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
1
作者 张静 钟亦思 +2 位作者 郑耘昊 张莉 熊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不同亚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及其关联因素,为TMD患者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TMD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社会人口学信息,使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不同亚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及其关联因素,为TMD患者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TMD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社会人口学信息,使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基于DC/TMD诊断标准将TMD分为疼痛类TMD(PT)、关节类TMD(IT)以及同时具备PT和IT的复合性TMD(CT)3个亚类,采用R 4.2.2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62名TMD患者中,131人(36.2%)有焦虑情绪,153人(42.3%)有抑郁情绪。TMD患者的GAD-7和PHQ-9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733,P<0.001;ρ=0.710,P<0.001),CT患者的GAD-7和PHQ-9评分显著高于IT患者(P<0.001,P=0.002)。GAD-7评分与男性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6000元以及高于6000元和受教育水平为大学专科或本科显著负相关,而与CT亚类显著正相关(P<0.05);PHQ-9评分与年龄、男性性别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6000元显著负相关,而与CT亚类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约40%的TMD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实践中应关注疼痛类TM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联合心理干预的多学科治疗可能对疼痛类TMD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年轻患者、女性患者、低收入和低受教育水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也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与颅面形态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桃李 龚衍吉 +2 位作者 刘方 张秦兰蕙 刘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52,共11页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髁突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囊样变或者髁突形态上的短小畸形,其病因复杂。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骨性Ⅱ类或高角骨面型的个体多见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偏颌人群中的患病率也较高;同样有较多的研究...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髁突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囊样变或者髁突形态上的短小畸形,其病因复杂。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骨性Ⅱ类或高角骨面型的个体多见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偏颌人群中的患病率也较高;同样有较多的研究提示,髁突骨质退行性改变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等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存在关联,其中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从解剖学特征方面综述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与颅面形态的相关性及与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相关性,最后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探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可能原因,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了解该疾病及制订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退行性关节疾病 颞下颌关节 骨面型 偏颌 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积液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观察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夕秋 熊鑫 +3 位作者 吴聃 陶然 阿力米热·米吉提 刘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估颞下颌关节积液与其它颞下颌关节MRI影像特征、临床症状和口腔健康质量的关系。方法:对2020年5月~2020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的174名患者进行量表与MRI评...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估颞下颌关节积液与其它颞下颌关节MRI影像特征、临床症状和口腔健康质量的关系。方法:对2020年5月~2020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的174名患者进行量表与MRI评估。关节积液被分为:无积液、少量积液、明显积液及大量积液4级:其它MRI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盘形态、关节盘位置、髁突形态、髁突位置、髁突运动。采用Fonseca记忆指数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口腔疼痛、心理不适、机能受限与社交障碍等生活质量。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不同髁突形态、盘移位程度的患者,关节积液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积液与下颌侧方运动困难、颈部疼痛和头痛均呈正相关。关节积液与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无相关性。结论:虽然关节积液与特定的牵涉痛有关,但临床将颞下颌关节积液作为药物及手术干预的指征和评估预后的指标仍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积液 口腔健康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保守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价
4
作者 宋佳璐 肖琦钦 岑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目的评估治疗前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ADDwR患者,分析ARS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资料及Helkimo指数,评估治疗前患者关节盘长... 目的评估治疗前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ADDwR患者,分析ARS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资料及Helkimo指数,评估治疗前患者关节盘长度、厚度、形态分类对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关节盘形态学特征、盘髁角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经ARS治疗,所有ADDwR患者主观症状指数(Ai)和临床症状指数(Di)下降,关节盘长度增加,厚度降低。其中轻微前移位者或1型关节盘者Ai降至0且Di下降最明显,轻度前移位者(至8.65 mm±1.79 mm)或5型关节盘者(至10.71 mm±2.62 mm)长度增长最明显,轻微前移位者关节盘厚度降低最明显(至3.08 mm±0.51 mm)。结论ARS治疗效果与关节盘移位程度及形态特征相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伸再定位咬合板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 核磁共振成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辅助调整颌位流程的临床新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衍吉 刘洋 尹德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根据MRI数据进行评估将148个关节分为正常盘-髁关系组(正常组)、可复性盘移位(DDWR)组以及不可复性盘移位(DDWoR)组,用CT数据重建患者口颌系统三维模型并构建个性化参考系进行颌位调整,将调整后的咬合关系输出打印为咬合导板,患者佩戴后行MRI复查。测量不同组别调整颌位前后患者髁突及关节盘的移位量和方向以及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评估其与髁突移位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下移动(-0.60±0.62)、(0.51±0.71) mm;在DDW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上移动(-1.33±1.38)、(-0.09±1.31) mm;在DDWo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前、下移动(0.49±1.76)、(1.35±1.76) mm。在3组中,患者的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在调整颌位后都减小。所有患者在调整颌位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结论使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调整颌位能够简化流程、降低技术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盘-髁结构及症状,在治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位调整 数字化技术 AVIA软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儿童牙外伤的认知程度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蓝 张博文 +3 位作者 王艺桥 张舒 李中杰 杨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593,共3页
