.05)。中浓度(1.0 mg/mL、2.0 mg/mL)RCP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1),对ALP活性、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1)、OCN分泌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矿化结节生成水平(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RC补充能缓解去卵巢导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相关症状,与其增强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并浓度依赖性促进矿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去卵巢 骨质疏松 MC3T3-E1细胞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肥胖对子代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14
作者 李婉悦 吴柏乐 +1 位作者 张严焱 石丽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4-1420,共7页
母体肥胖对子代卵巢功能产生不良跨代影响,具体表现为卵巢卵泡储备减少、颗粒细胞功能受损及生殖周期紊乱。其影响机制涵盖以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应激损伤,以及卵巢激素分泌紊乱、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改变等... 母体肥胖对子代卵巢功能产生不良跨代影响,具体表现为卵巢卵泡储备减少、颗粒细胞功能受损及生殖周期紊乱。其影响机制涵盖以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应激损伤,以及卵巢激素分泌紊乱、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改变等关键调控环节的失常。本文综述了母体肥胖背景下,短期应激与长期遗传/表观遗传因素如何共同介导对子代卵巢功能的损害,为深入理解母体代谢与子代生殖健康的内在联系、优化孕期管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肥胖 卵巢功能 子代健康 卵泡发育 表观遗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提升运动表现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紫菡 石丽君 吴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3,32,共10页
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处理后,可对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或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或功能激活的现象。近年来,RIPC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 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处理后,可对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或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或功能激活的现象。近年来,RIPC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在运动训练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鲜见对于其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前期研究表明,运动前进行RIPC可一定程度提高机体有氧能力、无氧能力、骨骼肌抗疲劳能力和促进抗阻训练早期力量增长。RIPC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血管收缩、降低运动中疲劳感或疼痛感、提高骨骼肌的代谢效率等。RIPC可诱导机体产生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阿片类物质等内源性因子,并通过调节神经反射通路对提升运动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对RIPC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缺血预处理干预方案、干预部位、干预组织体积、重复次数、与运动开始间隔时间等。RIPC作为提升运动表现的一种新方法,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作用途径和靶点仍需要深入挖掘,同时应注重探讨RIPC在运动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应用中的异同点,结合不同运动专项特点提高RIPC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有氧能力 爆发力 无氧耐力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运动营养补剂——机制、效果和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信泽坤 李佳 吴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7-368,共12页
网球比赛往往存在赛程紧、比赛时间长和高温炎热等情况,运动员极可能表现受限和机体不完全恢复。补充营养补剂对于优化机体能量储存、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疲劳恢复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可,因此营养补剂在网球运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 网球比赛往往存在赛程紧、比赛时间长和高温炎热等情况,运动员极可能表现受限和机体不完全恢复。补充营养补剂对于优化机体能量储存、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疲劳恢复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可,因此营养补剂在网球运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现有文献总结,从运动补剂的作用机制、补充方案以及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方面,系统阐述了咖啡因、肌酸、钠盐缓冲剂、β-丙氨酸、一氧化氮前体物和甘油在运动实践中的补充策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网球运动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运动营养补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 营养补剂 补充策略 运动表现 运动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急性TCDD暴露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17
作者 王娟娟 闫会萍 +2 位作者 杜乐 宋小波 陆一帆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0-207,共8页
尽管规律运动可提高免疫功能,但运动对急性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暴露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是机体免疫平衡的标志之一。为探究运动对急性TCDD暴露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将28... 尽管规律运动可提高免疫功能,但运动对急性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暴露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是机体免疫平衡的标志之一。为探究运动对急性TCDD暴露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将2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EC)、TCDD对照组(TC)和TCDD运动组(ET)。TC组和ET组腹腔注射TCDD(10μg·kg^(-1)体重),NC组和EC组腹腔注射等量玉米油。随后,EC组和ET组负重游泳(5%体重),每天30 min,每周6 d,持续4周;NC和TC静养4周。实验结束后称体重、胸腺和脾湿重,计算其相对重量;Elisa法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并计算IFN-γ/IL-13和IL-12/IL-13比值。结果表明,(1)TCDD暴露明显减小大鼠胸腺相对重量,增大大鼠脾脏相对重量,降低血清TNF-α和IL-12浓度,对血清IFN-γ和IL-13浓度无影响,有升高IL-12/IL-13比值的趋势;(2)TCDD暴露后运动可明显降低血清IL-13浓度,明显升高IL-12/IL-13比值。这表明,急性TCDD暴露通过诱导大鼠胸腺萎缩、脾肿大以及使Th1/Th2平衡向Th2极化而抑制免疫功能。虽然,运动不能避免TCDD暴露所致的胸腺萎缩、脾肿胀,但能通过减轻急性TCDD暴露所致的大鼠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7 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 大鼠 免疫毒性 细胞因子 中等强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Kiss1神经元在能量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凌宇 严翊 陈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59-2569,共11页
代谢是机体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机体通过影响行为并诱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调节代谢状态。能量代谢失衡可能导致机体消瘦或肥胖,甚至会造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障碍等。因此,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而这一状态的维持受中枢神经系统... 代谢是机体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机体通过影响行为并诱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调节代谢状态。能量代谢失衡可能导致机体消瘦或肥胖,甚至会造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障碍等。因此,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而这一状态的维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严格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在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丘脑Kisspeptin被认为在调节性腺轴、营养性发育和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关于其在能量代谢调控中的作用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个方面对下丘脑Kisspeptin在能量代谢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因能量失衡诱发的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Kiss1 KISSPEPTIN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