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正虚血瘀”中医病机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徐列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9期1465-1470,共6页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为解答这一问题开展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明确指出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正虚血瘀"病机中,"正虚"的具体表现是脾气虚弱和肝肾阴虚,因阴精虚损使疾病进展,致"虚损生积"导致肝硬化;进而提出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需根据证候表现采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之法,尤其要重视及早养阴柔肝以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中医病机 正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肝脏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受MAPK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在肝脏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保护细胞应对外界不良刺激,但若自噬过度,可以引起肝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细... 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在肝脏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保护细胞应对外界不良刺激,但若自噬过度,可以引起肝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细胞,自噬可为其活化提供能量,但也可能导致其死亡。简述了自噬与肝细胞、HSC的关系;介绍了近年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自噬的关系,提出了深入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自噬与调节通路间的关系,可为研发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新靶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硬化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主要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圆未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ECM在肝内大量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转化并产生分泌大量ECM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诱导活化的HSC发生凋亡是逆转肝纤...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ECM在肝内大量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转化并产生分泌大量ECM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诱导活化的HSC发生凋亡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死亡受体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神经生长因子通路进行一一阐述。指出了对活化HSC的凋亡途径进行选择性的药物干预有望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星型细胞 细胞凋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探寻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0-643,共4页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RNA、外泌体等与HSC活化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介绍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新靶点和非侵入性肝病诊断的新检测指标,提出将作用于HSC活化的不同靶点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成分合理组成复方,以期在肝纤维化治疗学上有所突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因子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微RNA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长青 顾宏图 +2 位作者 邢枫 周扬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0-455,共6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12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06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12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06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MBCI)等,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OGTT各时间点(0、30、60、120、180 min),肝糖组的血糖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01)。两组空腹时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肝糖组在餐后30、60、120、180 min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在餐后60、120、180 min,肝糖组C肽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1和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肝糖组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异常升高人数显著增多(P<0.001)。两组间发生血糖低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肝糖组的HOMA-IR指数较糖尿病组显著低下(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特点。胰岛素抵抗和Glu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诸炳骅 赵长青 +1 位作者 周扬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06-1111,共6页
目的尝试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27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肝硬化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和... 目的尝试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27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肝硬化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和手握力,并在此基础上计算BMI和上臂肌围;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维生素等实验室指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营养风险通用筛查工具量表填写,并根据自定的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路径进行营养风险分级;根据中医四诊观察量表,采集患者症状及体征。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模型建立采用距离判别分析;模型检验采用交叉验证。结果采用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路径对调查对象进行筛查后,无风险组共49例(17.95%),可能有风险组49例(17.95%),有风险组175例(64.10%)。进一步应用距离判别函数分析,初步建立了用于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模型:D1=-11.885+0.310×BMI+0.150×MAC+0.005×P-Alb-0.001×Vit B12+0.103×Vit D-0.89×腹水-0.404×乏力-0.560×胁肋痛+0.035×五心烦热(注:若存在腹水、乏力、胁肋痛和五心烦热,则该指标的数值为1,否则为0)。经交叉验证后,误判概率为10%。结论建立的筛查模型可为肝硬化患者临床营养风险筛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不良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常用的营养风险评价方法与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鸣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7-329,共3页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影响预后和生存率,但临床医生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且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常被漏诊。回顾近年来几种常用营养评估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相关研究...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影响预后和生存率,但临床医生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且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常被漏诊。回顾近年来几种常用营养评估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相关研究,总结每种营养评估方法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进行营养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蛋白质能量 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肝硬化病情评估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诸炳骅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617-1621,共5页
肝脏是维生素D产生的主要场所,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终会影响维生素D代谢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从而加速肝病本身的进展。近期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 肝脏是维生素D产生的主要场所,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终会影响维生素D代谢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从而加速肝病本身的进展。近期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肝硬化病情评估及治疗中的作用,指出维生素D不仅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有可能作为肝硬化治疗的新切入点并成为重要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维生素D 受体 骨化三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通路在肝纤维化进展和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慧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8-861,共4页
核因子-κB(NF-κB)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存活、生长、增殖、活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肝纤维化进展中,NF-κB信号通路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对NF-κB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有关NF-κB在参与肝纤维化进展中... 核因子-κB(NF-κB)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存活、生长、增殖、活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肝纤维化进展中,NF-κB信号通路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对NF-κB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有关NF-κB在参与肝纤维化进展中,对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的调节,以及中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活性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揭示了相关疾病条件下,NF-κB与多个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突出中药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肝纤维化这一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肝硬化 中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