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等地区嗜尸性苍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检测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蔡继峰 董建国 +7 位作者 刘敏 应斌武 陶涛 潘洪富 张林 闫红涛 张嘉陵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3,10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嗜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其成虫及其幼虫、蛹、卵的种属进行鉴定,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分别采集呼和浩特和甘肃敦煌地区兔和猪尸体上的嗜尸... 目的通过对嗜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其成虫及其幼虫、蛹、卵的种属进行鉴定,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分别采集呼和浩特和甘肃敦煌地区兔和猪尸体上的嗜尸性苍蝇、幼虫、蛹及其腹中的卵,提取其mtDNA,经PCR扩增、产物检测与纯化、测序等,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双翅目嗜尸性苍蝇的种内基因差异均数小于1%,种间差异均数大于3%,成虫与幼虫、蛹、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DNA上COⅠ序列分析均可以有效地对嗜尸性苍蝇及其幼虫、蛹、卵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可作为法医学嗜尸性苍蝇种属鉴别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呼和浩特 基因序列 法医学应用 苍蝇 CO 细胞色素氧化酶 序列分析 形态学方法 PCR扩增 显著性差异 敦煌地区 产物检测 系统发育 基因差异 种间差异 幼虫 线粒体 鉴定 种属 双翅目 成虫 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医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兰玲梅 廖志钢 +4 位作者 陈瑶清 姚跃 李剑波 李茂阳 蔡继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8-450,共3页
法医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在推断死亡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在阐述法医昆虫学定义和研究内容基础上,综述尸体上的昆虫生态群落演替现象、昆虫发育形态学、DNA分析技术的应用、法医昆虫毒理... 法医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在推断死亡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在阐述法医昆虫学定义和研究内容基础上,综述尸体上的昆虫生态群落演替现象、昆虫发育形态学、DNA分析技术的应用、法医昆虫毒理学等法医昆虫学问题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刑事案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广政 郑旭东 +2 位作者 葛秀峰 刘协和 霍克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鉴定人受教育年限平均为4.84年,以30岁左右已婚男性农民居多。暴力犯罪(129例占83.77%)远较非暴力犯罪(25例占16.23%)为多,前者又尤以杀人(44例占28.57%)为最常见。本资料再鉴定率为2.93%。被鉴定人及其家属对34例无责任能力的处理意见认为恰当的占76.47%,对判为无罪释放的28例,认为处理恰当的占71.43%,认为不恰当的占10.7%。对就医者几乎全都满意,对判刑或关押的认为恰当与不恰当者各占43.18%。受害人目前现状为死亡7例,残废10例,恢复健康10例。被鉴定人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司法机关认为案件引起的社会影响似乎无关。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的41例(26.62%)被鉴定人中,再杀人2例(4.87%),放火2例(4.87%),盗窃2例(4.87%),回归社会后有破坏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者3例(7.31%)。结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监管和医疗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精神病鉴定 随访研究 法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案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54例案件随访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广政 郑旭东 +1 位作者 刘协和 霍克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4-925,共2页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法定能力 刑事责任 法律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基因MSRG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陈瑾歆 方定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MSRG mRNA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SRGcDNA序列设计荧光PCR适用的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用于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荧光PCR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目的建立测定MSRG mRNA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SRGcDNA序列设计荧光PCR适用的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用于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荧光PCR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荧光PCR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5.6mmol/L(G5.6)、22mmol/L(G22)、33.3mmol/L(G33.3)]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MSRG的表达并与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MSRG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荧光PCR检测显示G33.3、G22和G5.6组HepG2细胞MSRG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33.3组MSRG表达显著增加,但不能检测出G22和G5.6组间有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MSRG mRNA表达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为MSRG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实时荧光定量PCR 半定量RT-PCR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梯度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研究
6