随机抽取成都市135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14.1%教师接受过正式的紧急救助训练;85.2%教师给出牙齿断裂处理合适的答案;48.1%教师选出恰当的牙脱落处理方式,仅3.7%教师选择牛奶作为脱落牙最佳运输介质。小学体育教师对牙外伤的认... 随机抽取成都市135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14.1%教师接受过正式的紧急救助训练;85.2%教师给出牙齿断裂处理合适的答案;48.1%教师选出恰当的牙脱落处理方式,仅3.7%教师选择牛奶作为脱落牙最佳运输介质。小学体育教师对牙外伤的认知水平较低,对牙外伤紧急处理知识的了解不足,牙外伤相关知识的宣教尤为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儿童口腔医学 全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5共表达质粒免疫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广水 郭红梅 +1 位作者 王喜军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IRES-fimA:IL15经滴鼻免疫BABL/c小鼠后诱导产生的血清和唾液抗体反应及白细胞介素-15(IL-15)对sIgA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IRES-fimA:IL15与pIRES-fimA经滴鼻免疫和肌肉注射免疫BABL/c小鼠,以间接ELISA方法检...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IRES-fimA:IL15经滴鼻免疫BABL/c小鼠后诱导产生的血清和唾液抗体反应及白细胞介素-15(IL-15)对sIgA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IRES-fimA:IL15与pIRES-fimA经滴鼻免疫和肌肉注射免疫BABL/c小鼠,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IRES-fimA:IL15与pIRES-fimA经滴鼻免疫可诱导产生唾液sIgA反应,且该反应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血清IgG水平与肌肉注射组无统计学差异。pIRES-fimA:IL15经滴鼻免疫产生的唾液sIgA滴度显著高于pIRES-fim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滴鼻免疫可以作为抗牙龈卟啉单胞菌DNA疫苗有效的黏膜免疫途径,诱导循环和口腔局部抗体反应;IL-15可以作为细胞因子佐剂通过滴鼻途径增强该疫苗诱导的sIgA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冠突过长导致开口受限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艳 刘飞 +1 位作者 沈颉飞 李晓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冠突过长(CPH)是一种罕见的下颌骨发育过程中冠突形态和长度的异常疾病,本文报道2例双侧CPH引起下颌运动及开口受限的病例资料,通过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治疗及预后,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这2例CPH病例经外科切除伸长的冠突... 冠突过长(CPH)是一种罕见的下颌骨发育过程中冠突形态和长度的异常疾病,本文报道2例双侧CPH引起下颌运动及开口受限的病例资料,通过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治疗及预后,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这2例CPH病例经外科切除伸长的冠突后,即刻开口度均增加到近三指,其中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开口度正常,而另外1例术后2年CPH复发。CPH的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CPH导致开口受限的情况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因此,应综合运用临床及影像学加以鉴别诊断。外科手术切除伸长的冠突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而术后长期有效的开口训练对治疗效果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过长 开口受限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颌位调整方法的思考和改进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尹德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99-505,共7页
咬合与颌位二者相互关联,处在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中。咬合改变,可以导致颌位改变;反之亦然。临床工作中,既有可能因为改变咬合而导致口颌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也有可能通过调改颌位,重建口颌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 咬合与颌位二者相互关联,处在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中。咬合改变,可以导致颌位改变;反之亦然。临床工作中,既有可能因为改变咬合而导致口颌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也有可能通过调改颌位,重建口颌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工具的局限性,传统调整干预颌位的方法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操作难度大,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患者个性化的口颌面部精细咬合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调整颌位和咬合关系,可以消除传统面弓架系统的系统误差,实现精准调控,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数字化降低了技术门槛,实现了临床操作流程标准化,方案设计远程化;是未来开展远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位调整 虚拟架 远程诊断 AVI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关系的可重复性考察及对其历史和发展的考量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正中关系是口腔医学界争议极大的一个概念,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髁突在关节窝内的空间位置关系。而关于该空间位置的争议,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使用时应回到正中关系概念的本源,即用于建立健康、稳定且功能良好的咬合关系的颌位。随着... 正中关系是口腔医学界争议极大的一个概念,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髁突在关节窝内的空间位置关系。而关于该空间位置的争议,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使用时应回到正中关系概念的本源,即用于建立健康、稳定且功能良好的咬合关系的颌位。随着口颌系统功能检查手段与技术的日趋完善,以一个可重复的颌位为参考起点,可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逐步寻找到该最适建颌位。这样可避免现有的各种正中关系记录法可重复性低且技术敏感度高的缺点。笔者通过改良现有的"下颌参考位"记录法,为这一过程找到一个可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易行的参考点获取办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下颌参考位 可重复性 治疗性颌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雪(综述) 罗梦奇(综述) +5 位作者 JoannaBek Ser Yun(综述) 刘洋(综述) 李继华(综述) 白丁(审校) 韩向龙(审校) 祝颂松(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明确的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思维、科学的治疗方案与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基于文献汇总及本团队近年来临床多学科会诊与治疗经验,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伴或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复杂病例诊疗进展及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及流程,以期为相关临床多学科诊疗标准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翰驰 兰婷婷 +2 位作者 向碧璐 李中杰 刘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通过分析运动面弓记录的髁突运动模式来判断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肌肉功能状态和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合其他临床检测手段(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等),对口颌系统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尚缺乏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 通过分析运动面弓记录的髁突运动模式来判断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肌肉功能状态和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合其他临床检测手段(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等),对口颌系统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尚缺乏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笔者在临床多年的使用经验,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面弓 髁突轨迹描记曲线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