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与肿瘤共病机制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任亚坤 王欣佩 +2 位作者 杨星九 李梦媛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3-1402,共10页
抑郁与肿瘤共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预后。本文系统回顾了抑郁与肿瘤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危害及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分析了抑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对肿瘤发生发... 抑郁与肿瘤共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预后。本文系统回顾了抑郁与肿瘤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危害及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分析了抑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详细阐述抑郁相关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揭示了抑郁通过激活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调控肿瘤免疫逃逸、转移和血管生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同时,本文评述了现有动物模型在抑郁与肿瘤共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瓶颈,强调建立更为精准的共病模型对于揭示共病机制和探索共病健康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本综述,旨在提高对抑郁与肿瘤共病的风险预测、临床干预和基础研究的关注,为开发抑郁与肿瘤共病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与肿瘤共病 共病动物模型 神经内分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玥 薛婧 +3 位作者 魏强 向志光 陈禹保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为推动我国实验动物领域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建立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方法发布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征集函,广泛收集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并从文献与公共数据库补充相关资源信息。结果国家... 目的为推动我国实验动物领域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建立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方法发布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征集函,广泛收集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并从文献与公共数据库补充相关资源信息。结果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对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及相关产品资源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和整理,涵盖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资源的研发、鉴定、评价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专属试剂和仪器设备、基于实验动物的科技外包服务等。通过网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为开展药物筛选和治疗等提供平台与数据支撑。结论本研究团队建立了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提供实验动物、动物模型及相关资源数据查询、供求单位需求信息发布和详细资料展示等一站式服务,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动物与动物模型资源共享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 资源共享 信息平台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玥 王珏 +11 位作者 冯婷婷 李依桐 薛婧 郭建国 向志光 何君 王凯 张阳 李璐 高虹 魏强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786,共9页
目的 系统梳理并整合基于细胞/动物模型开展的药物筛选(简称药筛)和药物评价相关文献,提取关键字段,构建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方法 制定动物模型药筛数据采集表及采集规范,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动物模型药筛文献,提取关键文字及数据信息,对... 目的 系统梳理并整合基于细胞/动物模型开展的药物筛选(简称药筛)和药物评价相关文献,提取关键字段,构建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方法 制定动物模型药筛数据采集表及采集规范,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动物模型药筛文献,提取关键文字及数据信息,对药筛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以基于细胞/动物模型的药物评价实验为主,涵盖基本信息、实验分组、实验方法、动物表型及药物评价信息,并对表型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共获得691套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可实现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的集成共享。结论 构建以细胞/动物水平实验数据为主的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为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数据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药物筛选 动物模型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玥 王珏 +3 位作者 薛婧 魏强 杨志伟 孔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
目的整合心脏病动物模型与心脏病患者基因表达谱,系统表征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表达异同,为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心脏病动物模型与患者的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按照物种、病种、病程等... 目的整合心脏病动物模型与心脏病患者基因表达谱,系统表征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表达异同,为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心脏病动物模型与患者的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按照物种、病种、病程等对数据进行整理、标准化处理、批次校正,转换为数据库可用格式,搭建在线数据库。结果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实现基因、功能通路全局检索查询,分析基因在不同物种(人与小鼠)、不同病种、不同组织、不同病程的表达。交互式展示样品表达谱,可视化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在线差异基因挖掘,功能通路富集鉴定,探索差异、易感基因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解释易感机制,提供在线数据分析。