作者 姜素华 刘佩娜 +2 位作者 付云朝 廖琳 刘庆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探讨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AO)梯度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效率和实用性。对经血液腹腔接种传代感染5d的伯氏疟昆明小鼠(60只)以红细胞的疟原虫寄生率计算法计算原虫密度,并用正常小鼠新鲜血10倍倍比稀释其尾血或眼球血,同时推制薄血片。... 探讨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AO)梯度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效率和实用性。对经血液腹腔接种传代感染5d的伯氏疟昆明小鼠(60只)以红细胞的疟原虫寄生率计算法计算原虫密度,并用正常小鼠新鲜血10倍倍比稀释其尾血或眼球血,同时推制薄血片。用新型荧光光源AO法和瑞氏法染色后高倍镜检,记录每片发现三次原虫的平均时间,5min观察300个视野未发现疟原虫者为阴性。本AO染色法、瑞氏染色法能检出的伯氏疟原虫的最低原虫密度分别为11虫/μL、19虫/μL。当原虫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时,两法检测发现疟原虫的时间有差别,前者比后者快。原虫密度适中的稀释倍数组原虫密度与各法检出的时间为负相关。不同稀释倍数组两法检出时间均为正相关。新型荧光光源AO梯度染色法是检测人体疟原虫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可推广作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后期监测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AO染色法 原虫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四种食尸性蝇类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检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继峰 刘敏 +7 位作者 应斌武 董建国 邓振华 陶涛 潘洪富 张红霞 闫红涛 廖志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过检测食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Ⅰ )中 2 78bp基因序列 ,鉴定食尸性苍蝇的种类 ,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不能鉴定苍蝇卵的种类、很难鉴定幼虫种类的难题 ,作为法医鉴别食尸性苍蝇及其幼虫、卵种类依据。随... 通过检测食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Ⅰ )中 2 78bp基因序列 ,鉴定食尸性苍蝇的种类 ,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不能鉴定苍蝇卵的种类、很难鉴定幼虫种类的难题 ,作为法医鉴别食尸性苍蝇及其幼虫、卵种类依据。随机采集放置在成都地区室外草地兔尸体上的 4种 15个食尸性苍蝇。利用改进的小型昆虫DNA匀浆方法提取上述苍蝇mtDNA ;通过Perkin Elmer 96 0 0扩增仪进行PCR扩增 ;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连续缓冲体系垂直电泳和银染显色技术进行扩增结果检测 ;PCR胶回收试剂盒纯化 ;ABI 377测序仪测序 ;MEGA2 1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在双翅目食尸性苍蝇的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小于 1% ,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大于 7%。mtDNA上COⅠ序列分析能有效地对主要的食尸性苍蝇进行种类鉴定。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 ,能作为法医鉴别食尸性苍蝇种类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食尸性蝇类 MTDNA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清华 车国卫 +8 位作者 覃扬 王艳萍 孙芝琳 孙泽芳 陈小禾 彭玉珍 秦建军 刘伦旭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肺癌 分子机制 nm23-Hl基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蔡继峰 陶涛 +2 位作者 董建国 刘敏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嗜尸性苍蝇种类及其出现规律。方法观察法研究7~10月份兔尸上嗜尸性苍蝇种类变化。结果该地区兔尸上出现的双翅目嗜尸性苍蝇3科8属10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舍蝇、开普黑蝇、刺足齿股蝇、厩腐蝇;丽蝇科的丝光...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嗜尸性苍蝇种类及其出现规律。方法观察法研究7~10月份兔尸上嗜尸性苍蝇种类变化。结果该地区兔尸上出现的双翅目嗜尸性苍蝇3科8属10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舍蝇、开普黑蝇、刺足齿股蝇、厩腐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铜绿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肥须亚麻蝇。上述蝇类在尸体上出现时间及部位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结论研究结果有望成为法医在呼和浩特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地区 夏秋季 嗜尸性蝇类 死亡时间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DNA中COⅠ分子标记在常见食尸性蝇类 鉴定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继峰 刘敏 +7 位作者 应斌武 邓仁丽 董建国 张林 陶 涛 潘洪富 闫红涛 廖志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5,共6页
死后不同时间,在尸体上出现不同种类食尸性蝇类的演替规律,可用于准确推断死亡时间。传统上仅依据蝇类形态学特征来判断种属,但由于蝇类的形态结构复杂和种间形态差异微小等特点,对蝇类尤其是对蝇类幼虫的种属鉴别很难。因此应用分子生... 死后不同时间,在尸体上出现不同种类食尸性蝇类的演替规律,可用于准确推断死亡时间。传统上仅依据蝇类形态学特征来判断种属,但由于蝇类的形态结构复杂和种间形态差异微小等特点,对蝇类尤其是对蝇类幼虫的种属鉴别很难。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食尸性蝇类及其幼虫进行种属鉴定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此方法对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常见双翅目食尸性蝇类包括:开普黑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及部分卵,铜绿蝇、棕尾别麻蝇及部分幼虫和蛹的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的基因序列进行鉴别。除个别蝇类如丝光绿蝇与铜绿蝇外,该方法均能有效地将上述食尸性蝇类鉴定到种属水平。在我国,它将成为法医鉴别食尸性蝇类种属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尸性蝇类 物种鉴定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well和Wound healing在细胞迁移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杰 陈龙菊 +2 位作者 王军 王配军 陈道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transwell和划痕法(Wound healing)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在血清饥饿调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应用。方法:用DMEM和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24h,采用transwell迁移... 目的:比较分析transwell和划痕法(Wound healing)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在血清饥饿调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应用。