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苹
李志琳
李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2,66,共3页
背景与目的:长春瑞滨(商品名诺维本、NVB)其作用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微管的解聚,而紫杉醇相反,它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阻微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本文观察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2例...
背景与目的:长春瑞滨(商品名诺维本、NVB)其作用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微管的解聚,而紫杉醇相反,它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阻微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本文观察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2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d;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在紫杉醇静脉滴注之前12h、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min肌注非那根25mg和西米替丁300mg静脉滴注。21d为一个周期,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总缓解率(RR)66.7%,填中完全缓解率(CR)16.7%,初次化疗患者RR72.2%,CR27.7%;再次化疔患者RR62.1%,CR8.3%,2,4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7/42)和21.4%(9/42);中位缓解期为8个月(5~17个月),中化生存期为1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和周围静脉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心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春瑞滨
紫杉醇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卉
李志琳
乌拉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3-564,共2页
目的 :研究长春瑞滨 (NVB)和表柔比星 (e ADM)联合化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NVB 2 5mg/m2 ,第 1、8天 ,e ADM 6 0mg/m2 第 1天 ,每 2 1天为一周期 ,共用 2~ 4周期 ,随访 6~37个月。结果 :2 7例患者 3...
目的 :研究长春瑞滨 (NVB)和表柔比星 (e ADM)联合化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NVB 2 5mg/m2 ,第 1、8天 ,e ADM 6 0mg/m2 第 1天 ,每 2 1天为一周期 ,共用 2~ 4周期 ,随访 6~37个月。结果 :2 7例患者 37处转移灶中 ,完全缓解 (CR) 37.84 % (14 /37) ,部分缓解 (PR) 16 .2 2 % (6 /37) ,疾病稳定 (SD) 37.84 % (14 /37) ,SD≥ 6个月者 2 1.6 2 % (8/37)。疾病进展 (PD) 8.11% (3/37)。客观有效率 (ORR为CR +PR) 5 4 .0 5 % ,临床获益率 (CR +PR +SD≥ 6个月 )为 75 .6 8%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 6 .9个月。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率最高达 90 .91%。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周围静脉炎。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74 .0 7% ,Ⅲ~Ⅳ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11.11%。结论 :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性乳腺癌
长春瑞滨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胚系突变分析
3
作者
胡学丽
欧阳慧英
+6 位作者
王浩
李卉
陈飞宇
戴旭
周卫兵
胡元萍
薛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分析p53基因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位点及特征。方法:以中国南方地区1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静脉血基因组DNA,对p53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进行扩增。采用变性...
目的:分析p53基因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位点及特征。方法:以中国南方地区1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静脉血基因组DNA,对p53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进行扩增。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预筛后,应用DNA测序分析和证实基因突变的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9例的p53编码区域共发现6种不同的p53变异,其中869_888ins20(插入突变)为新发现的致病性突变,643_660del18(缺失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91G>A,215C>G,537T>G和743G>A为已报道有致病意义的错义突变位点。此外,还发现了第4外显子区域的同义突变141G>A及第3内含子区域的缺失突变IVS3+54_70del16和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的p53总突变率为6.00%,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的p53突变率约为6.81%。早发性乳腺癌突变率约为6.25%。结论: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p53基因胚系总突变率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发现的插入突变869_888ins20的致病意义有待今后的功能学验证。缺失突变643_660del18丰富了国人p53基因突变数据库,有可能是中国乳腺癌人群的特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基因
胚系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曲妥珠单抗所致间质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
4
作者
张剑
韩茜
+12 位作者
徐菲
甘露
陈占红
马力
王浩
刘洁琼
吴小红
蔡莉
赵兵
吕铮
黎莉
倪苏婕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7-1079,共13页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LD病因多样,不同抗肿瘤药物所致ILD发生率不等,症状表现各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T-DXd相关ILD多为1~2级,实施规范化的临床管理措施可降低ILD严重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实现T-DXd临床获益最大化。本文对ILD的流行病学、病因、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所致ILD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T-DXd所致ILD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经规范化临床管理后的ILD发生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T-DXd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临床管理策略上,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方案管理标准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经验,从患者筛查、患者教育、ILD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T-DXd所致ILD全程管理策略进行综述。