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25
1
作者 强伯勤 方福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5-460,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人类基因组研究 测序 功能基因组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筛选平台在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春晓 石太平 马大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3-1010,共8页
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精细图已完成,当前生命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基因组序列信息转化为基因的功能信息,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理,改善人类健康,为生物技术发展提供动力.在一系列功能基因组研究新技术中,高通量(high-throughput)... 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精细图已完成,当前生命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基因组序列信息转化为基因的功能信息,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理,改善人类健康,为生物技术发展提供动力.在一系列功能基因组研究新技术中,高通量(high-throughput)和高内涵(high-content)的细胞筛选技术平台已经显示出巨大潜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基因过表达或抑制基因表达,分析所产生信号传导通路和/或细胞表型改变,可以直接发现基因功能.近年来一些技术上的进展,使细胞筛选平台具有微量、自动、高效、高通量,以及可以系统研究的特点,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近2 ̄3年来已经出现一批成功应用细胞筛选平台进行大规模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报道.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起步,将对我国生物技术的源头创新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基因组 高通量 高内涵 细胞筛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抑制AP-1活性的人类新基因AC3-33的克隆和初步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鹏 邓唯唯 +6 位作者 高鹏 陆阳 孙博 李明 赵杰 石太平 张秀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582,共8页
Activator protein-1(AP-1)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其活性失调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直接相关。本文运用"高通量高内涵细胞筛选技术(high throughput-high content cell-based screening technology)"对650个以未知功能基因为主的人类... Activator protein-1(AP-1)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其活性失调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直接相关。本文运用"高通量高内涵细胞筛选技术(high throughput-high content cell-based screening technology)"对650个以未知功能基因为主的人类基因进行AP-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筛选(Dual-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screening),获得了一个可抑制佛波酯(PMA)加离子霉素(Inonmycin)诱导的AP-1活性的人类新基因AC3-33(GenBank中该基因名为C3orf33,No.FLJ31139)。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序列全长1931bp,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定位于3q25.31,从271~1026有一个编码251个氨基酸的可读框,编码一个约29kDa的蛋白,在肾上腺和宫颈等多种组织都有表达。AC3-33与其他人类已知蛋白质没有明显的同源性,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许多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初步实验结果显示AC3-33是一个有重要功能的人类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 基因克隆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筛选 AC3-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听神经病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筛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秋菊 李庆忠 +6 位作者 刘穹 郭维 顾瑞 杨伟炎 王荣光 沈岩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45-252,共8页
目的进行与遗传性听神经病相关的新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基因;进行中国散发听神经病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基因定位克隆研究对象是一个5代相传的X-连锁听神经病家系;OTOF及WFS1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子流行病... 目的进行与遗传性听神经病相关的新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基因;进行中国散发听神经病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基因定位克隆研究对象是一个5代相传的X-连锁听神经病家系;OTOF及WFS1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105名听力下降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听神经病的散发患者31例,男女比例16:15。患者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42岁。门诊对照组共43人(其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患者24人,包括药物性耳聋、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听力正常19人);低频听力减退家系成员31人。研究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基因定位法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引物设计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采取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OTOF和WS1基因的突变检测。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将X-连锁遗传性听神经病定位在X染色体上Xq23-27.3,并将其命名为AUNX1基因座。在WFS1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两个新的突变位点:2766G/A杂合866D>N(天冬氨酸>天冬酰氨),2328A/G杂合,A→G720I>V(异亮氨酸>缬氨酸),为听神经病散发成员所特有。在OTOF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听神经病散发患者有一个可以引起氨基酸改变的新的突变位点:3447G/T错义突变(1075D/Y天冬氨酸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与国外报道的听神经病相关的OTOF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在我们初筛的31例病人中有6例为此种突变( ̄20%),为一种新的突变形式。结论本研究发现与中国听神经病具有特异和相关的致病基因座位并建立了与听神经病相关基因的检测手段,为完善听神经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进行临床听神经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OTOF基因 WFSl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联合作用(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文涛 于鸿江 +4 位作者 鲁向锋 赵维燕 王月兰 顾东风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G蛋白beta3亚基 相互作用 联合效应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24S-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发国 石进 +6 位作者 王荫华 冯秀丽 杨静芳 汤哲 刘宏军 马秋兰 陈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基因多态性是否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择SAD患者108例作为SAD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118例作为对照组,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YP46基因的核苷酸序... 