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稳航 李春洁 +2 位作者 项陈洋 史宗道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对2000—2009年发表的属于我国口腔颌面外科范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试验报告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对2000—2009年发表的属于我国口腔颌面外科范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试验报告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配合手工检索2000—2009年我国19种口腔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献,纳入属于口腔颌面外科范畴且声明采用随机方法分组的RCT,并采用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53篇RCT,根据CONSORT条目对其进行评价,RCT的报告质量普遍不高,平均得分仅为(8.2±2.5)分。结论2000—2009年发表的属于我国口腔颌面外科范畴的RCT报告质量与CONSORT标准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今后的报告应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随机对照试验 报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元龙 曾维 +1 位作者 陈金龙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3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AI)在中文语境下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了36个涵盖口腔医学各专业的问题,包括病历撰写、专业知识解答、文章翻译润色等多个方面。...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3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AI)在中文语境下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了36个涵盖口腔医学各专业的问题,包括病历撰写、专业知识解答、文章翻译润色等多个方面。将这些问题分别输入至ChatGPT4-turbo、Gemini(2024.2)和文心一言4.0进行回答,邀请3名经验丰富的口腔医师采用盲评法对答案进行四级李斯特量表评估,对GAI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在临床文书撰写和图片制作方面,Gemini 45分,文心一言38分,ChatGPT 33分;在科研辅助方面,Gemini 45分,文心一言39分,ChatGPT 35分;在教学辅助能力方面,文心一言54分,Gemini 50分,ChatGPT 48分;在患者咨询和导诊方面,Gemini 78分,文心一言59分,ChatGPT 48分。在总分方面,Gemini 218分,文心一言190分,ChatGPT 164分。在应用场景评价中,得分最高的3项为文章翻译润色、医患沟通文案撰写和科普宣传文案撰写,分别为26、23、23分;得分最低的2项为指定文献的搜索汇报和图片生成,分别为13和12分。结论中文语境下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Gemini、文心一言和ChatGPT。总体来看,GAI在翻译润色、医患沟通文案撰写和科普文章撰写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指定文献的搜索汇报和图片生成方面的应用价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MINI 文心一言 ChatGPT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徐思为 李蕙 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2,共8页
硬组织发育是生物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促进干细胞的成牙本质分化或成骨分化,调控成牙本质细胞或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等。编码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 硬组织发育是生物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促进干细胞的成牙本质分化或成骨分化,调控成牙本质细胞或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等。编码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硬组织矿化异常,导致如低血磷性佝偻病、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学者们对该蛋白家族在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该蛋白家族的主要分子调控机制,加深了对其作用及机制的认知。因此,本文对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生物硬组织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 硬组织 生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颅颌面测量器的研制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家武 肖金刚 +1 位作者 刘磊 杨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颅颌面测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技术制作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并应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对12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辅助骨折复位。结果12例患者经采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辅助骨折复位后,术后均取得... 目的评价三维颅颌面测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技术制作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并应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对12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辅助骨折复位。结果12例患者经采用三维颅颌面测量器辅助骨折复位后,术后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颧面部轮廓基本对称,容貌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因穿刺而导致的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三维颅颌面测量器能够对颅颌面部硬组织进行较精确的测量,对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颅颌面测量器 颧骨复合体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人牙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熙 陈国庆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囊细胞(h DF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酶消化法从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h DFC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多向诱导实验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模拟体外低氧微环境,将细胞分为常氧组(20%O2)和低氧组... 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囊细胞(h DF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酶消化法从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h DFC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多向诱导实验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模拟体外低氧微环境,将细胞分为常氧组(20%O2)和低氧组(2%O2),分别对两组细胞行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低氧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低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h DFCs多能性相关标志物于不同氧体积分数下的表达;分别对两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q 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茜素红染色评估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 h DFCs具有较强的干细胞特征,具有成骨、成脂及成神经多向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基本标准,能够满足牙组织工程构建对种子细胞的需求。低氧有利于h DFCs多能性的保持,同时促进了h DFCs的迁移和增殖。h DFCs于低氧中进行诱导时,其成骨分化能力得到增强。结论低氧微环境对维持h DFCs多能性,促进h DFCs增殖、迁移和分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人牙囊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喙突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申龙朵 唐尤超 汤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下颌骨喙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7例下颌骨喙突骨折患者,其中11例进行保守治疗,26例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通过开口度及疼痛度作为指标来分析治... 目的回顾性研究下颌骨喙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7例下颌骨喙突骨折患者,其中11例进行保守治疗,26例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通过开口度及疼痛度作为指标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7例喙突骨折占全部下颌骨骨折的3.18%,平均年龄38.05岁;两种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最大开口度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治疗后1 d和4周、治疗后4周与6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其他时间相比都有明显变化。结论对颞肌内、线性、无移位的喙突骨折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对骨折移位较大、影响张口、伴有面中份或面下份骨折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张口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致病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的家系调查和遗传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新雅 李晓宇 +2 位作者 武斌 谢春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先证者法收集14个VWS家系并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分析不同VWS家系个体或同一家系不同个体的临床表型,绘制家系图谱,明确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人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先证者法收集14个VWS家系并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分析不同VWS家系个体或同一家系不同个体的临床表型,绘制家系图谱,明确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计算表型分布频率和表型基因频率。结果 VWS家系基本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多数表现为典型的VWS,致病基因为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VWS表型分布频率为:唇瘘91.9%,唇腭裂73.0%,牙畸形8.1%。不同家系个体和同一家系的不同个体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收集的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度变异大。中国人群VWS致病基因为IRF6,为Ⅰ型V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der Woude综合征 临床表型 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