在接受T-DXd治疗前,患者筛查有助于识别高危ILD风险患者,高危患者应谨慎使用T-DXd。而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使其及时报告疑似症状,有助于ILD的早期识别。在T-DXd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ILD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通过定期的影像学监测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尽可能早期诊断ILD,将严重ILD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在出现疑似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时,必须立即中断T-DXd治疗,在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确诊ILD后,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决策T-DXd后续剂量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案。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针对T-DXd所致ILD患者是否可进行T-DXd再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1级ILD患者可在特定情况下再次接受T-DXd治疗。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T-DXd所致ILD的流行病学、发生及发展特点、临床试验推荐管理策略以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措施,结合临床专家经验对T-DXd所致ILD的全程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所致ILD的认知水平,为T-DXd所致ILD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妥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德曲妥珠单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陈亚琼
周建荣
杨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德森症状-头颈部量表中文版对235例同步放化疗期间的NPC患者症状群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013年6月至2...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德森症状-头颈部量表中文版对235例同步放化疗期间的NPC患者症状群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共235例患者完成了调查,结果显示:NPC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症状强度最显著的三个症状分别是味觉异常232例(98.7%)、口干230例(98.2%)和口腔/咽喉黏液229例(97.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口腔黏膜相关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病感行为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多元直线回归显示医保类型、是否有医保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0.022)。结论:NPC患者存在多个症状,且以集群的现象存在。正确认识症状群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症状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
安德森症状-头颈部量表
症状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彭志斌
邵林
+4 位作者
牟鳄贤
杜大江
刘真
王强
陈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目前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或者载体支架多为凝胶状,其表面积、强度、硬度等方面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骨、软骨缺损修复的要求。文中主要评价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生物学性能。方法制备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
目的目前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或者载体支架多为凝胶状,其表面积、强度、硬度等方面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骨、软骨缺损修复的要求。文中主要评价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生物学性能。方法制备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70%的可注射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分别利用液氮的冷冻效应(液氮组)和非液氮途径(非液氮组)处理后烧结获得羟基磷灰石陶瓷球,拟做为新型组织工程骨的载体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细结构,测定孔隙率;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力学性能。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种植于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通过电镜扫观察HUVECs在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内部的生长情况验证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生物融合性。结果液氮组和非液氮组不同质量分数的陶瓷支架肉眼无差异。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图及内部图可见:2组微球陶瓷支架均呈球形、大小均匀、形态规则。液氮处理过的微球陶瓷支架表面见大量不规则孔隙;而非液氮处理微球陶瓷支架表面比较光滑,无明显的孔隙;2组微球陶瓷支架随着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的质量百分比的增大,内部的孔隙随之减少,使支架内部结构变的致密。液氮组50%质量分数支架平均直径、平均压缩强度均高于30%质量分数支架[(0.48±0.11)mm vs(0.40±0.08)mm,(1.75±0.14)MPa vs(1.21±0.12)MPa,P<0.05)],孔隙率低于30%质量分数支架[(79±2)%vs(87±1)%,P<0.05],平均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见HUVECs在多孔三磷酸钙支架内部呈多突触样附着,生长良好。结论液氮组50%质量分数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具有较强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生物融合性,能够做为新型组织工程骨的载体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再生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多孔支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苹
李志琳
李卉
机构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2,66,共3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长春瑞滨(商品名诺维本、NVB)其作用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微管的解聚,而紫杉醇相反,它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阻微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本文观察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2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d;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在紫杉醇静脉滴注之前12h、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min肌注非那根25mg和西米替丁300mg静脉滴注。21d为一个周期,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总缓解率(RR)66.7%,填中完全缓解率(CR)16.7%,初次化疗患者RR72.2%,CR27.7%;再次化疔患者RR62.1%,CR8.3%,2,4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7/42)和21.4%(9/42);中位缓解期为8个月(5~17个月),中化生存期为1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和周围静脉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心患者可耐受。
