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模型的宫颈细胞病理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廖欣 郑欣 +3 位作者 邹娟 冯敏 孙亮 杨帆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自动筛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进行初步检测,再采用改进Chan-Vase模型进行精确分割,提取出细胞(粘连簇团)中的不同区域。然后...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自动筛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宫颈细胞病理图像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进行初步检测,再采用改进Chan-Vase模型进行精确分割,提取出细胞(粘连簇团)中的不同区域。然后,结合病理诊断专家规则,构建相应的正交特征集。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集成模型进行正常、疑似病变二分类识别,完成计算机辅助诊断。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宫颈病理细胞(粘连簇团)的分类识别,具有较高的正确率(84%)与较低的误判率(2.1%)。满足了在保证判断正确率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将疑似病变样本误判为正常样本的实际病理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病理 筛查 神经网络集成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炼 杨开选 +4 位作者 王巍 江炜 李雷 于娜 何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因阴道出血、卵巢肿块就诊,平...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因阴道出血、卵巢肿块就诊,平均年龄41.3岁。病变主要位于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内、阴道后穹窿、直肠前壁及左侧阔韧带后叶。眼观:均为类圆形息肉样肿块,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软,4例病变单发,2例多发。镜检:病变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类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短梭形细胞构成,伴成簇的厚壁血管。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均无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腺上皮细胞ER、PR、CKpan阳性;间质细胞ER、PR、vimentin、CD10阳性,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Ki-67增殖指数<5%。截止随访日期均未见患者复发。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罕见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卵巢宫内膜样腺癌、苗勒管乳头状瘤和纤维上皮性息肉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宫颈细胞病理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欣 郑欣 +3 位作者 邹娟 冯敏 孙亮 杨开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8-537,共10页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检测出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接着,利用VGG 16深度卷积神经网... 针对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检测出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接着,利用VGG 16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技术,对检测出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进行精确识别。为了提高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在进行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检测、识别的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同时,针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缺乏宫颈细胞病理液基涂片扫描图像数据集的问题,我们收集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的典型LCT筛查病例,建立了宫颈细胞病理图像HXLCT数据集,并由资深病理医生完成数据标注。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宫颈细胞病理涂片扫描图像中的细胞(粘连簇团)区域检测(正确率为91.33%),并能对检测出的区域完成正常、疑似病变二分类识别(正确率为91.6%,召回率为92.3%,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914)。本文工作将有助于宫颈细胞病理自动筛查系统的开发,对于宫颈癌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病理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增强 迁移学习 智能辅助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颗粒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礼燕 刘金星 +1 位作者 黄安亮 杨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子宫颈GCT及1例外阴GCT的临床资料、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GCT患者年龄38岁,因不规则阴道...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子宫颈GCT及1例外阴GCT的临床资料、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GCT患者年龄38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就诊。肿物位于子宫颈后唇,镜下肿瘤主要位于子宫颈肌层。外阴GCT患者年龄32岁,因发现外阴肿物1年,肿物增大2个月就诊。肿物位于右侧大阴唇,镜下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及皮下。2例组织病理学特点相似,表现为增生的肿瘤细胞浸润邻近肌层或结缔组织,瘤细胞呈巢片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体积较大,可见较多嗜伊红均质细颗粒。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NSE、S-100、CD68及CD56均为强阳性,vimentin阳性,Caldesmon、α-inhibin和Sall-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肿瘤细胞胞质颗粒刚果红及PAS染色均呈阳性。结论GCT发生在女性生殖道者罕见,典型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明确诊断,需与外阴及子宫颈的其它大细胞病变鉴别。GCT最佳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女性生殖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精准病理学评估和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开选 唐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5-497,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生育功能 发病年龄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 生育能力 子宫颈癌 年轻化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髓系肉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其军 成殷 +5 位作者 周春菊 伏利兵 张楠 姚兴凤 王巍 何乐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5例儿童MS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PO、溶菌酶(Lysozyme)、CD68、CD43、CD33等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MS患儿年龄14... 目的探讨儿童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5例儿童MS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PO、溶菌酶(Lysozyme)、CD68、CD43、CD33等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MS患儿年龄14天~13岁,平均3.2岁,男童14例,女童1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皮疹及包块,主要位于头面部。镜下以母细胞型为主,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浸润皮肤附属器及皮下脂肪组织,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态单一。瘤细胞中等或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瘤细胞核不规则,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小核仁,胞质少。