结论本文建立了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为心脏病基因水平研究提供数据资源与在线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数据库 动物模型 基因表达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损伤动物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管博文 张俊伶 孟爱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104,共14页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就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辐射损伤的基础上,对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辐射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路亚岚 周澧 +2 位作者 韩云林 王克维 秦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8-906,共9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的凋亡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inhibitor of ... 随着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的凋亡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family protein,IAP)是一类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它们在AD病理进程中的功能尚未十分明确.本研究从AD患者数据库、动物模型和诱导的脑片模型分析IAPs蛋白表达,并通过EMSA和免疫印迹实验初步探索了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表明:存活蛋白(Survivin)在AD患者、小鼠模型以及Aβ、冈田酸和LPS诱导脑片中共同上调,同时NFκB通路被显著激活,两者变化趋势相似,可能通过NFκB-Survivin轴抵抗神经元凋亡. Survivin蛋白在AD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成为AD治疗和预防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 APP/PS1小鼠模型 脑片 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宇航 管博文 +1 位作者 魏强 孟爱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130,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医药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但脑卒中临床前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率低,凸显了对动物模型优化的迫切需要。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在大脑解剖和...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医药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但脑卒中临床前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率低,凸显了对动物模型优化的迫切需要。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在大脑解剖和生理学方面与人类相似性更高,因此,利用NHPs构建模型,有望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前研究向临床治疗的转化。本文对脑卒中NHPs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模型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讨论近期所用模型及评价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NHPs模型研究需要克服的困难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非人灵长类 临床转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哺乳技术在啮齿无菌动物培育中的应用
8
作者 杜晓鹏 郭亚茜 朱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近年来,无菌大鼠、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开展无菌啮齿动物实验的需求与日俱增,建立合格的无菌动物种群是相关动物生产设施将要面临的问题。在培育第一代种用无菌动物的过程中,利用人... 近年来,无菌大鼠、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开展无菌啮齿动物实验的需求与日俱增,建立合格的无菌动物种群是相关动物生产设施将要面临的问题。在培育第一代种用无菌动物的过程中,利用人工哺乳技术饲喂啮齿动物幼崽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本文将对哺乳方法、人工乳的配制及灭菌方法等人工哺乳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综述,回顾与总结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人工哺乳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动物 人工哺乳 人工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下胶质瘤-壁细胞在体多荧光示踪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铖延 杨星九 +1 位作者 史旭东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通过双光子显微镜动态跟踪观察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血管与壁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通过基因鉴定证实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成功繁育。对比C57BL/6小鼠,基因工程小鼠的形态外观和繁殖等无显著性差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分析显示脏器发育无异常。Tamoxifen诱导下基因工程小鼠的Cre重组酶活性至第7天作用完全。接种GL261-CFP后观察到胶质瘤增殖侵袭的动态过程及肿瘤内血管形态结构紊乱、游离壁细胞增多。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可视化壁细胞的基因工程小鼠,分别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标记血管和青色荧光标记肿瘤细胞,使用玻璃圆片与固定环替代小鼠颅骨,实现了活体状态下长期稳定地动态跟踪小鼠接种脑肿瘤后血管及血管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研究脑胶质瘤提供了病理可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胶质瘤 壁细胞 基因工程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基因转录调控分析
10
作者 黄智滨 潘吉荣 +6 位作者 张伶燕 赵大路 王谦 魏承志 马旭 白琳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4,共9页
目的探讨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将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Cckbr+/+、Cckbr+/-、Cckbr-/-3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无... 目的探讨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将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Cckbr+/+、Cckbr+/-、Cckbr-/-3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无创血压分析系统测量小鼠血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CCKBR蛋白表达变化,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致病相关通路。结果3个特定小鼠品系(A/J、LOT、FIM)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Cckbr-/-组较Cckbr+/+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及IHC发现高血压对小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肾损伤。通过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新陈代谢与昼夜节律调节等方面。结论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在血压表型、病理特征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有效模拟了人群的遗传异质性对疾病表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小鼠 Cckbr 原发性高血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模型近交系小鼠的繁殖保种方法及措施
