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
1
作者 赵倩 何亮 +1 位作者 迟淼 谢成亮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势复杂,道路狭窄崎岖,农机装备应用推广受限,只能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大大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生产力 农机装备总量 农业机械总动力 手工劳动 持续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在乡村振兴农产品溯源系统中的隐私保护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维佳 邓朝晖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8期16-18,共3页
本文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农产品溯源系统的隐私保护机制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基本特征的分析,讨论其如何适应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要求,解决区块链在透明性和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及其他隐... 本文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农产品溯源系统的隐私保护机制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基本特征的分析,讨论其如何适应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要求,解决区块链在透明性和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及其他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方法。探讨现行法律法规对农产品溯源隐私保护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对市场参与者在隐私保护方面的认知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能有效促进农产品溯源系统隐私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农产品溯源 隐私保护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技术经纪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初探
3
作者 曾一芳 魏隽 高毅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8,56,共3页
四川省技术经纪人依据四川省创新驿站机制模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符合国家科技中介政策导向为指引,在技术经纪工作中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有利于结合实际,集成现有科技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经纪活动,指导科研项目挖掘、甄别、配... 四川省技术经纪人依据四川省创新驿站机制模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符合国家科技中介政策导向为指引,在技术经纪工作中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有利于结合实际,集成现有科技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经纪活动,指导科研项目挖掘、甄别、配对对接工作,为技术转让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经纪人 绿色低碳理念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自动喂食设备专利技术分析
4
作者 刘洪麟 韩晓腾 +3 位作者 邹振飞 任洪燕 王志宇 沈秋君 《畜禽业》 2025年第8期46-48,共3页
基于专利申请数据,对禽类自动喂食设备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来源国分布、全球主要申请主体、专利法律状态以及设备技术分类展开分析,在禽类喂食设备领域我国专利申请量已位居全球首位,4家中国申请主体进入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申... 基于专利申请数据,对禽类自动喂食设备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来源国分布、全球主要申请主体、专利法律状态以及设备技术分类展开分析,在禽类喂食设备领域我国专利申请量已位居全球首位,4家中国申请主体进入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申请主体类型以企业及个人为主。尽管我国在专利申请量上处于优势地位,但授权专利占比相对较低,同时在专利权的维持方面也凸出不足。通过对国内外家禽养殖业相关专利申请情况的分析,旨在为推动我国禽类自动喂食设备技术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 自动喂食设备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分析
5
作者 代若怡 任群荣 +3 位作者 张帆 徐琰棋 刘久菡 胡宇航 《畜禽业》 2025年第10期57-59,共3页
为研究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论文的类型、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学科分布等方面,对1995—202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为研究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论文的类型、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学科分布等方面,对1995—202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当前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我国畜禽养殖业政策及发展阶段具有高度一致性,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系统性,且研究日益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粪污处理 资源化利用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服务系统运作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久庚 宋冰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480,共7页
信息服务系统是由馆藏资源、基础设施、业务与服务、人员(职工和用户)和管理等5部分组成的开放的人工系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可以看成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热力学系统,按照普里戈津(I.Prigogine)创立的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 信息服务系统是由馆藏资源、基础设施、业务与服务、人员(职工和用户)和管理等5部分组成的开放的人工系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可以看成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热力学系统,按照普里戈津(I.Prigogine)创立的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分析阐述了它的运作,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讨论。指出,整合、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改进服务和方便用户等是向系统输入负熵流,促使系统呈“螺旋式上升进程”模式向结构优化和运作有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服务系统 情报服务系统 熵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省级文献中心国外期刊优化布局及资源共享对策
7
作者 左毅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2-201,共10页
关键词 四川 省级文献中心 国外期刊 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区域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倪文新 袁娜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4,共3页
我国风险投资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数据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支撑环境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区域失衡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或减小我国风险投资... 我国风险投资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数据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支撑环境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区域失衡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或减小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区域差异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区域失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次国际会议看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9
作者 沙芦华 何贤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4,22,共3页
概括介绍了NOMS′98和OPENARCH′98两次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和预测Internet和网络技术在网络结构、系统平台、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网络技术 INTERNET网 ATM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材料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国内外专利态势分析
10
作者 任洪燕 刘洪麟 +1 位作者 左小川 严雅潇 《畜禽业》 2025年第9期39-41,共3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新型二维材料,在畜禽养殖领域被应用于消杀净化、排污处理、检测技术、产品加工、养殖设备、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对石墨烯在畜禽养殖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新型二维材料,在畜禽养殖领域被应用于消杀净化、排污处理、检测技术、产品加工、养殖设备、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对石墨烯在畜禽养殖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为我国石墨烯畜禽养殖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畜禽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赋能安岳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志 杜奎 +3 位作者 郭耀辉 林松 李峤虹 杨雪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77-79,共3页
柠檬和猕猴桃是“川果”中的优势特色种类,二者在品种类型、产业起源、发展历程等方面具有形似性,都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水果。在剖析安岳柠檬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借鉴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产业链关键技术创... 柠檬和猕猴桃是“川果”中的优势特色种类,二者在品种类型、产业起源、发展历程等方面具有形似性,都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水果。在剖析安岳柠檬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借鉴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园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搭建、产业组织经营模式创新、柠檬产业商业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科技赋能柠檬产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安岳柠檬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视角 柠檬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农业研究发展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彦乔 刘晓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70-76,共7页