免疫组化表达一种以上的髓系相关抗原(MPO、Lysozyme、CD43、CD68)。结论儿童MS预后极差,免疫组化检测对于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同时应检查外周血及骨髓情况,综合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染色联合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在子宫内膜癌MSI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寇玉玲 王梅 +3 位作者 况薇 梁冬妮 冯敏 王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近年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已逐步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转向探索子宫内膜癌更为精准的分子分型特征,而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检... 近年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已逐步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转向探索子宫内膜癌更为精准的分子分型特征,而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检测,有利于Lynch综合征的筛查和免疫治疗的选择[1-2]。目前,PCR+毛细管电泳法(PC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是国内公认的MSI检测金标准,也是MSI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3]。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肿瘤样本不足以进行PCR-CE检测,以及MMR与MSI检测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技术层面考虑可能是肿瘤细胞含量不足、样本质量欠佳、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及结果判读的主观性等因素。激光显微切割(laser microdissection,LMD)技术是在显微镜直视下从组织切片中获得单一类型细胞群,并通过结合不同染色技术精准识别目的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或功能,通过提取目的DNA进一步研究肿瘤基因组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激光显微切割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及与宫颈病变关系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唐霄 杨帆 +5 位作者 何英 李雷 江炜 徐炼 于娜 杨开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妇科就诊29832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2398例同时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进... 目的:探讨女性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妇科就诊29832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2398例同时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分组,包括慢性宫颈炎症组599例;CINⅠ组437例;CINⅡ/Ⅲ组906例(CINⅡ338例,CINⅢ568例);宫颈癌组456例。结果:HPV感染率为25.20%(7518/29832),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03%(6275/29832)、4.17%(1243/29832)、5.94%(1772/29832)。常见的高危型HPV为HPV16、58、33、52、18。随着年龄增加,HPV感染率呈现增高趋势。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增高。所有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型HPV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33、18、52;在宫颈癌组中为HPV16、18、58、33、52;在CINⅡ/Ⅲ组为16、58、33、52、18。在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均以单一感染为主,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为16、58、33、52、18,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亚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术中冷冻切片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亮 沈扬眉 +1 位作者 徐炼 吴秀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360,共7页
背景与目的:卵巢成熟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MCT)发生恶变非常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常需通过术中快速冷冻切片(frozen section,FS),明确诊断后指导临床医师开展进一步手术,该研究旨在探讨卵巢MCT发生恶变时,导致术中冷冻切片诊... 背景与目的:卵巢成熟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MCT)发生恶变非常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常需通过术中快速冷冻切片(frozen section,FS),明确诊断后指导临床医师开展进一步手术,该研究旨在探讨卵巢MCT发生恶变时,导致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与最终诊断不一致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MCT病例,重点分析发生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导致术中冷冻发生误诊的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 213例卵巢MCT患者中有5 790例送检术中冷冻切片,发生恶变的患者共18例。恶变成分为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6例、类癌1例、腺鳞癌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及恶性黑色素瘤1例。18例患者中有14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与最终诊断的肿瘤良恶性相符合,4例通过冷冻切片能够确定恶性成分发生于卵巢畸胎瘤。结论:对卵巢畸胎瘤恶变冷冻切片诊断与最终诊断不符合的病例复检切片发现,取材失误是主要原因。尽管术前诊断困难,在基本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和肿瘤体积)之外结合影像学改变并伴有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应该积极开展术中冷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卵巢 畸胎瘤 恶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粒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雷 江炜 +4 位作者 李吉满 黄芹 朱建华 张雨涛 杨开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粒细胞肉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及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扬眉 何英 +2 位作者 徐炼 魏晓霞 赵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3例患者的子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糜烂及肿块,双侧卵巢增大,切面有黏液感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子宫颈腺癌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子宫颈管腺上皮,与腺癌移行过渡,可见癌栓,腺癌几乎侵及子宫颈全层;双侧卵巢纤维增生明显,腺癌穿插其中。颈体交界、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阴道手术切缘等查见癌累及。3例子宫颈及卵巢癌灶的免疫表型基本一致,均强阳性表达p16、CK7和Ki-67,HPV亚型分型检测阳性结果如下。子宫颈/卵巢:例1,16、18/16、18、58;例2,16、18/18;例3,16/18。根据p16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结果,提示3例均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子宫颈癌。借助p16的表达及HPV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可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利于肿瘤的后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黏液腺癌 P16 HPV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蛋白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余娟 罗雪慧 +3 位作者 杨开选 徐红 李雷 刘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Vulvar condyloma acuminatum,VCA)、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 thelial neoplasia,VIN)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VCA,39例VIN及20例正常外阴... 