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西南低涡引发南充持续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书慧 刘佳 +1 位作者 李晓容 罗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75-280,共6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以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发生在南充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空切...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以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发生在南充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空切变线及前期不稳定能量释放引发强对流天气;第2阶段为西南低涡影响,影响时间较长。此次西南低涡生成属于高原切变类,低涡首先出现在500 hPa切变线南侧下层的850 hPa,后垂直发展到700 hPa,深厚阶段正涡度柱伸展至400 hPa,呈自下而上的近垂直结构。在西南低涡维持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云团是这次暴雨产生的重要系统。南充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之低层辐合中心与西南低涡伴随的低空急流耦合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作用。南充受西太平洋副高西侧持续的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孟加拉湾的充沛水汽,且中低层南充一直处在水汽辐合上升区域,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市一次持续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微 廖文超 +2 位作者 杨雪 彭江维 王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2期33-36,49,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站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四川省内攀枝花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青藏高原低涡大尺度天气系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站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四川省内攀枝花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青藏高原低涡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背景条件下,第1阶段强降水是涡旋云系气旋性旋转南下时不断生消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中尺度雨团是暴雨的主要表现特征;第2阶段是在低涡切变东南移的过程中,该市低层辐合明显加强,触发了MCS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降水出现在MCS中部冷云区及梯度大值区。地形的强迫抬升,对此次过程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TBB 中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