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香鱿鱼卷预调理食品的研发
1
作者 黄韬睿 王莹 +2 位作者 江祖彬 王小平 王鑫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油10 g、姜末和蒜末各15 g、鱼眼葱20 g、泡辣椒30 g、鲜汤200 g。对主料采用煮制、蒸制、炸制3种不同熟制方式熟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优熟制方式为炸制;将最优熟制方式处理后的鱿鱼卷抽真空分装后采用3种不同杀菌方式处理,在相同储存条件下储存,观测并记录样品品质变化情况,以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值、pH值为指标,确定最佳杀菌方法为微波杀菌。该工艺条件处理下的预调理鱼香鱿鱼卷保质期长且色香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调理食品 鱼香味型 鱿鱼卷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白酒中铅的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洋 艾涛波 +5 位作者 阮若云 陆阳 朱敏敏 刘云龙 谭欣 王鑫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3-1187,共5页
四川是酿酒大省,同时也是原酒输出大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一大批优质白酒企业,白酒质量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1-3]。近年来,关于重金属铅在白酒中的污染问题时有报道[4-6],铅元素主要通过生产过程中所用管道、贮酒... 四川是酿酒大省,同时也是原酒输出大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一大批优质白酒企业,白酒质量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1-3]。近年来,关于重金属铅在白酒中的污染问题时有报道[4-6],铅元素主要通过生产过程中所用管道、贮酒容器以及酿酒原料进入到酒中,其进入人体后具有沉聚作用,会对饮用者造成慢性中毒[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毒 酿酒原料 优质白酒 白酒质量 铅元素 重金属铅 地理优势 铅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化学计量学技术研究不同路红花椒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王静雯 梁琪 +4 位作者 钟慈平 马伟 黄瑶 杜钢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7,共7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烷烃类、15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和4种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在所有花椒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最多,烷烃类和酯类物质种类次之,醛类、酮类和其他类物质种类较少。其中,D-柠檬烯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乙酸芳樟酯与芳樟醇次之。基于GC-QTOF-MS数据,创建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对不同产地花椒进行判别并确定关键性差异物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将13个产地的花椒分为三类,并且根据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3种关键性差异物质,分别为γ-萜品醇、D-柠檬烯和芳樟醇。此外,利用箱线图比较各路花椒中共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在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南路花椒至少有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分别为D-柠檬烯和芳樟醇。西路花椒中γ-萜品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其他路花椒中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南路花椒和西路花椒。结论:该研究对13个产地红花椒进行了区分,可将其划分为南路、西路、其他路3个主要区域,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奠定了基础,为红花椒的产地溯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4种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
4
作者 何绍志 杨诗嘉 +2 位作者 钟慈平 李澍才 张丽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4种呋喃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粉碎混匀后的样品(液体样品5.00 g或固体样品1.0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的(液体样品加入5 mL,固体样...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4种呋喃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粉碎混匀后的样品(液体样品5.00 g或固体样品1.0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的(液体样品加入5 mL,固体样品加入10 mL)20%(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和1.0 mg·L^(-1)混合内标溶液100μL,拧盖密封后混匀,于60℃平衡30 min,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上按照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电子轰击离子(EI)源、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结果表明,4种呋喃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1~20μg·L^(-1)内和内标的质量浓度之比与两者对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3~0.010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100%~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方法用于98份热加工食品样品的分析,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8.0%,94.9%,9.20%,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热加工食品 呋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琪 祝磊 +3 位作者 张婷 王静雯 钟慈平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66,共6页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烯、乙酸芳樟酯等香味物质含量;采用极坐标对不同因素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综合强度分析。结果:4℃和25℃时麻味物质含量高且差异较小,4℃时香味物质含量最高;遮光条件下麻味和香味物质含量保存最佳;隔氧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麻味和香味物质损失较慢;结合强度分析图得出红花椒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氧气、温度和光照,其中氧气对其影响最显著。结论:对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为氧气>温度>光照,隔氧、遮光、4℃是最佳条件。该研究为花椒调味品加工、运输和储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影响因素 麻味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验结果符合性判定的关键影响要素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美 余晓琴 +1 位作者 周佳 杜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和科学严谨性,为日常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案件稽查、事故调查以及应急处置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检验检测机构不仅要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还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即强调符合性...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和科学严谨性,为日常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案件稽查、事故调查以及应急处置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检验检测机构不仅要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还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即强调符合性。检验结论能够直观地体现食品的安全状况,是监管部门执法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公众食品安全的保障、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和违法行为的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抽检 检验检测机构 专业技术性 食品安全 食品检验结果 事故调查 符合性判定 风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U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中24种酸性工业染料 被引量:1
