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牙周炎自然病程1年观察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萍 章锦才 +3 位作者 黄海云 张蕴惠 庞若愚 戚刚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病程的自然发展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66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自然病程观察,分别在基线、12个月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量(AL)、探诊出血(B0P),每个牙检查6个位点,...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病程的自然发展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66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自然病程观察,分别在基线、12个月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量(AL)、探诊出血(B0P),每个牙检查6个位点,对其中的111例牙周炎患者,分析其IL-1A-889、IL-1B+3954的基因多态性。结果:166人平均牙周袋深度增加1.12 mm,平均附着丧失量增加1.628 mm;有94位患者249个牙位出现了AL≥2 mm。没有发现IL-1A-88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快速进展组(至少1个部位AL增加≥2 mm)和非快速进展组间有显著性差异;IL-1B+3954基因型1/2的分布和等位基因2的频率在快速进展组高于非快速进展组(P<0.05)。1年后PD的改变和AL的改变在IL-1A-889和IL-1B+3954不同基因型携带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个体其牙周病变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虽然IL-1B+3954等位基因2的频率在快速进展组高于非快速进展组,但分布频率很低,实际意义可能不大;没有发现PD和AL的改变与IL-1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IL-1基因多态性 牙周袋 牙周附着丧失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淑娟 苗棣 徐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牙周炎 MATRIX GPI锚定蛋白 MMP-14 MMPS 穿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病程纵向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兰倩 黄萍 +1 位作者 郑广宁 刘豫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对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治疗期的22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9个月的纵向观察。每3个月给予口腔卫生宣教,龈上下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并在基线和每次复查时记录临床检查指标,包括...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对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治疗期的22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9个月的纵向观察。每3个月给予口腔卫生宣教,龈上下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并在基线和每次复查时记录临床检查指标,包括:探诊牙周袋深度(PPD)、探诊附着水平(PAL)和探诊出血(BOP)。结果:患者平均PPD减少0.44 mm,PAL增加0.38 mm,病情的好转主要集中在观察期的前3个月。4mm以上的牙周袋较浅袋更易随时间延长发生牙周袋深度增加,后牙较前牙有更多位点出现牙周袋加深。结论:非手术基础治疗配合定期维护,在较短观察期内可使大多数位点临床指标保持稳定甚至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专科治疗 纵向研究 维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及MMP-8在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孟姝 陈宇 +2 位作者 吴亚菲 赵筱芩 赵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牙周炎模型的牙周组织中MMP-1及MMP-8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MMP-1、MMP-8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MMP-1、MMP-8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牙周炎模型的牙周组织中MMP-1及MMP-8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MMP-1、MMP-8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MMP-1、MMP-8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MMP-1、MMP-8在牙龈炎、牙周炎的牙龈上皮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主要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其变化趋势为:由健康牙周组织的弱阳性表达,变为急性龈炎、急性牙周炎的强阳性表达,到慢性牙周炎时期,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结论:MMP-1、MMP-8在牙周炎症组织中,随着炎症进程呈现不同特征的表达,可能直接参与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牙周炎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帆 徐国超 +3 位作者 黄萍 王佑娟 曹桂芬 赵美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892,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CRP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及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的基因型分布。并与牙周健康的对照组... 目的:初步分析CRP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及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的基因型分布。并与牙周健康的对照组基因型对比,统计分析慢性牙周炎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是否与CRP+1059G/C的基因多态性有关。结果: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组、慢性牙周炎组与对照组的CRP+1059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223,P=0.994),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3组受试者中GG基因型最多,GC型次之,CC型最少。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与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基因多态性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帆 曹桂芬 +1 位作者 黄萍 侯海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C-反应蛋白(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1059G/C的基因型分布,并与慢性牙周炎组及牙... 目的:初步分析C-反应蛋白(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1059G/C的基因型分布,并与慢性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相比较,统计分析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是否与CRP+1059G/C的基因多态性有关。结果: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慢性牙周炎及正常对照组在CRP+1059基因型分布上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831),在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受试者中GG基因型最多,GC型次之,CC型最少,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初步研究未发现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但有必要扩大样本予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基因多态性 侵袭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桂皮醛对口腔致龋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霞 黄萍 李丛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法药敏敏感试验,测定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ec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桂皮醛能明显...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法药敏敏感试验,测定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ec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桂皮醛能明显抑制分离的50株临床株,其MIC值在(32~256)mg/L之间,微荣球菌(V.parvula)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39.000±0.026)mg/L;丙酸杆菌(P.propionicum)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28.000±0.000)mg/L;颊纤毛菌(L.buccali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3.000±0.027)mg/L;变形链球菌(S.mutan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3.00±0.021)mg/L;粘性放线菌(A.viscosu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48.00±0.02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龋菌 桂皮醛 琼脂稀释法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映荷 管东华 +4 位作者 陆轩 满毅 戴巧群 黄萍 宫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种植体周围炎有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选取的59例种植患者根据有无探诊出血及牙槽骨吸收分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和成功种植体组;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颊黏膜拭子提... 目的: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种植体周围炎有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选取的59例种植患者根据有无探诊出血及牙槽骨吸收分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和成功种植体组;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IL-1α-889、IL-1β-511和IL-1β+3954三个位点进行基因型的测定。结果:显示携带IL-1β+3954基因型Ⅰ/Ⅱ杂合子的患者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携带IL-1β+3954基因型Ⅰ/Ⅰ纯合子的患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3954Ⅰ/Ⅱ基因型相对于IL-1β+3954Ⅰ/Ⅰ基因型的比值比是12.894(P<0.05),吸烟的比值比是7.718(P<0.05)。