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林业和林木育种研究现状及对我国林木改良的启示
1
作者 罗建勋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4-69,共6页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结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结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次利用。最后就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林木育种 英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干少雄 马光良 +2 位作者 王启和 周永丽 孙鹏 《竹子研究汇刊》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F=6 42 .4 184 * * ,相关系数 r=0 .9878**。据此可将麻竹笋期大致划分为为始发期 ( )、始盛期 ( )、高峰期 ( )、盛末期 ( )和结束期 ( ) 5个时期 ,其中从 7月中旬至 10上旬的发笋盛期 ( ~ )发笋量占全年发笋量的 83.79%。麻竹发笋前 10~ 6 0 d的旬平均温、最低温、最高温、≥ 10℃积温以及降雨量和温湿系数对发笋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种麻 引种 竹笋 发笋量 积温 四川盆地 节律 高峰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不同培育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殷国兰 杨金亮 刘光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5期139-141,共3页
对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香樟、油樟、岩桂、檫木、四川大头茶等)进行了不同培育模式的造林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了此5种乡土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在3种培育模式中,油樟、香樟材叶兼用培育模式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 乡土树种 培育模式 退耕还林 四川
全文增补中
川西云杉天然林分布特点和种内群体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远伟 罗建勋 +2 位作者 胡庭兴 辜云杰 曹小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86,共6页
【目的】系统揭示川西云杉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方法】以川西云杉天然分布区内12个有代表性的群体、每个群体的30个单株为试材,测定其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12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 【目的】系统揭示川西云杉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方法】以川西云杉天然分布区内12个有代表性的群体、每个群体的30个单株为试材,测定其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12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川西云杉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9.69%,34.19%,27.20%和45.82%,以种鳞的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群体间变异(36.53%)小于群体内变异(63.47%);以川西云杉全分布区内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小生态分布区;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川西云杉的12个群体划分为3类,白玉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九龙、雅江和色达群体聚为一类,其余8个群体聚为一类。【结论】川西云杉天然林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群体内分化明显高于群体间,因此在遗传改良工作中进行优良群体选择和利用时,应该加大对优良个体选择和利用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天然林 分布特点 表型变异 群体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建勋 李晓清 +4 位作者 孙鹏 王乐辉 胡贵如 王富林 郑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85,共6页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云杉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的均值为(1.75±0.1992)mm,变幅为1476~2022mm;管胞宽度的均值为(27.66±5.3806)μm,变幅为20.41~37.44μm;管胞长度宽度的均值为66.13±141716,变幅为45.96~90.25;基本密度的均值为0.3694gcm3,变幅为0.3049~0.4306gcm3.云杉天然群体的木材基本密度稍高于云杉中幼人工林的,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树木改良活动中可作为独立性状进行选择.依据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特征,可进行优良纸浆材群体的初步选择和群体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管胞 木材基本密度 性状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秃爱沙木茎和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雪婧 罗建勋 +2 位作者 石大兴 周魏 王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7,共4页
为探讨光秃爱沙木(Eremophila glabra)适应干旱的机理,本文对其叶片、叶柄、茎制作石蜡切片,对其相关部位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上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秃爱沙木的解剖结构具有一些典型的耐旱植物特征,如具有表皮毛、腺毛、叶片厚、... 为探讨光秃爱沙木(Eremophila glabra)适应干旱的机理,本文对其叶片、叶柄、茎制作石蜡切片,对其相关部位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上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秃爱沙木的解剖结构具有一些典型的耐旱植物特征,如具有表皮毛、腺毛、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秃爱沙木 形态解剖结构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建勋 孙鹏 +1 位作者 王乐辉 李晓清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8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重要的生长性状是苗当年高、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云杉苗期地径生长量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侧枝数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种源间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把1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10个生长性状的综合指数对参试的17个种源进行排序和苗期初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种源试验 生长性状 苗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香树种子大小分布及其变异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光华 操国兴 +1 位作者 杨金亮 殷国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087-14088,共2页
研究了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人工连香树种群个体种子大小分布及变异。结果表明,连香树种子大小分布呈正态分布,种子大小为(0.4±0.1)mg,其变化范围为0.1~1.2mg;连香树个体间种子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异幅度较大... 研究了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人工连香树种群个体种子大小分布及变异。结果表明,连香树种子大小分布呈正态分布,种子大小为(0.4±0.1)mg,其变化范围为0.1~1.2mg;连香树个体间种子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为31.8%;种子大小变异可能来源于个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种子大小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市核桃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初步研究