方法:用DMEM和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24h,采用transwell迁移小室和划痕方法检测血清饥饿(serum starvation)和有血清条件下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transwell法和划痕法分别显示了VSMC在血清饥饿组的迁移数目和距离明显比10%血清刺激组少和短。结论: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反映细胞的迁移能力,即血清饥饿组明显低于10%血清刺激组。但划痕法更适用于本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WELL 划痕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清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相关感染与防治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学如 贾文祥 杨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 (planktoniccell)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 ,任何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需要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和一系列有别于游走态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活...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 (planktoniccell)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 ,任何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需要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和一系列有别于游走态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活动。形成了生物膜的细菌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抵抗机体免疫系统作用的能力 ,感染部位的细菌一旦形成了生物膜或生物材料污染的细菌形成了生物膜 ,使用正常剂量成百倍的药物也不易治愈 ,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通过 :(1)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2 )对已形成稳定态的生物膜 ,用能够穿透生物膜的强有力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感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相关病毒:很有潜力的基因治疗载体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彬秩 秦豪杰 +1 位作者 傅强 屈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1-718,共8页
腺相关病毒(AAV)是细小病毒家族的一员,为无包膜的线性单链DNA病毒.由于AAV具有长期潜伏于人体而不具有任何明显致病性等优点,人们对AAV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给予了很大期望.但是,近来发现,这类载体在应用上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包... 腺相关病毒(AAV)是细小病毒家族的一员,为无包膜的线性单链DNA病毒.由于AAV具有长期潜伏于人体而不具有任何明显致病性等优点,人们对AAV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给予了很大期望.但是,近来发现,这类载体在应用上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包括某些细胞膜上病毒受体数量极少,重组AAV载体位点特异性整合不足,AAV衣壳成分和转基因产物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等等.这些缺陷促使人们加大对AAV生物学特性和转染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对AAV载体进行改进,使新一代重组AAV载体具备基因治疗所必需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靶向性,以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重组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区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康 张卫东 +4 位作者 李虹 李婉宜 蒋中华 庄永华 李明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克隆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区及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接种人流感病毒株A/PR/ 8/ 34(H1N1)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 ,用特异引物进行RT PCR ,扩增血凝素基因HA1区。将所扩增片断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 目的 克隆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区及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接种人流感病毒株A/PR/ 8/ 34(H1N1)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 ,用特异引物进行RT PCR ,扩增血凝素基因HA1区。将所扩增片断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 10 9并筛选阳性克隆。结果 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血凝素基因HA1区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HA1区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并起着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作用 ,HA1区的克隆和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将为防治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及核酸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血凝素 PCDNA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测序技术检测12个Y-SNP及其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宏 张林 +3 位作者 周斌 张海军 梁伟波 沈月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应用SNaPshotKit对Y染色体上12个SNP位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对四川地区78个汉族男性无关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对陈旧骨骼和性犯罪案件的相关物证进行检验。方法对SRY2627、SRY1532、M13、M20、SRY8299、Tat、M69及M9、92R7... 目的应用SNaPshotKit对Y染色体上12个SNP位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对四川地区78个汉族男性无关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对陈旧骨骼和性犯罪案件的相关物证进行检验。方法对SRY2627、SRY1532、M13、M20、SRY8299、Tat、M69及M9、92R7、M17、M19、M112两组共12个Y-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处理后,采用SNaPshotKit试剂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12个Y-SNP位点的微测序快速检测系统,在四川地区人群中发现M9、SRY8299二个位点存在变异。结论复合扩增结合微测序技术能够同时对多个Y-SNP的多态性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建立的检测系统在法医学个体识别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NP 微测序 遗传多态性 复合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因子在HepG2以及L0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启明 贾连群 +1 位作者 周鸿鹰 李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6-928,共3页
