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洪伟 韩波 +1 位作者 潘剑 李龙江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2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实习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改进口腔外科门诊临床教学的方法,采用渐进式教学,注重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注重在口腔外科实习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 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实习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改进口腔外科门诊临床教学的方法,采用渐进式教学,注重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注重在口腔外科实习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和交流实习体会。结果教学实践证实,渐进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口腔外科临床实习质量及有利于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口腔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口腔外科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结论通过渐进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口腔外科工作能力和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学 临床实习质量 科研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脉管性疾病门诊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洪伟 高宁 +2 位作者 韩波 潘剑 李龙江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3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交互式教学法,改进口腔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教学,对学生的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观察学生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方面... 目的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交互式教学法,改进口腔外科门诊脉管性疾病临床教学,对学生的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观察学生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结果实验班脉管性疾病内容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两者在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交互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口腔外科学习工作能力和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门诊 交互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郅克谦 白槐延 +2 位作者 赵梅 任文豪 温玉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确诊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于瘤腔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结果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80%;注射鱼肝油...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确诊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于瘤腔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结果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80%;注射鱼肝油酸钠组总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为4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安勇 汤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28-29,46,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口腔颌面部清创缝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抗生素,治疗组使用地塞米松,对照组不使用地塞米松,对术后肿胀和感染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术后肿胀...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口腔颌面部清创缝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抗生素,治疗组使用地塞米松,对照组不使用地塞米松,对术后肿胀和感染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术后肿胀、疼痛、感染和瘢痕发生率分别为44%、54%、6%和18%,对照组的术后肿胀、疼痛、感染和瘢痕发生率分别为92%、80%、22%和34%,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肿胀、疼痛和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同时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合理适量地使用地塞米松,对防止和减轻术后肿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先伟 武媛 +3 位作者 潘剑 张壮 夏辉 李龙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09年10月因肿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使用过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的病历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9.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09年10月因肿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使用过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的病历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9.2岁。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8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术中情况(包括皮瓣设计、大小、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成活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记录患者目前情况。统计分析鼻唇沟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随访发现36名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或接近,外观形态满意,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疗效优良,美观,特别适合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另外,在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不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皮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颅颌面测量器的设计及初步鉴定
6
作者 刘家武 肖金刚 +1 位作者 刘磊 杨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对颅颌面进行精确测量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工艺,设计并制作三维颅颌面测量器;采用所研制的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对10名男性志愿者进行颅颌面三维测量。结果:采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 目的: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对颅颌面进行精确测量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工艺,设计并制作三维颅颌面测量器;采用所研制的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对10名男性志愿者进行颅颌面三维测量。结果:采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成功获得10位自愿者10个测量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数值。结论: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可以对正常人颅面部进行三维空间数据进行测量,可能为复杂颅颌面骨折、颅颌面发育异常等颅颌面三维畸形提供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颅颌面测量器 三维空间坐标 三维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家武 刘磊 +3 位作者 肖金刚 田卫东 汤炜 郑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VE-1表达对舌癌淋巴结转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郅克谦 高岭 +3 位作者 赵璐 石明娟 任文豪 温玉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舌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舌癌病理石蜡切片36例,对其中18例淋巴活检(LNB)阳性患者和18例淋巴活检阴性患者的肿瘤厚度和溃疡进行淋巴管内...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舌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舌癌病理石蜡切片36例,对其中18例淋巴活检(LNB)阳性患者和18例淋巴活检阴性患者的肿瘤厚度和溃疡进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烷受体-1(LYVE-1)和S100双重免疫染色,检测瘤内、瘤周和瘤间LYVE-1的表达,并进行淋巴管计数及比较。结果所有病例中均检测到淋巴管存在,肿瘤内管腔为活跃的淋巴管生成;外部主要是管壁清晰的成熟管腔。含有肿瘤细胞的淋巴系统以发育完成的管腔形式存在于肿瘤外部,淋巴活检阳性和阴性患者在淋巴计数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溃疡性舌癌瘤周淋巴计数较非溃疡性高,但不随厚度变化。结论舌癌组织中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LYVE-1染色能较为可靠的显示淋巴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 LYVE-1 双重免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原代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桂林 李龙江 +1 位作者 李学英 李华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SD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提供有功能的种子细胞。方法:获取新生SD大鼠幼崽颌下腺组织,经酶消化后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行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绘制生长曲线,... 目的:研究SD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提供有功能的种子细胞。方法:获取新生SD大鼠幼崽颌下腺组织,经酶消化后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行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涎腺细胞的生物特征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CK(anti-cy-tokeratin)及淀粉酶染色阳性,体外增殖活跃。结论: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增殖活跃,保持了腺细胞的生物特征,可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研究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体外培养 增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金刚 刘磊 +2 位作者 田卫东 梁尚争 刘家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20例,16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MRA检查16例,14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2例患者行TBO检查,8例为阳性。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发生永久性偏瘫,随诊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而MRI/MRA和BUS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措施。