目的:探讨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Vulvar condyloma acuminatum,VCA)、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 thelial neoplasia,VIN)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VCA,39例VIN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p21的表达。结果:FHIT在VCA组和VINI-Ⅱ,VINⅢ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1);FHIT在VCA组和VINⅢ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592);p21在正常外阴、VIN和VCA组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1在正常外阴、VIN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793),而在VIN和VCA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FHIT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VCA和VIN的发生发展有关。(2)FHIT基因异常是外阴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尖锐湿疣 外阴上皮内瘤变 FHIT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腹膜弥漫性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秀丽 徐炼 +1 位作者 李雷 杨开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间皮瘤 盆腹膜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管状结构的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2例
14
作者 何璐阳 何艳梅 +2 位作者 王梅 童玲玲 沈扬眉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5年第7期610-612,共3页
1病例报告病例1,29岁,因左下腹痛1+月,于2022年7月5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5年前患者因停经2+月于当地医院就诊,因卵巢囊肿经腹腔镜行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性索-间质肿瘤,倾成人型粒层细胞瘤。后至四川大学华... 1病例报告病例1,29岁,因左下腹痛1+月,于2022年7月5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5年前患者因停经2+月于当地医院就诊,因卵巢囊肿经腹腔镜行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性索-间质肿瘤,倾成人型粒层细胞瘤。后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会诊,病理报告示:性索-间质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支持细胞瘤(sertoli cell tumor,SCT)。术后回当地医院行放化疗,具体不详。后定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1^(+)年前患者出现停经,未行治疗,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反复隐痛不适,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盆腹腔CT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团块影,大小2.5 cm×1.7 cm×2.3 cm,左侧附件增厚,腹腔多发实性结节及团块,较大者4.7 cm×4.1 cm×3.3 cm,左下腹腹壁软组织团块,与临近腹壁肌肉分界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 管状结构 卵巢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快速胸水及腹水脱落细胞块制备的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晶 江炜 李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7-1058,共2页
细胞病理诊断中胸、腹腔积液占多数,诊断具有挑战性,标本经常规离心后,细胞常堆积成团,传统涂片镜下显示细胞重叠、分布不均,染色效果欠佳,易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通常可将体液细胞标本制成细胞块再制片染色,琼脂块包埋成本较高... 细胞病理诊断中胸、腹腔积液占多数,诊断具有挑战性,标本经常规离心后,细胞常堆积成团,传统涂片镜下显示细胞重叠、分布不均,染色效果欠佳,易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通常可将体液细胞标本制成细胞块再制片染色,琼脂块包埋成本较高,且制作流程繁琐。作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改良,改良方法大大节省制作时间、人力及成本,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细胞块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3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会贤 陈名园 +5 位作者 陈婷婷 张燕 王梅 刘天民 况薇 王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16-720,共5页
目的:评估CD103阳性(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实施初次肿瘤减灭术(debulking surgery,P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 目的:评估CD103阳性(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实施初次肿瘤减灭术(debulking surgery,P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C)患者中分布、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37例HG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分为PDS组83例和NACT组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观察CD103+TIL与CD8阳性(CD8+)、CD4阳性(CD4+)TIL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D103+TIL与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χ^(2)检验显示,NACT组CD103+TIL、CD8+TIL表达均高于PDS组(P=0.026、P=0.029),且CD103+TIL、CD8+TIL与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性相关(P=0.03、P=0.018),两组患者CD4+TIL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CD103+TIL与CD8+TIL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结果显示,CD103+TIL实际多为CD8+TIL。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在肿瘤上皮内CD103+TIL、CD8+TIL的表达具有预后意义,是HGS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HGSC患者CD103+TIL主要分布于肿瘤上皮内,是免疫活性更高的CD8+TIL亚群,因此CD103+TIL较CD8+TIL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 CD103 CD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未分化癌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艳彬 解艳红 +1 位作者 王梅 沈扬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6-1257,共2页
患者女性,43岁。因月经紊乱1个月余,分段诊刮提示(子宫腔)低分化癌。妇检:子宫颈中度糜烂,无触血;宫体前位,饱满,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CT示子宫前位,体积增大,肌壁增厚,强化欠均匀,宫体肌壁间及子宫颈见多个结节影,较大者直径约3.1 cm... 患者女性,43岁。因月经紊乱1个月余,分段诊刮提示(子宫腔)低分化癌。妇检:子宫颈中度糜烂,无触血;宫体前位,饱满,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CT示子宫前位,体积增大,肌壁增厚,强化欠均匀,宫体肌壁间及子宫颈见多个结节影,较大者直径约3.1 cm,宫腔轻微扩张,其内未见确切占位,宫体表面光滑清晰;宫旁结构欠清晰,子宫颈膀胱三角和子宫颈直肠三角脂肪间隙欠清晰。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广泛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眼观子宫、双侧附件、左右宫旁组织、左右阴道旁组织等均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未分化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