7
作者 闵宇航 刘斯琪 +2 位作者 余晓琴 李澍才 张丽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24种酸性工业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醇溶液(氨水:无水乙醇:水=2:7:1,v/v/v)提取,提取液氮吹浓缩至1 mL,加入10 mL 5%甲醇水溶液,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Agela Cleanert P...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24种酸性工业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醇溶液(氨水:无水乙醇:水=2:7:1,v/v/v)提取,提取液氮吹浓缩至1 mL,加入10 mL 5%甲醇水溶液,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Agela Cleanert PWAX)富集净化,氮吹复溶后,Agilent ZORBAX Eclipse RRHD C_(18)(3.0 mm×150 mm,1.8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和10 mmol/L乙酸铵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进行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4种酸性工业染料在20~300 n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25、100、250μg/kg三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1.0%~112.7%,相对标准偏差(n=6)为0.42%~4.39%。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的豆制品、调味品、水产品、肉制品各40批次进行测定,2批次卤肉样品中检出酸性橙Ⅱ,含量分别为138±2.8μg/kg和179±3.7μg/kg;2批次香肠样品中检出红2G,含量分别为320±8.6μg/kg和230±6.2μg/kg。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中24种酸性工业染料的定性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工业染料 固相萃取(SPE)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豆制品 调味品 水产品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 EMR-Lipid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非法添加工业染料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晓琴 闵宇航 +1 位作者 刘斯琪 李澍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8-283,共16页
建立采用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填料(enhanced matrix removal lipid,EMR-Lipid)的QuEChERS净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品中57种工业染料非法添加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EMR-Lipid净化,采用Agilent ZO... 建立采用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填料(enhanced matrix removal lipid,EMR-Lipid)的QuEChERS净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品中57种工业染料非法添加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EMR-Lipid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RRHD C18色谱柱(3.0 mm×150 mm,1.8μm)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和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7种工业染料在20~300 ng/m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25、100、25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2.1%~119.1%,相对标准偏差(n=6)为0.19%~4.58%;采用该方法检测豆制品、调味品、水产品、肉制品各20批次中的工业染料,在1批次花椒粉中检出碱性嫩黄,检出量为32.9μg/kg。所建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适用于食品中57种工业染料非法添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填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工业染料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物对食品检验定性影响的风险实证和控制分析
9
作者 黄璐瑶 余晓琴 +2 位作者 魏宇涛 闵宇航 貌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5-720,共6页
化学分析领域工作中,方法优化及过程质量控制都是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020年底,媒体爆出日本药企小林化工株式会社发生严重混药事故,导致服用该药物的患者2人死亡、上百... 化学分析领域工作中,方法优化及过程质量控制都是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020年底,媒体爆出日本药企小林化工株式会社发生严重混药事故,导致服用该药物的患者2人死亡、上百人健康受损.据报道,该批次药物在出厂前曾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成分分析,出现了一个未知色谱峰,表明其主要成分可能不同,有异物混入,但并未引起公司重视,最终造成事故发生.由此可见,忽略任何一个微小或异常的因素都可能严重影响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色谱峰 食品检验 过程质量控制 干扰物 化学分析 事故发生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微生物方法对奶粉中泛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10
作者 李琰歆 陈学强 +2 位作者 贺巧玲 周佳 李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采用国标方法、微生物试剂盒法和水浴提取国标法分别对质控样品及奶粉样品进行泛酸含量的测定,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国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R^(2)=0.9982,试剂盒法相关系数为R^(2)=0.9988,两者方法灵敏度... 采用国标方法、微生物试剂盒法和水浴提取国标法分别对质控样品及奶粉样品进行泛酸含量的测定,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国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R^(2)=0.9982,试剂盒法相关系数为R^(2)=0.9988,两者方法灵敏度高;3种方法的RSD为2.10%~3.11%,均小于5%;使用SPSS 2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法、2因素重复测量分析法分别对质控样品及奶粉样品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3种不同方法对泛酸含量测定无显著影响(P>0.05)。人员比对实验数据精密度、正确度高、人员操作水平一致,数据显示实验室检验误差小,符合方法要求。结果认为3种方法测定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以此依据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提高了前处理效率,实验室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酸 试剂盒 含量测定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风味品质特征研究
11