关键词
乳腺癌
长春瑞滨
紫杉醇
联合化疗
Keywords
breast cancer: navelbine, paclitaxel: chemotherapy
分类号
R730.5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卉
李志琳
乌拉木
机构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新疆哈密地区
医院
普
外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3-564,共2页
文摘
目的 :研究长春瑞滨 (NVB)和表柔比星 (e ADM)联合化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NVB 2 5mg/m2 ,第 1、8天 ,e ADM 6 0mg/m2 第 1天 ,每 2 1天为一周期 ,共用 2~ 4周期 ,随访 6~37个月。结果 :2 7例患者 37处转移灶中 ,完全缓解 (CR) 37.84 % (14 /37) ,部分缓解 (PR) 16 .2 2 % (6 /37) ,疾病稳定 (SD) 37.84 % (14 /37) ,SD≥ 6个月者 2 1.6 2 % (8/37)。疾病进展 (PD) 8.11% (3/37)。客观有效率 (ORR为CR +PR) 5 4 .0 5 % ,临床获益率 (CR +PR +SD≥ 6个月 )为 75 .6 8%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 6 .9个月。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率最高达 90 .91%。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周围静脉炎。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74 .0 7% ,Ⅲ~Ⅳ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11.11%。结论 :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性乳腺癌
长春瑞滨
联合化疗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vi norelbine
chemotherapy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胚系突变分析
3
作者
胡学丽
欧阳慧英
王浩
李卉
陈飞宇
戴旭
周卫兵
胡元萍
薛茜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乳腺
外科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3-5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842/H1622)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81001179/RI622)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一般项目(08FJ3174)~~
文摘
目的:分析p53基因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位点及特征。方法:以中国南方地区1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静脉血基因组DNA,对p53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进行扩增。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预筛后,应用DNA测序分析和证实基因突变的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9例的p53编码区域共发现6种不同的p53变异,其中869_888ins20(插入突变)为新发现的致病性突变,643_660del18(缺失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91G>A,215C>G,537T>G和743G>A为已报道有致病意义的错义突变位点。此外,还发现了第4外显子区域的同义突变141G>A及第3内含子区域的缺失突变IVS3+54_70del16和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的p53总突变率为6.00%,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的p53突变率约为6.81%。早发性乳腺癌突变率约为6.25%。结论: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p53基因胚系总突变率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发现的插入突变869_888ins20的致病意义有待今后的功能学验证。缺失突变643_660del18丰富了国人p53基因突变数据库,有可能是中国乳腺癌人群的特有突变。
关键词
乳腺癌
P53基因
胚系突变
Keywords
breast cancer
p53 gene
germ-line mutation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曲妥珠单抗所致间质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
4
作者
张剑
韩茜
徐菲
甘露
陈占红
马力
王浩
刘洁琼
吴小红
蔡莉
赵兵
吕铮
黎莉
倪苏婕
胡夕春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
肿瘤
医院
肿瘤
内科
上海市抗癌协会
肿瘤
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中山大学
肿瘤
防治中心
肿瘤
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肿瘤
科
浙江省
肿瘤
医院
乳腺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
医院
乳腺
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
乳腺
外科
江南大学附属
医院
肿瘤
内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
肿瘤
医院
乳腺
肿瘤
内科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
肿瘤
医院
乳腺
内科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
医院
肿瘤
科
山东大学齐鲁
医院
肿瘤
内科
南通大学附属
医院
肿瘤
化疗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7-1079,共13页
文摘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LD病因多样,不同抗肿瘤药物所致ILD发生率不等,症状表现各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T-DXd相关ILD多为1~2级,实施规范化的临床管理措施可降低ILD严重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实现T-DXd临床获益最大化。本文对ILD的流行病学、病因、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所致ILD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T-DXd所致ILD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经规范化临床管理后的ILD发生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T-DXd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临床管理策略上,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方案管理标准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经验,从患者筛查、患者教育、ILD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T-DXd所致ILD全程管理策略进行综述。在接受T-DXd治疗前,患者筛查有助于识别高危ILD风险患者,高危患者应谨慎使用T-DXd。而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使其及时报告疑似症状,有助于ILD的早期识别。