11
作者 张伶燕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文章旨在通过总结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以及繁育特征,在饲养繁殖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善繁殖策略,以此实现疾病模型近交系小鼠品系的稳定遗传和可持续繁殖。结果显示,对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使用近交系常规繁育保种方法进行保种,... 文章旨在通过总结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以及繁育特征,在饲养繁殖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善繁殖策略,以此实现疾病模型近交系小鼠品系的稳定遗传和可持续繁殖。结果显示,对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使用近交系常规繁育保种方法进行保种,并通过增加孕鼠营养、孕期特殊关照、放置丰容玩具、饲喂不同营养物质的饲料、调整配种周龄、替换繁殖种鼠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小鼠离乳存活率、增加经产胎次、提升母鼠受孕率,从而提升小鼠品系的整体繁殖性能,使小鼠稳定繁殖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鼠 疾病模型 饲养 繁殖 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衰老的功能特征分析和靶点发掘
12
作者 乐涵薇 汤家鸣 +1 位作者 石桂英 白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9-1311,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RNA测序阐明衰老过程中小鼠骨髓组织参与主要功能活动和细胞过程的特征性变化的研究方案,发掘用于衰老预测和干预的代表性潜在靶点。方法提取来自2、10和18月龄的各3只C57BL/6J雄鼠双侧胫骨和股骨的骨髓细胞...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RNA测序阐明衰老过程中小鼠骨髓组织参与主要功能活动和细胞过程的特征性变化的研究方案,发掘用于衰老预测和干预的代表性潜在靶点。方法提取来自2、10和18月龄的各3只C57BL/6J雄鼠双侧胫骨和股骨的骨髓细胞,经过红细胞裂解处理后提取RNA用于RNA测序分析。结果基因表达量和Venn分析的结果显示2~10月龄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下调为主,10~18月龄则以上调为主,在小鼠成熟发育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经历了由下调为主向上调为主的变化。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功能和富集分析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关注到的不同年龄阶段小鼠骨髓组织在“免疫系统”“发育和再生”“运输和分解代谢”“细胞生长和死亡”等通路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其中在炎症、细胞骨架和DNA修复通路表现出持续激活,与逐渐下降的造血功能和波动的免疫调节形成对比。通过富集通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Bmpr1a和Inhba之间、差异下调的Dntt和Ccnd1之间以及Col1a1、Col1a2、Fcgr1、Fyn、Lgmn、Ctsl、Ctsk、Ctss、Gnail、Myl4和Ccr5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参与HSCs稳态、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调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年龄阶段骨髓组织转录水平基因表达变化的数据,为探究小鼠衰老中骨髓组织发生的主要特征性变化提供研究策略,发掘揭示衰老的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为延缓衰老和预防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增龄性变化 RNA测序 生物体系统 细胞过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血液、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组织病理学特性初步比较分析
13
作者 郭亚茜 王昭华 +2 位作者 杜晓鹏 刘凯慧 朱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8-865,共8页
目的对8周龄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的血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学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8周龄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常规、血生... 目的对8周龄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的血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学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8周龄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及脂代谢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并对盲肠、小肠、肺、脾、前胃、腺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8周龄SPF级金黄地鼠和GF级金黄地鼠比较:(1)血液生理指标中雌性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测量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erythrocyt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雄性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MCH、LYM、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basophils,BAS%)的测量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CHC、PDW、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LYM%)、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NEUT%)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2)血液生化指标中雌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的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雄性GSP的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LDL-C、FINS、C-肽(C-peptide)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3)脂代谢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指标中雌性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脂联素(adiponectin,ADP)的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雄性hs-CRP的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AD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测量值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4)HE结果显示与SPF级金黄地鼠相比,GF金黄地鼠盲肠肌层变薄,附着于黏膜皱裂的隐窝数量减少;回肠管腔增大,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肺泡隔增宽;脾白髓中免疫细胞增多,血窦中含血量增加;前胃黏膜层变薄;腺胃管状腺嗜碱性强度减弱。