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会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婷 郭召友 唐光才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1期146-147,共2页
文章从制度、医德教育、医技教育、学位教育和科研教学能力教育五个方面着手浅谈了本院在医学影像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几点体会,提出了全面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住院医师 规范化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石恒林 吴刚明 任长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病人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体格状况为I、II级,在腹腔镜下行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全麻组):麻醉诱导采...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病人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体格状况为I、II级,在腹腔镜下行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全麻组):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4mg/kg,瑞米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米芬太尼0.1μg/(kg·min)、异丙酚80~120μg/(kg·min)、阿曲库铵8~10μg/(kg·min)全部采用微泵注射。对照组(吸入麻醉组)麻醉诱导同实验组,麻醉维持采用安氟醚,阿曲库铵8~10μg/(kg·min)微泵注射。两组病人的麻醉深度维持在心率、血压于术前±20%。手术结束后采用Steward评分方法,10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送回病房,否则送入ICU;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10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有43人,对照组为31人,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12例,对照组27例,P<0.01。结论静脉快通道麻醉可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尽早苏醒,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减少进入PACU或ICU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快通道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熊瑛 王宋平 +2 位作者 李国平 王荣丽 王蜀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 (FOB)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336例镜下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 ,进行了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 ,并与钳取、刷片、痰液等病理学检查对比。结果 :2 2 8例确诊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 ,其中鳞癌 118...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 (FOB)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336例镜下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 ,进行了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 ,并与钳取、刷片、痰液等病理学检查对比。结果 :2 2 8例确诊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 ,其中鳞癌 118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72例 ,腺癌 15例 ,肺泡癌 13例 ,混合癌 6例 ,未分类癌4例。针吸活检阳性率为 93.86 % ,与钳取活检 6 9.96 % ,刷片 5 6 .5 8%和痰检 37.72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 .0 5和P <0 .0 0 5 ,总阳性率 10 0 %。有 48例 (2 1.0 5 % )患者仅针吸活检查到癌细胞而确诊。结论 :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 ,具有安全可靠 ,简单易行 ,阳性率高 ,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钳取活检困难 ,特别是管外型和转移性纵膈肿瘤等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检查 肺癌 支气管镜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措施预防胺碘酮相关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刁晓兰 刘乾惠 袁琼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98-99,共2页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科针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科针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胺碘酮 静脉炎 抗心律失常药物 预防 血管刺激性 静脉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多 郑俊兰 +2 位作者 刘丹 秦碧媛 熊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2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患者均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2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患者均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EBTB),并通过全身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气道病变部位灌注药物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支气管结核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确诊依赖于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抗结核药灌注联合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在支气管结核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可弯曲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 被引量:12
6
作者 尚庆 刘宗超 鲁晓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3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综述 实验动物模型 人类寿命 实验研究 老龄化社会 骨质疏松症 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2
7
作者 苏松 夏先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545-546,共2页
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经验缺乏 ,急性炎症 ,以及胆道异常解剖是LC胆道损伤的易发因素 ,而胆囊管阻断失败 ,胆囊管误认 ,电灼损伤 ,副肝管误伤等因素则是导致术中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胆道损伤 预防 手术治疗 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洋 廖光荣 +2 位作者 甘仲霖 乔一平 黄朝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长期配戴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病例组99例198眼均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 impressi...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长期配戴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病例组99例198眼均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等检查方法。依据SCL戴镜时间将SCL戴镜者区分为〈5a组,5~10a组和〉10a组,共3组。比较分析各组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杯状细胞密度和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结果:SCL戴镜各组FLS记分、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5~10a组间,及〈5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10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FLS呈正相关(r=0.589,P〈0.01);杯状细胞密度与FLS负相关(r=-0.351,P〈0.01)。结论:长期配戴SCL会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和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改变,且戴镜时间越长,损害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荧光染色 印迹细胞学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忠才 陈良海 罗兴林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14期636-637,共2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时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SCD),预后差。本研究通过对DCM患者QT离散度(QT_d)的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期望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提供参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2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扩张型心肌...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时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SCD),预后差。