目的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基因多态性是否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择SAD患者108例作为SAD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118例作为对照组,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YP4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扫描,比较2组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在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检出10个不同的变异位点,5个多态性位点(IVS2~150A〉G,IVS3+43C〉T,IVS3—130C〉T,IVS5+51G〉C,IVS7—65T〉C)是较好的遗传标记。SAD组和对照组在IVS2—150A〉G基因型AG+GG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9,P=0.242);SAD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G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SAD组和对照组携带载脂蛋白E(apoE)ε4与非携带apoEε4者上述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2-150A〉G与SAD无相关性。结论CYP46是一个较为保守的基因,其内含子2上的多态性位点IVS2-150A〉G与SAD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甾类羟化酶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胆固醇24S-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细胞增殖新基因TOX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邓唯唯 李静 +4 位作者 高鹏 郝东霞 张璐 石太平 王应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人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功能基因TOX(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性,并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 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人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功能基因TOX(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性,并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分析TOX在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情况;使用细胞生长曲线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TOX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TOX基因定位于人8号染色体q12.1上,全长4 131bp,编码526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57ku,含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其编码蛋白为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能参与基因调控等生理过程;TOX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和Raji中高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中;对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及细胞周期分析表明,TOX能够使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且S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说明TOX参与了细胞增殖调控,有可能研究开发为药物靶标或疾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药物靶标 疾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新基因RNF122的克隆、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汪立 石太平 +4 位作者 王兰 于传飞 曾令娥 王京 王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克隆了一个未知功能的人类新基因RNF122,分析了它的表达谱和细胞定位,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efseq数据库的序列资料,从人混合组织文库中通过PCR和DNA测序克隆了全长的RNF12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RNF122的结构特性。用Nor... 目的:克隆了一个未知功能的人类新基因RNF122,分析了它的表达谱和细胞定位,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efseq数据库的序列资料,从人混合组织文库中通过PCR和DNA测序克隆了全长的RNF12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RNF122的结构特性。用Northernblot,RTPCR等方法研究了RNF122在正常组织、肿瘤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它在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获得RNF122全长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NF122编码的蛋白中有一个典型的RING结构域。Northernblot和RTPCR证明RNF122在多种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都有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提示RNF122编码蛋白在细胞中定位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结论:RNF122是一个新的编码含有RING结构域的新基因,它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系,它编码的蛋白产物定位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中,其可能参与了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计算生物学 基因表达谱 亚细胞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肺癌候选癌基因RAP2B的鉴定和功能研究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国斌 刘彦 +6 位作者 袁劲松 郑宏伟 石太平 雷文东 肖汀 高燕宁 程书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背景与目的RAP2B是我们实验室构建的中国人肺鳞癌差异表达cDNA文库中高表达的基因之一。作为具有保守结构域的Ras超家族成员,RAP2B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属未知。本文拟初步探讨RAP2B基因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 背景与目的RAP2B是我们实验室构建的中国人肺鳞癌差异表达cDNA文库中高表达的基因之一。作为具有保守结构域的Ras超家族成员,RAP2B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属未知。本文拟初步探讨RAP2B基因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27例手术切除的肺鳞癌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AP2B基因的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全长ORF区并转染大鼠Rat1细胞,观察转化灶形成情况;采用NF-kappaB信号通路特异的报告基因观察RAP2B基因对NF-kappaB通路的影响。结果RAP2B mRNA在约67%(18/27)的肺鳞癌配对组织中肿瘤较癌旁组织高表达;成功构建了RAP2B的真核表达质粒;平板转化实验显示转染RAP2B基因的细胞出现明显转化灶;通路报告基因分析显示RAP2B能够明显激活NF-kappaB通路。结论RAP2B基因在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高表达,在体外具有恶性转化Rat1细胞能力,提示其为候选癌基因,并且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B信号通路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AP2B基因 NF—kappa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筛选参与细胞凋亡的人类新基因
