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研究进展
1
作者 姚亚男 王羽 +2 位作者 王玥 马哲雪 王祎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空气花粉的组成与其周边的植被构成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花粉致敏风险存在巨大差异,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花粉致敏问题,亟待开展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研究。从花粉致敏风险的背景概况、影响花粉致敏风险的城市环境因子、花粉致敏风险环境... 空气花粉的组成与其周边的植被构成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花粉致敏风险存在巨大差异,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花粉致敏问题,亟待开展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研究。从花粉致敏风险的背景概况、影响花粉致敏风险的城市环境因子、花粉致敏风险环境因子数据获取与识别、城市花粉致敏风险评价方法、城市花粉致敏风险防控策略5个方面综述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研究进展,并针对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城市环境花粉致敏风险研究在指标工具、地域特色和数据基础及方法三方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粉致敏 城市环境 致敏风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估工具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彤 姚娜 +2 位作者 张茜 刘剑锋 何建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1,共12页
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自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把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提到了重要... 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自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把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提到了重要位置。该研究基于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统计数据,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筛选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6种区域发展情景包括商贸服务(西城区)、生态宜居(石景山区)、制造业(日照市)、物流服务(日照市)、科教创意(绍兴市)以及旅游文化(石景山区、绍兴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5个领域、18个指标、45个变量。对4个实验区的评估结果表明: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在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西城区在科教创意和商贸服务情景下发展较有优势,石景山区在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的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日照市在公共环境和经济效率指标上具有优势,在商贸物流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绍兴市在创新驱动指标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在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下还需在公共环境、社会发展领域进行提升。通过情景设置和指标权重的赋予,有效地判断了评估对象的发展情况是否满足其区域发展定位,为创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工具提供了依据。由于该研究仅是实验性的评价,还需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评估工具 情景分析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方法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阳 张晓彤 +1 位作者 宇林军 王晓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6-384,共9页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愿、增强村民议事水平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当地村民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其表达出对于村庄发展的真实想法,是当前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愿、增强村民议事水平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当地村民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其表达出对于村庄发展的真实想法,是当前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规划为例,采用可以提供实时空间分析结果的“三维电子沙盘”规划决策支持工具,将交互式乡村规划方法应用于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过程中。结果表明: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电子沙盘”技术,将实时空间分析结果融入到交互式规划过程中,可以使包括村民在内的各参与主体有效参与到公共空间选址的交互讨论与决策过程中,有效管理矛盾冲突,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依据,使各方顺畅地达成公共空间选址共识,同时其可实施性得到极大提高,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规划 乡村人居环境 公共空间 三维电子沙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环境下老年人夜间行走辅助照明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羽 刘子扬 +4 位作者 尚婷婷 马哲雪 詹柏楠 那可意 娄霓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起夜逐渐频繁,对空间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为了保障老年人夜间行走安全,居家环境下的辅助照明系统亟待改善。首先通过对老年人夜间行走情况与其居住空间情况进行调研,总结辅助照明现状与夜间行走空间的基本情况。然...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起夜逐渐频繁,对空间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为了保障老年人夜间行走安全,居家环境下的辅助照明系统亟待改善。首先通过对老年人夜间行走情况与其居住空间情况进行调研,总结辅助照明现状与夜间行走空间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3种空间原型与2种路径原型,依托于适老建筑实验室进行空间模拟实验研究,并对不同辅助照明的位置进行满意度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老年人夜间行走辅助照明位置建议,以期为适老化夜间行走辅助照明环境设计与改造提供依据,提高居家养老安全性与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夜间行走 辅助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式评估技术的景观特征评价——以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彤 王晓军 +2 位作者 李良涛 肖禾 宇振荣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4,共10页
本研究以镇域为研究层次,结合参与式评估技术对千家店镇域进行了主客观结合的景观特征评价,为镇域未来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公开的一手材料。案例研究从方法流程的角度,利用景观特征评价和参与式评估两项技术,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方... 本研究以镇域为研究层次,结合参与式评估技术对千家店镇域进行了主客观结合的景观特征评价,为镇域未来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公开的一手材料。案例研究从方法流程的角度,利用景观特征评价和参与式评估两项技术,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方法、材料到指标整合到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框架之中。整个过程是主观、客观结合的视觉景观评价在方法和工作流程上结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评估技术 景观特征评价 主客观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民记忆的乡村农耕景观变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军 田晋嘉 +2 位作者 张晓彤 宇林军 段进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近70 a来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对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农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耕景观发生了快速变迁。以贵州省对门山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和乡邑人居-参与式村镇空间设计电子沙... 近70 a来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对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农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耕景观发生了快速变迁。以贵州省对门山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和乡邑人居-参与式村镇空间设计电子沙盘技术(三维电子沙盘),充分挖掘当地村民记忆中的农耕景观信息,还原1949年以来对门山村农耕景观,并对此加以分析。结果表明,60多年来,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入侵该村的传统农耕,至今,传统农耕景观迅速被现代农业景观所取代。由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田景观逐渐被由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形成的旱地景观所取代;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烟草和薏米,不断挤占粮食作物种植空间,导致由全部种植粮食作物转变为主要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粮食作物种子由传统农民自留种逐渐转变为杂交种,传统自留种几近消失。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取代传统可持续的农耕方式,导致农耕景观发生变迁,也对环境、资源、生态和粮食安全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农耕的价值,探索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景观 村民记忆 三维电子沙盘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晋北森林生态系统变迁研究