9
作者 王凘璐 江晓东 +1 位作者 罗建勋 李强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5期92-94,共3页
为有效防治自贡市核桃主要病害,采用踏查、访问调查和设标准地定期调查等方法,对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大安区何市镇、富顺县永年镇、荣县金花镇、荣县旭阳镇、荣县铁厂镇的16个核桃园进行调查,初步鉴定出为害核桃的病害有7种,其中真菌... 为有效防治自贡市核桃主要病害,采用踏查、访问调查和设标准地定期调查等方法,对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大安区何市镇、富顺县永年镇、荣县金花镇、荣县旭阳镇、荣县铁厂镇的16个核桃园进行调查,初步鉴定出为害核桃的病害有7种,其中真菌性病害6种、细菌性病害1种。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核桃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核桃根腐病等病害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病害 为害特点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引种刚火松幼龄期高生长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启和 熊大国 +3 位作者 杨金亮 曹小军 魏德志 冯绍惠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48-51,共4页
运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四川两个引种试验地点刚火松树龄1 a^3 a生的高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与作为对照的当地乡土树种马尾松相比较,刚火松1 a生高生长在川北的广元市元坝区和川南的泸州市泸县2个试验地点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运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四川两个引种试验地点刚火松树龄1 a^3 a生的高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与作为对照的当地乡土树种马尾松相比较,刚火松1 a生高生长在川北的广元市元坝区和川南的泸州市泸县2个试验地点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泸县刚火松2 a生和3 a生高生长极显著大于元坝,但与泸县马尾松相比较未显露出杂种优势。元坝刚火松2 a生和3 a生高生长比马尾松分别大73.3%和62.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析比较了刚火松和马尾松在两个试验地点的年净高增长趋势。讨论了近30年来中国引种刚火松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生长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火松 引种 高生长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引种丛生竹冻害初报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鹏 吴越华 +4 位作者 马光良 干少雄 包中才 熊大国 王启和 《世界竹藤通讯》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笋竹产业是四川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是构建区域笋竹基地周年产笋的关键。冬季低温冻害是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的主要制约因子。通过对12个竹种定植3年的冻害监测分析,各丛生竹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冻... 笋竹产业是四川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是构建区域笋竹基地周年产笋的关键。冬季低温冻害是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的主要制约因子。通过对12个竹种定植3年的冻害监测分析,各丛生竹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冻害程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竹种和不同的丛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纬度梯度冻害程度要大于海拔梯度,但在山地立地条件下,海拔控制尤为重要。推荐了5个适宜四川秦巴山区域低山河谷、丘陵区立地条件的丛生竹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低温 丛生竹 引种 海拔梯度 冻害 秦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及贮藏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汉利 罗建勋 +2 位作者 辜云杰 孙雁霞 邬晓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8-981,共4页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随时间进展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能是种子贮藏养分水解的生理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 种子 萌发 抗氧化酶 贮藏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丙二醛和氧自由基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雁霞 罗建勋 +2 位作者 龙汉利 辜云杰 邬晓勇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对桢楠(Phoebe zhennan)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RO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测定,以了解这些生理指标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OD活性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当发芽完全后出现下降,... 对桢楠(Phoebe zhennan)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RO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测定,以了解这些生理指标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OD活性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当发芽完全后出现下降,之后趋于平缓;MDA和ROS的含量变化则相反,从种子吸胀开始到开始发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在后期有上升趋势,并趋于平缓,这说明在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SOD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降低膜脂氧化程度,促进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 种子萌发 丙二醛 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的地理分布及其潜在适宜栽培区区划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芙蓉 罗建勋 杨马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10'35°30'N,102°45'121°40'E,垂直分布点位于海拔14 2 500 m。温度和降雨对山桐子分布的影响较大,而土壤条件次之,这与山桐子耐贫瘠的特性相一致。山桐子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 21℃,适宜年降水量为800 1 8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温为-3 8℃,适宜越夏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4℃。山桐子的潜在最适宜和较高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山区、大巴山、武陵山、苗岭、雪峰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戴云山、大别山、伏牛山、云贵高原以东、大瑶山和云开大山以北地区;四川盆中丘陵区、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为一般适宜区。[结论]本文阐明了山桐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和主要气候特征,并采用Maxent进行了山桐子潜在分布区预测和适宜栽培区区划,为我国山桐子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MAXENT 地理分布区 适宜栽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加松F_2子代一年生苗高的变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干少雄 王启和 +4 位作者 王勋杰 熊大国 代仕高 曹小军 蒲春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2-94,共3页