10
作者 骆叶 王兰 +6 位作者 高霞 邓唯唯 于鹏 张晨颖 陆阳 郝钰 石太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细胞凋亡(apoptosis)属于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细胞内涉及到许多生化反应的复杂过程.建立了基于细胞水平的凋亡筛选模型,用于筛选人类基因组中功能未知的序列,以发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新基因.通过构建人类未知基因... 细胞凋亡(apoptosis)属于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细胞内涉及到许多生化反应的复杂过程.建立了基于细胞水平的凋亡筛选模型,用于筛选人类基因组中功能未知的序列,以发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新基因.通过构建人类未知基因的表达文库,并将未知基因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用阳离子染料JC-1标记HeLa细胞线粒体内膜并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阳性结果的验证.经过对未知基因表达文库内600个新基因的筛选,得到7个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相关新基因(CHMP6、CGI-38、hCAP-H2、NUDT16L1、ARMC1、PHF17和FLJ21103),经实验验证,其中3个基因(CHMP6、CGI-38和hCAP-H2)与细胞凋亡相关.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细胞的凋亡筛选模型稳定高效,3个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将被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荧光 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内质网膜蛋白的新基因家族RTN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晓玮 阴彬 +1 位作者 袁建刚 强伯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蛋白质的分泌渠道是近几年生命科学研究焦点之一 .RTN (reticulon)是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一个基因家族 ,现已发现RTN1、RTN2、RTN3、RTN4等多个家族成员 .其中 ,这些基因在蛋白质分泌加工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以及RTN1(即NSP)作为神经内分... 蛋白质的分泌渠道是近几年生命科学研究焦点之一 .RTN (reticulon)是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一个基因家族 ,现已发现RTN1、RTN2、RTN3、RTN4等多个家族成员 .其中 ,这些基因在蛋白质分泌加工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以及RTN1(即NSP)作为神经内分泌特异性的标志或与神经元分化的关系都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肉膜蛋白 蛋白质分泌 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 分泌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激活AGC家族激酶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平章 王欣 +1 位作者 罗楹 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者(master),能够激活包含PKB在内的一系列的AGC激酶家族成员.PDK1磷酸化这些激酶的保守区域Tloop区,使它们充分激活,从而调节细胞代谢,生长,扩散,生存,抗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本文就PDK1调节AGC激酶的活性,与功能上命名的PDK2的关系,PDK1分子自身的调节,PH结构域对自身活性及AGC激酶活性的影响,PDK1定位以及作为一个新药物靶标等方面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DK1 PDK2 AGC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前庭水管扩大核心家系SLC26A4基因特异突变图谱 被引量:23
13
作者 赵亚丽 王秋菊 +6 位作者 李庆忠 兰兰 袁虎 纵亮 韩明鲲 王大勇 翟所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利用Clustal软件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95例EVA核心家系中,93例发生了SLC26A4基因突变,约占97.9%(93/95)。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占88.4%(84/95),单等位基因和未发现突变的家系分别占9.5%和2.1%。93个家系中共发现38种突变,包括23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15种已报突变(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IVS7-2A>G是所有突变中最常见的突变,其在所有突变体中约占57.63%(102/177),75(75/95)个家系发生了此种突变。结论95例中国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调查中,发现了一个中国特异性的SLC26A4基因突变谱:97.9%的中国EVA患者均可检测到SLC26A4基因的突变,双等位基因突变率约为88.4%;23种新的突变和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的突变在其他人群未曾检测到;IVS7-2A>G为中国人群前庭水管扩大患者最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聋校学生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和GJB2基因突变筛查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惠培林 郭玉芬 +6 位作者 鲍晓林 刘晓雯 王大勇 韩明琨 周瑜 赵翠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三所聋校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学生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的调查研究,在分子水平了解青海省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采集青海省特殊教育...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三所聋校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学生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的调查研究,在分子水平了解青海省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采集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西宁市聋哑学校和乐都县职业教育学校共278例NSHI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和GJB2基因目的片段,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病例和全部的GJB2基因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278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16例(5.7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6例(2.16%)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21例(7.55%)为GJB2235delC杂合及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35delC是GJB2基因致病突变的主要形式,占88.90%(24/27)。结论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点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在青海省耳聋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其突变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鲍晓林 郭玉芬 +7 位作者 王秋菊 刘晓雯 韩明鲲 赵翠 赵亚丽 王大勇 兰兰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三种常见耳聋致病基因在近亲婚配家系先证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29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的后代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采取静脉血10ml,提取DNA,针对特定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 目的分析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三种常见耳聋致病基因在近亲婚配家系先证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29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的后代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采取静脉血10ml,提取DNA,针对特定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并测序。