本研究通过对DCM患者QT离散度(QT_d)的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期望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提供参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2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扩张型心肌病(1981年夏志鸿拟定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70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排除近1个月内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及电解质紊乱者,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1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QT离散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华 熊先骥 +1 位作者 张泽兰 李作孝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0期950-951,共2页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leukin-2receptor, SIL-2R)是活化的T细胞膜上的●肽链成份,是反映T细胞激活的可溶性标志,与许多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既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与脑血管病发生后...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leukin-2receptor, SIL-2R)是活化的T细胞膜上的●肽链成份,是反映T细胞激活的可溶性标志,与许多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既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与脑血管病发生后的病理改变有关。本研究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脑梗塞患者血清SIL-2R水平,目的在于探讨其在脑梗塞发生后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梗塞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5~85岁,平均63.28±12.82岁。均为我院神经科初次发病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脑梗塞体积采用多田公式计算;T=π/6×长轴×短轴×层面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清 SIL-2R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寡核苷酸介导光动力净化白血病细胞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川山 余茜 +1 位作者 吴士明 唐建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如何有效清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残留白血病细胞一直是血液病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 ,所有药物净化方法收效甚微 ,这促使人们寻求新的高效净化策略。试图通过光敏剂修饰反义寡核苷酸介导光动力净化白血病细胞 。
关键词 介导光动力 光敏剂 反义寡核苷酸 净化 白血病细胞 P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晖 徐亮 +3 位作者 庞明辉 万礼仪 王元正 刘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等热量的普通肠内营养(普通营养组),于术前5d和术后1、4、8d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记录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4、8d,免疫营养组多数免疫指标、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炎症指标CRP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内脏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围手术期医护 肠道营养 免疫 细胞 免疫球蛋白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网络技术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刚明 刘力 +3 位作者 莫利群 李刚 欧册华 王晓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以临床麻醉学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建立临床麻醉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培养复合型临床麻醉学人才为目标,对我院临床麻醉教学进行教学改革,营建了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创造了新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临床麻醉学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建立临床麻醉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培养复合型临床麻醉学人才为目标,对我院临床麻醉教学进行教学改革,营建了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创造了新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网络技术 网络教学平台 临床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D、VEGF、PCNA对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意义(附59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国凯 罗开元 +1 位作者 吴斌 时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血管密度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启荣 何延政 刘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距离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亚萍 兰永树 +2 位作者 唐光健 胡兴宇 唐光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扫描面HR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女性(5.29±2.44)mm,右侧(4.55±2.21)mm,左侧(6.04±2.45)mm;男性(5.54±2.58)mm,右侧(4.99±2.46)mm,左侧(6.09±2.61)mm;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右侧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18岁,19~35岁,36~60岁,>60岁),女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60岁组与19~35岁组、36~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18岁组与19~35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统计分析,≤18岁和19~35岁这两个年龄组男、女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胥方元 干锦华 +3 位作者 李卫平 杨敏 刘曦 段小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 脑梗死 死后 患者救治 功能障碍 致残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恶性胶质瘤及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婷 何晓鹏 韩福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5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恶性胶质瘤 临床应用 脑脓肿 转移瘤 神经功能受损 高级别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洪亮 曹跃勇 +6 位作者 唐光才 刁显明 虞德明 张君海 林川 陈丽 梁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共35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VR、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分别记分。结果:(1)三组患者血管密度减影动脉期动脉较静脉显著高,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动脉和静脉均较高,减影静脉期静脉较动脉显著高。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和减影静脉期血管密度组间比较相似,但减影动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低,减影混合动静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高、静脉密度最低,减影静脉期C组静脉密度最高。(2)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①减影动脉期三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C组较A、B组图像质量稍好;②减影混合动静脉期三组混合脑动静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B、C组较A组图像质量好,B、C组图像质量相似;③减影静脉期A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69.5%,B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88.3%,C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100%,C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A、B组。结论: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分别显示脑动静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以动脉期启动扫描阈值70HU图像质量最好,全部血管均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脑静脉的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血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天阳 周清华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膈疝 创伤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