农业发展决定着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来源供给状况,了解农业领域国内外近十年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和导向,对我国今后制定农业政策以及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2012~2021年... 农业发展决定着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来源供给状况,了解农业领域国内外近十年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和导向,对我国今后制定农业政策以及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2012~2021年核心文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农业相关研究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比对,从关键词、国家和机构合作,文献被引等维度综合归纳后显示国内外农业相关研究均与时势结合度高,且我国在国际合作交流表现强势,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发展前沿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丽 柳勇 +4 位作者 谷林静 岳献荣 顾凯 字国健 夏运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间作处理使根室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间作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且有效磷的耗竭从根际土壤开始。除OP50-单作玉米处理的Org-P外,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此外,根室土壤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为Ca2-P、Al-P和Org-P,其中Org-P与土壤有效磷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外源磷 间作 无机磷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基环三磷腈及其PE-LLD共混物热分解反应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祥建 张之鹤 陈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苯氧基环三磷腈(PCPZ)熔融共混,采用热重(TG)法及Freeman-Carroll法分析了PCPZ及PE-LLD/PCPZ共混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PCPZ对PE-LLD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在PCPZ质量分数为0~10%内,随PCPZ含量的增加... 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苯氧基环三磷腈(PCPZ)熔融共混,采用热重(TG)法及Freeman-Carroll法分析了PCPZ及PE-LLD/PCPZ共混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PCPZ对PE-LLD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在PCPZ质量分数为0~10%内,随PCPZ含量的增加,PE-LLD/PCPZ共混物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起始失重温度(T0)、转化率(α)由0增至50%的温度(T50%)、热失重终止温度(Tf)、α由0增至100%的升温幅度(ΔTall)、最大热分解反应速率[(dα/dT)max]、最大热分解反应速率温度(Tmax)、最大热分解反应速率时的转化率(αmax)均下降。同时分别求解了PCPZ及不同PCPZ含量下PE-LLD/PCPZ共混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E、反应级数n、指前因子A),得到了PCPZ阻燃PE-LLD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man-Carroll法 热重分析 动力学参数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苯氧基环三磷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产业竞争背景下矿业企业资源账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茜颖 黄薪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54,共4页
网络化产业竞争背景下,矿业企业的边界得以延伸,资源概念得以拓展,竞争优势的获取来源于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对矿业企业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矿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型,并依据会计账户设置的思想,建立矿业企业资源账户体系,旨... 网络化产业竞争背景下,矿业企业的边界得以延伸,资源概念得以拓展,竞争优势的获取来源于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对矿业企业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矿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型,并依据会计账户设置的思想,建立矿业企业资源账户体系,旨在引导矿业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提升矿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产业竞争 矿业企业 资源账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根与接种FM对红壤上玉米/大豆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新月 张仕颖 +4 位作者 岳献荣 谷林静 夏运生 张乃明 岳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部分分隔、完全分隔)。【结果】接种FM的玉米、大豆根系均有一定的侵染,菌根侵染率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最低。间作根系的分隔处理对玉米和大豆的菌根依赖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大豆的菌根依赖性随间作交互作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无论何种隔根处理,接种FM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其地上部生物量高出NM处理11.7%~81.4%,根系生物量高出NM处理18.8%~166.7%。根系分隔处理下,接种FM均显著降低了大豆生物量。同一隔根方式下,接种FM明显提高了玉米的植株氮吸收量和根系氮吸收效率。在不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地上部氮吸收量,但在部分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则反而有所下降;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的氮吸收量,在不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亦呈下降趋势。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在完全分隔处理下反而有明显下降,且在NM–不分隔处理下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最低。相关分析显示,玉米、大豆植株氮吸收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隔根方式的组合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和大豆对氮的吸收利用及间作植株的生长,并能对土壤有效氮产生较大影响。所有的复合处理中,AMF和间作根系部分分隔处理组合对玉米和大豆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促进作用较好,并能有效降低土壤碱解氮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 大豆 隔根方式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先恒 年夫照 +4 位作者 谷林静 夏运生 张丽 徐刚 刘大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1227,共8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红壤 玉米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磷添加 磷吸收利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F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先恒 岳献荣 +4 位作者 夏运生 谷林静 张乃明 董萍 刘大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红壤 大豆(Glycine max)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菌丝对紫色土-玉米间作系统磷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宝海 史静 +4 位作者 岳献荣 张乃明 谷林静 李磊 夏运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并分别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分别记为NM、FM),同时对分室进行不同磷处理(不施磷、施无机磷、施有机磷,分别记为P0、IOP50、OP50),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施磷情况下AMF根外菌丝对间作玉米磷吸收、利用及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16.76 m),生物量最高(1.88 g·pot^(-1)),FM-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菌根侵染率最高,为66.25%。(2)在相同种植模式及磷处理下,FM处理的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NM处理;同一磷处理下,无论接种与否,间作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3)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磷处理,接种FM均提高了玉米植株磷含量及磷吸收量,均以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磷含量(0.68 mg·kg^(-1))和磷吸收量(15.97 mg·pot^(-1))最高;不管接种及分室施磷与否,间作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均明显高于单作处理。(4)在同一种植模式及菌根处理下,IOP50处理的玉米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P0及OP50处理。(5)FM接种、分室施磷和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增加及其对磷的累积。所有复合处理中,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高。可见,间作体系接种F.mosseae与外源无机磷施用组合是促进紫色土上玉米生长及磷吸收利用的最佳组合,有望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性磷残留而减少径流磷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AMF 间作 外源磷 磷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开创科技情报工作的新局面
20
作者 左毅 《情报学报》 198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作者分析了苏联和日本发展情报事业的特点,提出了可资我国借鉴之处。
关键词 科技情报工作 情报事业 作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