结论通过对8周龄SPF级和GF级金黄地鼠的血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学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其血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学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参数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级金黄地鼠 GF级金黄地鼠 血常规 血生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星九 张文龙 +3 位作者 史旭东 李梦媛 张国新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4-107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用于模拟临床患者肺癌的发生及发展。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小鼠肺癌细胞LLC-luc,通过手术将LLC-luc细胞注射至小鼠左肺,构建原位移植瘤模型。使用CT和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原位移...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用于模拟临床患者肺癌的发生及发展。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小鼠肺癌细胞LLC-luc,通过手术将LLC-luc细胞注射至小鼠左肺,构建原位移植瘤模型。使用CT和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示踪监测,并于肿瘤移植后第14天取材,IHC检测组织免疫学及免疫微环境特征。结果LLC-luc细胞注射后,原位移植肿瘤成功定植于左肺,可通过CT和活体荧光成像示踪监测肿瘤的发展过程,IHC结果显示肿瘤具备转移潜质,肿瘤内部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易于评价,贴近于临床患者肺癌的发展的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原位 移植瘤模型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原位与皮下PDX模型的方法学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瑞敏 李宝亮 +5 位作者 路亚岚 詹相文 刘益豪 韩云林 秦川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2-518,共7页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特征、成瘤率和成瘤时间。结果本次研究成功构建肝癌原位和皮下PDX模型,两者与患者原发肿瘤病理特征一致,其中原位和皮下综合成瘤率分别为50%(3/6)和20%(3/15),平均成瘤时间为30 d和68 d。结论肝癌原位PDX模型成瘤率高,对于难生长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建模方法,皮下成瘤操作和观察较为简单,在具体科研实践中应根据情况使用合适方法。它们为深入探索HC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原位移植 皮下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啮齿类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钰 周澧 +3 位作者 张玲 孙秀萍 李祥磊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进行小鼠清醒活动的脑内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设计并利用相关材料自行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通过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多巴胺相关神经...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进行小鼠清醒活动的脑内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设计并利用相关材料自行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通过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多巴胺相关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和验证。向C57BL/6小鼠的黑质、纹状体埋置微透析探针,手术7 d后进行小鼠清醒活动下的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两种神经递质的微透析采样。微透析流速为2μL/min,每20 min收集一管样品,共收集200 min,分析两种化学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可保证动物在装置内清醒活动的同时可顺利进行微透析采样。(2)啮齿动物脑内样品的可检测到稳定的神经递质含量,样品测得小鼠的多巴胺浓度为黑质(0.11±0.01)nmol/L,纹状体(0.22±0.05)nmol/L;小鼠的DOPAC浓度为黑质(3.38±0.59)nmol/L,纹状体(20.35±6.87)nmol/L。各记录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设计实用、稳定,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应用效果。已申请并授权获批国家专利两项:发明专利(202110525342.5),实用新型专利(2021210272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微透析 清醒活动装置 多巴胺 纹状体 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T/NRSF对皮质酮应激模型小鼠抑郁与焦虑样行为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煊 李祥磊 +1 位作者 孙秀萍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14,共8页
目的研究REST在皮质酮模型小鼠中的表达情况及REST表达上调时对小鼠抑郁与焦虑行为影响,探索其在小鼠抑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重复皮下注射皮质酮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利用AAV病毒载体过表达小鼠脑内REST,行为学检测小鼠抑郁与焦虑表型... 目的研究REST在皮质酮模型小鼠中的表达情况及REST表达上调时对小鼠抑郁与焦虑行为影响,探索其在小鼠抑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重复皮下注射皮质酮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利用AAV病毒载体过表达小鼠脑内REST,行为学检测小鼠抑郁与焦虑表型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索REST对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重复皮下注射皮质酮4周能够显著降低小鼠体重(P<0.01),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区过表达REST影响模型小鼠在抑郁和焦虑行为学测试中的表现,缓解抑郁样表型,降低模型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诱导焦虑症状,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次数减少,对高架十字迷宫封闭臂的探索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加;同时能够调节Bndf、Nt3、Ngf、Fgf2的RNA转录水平。结论REST在皮质酮应激抑郁模型中起着双向调控作用,并不是单一缓解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表达的多种基因及信号通路综合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物模型 行为学测试 腺相关病毒 转录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EMCN小鼠模型建立及肿瘤肺转移对比分析