7
作者 王晓军 王亚文 +2 位作者 张鸾 张晓彤 李茹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6-120,共5页
通过对现有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晋北6个典型历史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系统状况、发展诱因、系统后果及系统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除建国后晋北森林稍有恢复外,历史上晋北的森林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推移退... 通过对现有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晋北6个典型历史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系统状况、发展诱因、系统后果及系统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除建国后晋北森林稍有恢复外,历史上晋北的森林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推移退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晋北森林退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对晋北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由易到难、由近至远,破坏的大体顺序是由平川盆地至低山区,由低山区至高山区,直至山区森林被摧毁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历史时期 变迁格局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粉致敏树种分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姚亚男 李树华 +2 位作者 王玥 金洋 王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19,共6页
近年来中国花粉症患者激增,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植被是城市空气花粉的主要来源,同时树木花粉正逐渐代替草本花粉成为城市空气含量最多的花粉种类。从树木花粉致敏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花粉致敏树种研究进展,归纳其致敏特性。梳理我国现有文... 近年来中国花粉症患者激增,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植被是城市空气花粉的主要来源,同时树木花粉正逐渐代替草本花粉成为城市空气含量最多的花粉种类。从树木花粉致敏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花粉致敏树种研究进展,归纳其致敏特性。梳理我国现有文献明确记录的花粉致敏树种83种,并根据其致敏潜能、花粉释放持续时间、授粉方式三方面的特征进行树种致敏性评分,将其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严重致敏4个等级。最后展望花粉致敏树种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花粉症 致敏树种 致敏性评分 致敏性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聚落开放空间可视性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大堰镇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彤 宇林军 +2 位作者 鲁永飞 李婕 任斌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56-61,共6页
可视性分析是聚落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聚落开放空间设计中,通常使用三维电子沙盘模拟景观要素分布,规划人员定性地分析聚落空间中景观的可视性,缺少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聚落空间可视性... 可视性分析是聚落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聚落开放空间设计中,通常使用三维电子沙盘模拟景观要素分布,规划人员定性地分析聚落空间中景观的可视性,缺少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聚落空间可视性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天际线曲折度、天际线距离、景观层次感三个维度衡量空间的景观视觉感受。以浙江省宁波市大堰镇景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可视性分析方法和工具可对景观进行可视性分析和视觉质量的定量计算,可辅助规划师、建筑师更好地认识其景观设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性分析 三维电子沙盘 聚落开放空间 天际线 景观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方法支持下的河北王庄村乡村景观规划修编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禾 王晓军 +1 位作者 张晓彤 宇振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92,共6页
研究目的:以河北王庄村为案例,验证参与式方法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作用,以期为完善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提供相关支持。研究方法:运用参与式方法,调查评价河北省王庄村乡村景观建设中完成的参与式乡村景观规划实施效果,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 研究目的:以河北王庄村为案例,验证参与式方法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作用,以期为完善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提供相关支持。研究方法:运用参与式方法,调查评价河北省王庄村乡村景观建设中完成的参与式乡村景观规划实施效果,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差异,并提出规划修编建议。研究结果:随着规划的实施,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规划的诉求在发生变化,规划应根据各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变化,不断对规划的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农户诉求应成为规划中必须重视的方面,因农户的乡土知识能有效弥补专家知识的不足,提升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运用参与式方法的乡村景观规划及其规划修编非常有效,有助于制定出满足当地需求的可持续的乡村景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乡村景观 参与式方法 王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学意义可视指标的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晓彤 刘文平 +2 位作者 肖禾 张茜 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9-1138,共10页
获得情景的关键就是辨识和归纳未来变化的方式、途径和关键要素,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模拟。目前,一些研究开始通过增减某些关键景观要素来进行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模拟,但还较少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运用到模拟的条件之中... 获得情景的关键就是辨识和归纳未来变化的方式、途径和关键要素,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模拟。目前,一些研究开始通过增减某些关键景观要素来进行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模拟,但还较少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运用到模拟的条件之中。本研究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应用到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的情景设计之中。通过复杂性、自然性、开阔性、一致性和记忆表象5个可视景观指标的专家预期和基于GIS环境的客观分析,确定出不同情景的设计标准,并根据此标准生成原始现状景观、生态保护景观、集约生产景观和旅游休闲景观4个设计情景。通过当地居民、周边利益相关者以及在校学生对4个情景中的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探讨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景观情景偏好的选择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者对集约生产景观情景普遍不感兴趣;越靠近当地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休闲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强、对生态保护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弱;人们通过情景得到的感性认识和他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往往有差异,对景观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的个人生活背景。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而构建的情景可视化对反映乡村景观变化、增强相关者决策与设计参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可视化 乡村景观 景观指标 生态学意义 景观偏好 可视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参与式乡村历史景观评估:以贵州省对门山村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晓彤 段进明 +2 位作者 宇林军 鲁永飞 王晓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3-1412,共10页