作者 徐跃成 罗玥 +4 位作者 钟慈平 何媛 伍迎欢 易鑫 陈燕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利用气味活度值(OAV)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不同产地酒样的关键香气物质(OAV>1)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VIP≥1,P<0.05)。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酒样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28种,特征风味物质(仅在一种样品中检测出)11种。不同产地酒样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异戊醇/正丙醇和异戊醇/异丁醇比值可用于鉴别川法小曲酒品质。共筛选出46种关键香气物质和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将这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和不同产地小曲白酒中均检出的10种关键香气物质进行对比,筛选出7种导致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差异的标志性香气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法小曲白酒 风味品质特征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林丹 潘秀娟 +4 位作者 任柯印 何炯 贾洪锋 朱楠 何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209,共8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感官品质、理化性质、风味的影响。以常温解冻的黑椒香肠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烤箱复热、微波复热、油煎复热、水煮复热、蒸汽复热5种不同的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的水分含量、质构、pH值、过氧化值、色...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感官品质、理化性质、风味的影响。以常温解冻的黑椒香肠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烤箱复热、微波复热、油煎复热、水煮复热、蒸汽复热5种不同的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的水分含量、质构、pH值、过氧化值、色差的影响,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黑椒香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复热方式的黑椒香肠进行了区分,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最佳复热方式。通过5种复热方式复热的黑椒香肠,综合评价得出烤箱复热最佳,复热后的水分含量为0.33 g/100 g,硬度为13.43 N,弹性为6.05 mm,咀嚼性为62.65 mJ,pH值为5.54,过氧化值为0.028 g/100 g,色差为1.82。电子鼻可以快速区分不同复热方式处理的黑椒香肠,通过GC-MS检测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确定醛类、酯类和烯烃类为复热后黑椒香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烤箱复热的黑椒香肠醛类、醇类、酯类相对含量较高且种类较丰富。文章为黑椒香肠复热工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热 质构 色差 电子鼻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鱼中隐色孔雀石绿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13
作者 余晓琴 周佳 +3 位作者 闵宇航 成长玉 李澍才 张丽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孔雀石绿是一种含有三苯甲烷结构的化工染料,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1-5])。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认可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欧盟法案2002/675/EC规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孔雀... 孔雀石绿是一种含有三苯甲烷结构的化工染料,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1-5])。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认可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欧盟法案2002/675/EC规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总量不超过2μg·kg^(−1);日本也明确规定进口水产品中不得检出孔雀石绿。从2002年5月起,我国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要求食品动物中不得检出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是生物组织孔雀石绿检测中发现的主要残留物,为孔雀石绿的代谢产物,相较孔雀石绿的毒性更大、排泄速率更慢、代谢时间更长^([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色孔雀石绿 三苯甲烷 无色孔雀石绿 食品动物 基体标准物质 残留物 致突变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测定日落黄中酸性橙Ⅱ的含量
14
作者 温泉 魏宇涛 +4 位作者 刘娜 徐峰 杜钢 龙成 李澍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3-737,共5页
近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酸性橙Ⅱ被列为禁用物质,被严禁添加到食品中,因为酸性橙Ⅱ在偶氮还原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1-氨基-2-萘酚,这种物质具有严重的毒性。其次,酸性橙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近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酸性橙Ⅱ被列为禁用物质,被严禁添加到食品中,因为酸性橙Ⅱ在偶氮还原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1-氨基-2-萘酚,这种物质具有严重的毒性。其次,酸性橙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致癌。此外,酸性橙Ⅱ还可能影响生育,例如导致不孕或畸形儿的发生。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管,以确保公众健康不受危害[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橙Ⅱ 日落黄 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不同产地浓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菌群及风味的影响
15
作者 余琳 杜钢 +5 位作者 钟慈平 李晶 何媛 陈友军 吴华星 陈学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为研究季节变化对邛崃和宜宾两地浓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菌群,并采用顶空串联热脱附(HS-TD)结合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分析挥发性风... 为研究季节变化对邛崃和宜宾两地浓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菌群,并采用顶空串联热脱附(HS-TD)结合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分析其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VIP值>0.5),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邛崃和宜宾大曲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在夏季最高(分别为31.1%、31.4%);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的相对丰度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较高。邛崃和宜宾大曲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5种,共有及独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24种,4种、7种,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分别为醇类(40.64%)和醛类(34.52%)。邛崃、宜宾地区大曲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异戊醛、2,3-丁二醇、3-羟基-2-丁酮等13种;邛崃大曲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与乙酸乙酯、2,3-丁二酮与2,5-二甲基吡嗪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酯、醇等的产生具有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大曲 季节变化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茶叶中欧盟优控1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
