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中西部地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辉 《社会保障研究》 2011年第5期85-91,共7页
推进社会化养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是各级政府为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谐社会的重要政策举措。然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快其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思想上对其发展予以重视;进一步落实... 推进社会化养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是各级政府为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谐社会的重要政策举措。然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快其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思想上对其发展予以重视;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上对其发展予以支持;构建专业的评估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整合现有资源,提供教育培训,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达州市 民办养老机构 发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适用性条件及其前景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道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5,共7页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正成为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该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就中国的实践而言,不仅在经济...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正成为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该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就中国的实践而言,不仅在经济、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协商民主的适用性条件,而且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主导、政府对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地方民主新形式的示范、解决权力运行问题的需求以及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等等,相信协商民主在中国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 适用性条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显明 程子彪 周丽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4,共7页
通过统计中国内地各省区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与金额总量、地理学专业奖项表彰奖励人次、硕博士点数量,采用特尔斐法定量化测度了各省区地理学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内地各省区地理学发展水平的空... 通过统计中国内地各省区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与金额总量、地理学专业奖项表彰奖励人次、硕博士点数量,采用特尔斐法定量化测度了各省区地理学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内地各省区地理学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中西部;北京是我国地理学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区,是地理学研究的中心。分析认为,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压力、国家政策、人才等因素导致了省区间地理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增强发展意识、加强人才引进、给予扶持等措施是实现各省区地理学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发展水平 省际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扩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南景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87,共4页
西电东送指导思想的高瞻远瞩、兼顾多方利益的实施目的以及受益主体的多元发展对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西电东送的能源、能源转化、能源就地转化的特点与能源就地转化的特点完全相同,其实施目的与能源就地转化的... 西电东送指导思想的高瞻远瞩、兼顾多方利益的实施目的以及受益主体的多元发展对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西电东送的能源、能源转化、能源就地转化的特点与能源就地转化的特点完全相同,其实施目的与能源就地转化的目的趋同。这使得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亟需扩展。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能源产地根据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自身的资源禀赋,在能源开发之后,将能源输送到既定需求地并收取足够的补偿费用或者就地延长能源产业链以提高本地能源的产业附加值,尽可能地把本地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本地能源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电东送 能源就地转化 概念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南景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3-56,74,共5页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理论基础的缺失使之正当性成为疑问。欲使我国能源就地转化实施与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理论基础研究迫在眉睫。研究表明,能源国家所有权的限制是能源就地转化的宪法基础,能源资源优...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理论基础的缺失使之正当性成为疑问。欲使我国能源就地转化实施与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理论基础研究迫在眉睫。研究表明,能源国家所有权的限制是能源就地转化的宪法基础,能源资源优先权是能源就地转化的能源法基础;可持续发展是能源就地转化的环境法基础;博弈论是能源就地转化的经济学基础;和谐社会是能源就地转化的社会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就地转化 国家所有权 能源资源优先权 可持续发展 博弈论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价值共识问题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文翔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167,共6页
基于价值多元事实的价值共识探讨是当代现实政治反思的维度之一。西方理论界,尤其是自由主义,对此问题的分析从来都是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其实,这个现代性悖论一直在马克思的视野之中。马克思早年基本是秉持自由主义立场,同样的困惑使他... 基于价值多元事实的价值共识探讨是当代现实政治反思的维度之一。西方理论界,尤其是自由主义,对此问题的分析从来都是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其实,这个现代性悖论一直在马克思的视野之中。马克思早年基本是秉持自由主义立场,同样的困惑使他转向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共识思想:价值共识根源于社会生活,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最终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价值 公共利益 价值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税基本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德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8,共3页
环境税作为重要的环境规制手段,已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其他国家环境税的成功经验来看,环境税的制定涉及适用范围、纳税环节、税率、实现途径等问题。尽管环境税是理想的环境保护政策工具,但是环境税的制定并不会像书本上告诉我... 环境税作为重要的环境规制手段,已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其他国家环境税的成功经验来看,环境税的制定涉及适用范围、纳税环节、税率、实现途径等问题。尽管环境税是理想的环境保护政策工具,但是环境税的制定并不会像书本上告诉我们的那样简单,环境税的立法者必须面对来自技术层面、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 基本优势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陈炯明交恶原因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良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由产生嫌隙到矛盾斗争以至于公开的决裂,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与发展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统一中国的革命理想与陈炯明割据思想的激烈冲突,决不是因为陈炯明“具有民主思想”而“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 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由产生嫌隙到矛盾斗争以至于公开的决裂,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与发展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统一中国的革命理想与陈炯明割据思想的激烈冲突,决不是因为陈炯明“具有民主思想”而“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意”。不顾史实地褒扬陈炯明,贬低孙中山,甚至于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均归咎于孙中山,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在谋求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孙中山并非没有“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斗争。恰恰相反,他正是从一次次和平努力失败的痛苦经历中,逐渐认识并且坚定地走上了用武力统一中国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陈炯明 北伐 统一 割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垄断法中的相对经济强势地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德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95-96,共2页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已毋庸置疑,但对于滥用相对经济强势地位的行为是否也应由反垄断法规制仍有疑虑。相对经济强势地位行为本质属性决定了对其滥用加以强制规定的必要性,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对于滥...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已毋庸置疑,但对于滥用相对经济强势地位的行为是否也应由反垄断法规制仍有疑虑。相对经济强势地位行为本质属性决定了对其滥用加以强制规定的必要性,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对于滥用相对经济强势地位行为的规制,以期引起我国立法对于该行为的关注,并据此设计合理可行的法律规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经济强势地位 滥用 规制立法例 我国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当代命义的分析
10
作者 文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无意重新界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而是从理论批判和体用分析两个维度,论证了意识形态在理论上是发展而不停滞的,在现实性上是实用而不抽象的,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路做出新的理解和说明。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学术思想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探讨
11
作者 卢双鹏 曹娜 《绿色科技》 2011年第9期171-174,共4页
指出了旅游地营销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优质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终点,因此乡村旅游目的地必须在分析市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在充分理解乡村旅游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及其市场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旅游营... 指出了旅游地营销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优质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终点,因此乡村旅游目的地必须在分析市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在充分理解乡村旅游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及其市场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旅游营销主体、客体及内容、营销工具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4P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目的地营销 旅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