18
作者 张国新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建立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EMCN基因小鼠模型,探讨C57BL/6小鼠与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EMCN小鼠模型体内肿瘤肺转移存在的差异。方法将内皮细胞特异性Tek-CreERT2小鼠与EMCN^(flox/flox)小鼠杂交,将子代雄性EMCNflox/wt/Tek-CreERT2+与雌... 目的建立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EMCN基因小鼠模型,探讨C57BL/6小鼠与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EMCN小鼠模型体内肿瘤肺转移存在的差异。方法将内皮细胞特异性Tek-CreERT2小鼠与EMCN^(flox/flox)小鼠杂交,将子代雄性EMCNflox/wt/Tek-CreERT2+与雌性EMCN^(flox/flox)小鼠交配,取得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EMCN基因小鼠(EMCN^(flox/flox)/Tek-CreERT2+,EMCN^(ecko))。通过在DNA和蛋白水平验证基因敲除准确性及效率,提取小鼠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检测Tek-CreERT2及FLOX位点,Tamoxifen诱导后,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EMCN蛋白的表达。对正常C57BL/6小鼠与EMCN^(ecko)小鼠表型进行观察及脏器HE染色。为了证实EMCN敲除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将LLC细胞尾静脉注射C57BL/6与EMCN^(ecko)小鼠,2周后解剖取肺检测肺转移情况,并对2组小鼠的肺转移结果统计对比分析。将LLC细胞皮下注射C57BL/6与EMCN^(ecko)小鼠,2周后手术切除皮下肿瘤,分别在术后2、3周观察肺转移情况,将两组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对两组小鼠的肺转移结果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从DNA和蛋白水平证实EMCN^(flox/flox)/Tek-creERT2^(+)小鼠成功构建。小鼠组织HE切片分析显示基因敲除小鼠脏器发育无异常。尾静脉注射LLC及皮下注射LLC后切除肿瘤的C57BL/6和EMCN^(ecko)小鼠均可以发生肺转移,与C57BL/6小鼠相比,内皮细胞EMCN的缺失显著促进了小鼠肺转移。结论成功获得内皮细胞EMCN条件性敲除小鼠,内皮细胞EMCN敲除小鼠肿瘤肺转移的能力显著优于正常C57BL/6小鼠,预期为肿瘤肺转移动物模型各项研究提供快速发生肺转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N基因 内皮细胞 Tek-CreERT2/EMCN^(flox/flox) 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入式渗透泵经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模型大鼠条件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笑雨 刘梦迪 +4 位作者 马嘉昕 董伟 张旭 张连峰 吕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7,共8页
目的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是导致心衰的独立风险因素。已有报道显示,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其给药途径和诱导剂量差异很大,模型动物病理表... 目的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是导致心衰的独立风险因素。已有报道显示,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其给药途径和诱导剂量差异很大,模型动物病理表型发展进程不均一。方法综合以往方法的先进性、模型表型的均一性、方法稳定性及复制的难易性等因素,本文利用皮下植入渗透泵的方式,采用低剂量长时程给予ISO(4 mg/kg,持续28 d)诱导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模型大鼠病理表型典型。整体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脏体积、心室壁厚度及心重指数;细胞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肌细胞,严重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线粒体脊消失、空泡化,心肌Z线、M线以及闰盘扭曲模糊等;分子表型,包括心肌肥厚标志物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显著升高。结论本文建立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方法稳定易复制,表型特征典型,更适于基因功能分析及相关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大鼠 异丙肾上腺素 植入式渗透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植途径及粪便状态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凯慧 郭亚茜 +2 位作者 杜晓鹏 王昭华 朱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2-1542,共11页
目的评估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无菌小鼠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新鲜粪便灌胃移植组(A组)、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组(B组)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组(C组)。分别于移植后2、4和6周采集粪便,并于... 目的评估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无菌小鼠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新鲜粪便灌胃移植组(A组)、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组(B组)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组(C组)。分别于移植后2、4和6周采集粪便,并于6周时处死各组小鼠分别取小肠内容物和大肠内容物。通过16 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及菌群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α多样性分析,与B组相比,A组和C组小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均显著升高(P<0.001)。β多样性分析,A组和B组小肠的各样本聚类在相同区域,其微生物群组成具有相似性(P>0.05),大肠的各样本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B组和C组的小肠和大肠各样本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A组中占相对优势,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B组中占相对优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C组中占相对优势。基于重建未观察状态群落系统发育调查(PlCRUSt2)功能预测显示,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没有引起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改变。结论与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相比,新鲜粪便灌胃移植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提高了大肠微生物多样性。粪便状态不影响菌群的肠道功能和定植趋势,而移植方式影响菌群定植趋势,但不影响菌群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人源化菌群模型 16 S rRNA测序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