目的:比较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HepG2和L02细胞中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上下游关键因子Wnt1、Wnt4、β-catenin、cyclin... 目的:比较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HepG2和L02细胞中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上下游关键因子Wnt1、Wnt4、β-catenin、cyclin D1以及c-myc等,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他们在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研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最关键的成员β-catenin在上述2个细胞株中的定位和定量表达。结果:在正常的L02肝细胞中,用RT-PCR的方法未检测到Wnt1、Wnt4、cyclin D1以及c-myc的mRNA转录,只有β-catenin的基因被转录表达。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到β-catenin在L02细胞膜处存在表达。而在HepG2肿瘤细胞中,不仅检测到β-catenin的基因转录,同时也检测到Wnt1、cyclin D1以及c-myc的mRNA转录,只有Wnt4未转录。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β-caten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表现为胞膜着色减弱而胞质甚至是胞核的阳性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也验证了β-catenin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结论: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人的肝癌细胞HepG2中存在异常活性,Wnt1可能是导致信号通路激活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通路 肝癌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窒息死亡方式下大鼠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蓓蕾 杨志惠 +5 位作者 冉鹏 梁伟波 周斌 张更谦 吕梅励 张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后大鼠心、肝、肺、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制作大鼠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两种窒息模型,记录其特征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窒息死后不... 目的探讨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后大鼠心、肝、肺、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制作大鼠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两种窒息模型,记录其特征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窒息死后不同时间段HIF1-α在心肌、肺、肝、肾中的分布变化;结果HIF1-α表达于两种窒息模型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肾小管细胞以及肺部各种细胞,各时间段的窒息组和对照组HIF1-α的表达有明显区别;氮气处理窒息死组四种组织在死亡后0、6和24h表达有减弱趋势,0h有核阳性表达,呼吸及心跳停止时间比缢死组短,各组织表达阳性率比缢死组稍弱;缢死组在除心肌表达逐渐增强外其他组织表达在6h出现一个表达高峰(此时核阳性表达最多),后表达逐渐减弱;对照组表达平稳,均未见到核阳性。结论在死亡后24h内检测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可以作为推断窒息死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氮气处理窒息死 缢死 窒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和HLA-Ⅰ类抗原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玮 邓小玲 +1 位作者 蔡美英 魏大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为探明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抗原Ⅰ类递呈途径的存在状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 0例HCC和2 8例癌旁组织中TAP与HLA -Ⅰ类抗原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HCC和癌旁组织基本上都有较强的TAP和HLA -Ⅰ类抗原的表达 ,两者无明显差异... 为探明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抗原Ⅰ类递呈途径的存在状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 0例HCC和2 8例癌旁组织中TAP与HLA -Ⅰ类抗原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HCC和癌旁组织基本上都有较强的TAP和HLA -Ⅰ类抗原的表达 ,两者无明显差异 (x2 <0 0 2 ,P >0 0 5 ) ,这表明HCC中抗原Ⅰ类递呈途径可能基本正常 ,胞毒性T细胞 (CTL)能够杀伤HCC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 HLA—Ⅰ类抗原 肝细胞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中USP2、USP14和UBE4A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瑛 侯建青 +5 位作者 曲路云 王桂青 鞠红卫 赵志伟 于振海 羊惠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上的表达差异。结果: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结论: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卵巢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差异表达 RFDD-PCR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主要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伟人 岑瑛 +2 位作者 刘晓雪 李晓红 左凤琼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1-855,共5页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皮肤比较,病理性瘢痕中XO和CuZn-SOD活性增加、CAT活性降低(P<0.05)而GPX活性不变,CAT/CuZn-SOD和GPX/CuZn-SOD活性比率下降(P<0.05),同时MDA含量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均无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在病理性瘢痕中,氧化酶XO,抗氧化酶CuZn-SOD、CAT以及GPX的活性改变可能是引起活性氧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在抗氧化剂选择上,CAT可能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