结果GJB2基因检测结果:299-300del AT纯合突变1人,79G>A突变21人,341A>G突变15人,109G>A杂合突变3人,558G>A突变1人,5人未检测到突变。SLC26A4基因H723R杂合突变1人;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纯合突变1人,并伴有GJB2基因79G>A和341A>G多态表现。结论近亲结婚家系遗传性聋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结婚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耳聋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静芳 江晓华 +4 位作者 梁秀龄 王丽娟 陈嵘 李昕 陈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6,U003,共4页
目的 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肝豆状核变性 (WD)基因第 8外显子突变。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WD基因第 8外显子片段 ,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HPLC分析 ;对峰型有... 目的 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肝豆状核变性 (WD)基因第 8外显子突变。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WD基因第 8外显子片段 ,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HPLC分析 ;对峰型有改变的样品经测序分析确认突变。结果 在 5 1例WD先证者中共发现两种错义突变 (Arg778Leu和Arg778Gln)、一种插入突变 (Ins2 30 2C)和一种多态性位点 (C2 310G)。其中 12例先证者带有Arg778Leu杂合错义突变 ,3例为Arg778Leu纯合错义突变 ,1例为Arg778Gln杂合错义突变 ,1例为杂合 2 30 2C插入突变。多态位点C2 310G与Arg778Leu突变完全连锁。结论 WD基因第 8外显子阳性检出率为 33 3% (17/ 5 1) ,说明DHPLC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临床WD基因诊断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CD69和IL-2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建国 孙家邦 +5 位作者 刘大川 冯秀丽 陈宏 杨磊 杨鹏 李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结肠癌组织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百分率及IL-2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术后第...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结肠癌组织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百分率及IL-2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术后第1天CD69表达百分率高于术前(P<0.01),术后第1、3、5、10天CD69表达百分率无明显变化;结肠癌组IL-2的表达水平术后1、3d与对照组相比无变化,第5天I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10天IL-2表达水平同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术后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表明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提高机体的自体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免疫 CD69 IL-2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惠培林 郭玉芬 +3 位作者 鲍晓林 刘晓雯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听力正常人117例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对各组GJB2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家系耳聋患者中存在GJB2致病突变28例,占32.18%;169例散发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24例,占14.20%;117例正常对照人群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占4.27%。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家系耳聋患者与散发耳聋人群的发生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474,P<0.05),对存在GJB2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一步对其家系成员重点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突变 耳聋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M1基因编码区SNP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英 周钢桥 +2 位作者 李欣 董晓佳 姚开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 目的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点,所获数据进行LD分析。选择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该位点在中国人群罕见等位基因频率为22.2%),用tetra-Primer ARMS-PCR结合测序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其中13个SNPs位点之间均呈高度连锁不平衡;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RR=0.170,95%CI=0.95-0.306 for homozygoteTT)。结论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虽然发生了碱基顛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其解毒功能。该位点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M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Ⅰ型患者大家系FOXL2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沃坦 梁辰 +3 位作者 陈小军 穆伟华 王晓红 李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9-1241,1249,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Ⅰ型患者的一个大家系共4代19例的FOXL2基因突变,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确定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采集一个中国人BPESⅠ型大家系19例样本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血样5ml,提取基...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Ⅰ型患者的一个大家系共4代19例的FOXL2基因突变,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确定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采集一个中国人BPESⅠ型大家系19例样本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血样5ml,提取基因组DNA,共设计7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对FOXL2基因的外显子和启动子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该家系中8例患者均检测到FOXL2基因突变,为1002C>G无义突变,11例家系健康人中均无此突变。结论首次在中国人BPESⅠ型大家系患者中发现FOXL2基因1002C>G无义突变,提示该突变可能是BPES综合征Ⅰ型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裂狭小综合征 基因 FOXL2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