在T-DXd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ILD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通过定期的影像学监测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尽可能早期诊断ILD,将严重ILD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在出现疑似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时,必须立即中断T-DXd治疗,在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确诊ILD后,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决策T-DXd后续剂量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案。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针对T-DXd所致ILD患者是否可进行T-DXd再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1级ILD患者可在特定情况下再次接受T-DXd治疗。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T-DXd所致ILD的流行病学、发生及发展特点、临床试验推荐管理策略以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措施,结合临床专家经验对T-DXd所致ILD的全程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所致ILD的认知水平,为T-DXd所致ILD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妥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德曲妥珠单抗
管理
Keyword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rastuzumab deruxtecan
Management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陈亚琼
周建荣
杨靖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0-183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德森症状-头颈部量表中文版对235例同步放化疗期间的NPC患者症状群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共235例患者完成了调查,结果显示:NPC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症状强度最显著的三个症状分别是味觉异常232例(98.7%)、口干230例(98.2%)和口腔/咽喉黏液229例(97.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口腔黏膜相关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病感行为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多元直线回归显示医保类型、是否有医保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0.022)。结论:NPC患者存在多个症状,且以集群的现象存在。正确认识症状群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症状负担。
关键词
NPC
安德森症状-头颈部量表
症状群
影响因素
Key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 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head & neck
symptom cluster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R473.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彭志斌
邵林
牟鳄贤
杜大江
刘真
王强
陈琳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骨一科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科研实验中心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9-1184,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162)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12RFXXS049)
文摘
目的目前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或者载体支架多为凝胶状,其表面积、强度、硬度等方面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骨、软骨缺损修复的要求。文中主要评价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生物学性能。方法制备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70%的可注射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分别利用液氮的冷冻效应(液氮组)和非液氮途径(非液氮组)处理后烧结获得羟基磷灰石陶瓷球,拟做为新型组织工程骨的载体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细结构,测定孔隙率;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力学性能。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种植于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通过电镜扫观察HUVECs在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内部的生长情况验证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生物融合性。结果液氮组和非液氮组不同质量分数的陶瓷支架肉眼无差异。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图及内部图可见:2组微球陶瓷支架均呈球形、大小均匀、形态规则。液氮处理过的微球陶瓷支架表面见大量不规则孔隙;而非液氮处理微球陶瓷支架表面比较光滑,无明显的孔隙;2组微球陶瓷支架随着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的质量百分比的增大,内部的孔隙随之减少,使支架内部结构变的致密。液氮组50%质量分数支架平均直径、平均压缩强度均高于30%质量分数支架[(0.48±0.11)mm vs(0.40±0.08)mm,(1.75±0.14)MPa vs(1.21±0.12)MPa,P<0.05)],孔隙率低于30%质量分数支架[(79±2)%vs(87±1)%,P<0.05],平均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见HUVECs在多孔三磷酸钙支架内部呈多突触样附着,生长良好。结论液氮组50%质量分数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具有较强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生物融合性,能够做为新型组织工程骨的载体支架。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再生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多孔支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Keywords
Tissue engineering
Osteanagenesis
Chitosan
Hydroxyapatite
Porous scaffol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春瑞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
陶苹
李志琳
李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李卉
李志琳
乌拉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胚系突变分析
胡学丽
欧阳慧英
王浩
李卉
陈飞宇
戴旭
周卫兵
胡元萍
薛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德曲妥珠单抗所致间质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
张剑
韩茜
徐菲
甘露
陈占红
马力
王浩
刘洁琼
吴小红
蔡莉
赵兵
吕铮
黎莉
倪苏婕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亚琼
周建荣
杨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型可注射微球型多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彭志斌
邵林
牟鳄贤
杜大江
刘真
王强
陈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