16
作者 雍晓娇 蒲凤琳 +2 位作者 易鑫 范丽莎 钟慈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78-184,216,共8页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同时测定茶叶中欧盟优控的15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方法]茶叶样品经过皂化、正己烷提取、DVB前处理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测定。采用多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1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定性、定...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同时测定茶叶中欧盟优控的15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方法]茶叶样品经过皂化、正己烷提取、DVB前处理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测定。采用多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1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其中多组分分离使用岛津SH-I-PAH毛细管色谱柱,数据采集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定量。[结果]1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在浓度为4~200 ng/mL的线性关联均较强,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定量限为2μg/kg。将10、50μg/kg不同浓度水平的标准溶液加入阴性茶叶基质中,检测得出加标回收率均在74.2%~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9.5%(n=6)。155批次市售茶叶样品中多环芳烃检出含量在0~667.7μg/kg。[结论]该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确度、高便捷性、高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能有效降低基质干扰,可为未来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多环芳烃化合物 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刺壳生物炭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燕舒 李必冬 +5 位作者 杨珺杰 李道霞 李婧 王健 刘达玉 肖龙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57-2462,共6页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2.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90 min可达到最终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属于快速吸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1.312 mg/g,其吸附机理类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刺壳 生物炭 Cr(Ⅵ)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蛋白抗菌肽的抑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琦 王凤扬 +5 位作者 鄢梦 孙月 古全林 蒋琳 曾朝懿 田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86,共6页
山苍子作为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其渣粕的资源利用率较低。以脱脂山苍子粕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山苍子粕蛋白质,再进一步采用6种蛋白酶酶解、超滤离心分离、凝胶层析纯化制备山苍子蛋白抗菌肽,通过对指示菌抑菌活性的评价,... 山苍子作为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其渣粕的资源利用率较低。以脱脂山苍子粕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山苍子粕蛋白质,再进一步采用6种蛋白酶酶解、超滤离心分离、凝胶层析纯化制备山苍子蛋白抗菌肽,通过对指示菌抑菌活性的评价,确定最适蛋白酶,并对抗菌肽抑菌的广谱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的山苍子蛋白抗菌肽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20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6.85%,比未分离纯化的水解物提高约2.5倍。山苍子蛋白抗菌肽在高温热处理、冻融、紫外线和不同pH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显示其在食品抑菌防腐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蛋白 抗菌肽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微白酒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苓 伍雯雯 +5 位作者 陈友军 刘霜 吉礼 王用普 廖源 钟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267,共5页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白酒质量安全从来都不容小觑,质量管理则应运而生且相辅相成。白酒产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四川白酒占据全国白酒产业50%以上的比例,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小、微型白酒企业。四川中小微白酒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白酒质量安全从来都不容小觑,质量管理则应运而生且相辅相成。白酒产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四川白酒占据全国白酒产业50%以上的比例,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小、微型白酒企业。四川中小微白酒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是全面了解我国酒业质量管理现状的重要切口。该文通过对川内中小微酒企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对中小微酒企质量管理现状进行摸底,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为提升中小微酒企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中小微企业 质量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法小曲白酒鉴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燕梅 罗玥 +5 位作者 王新惠 钟慈平 黄萍 易鑫 何媛 徐跃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237,共6页
为实现川法小曲白酒与固液法白酒的快速分类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GC)直接进样法对白酒中19种风味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鉴别模型并找出关键差异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 为实现川法小曲白酒与固液法白酒的快速分类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GC)直接进样法对白酒中19种风味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鉴别模型并找出关键差异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9%~4.77%,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能满足白酒中19种风味物质分析的要求。川法小曲白酒和固液法酒样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OPLS-DA能将两种工艺的酒样进行有效区分,正丙醇、异戊醇、异丁醇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说明这三种醇类可能是造成川法小曲白酒和固液法白酒酒样之间差异的重要物质。综上所述,利用白酒风味成分之间的差异,结合适当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白酒的工艺进行区分和鉴别,以期为白酒品质提升和快速鉴别分类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法小曲白酒 固液法白酒 鉴别 气相色谱 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