结论:IL-1β+3954基因型Ⅰ/Ⅱ杂合子型和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俞少杰 章锦才 +2 位作者 张蕴惠 黄萍 刘红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初步研究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 ,筛选过氧化氢高产菌株。方法 :从牙周健康人群口腔中收集血链球菌 ,采用酚红 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板法测定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量 ,并测定细菌的蛋白含量以定量观察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 目的 :初步研究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 ,筛选过氧化氢高产菌株。方法 :从牙周健康人群口腔中收集血链球菌 ,采用酚红 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板法测定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量 ,并测定细菌的蛋白含量以定量观察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结果 :每微克菌蛋白的血链球菌Ⅱ型 (又称为口腔链球菌 ,Streptococcusoralis ,S .oralis)产生过氧化氢的量高于血链球菌Ⅰ型 (Streptococcussanguis ,S .sanguis) (P<0 .0 5 ) ;有氧培养时血链球菌比厌氧培养产生更多的过氧化氢 (P <0 .0 5 ) ;和国际标准株S .oralisATCC10 5 5 7相比 ,S .oralis临床分离株 1~ 12能稳定地产生较高的过氧化氢。结论 :血链球菌在有氧和厌氧情况下都能产生过氧化氢 ,有氧时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更强 ;S .oralis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高于S .sanguis ,同一种细菌的不同株之间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过氧化氢 差异 口腔链球菌 筛选 过氧化氢高产菌株 酚红-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棣 高雳 +4 位作者 赵蕾 邓辉 王韵 郭淑娟 吴亚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702(Ib型)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于孵育后0.5、1和3 h,收集细胞蛋白,应用Westen-blot检测N-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对KB细胞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中ⅡfimA型组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其它fimA型组。结论:P.g可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成分,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Ⅱ型fimA型P.g水解上皮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的能力强于其它fimA型。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是P.g的致病力差异的基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分型 KB细胞 钙粘素 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辉 吴亚菲 丁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6,共4页
目的:研究Pg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建立Pg感染HUVEC细胞株EA.hy926的体外模型,虎红染色法观察Pg381和Pg33277菌株感染HUVEC 6 h和24 h后,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黏附量的变化。结果:培养6 h时... 目的:研究Pg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建立Pg感染HUVEC细胞株EA.hy926的体外模型,虎红染色法观察Pg381和Pg33277菌株感染HUVEC 6 h和24 h后,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黏附量的变化。结果:培养6 h时Pg381感染组的THP-1细胞黏附量相对值为0.210±0.025,高于Pg33277感染组(0.078±0.024,P<0.05)和空白对照组(0.062±0.022,P<0.05),Pg33277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无差异。24 h时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Pg381感染HUVEC后能显著促进其与单核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釉原蛋白基因转染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川江 章锦才 +1 位作者 徐琛蓉 张蕴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25-27,共3页
分析釉原蛋白基因转染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基因增强牙周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人釉原蛋白基因转入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内,Zeoin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以ELISA法检测重组釉原蛋白在转染细... 分析釉原蛋白基因转染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基因增强牙周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人釉原蛋白基因转入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内,Zeoin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以ELISA法检测重组釉原蛋白在转染细胞内以及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进一步以MTT比色法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釉原蛋白基因转染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可以在胞内合成重组人釉原蛋白并将其分泌至胞外,表达浓度分别为0.277μg/mL和0.147μg/mL;与未转染组相比,釉原蛋白基因转染可显著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并且差异随时间增大。转染后的牙龈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外源性釉原蛋白基因能够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获得表达,并显著促进其增殖以及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可以应用于基因增强牙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成纤维细胞 釉原蛋白 基因转染 细胞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的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娟 孙卫斌 +1 位作者 卢春 唐桂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5-397,F002,共4页
目的:建立能稳定表达BMP2的成纤维细胞系。方法:运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将含有人B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2导入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MP2基因的稳定转... 目的:建立能稳定表达BMP2的成纤维细胞系。方法:运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将含有人B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2导入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MP2基因的稳定转染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细胞内有BMP2mRNA的转录,胞内及胞外有BMP2蛋白的表达。结论:采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法可成功地将外源性hBMP2基因导入NIH3T3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诱导牙周膜细胞骨化分化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基因转染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sIL-1RⅠ重组载体体外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14
作者 赵川江 章锦才 +1 位作者 徐琛蓉 张蕴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sIL-1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的表达产物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sIL-1RⅠ体外转染CHO细胞,MTT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能否阻断IL-1β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sIL-1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的表达产物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sIL-1RⅠ体外转染CHO细胞,MTT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能否阻断IL-1β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中表达的sIL-1RⅠ能阻断不同浓度IL-1β抑制A375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PcDNA3/sIL-1RⅠ重组质粒在体外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具有相应生物学活性的目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cDNA3.1/sTNFRⅠ在小鼠体内表达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徐琛蓉 章锦才 +1 位作者 赵川江 张蕴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1/sTNF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体内能否有效表达目的产物,为探索利用该载体基因治疗TNFα介导的炎性疾病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将PcDNA3.1/sTNFRⅠ载体直接注入小鼠胫前肌,ELISA法检测肌肉匀浆中的sTNFRⅠ表达...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1/sTNF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体内能否有效表达目的产物,为探索利用该载体基因治疗TNFα介导的炎性疾病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将PcDNA3.1/sTNFRⅠ载体直接注入小鼠胫前肌,ELISA法检测肌肉匀浆中的sTNFRⅠ表达。结果在注射后7d与10d,PcDNA3.1/sTNFRⅠ注射组小鼠肌肉匀浆中sTNFRⅠ表达的量均显著高于PcDNA3.1注射组(P<0.01),注射后第10天sTNFRⅠ表达量高于第7天sTNFRⅠ表达量(P<0.01)。结论采用直接注射法将PcDNA3.1/sTNFRⅠ载体转移入肌肉内可以使目的基因得到一定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