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1
作者 杨瑞君 吕书红 +2 位作者 刘志业 张新 刘志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情况、饮食行为情况、抑郁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中生的抑郁症状报告率、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并分析前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中国5省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为12.9%,西部地区、非独生子女、每周零花钱超过100元、有过吸烟行为、有过饮酒行为、每日视屏时间≥2 h、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2%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每日视屏时间<2 h组相比,≥2 h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1.89,95%CI 1.22~2.95)。29.5%的初中生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健康饮食行为组相比,不健康饮食行为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2.16,95%CI 1.47~3.19)。6.4%的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这部分学生比每日视屏时间<2 h且饮食行为健康学生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4.26,95%CI 2.24~7.56)。调整混杂因素后,每日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为1.21(95%CI 1.02~1.51),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为0.19(95%CI 0.13~0.31),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为1.35(95%CI 1.12~1.69)。结论·视屏时间过长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中国初中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且两者对抑郁症状有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视屏时间 饮食行为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孝刚 王荣科 +1 位作者 苏秀 银春燕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某医院107例酒精依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例)和干预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某医院107例酒精依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例)和干预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干预,随访干预1年,比较2组患者的酒精依赖知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1年内复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酒精依赖症状(72.73%)、知晓酒精依赖容易复发(83.64%)、坚持用药可预防复发(76.36%)、饮食知识(74.55%)、心理调节的重要性(69.09%)、定期复诊的重要性(78.18%)、日常康复锻炼的重要性(76.36%)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53.65±10.37)分、心理功能评分(51.95±9.21)分、社会功能评分(53.71±9.73)分、物质生活评分(56.14±10.1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1年内复饮率(25.45%)低于对照组复饮率(63.46%)(P<0.01)。结论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酒精依赖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复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酒精依赖 健康教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