梳理乡村历史景观的变化规律可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治理依据和路径。如何利用被当地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挖掘其景观记忆和乡土知识,复原其乡村历史景观,并对其进行整体评估,至今存在研究方法和支撑手段的难点。本文以贵州省贞... 梳理乡村历史景观的变化规律可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治理依据和路径。如何利用被当地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挖掘其景观记忆和乡土知识,复原其乡村历史景观,并对其进行整体评估,至今存在研究方法和支撑手段的难点。本文以贵州省贞丰县对门山村为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电子沙盘工具,结合参与式乡村评估技术,由当地村民自主复原了1958年、1980年、1995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历史景观。使用三维电子沙盘的分析工具对复原的历史景观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历史景观客观评估数据的变化与本村导致景观变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虽然1980年分田到户,但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结构性变化,也使得村庄的景观没有明显变化。而1995年开始大范围种植烟草后,对门山村水田比例快速下降,现阶段基本和旱地比例持平。这也直接导致水田(湿地的一种类型)作为生态服务价值重要贡献者数量减少,整个范围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明显。此外,由于近20年来,各类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的快速增加和均匀分布,使得景观多样性呈显著增长。可以认为,三维电子沙盘在本次对乡村历史景观调查中首次获得了较好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以往规划者与当地村民信息交流和沟通过程不畅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 乡村历史景观 景观复原 三维电子沙盘 乡村规划和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更新中的自适应建筑表皮研究——以基于记忆合金的可变表皮单元为例
13
作者 宋媛 郑世伟 张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592-598,共7页
自适应建筑表皮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建筑表皮的可变单元多以机械动力为主.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机械驱动的可变表皮构件运行及维护需要较大的投入成本,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本研究基于记忆合金(SMA)的材料特性,设... 自适应建筑表皮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建筑表皮的可变单元多以机械动力为主.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机械驱动的可变表皮构件运行及维护需要较大的投入成本,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本研究基于记忆合金(SMA)的材料特性,设计一种自适应建筑表皮的可变单元,表皮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来自主调节建筑表皮的形态,进而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光照和温度调节.对应用了该自适应建筑表皮的建筑模型进行能耗模拟测算,结果显示该模型综合节能率为2.40%,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40.3 t.该SMA自适应建筑表皮不仅可以提高能效和室内舒适度,还可以为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建筑表皮 可变表皮 城市更新 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景观立法经验对我国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宁 张晓彤 +2 位作者 宇振荣 高秀秀 李婕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3,共9页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可持续 景观立法 景观特征 国际经验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需求调研及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婕 高秀秀 +1 位作者 李阳 张晓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9-1179,共11页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不均衡、共享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取现场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5个典型地区18个乡镇26个村350余户居民进行设施使用满意度和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辨析设施配建...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不均衡、共享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取现场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5个典型地区18个乡镇26个村350余户居民进行设施使用满意度和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辨析设施配建与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公共服务设施,不同年龄和家庭收入人群的满意度和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施的建设形式、使用安全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施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基于调研数据得出,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技术支撑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最后,研究从区域统筹、时序协调、技术优选、治理升级4个方面提出基层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配建 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和人类住区议题的演进与实践:SDG11的形成背景及执行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秀秀 张晓彤 何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4-154,共11页
城镇和人类住区对于应对全球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了实现城镇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SDG11),表明全球发展策略正在向以城市为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进行转变。... 城镇和人类住区对于应对全球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了实现城镇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SDG11),表明全球发展策略正在向以城市为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进行转变。基于历史视角,回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构建过程,并对城镇和人类住区议题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联合国政策中的规范表述进行文本及语境分析,有助于厘清城镇和人类住区议题在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范式中的转变历程。以时间为顺序,系统梳理了SDG11在联合国框架体系内的提出背景和政策演进;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陈述了SDG11的执行进展并分析了实现SDG11所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从目标体系建立进程的历史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目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SDG11的确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住区和城镇化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知变化及社会发展观念的演进,明确了城市和人类住区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球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进展缓慢,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对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全球距离实现SDG11仍面临数据平台、技术路径、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挑战,同时表明住区和城镇在应对突发危机和建立新常态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全球治理理念已经从关注城市发展转变为关注城市在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城镇和人类住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发展挑战的前沿区域和重要引擎、重要载体和重要路径;在不同尺度建立健全数据收集体系和分析手段,推进不同领域先进技术在住区和城乡尺度的综合示范,提升地方包容性、参与性、柔性化治理能力对推动实现SDG11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SDG11 城镇化 人类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