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宜宾市珙县、广元市元坝区进行了湿加松Pee×Pch (Pinuselliottiivar .elliottii×P .caribaeavar .hondurensis)F2 子代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3个地点的平均苗高分别为 33 12cm、2 5 4 2cm、2 1 0 3cm ,... 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宜宾市珙县、广元市元坝区进行了湿加松Pee×Pch (Pinuselliottiivar .elliottii×P .caribaeavar .hondurensis)F2 子代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3个地点的平均苗高分别为 33 12cm、2 5 4 2cm、2 1 0 3cm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呈现随海拔和主要气象因子的渐变变异趋势 ,海拔越低、年均温和≥ 10℃积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无霜期越长 ,平均苗高越大且变异系数越小。初步认为湿加松在四川引种的适宜条件为 :海拔 5 0 0m左右 ,年均温≥ 17 0℃ ,≥ 10℃积温 5 6 0 0℃以上 ,年降水量 115 0mm左右 ,无霜期≥ 32 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杂种 育苗 变异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光华 张春梅 +2 位作者 操国兴 杨金亮 殷国兰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连香树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加云杉离体休眠芽的复壮与增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建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7-94,共8页
报道了13年生西加云杉优树休眠芽离体培养的实验系统和初步结果。休眠芽破顶及形态发生可分为5种类型。楔形外植体在CM+IBA0.055mg/L+KT0.025培养基上,经20~69天初次培养,有77.78%的休眠嫩梢破... 报道了13年生西加云杉优树休眠芽离体培养的实验系统和初步结果。休眠芽破顶及形态发生可分为5种类型。楔形外植体在CM+IBA0.055mg/L+KT0.025培养基上,经20~69天初次培养,有77.78%的休眠嫩梢破顶形成自由生长芽。不同无性系之间嫩梢伸长率有明显差异。自由生长芽在CM+6-BA1.50+NAA0.01培养基上继代增殖,继代周期为30~35天,增殖系数3~8倍,随着继代培养次数增加(3~5次),自由生长芽得到部分复壮,腋芽和不定芽增殖率直线增加,腋芽和不定芽增殖率与无性系之间相关系数不显著。西加云杉优树的离体复壮和繁殖,可望为该树种提供一条可选择的无性繁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加云杉 离体培养 复壮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区笋竹产业潜力与资源培植配置
18
作者 孙鹏 王启和 +3 位作者 马光良 沈玉龙 干少雄 周永丽 《竹子研究汇刊》 2006年第1期37-42,56,共7页
川陕革命老区大巴山区拥有优良乡土竹种资源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山地立体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竹林经营类型转换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竹业发展的根本。山地立体生态环境是竹林类型分布和资源培植配置的主导因素,是大巴山笋竹产业发展... 川陕革命老区大巴山区拥有优良乡土竹种资源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山地立体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竹林经营类型转换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竹业发展的根本。山地立体生态环境是竹林类型分布和资源培植配置的主导因素,是大巴山笋竹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在分析大巴山区竹资源基础与笋用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围绕周年产笋的区域基地建设进行了笋用竹资源培植配置设计,涉及11个竹种,3种培植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区 笋竹产业 经营转换 资源培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不同种源幼树生长特性及叶片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峰 严贤春 +2 位作者 罗建勋 刘芙蓉 王凘璐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为进行青钱柳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对四川沐川、贵州黎平、湖南东安、湖北五峰和江西修水5个种源的青钱柳幼树生长特性和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不同种源间幼树生长特性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幼树的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 为进行青钱柳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对四川沐川、贵州黎平、湖南东安、湖北五峰和江西修水5个种源的青钱柳幼树生长特性和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不同种源间幼树生长特性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幼树的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面积的差异等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叶片厚度和复叶叶柄粗度和复叶叶柄长度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种源青钱柳幼树的生长和叶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最长侧枝粗度、侧枝数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侧枝数量、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面积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面积分别与复叶叶柄长度、复叶叶柄宽度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7.18%。经综合评价,不同种源青钱柳幼树综合得分最高的为四川沐川、贵州黎平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不同种源 生长特性 叶片性状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梅1号”果梅良种选育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凘璐 罗建勋 高洁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按照经济林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技术规程,通过严格的走访调查、初选、复选、决选选育程序,自2001年起对达州市果梅重点分布区开展果梅优树选择,2006年初选205株优树,2016年决选1株,2017年3月经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为林木良... 按照经济林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技术规程,通过严格的走访调查、初选、复选、决选选育程序,自2001年起对达州市果梅重点分布区开展果梅优树选择,2006年初选205株优树,2016年决选1株,2017年3月经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为林木良种,命名为"达梅1号"。"达梅1号",果肉率85.5%,枸橼酸含量23.2%,是四川优良乡土果梅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达梅一号 良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