DSA和TBO同时检查,能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Matas训练。术中精细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治疗 颈动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小鼠腭发育过程中电信号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世均 董书侠 +1 位作者 郑谦 伍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腭发育过程中生物电信号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膜电位变化对腭发育的影响。方法:在E12.5、E13.5、E14.5、E15.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使用DiBAC4(3)进行染色,观察腭发育过程中电信号的变化。然后进行体外培养,10μ...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腭发育过程中生物电信号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膜电位变化对腭发育的影响。方法:在E12.5、E13.5、E14.5、E15.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使用DiBAC4(3)进行染色,观察腭发育过程中电信号的变化。然后进行体外培养,10μmol/L HMR1098连续培养24、48、72 h后,观察腭融合的形态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GF-β3的表达。结果:腭胚突的口腔上皮、鼻腔上皮、中嵴上皮在腭发育的4个时期中均存在电信号;中嵴上皮的电信号强度随着腭形成逐渐减弱,上抬期最强,至融合期最终消失。除上抬期外,口腔上皮的电信号强度始终强于鼻腔上皮。HMR1098处理组的腭胚突仍能接触融合,但其形态较其余两组细长、尖锐;处理24 h后,腭胚突TGF-β3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GF-β3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论:腭发育过程中存在电信号的时空变化,内源性电场的改变可以影响腭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电场 腭发育 DiBAC4(3) HRM1098 转化生长因子-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对顺铂化疗效果影响的体外研究
12
作者 郅克谦 陈伟辉 +1 位作者 温玉明 杨壮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nm23-H1对顺铂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nm23-H1转染入舌癌细胞株Tca8113,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ing鉴定,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顺铂杀伤率、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目的nm23-H1对顺铂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nm23-H1转染入舌癌细胞株Tca8113,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ing鉴定,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顺铂杀伤率、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nm23-H1过表达可以明显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使细胞凋亡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这种作用可以被哇巴因抑制。结论nm23-H1可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是nm23-H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顺铂进入细胞内增加,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顺铂 化疗 舌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气管基质及PGA膜细胞生物相容性比较研究
13
作者 黄桂林 李龙江 +3 位作者 李学英 罗静聪 姜群 陈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自制的家兔、SD大鼠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PGA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脱细胞基质用作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研究所需支架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颌下腺细胞,经体外培养...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自制的家兔、SD大鼠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PGA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脱细胞基质用作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研究所需支架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颌下腺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将传代的颌下腺腺细胞接种在上述3种材料上进行体外培养,对材料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情况、材料/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α-淀粉酶含量进行观察或检测。结果:涎腺细胞均能在气管基质材料及PGA膜上黏附、生长。以天然气管衍生材料更佳。结论: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是一种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气管 PGA 生物相容性 人工涎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素高氯酸盐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彩然 郭淑娟 +4 位作者 曾锦 黄海森 姜思聪 田卫东 邱嘉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DP)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析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DP对Tca-8113细... 目的:研究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DP)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析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DP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CK-8检测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P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且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P可以促进细胞凋亡(P<0.05),并提高Nrf2、HO-1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结论:DP能抑制舌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作用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可能成为抗口腔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素高氯酸盐 Nrf2/HO-1 TCA-811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Leclerc术式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靖 应彬彬 +1 位作者 胡静 祝颂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49-851,共3页
目的:本研究评价使用微型板和颞肌筋膜瓣的改良Leclerc术式外科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TMJ)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患者接受改良Leclerc术式的治疗。术后进行为期0.5~2年的随访,观察最大开15度,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和... 目的:本研究评价使用微型板和颞肌筋膜瓣的改良Leclerc术式外科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TMJ)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患者接受改良Leclerc术式的治疗。术后进行为期0.5~2年的随访,观察最大开15度,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和弹响)以及复发率。结果:所有的7例患者术后无复发.术前和术后平均开口度分别为49.7mm和40.1mm。有3例患者报道术后疼痛和弹响有所改善。2例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报道术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和弹响)无明显改善。结论:改良Leclerc术式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用于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外科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脱位 改良Leclerc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上颌窦假性囊肿减压术后上颌窦提升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植乔 刘显 +1 位作者 刘世锋 包崇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且伴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患者,种植标准程序尚未确定。本试验拟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评估囊肿减压同期内提升及种植的手术疗效。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囊肿减压后结合内提升或外提升手法上... 目的: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且伴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患者,种植标准程序尚未确定。本试验拟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评估囊肿减压同期内提升及种植的手术疗效。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囊肿减压后结合内提升或外提升手法上颌窦增量同期行种植手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与肿胀情况,种植成功率,囊肿复发率。结果:共34例患者纳入本试验,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7.88±3.0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4.94±3.50)min,P<0.001],同时术后反应包括疼痛(P<0.05)与肿胀(P<0.001)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种植早期成功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囊肿复发。结论:上颌窦高位开窗囊肿减压合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术式,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种植成功率高,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反应,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提升术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种植术后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宇驰 王雨薇 +2 位作者 郭晓东 包崇云 王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以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明确骨挤压的手术设计对于术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级差备洞(对照组)、改良骨挤压(实验组A)、常规骨挤压(实验组B)于CD1小鼠愈合拔牙窝... 目的:研究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以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明确骨挤压的手术设计对于术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级差备洞(对照组)、改良骨挤压(实验组A)、常规骨挤压(实验组B)于CD1小鼠愈合拔牙窝内植入相同种植体,并于术后(0、3、21d)处死小鼠,制备组织学染色切片并检测种植体稳定性。结果:实验组B术后3dTRAP染色阳性信号强于实验组A及对照组,并且术后21d种植体颈部观察到明显骨吸收,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也明显低于实验组A。结论:通过减小骨挤压后种植窝与种植体的直径差有利于减少术后骨吸收的发生,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牙种植体 骨密度 骨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