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m23-H_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清华 车国卫 +8 位作者 覃扬 王艳萍 孙芝琳 孙泽芳 陈小禾 彭玉珍 秦建军 刘伦旭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肺癌 分子机制 nm23-Hl基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VEGF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颖 周清华 +5 位作者 陆艳蓉 朱文 王艳萍 张洁 刘伦旭 孙芝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 1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ndos...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 1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的水平。结果 ①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 [( 2 0 .85± 4.5 6) μg/L]和VEGF水平 [( 1.75± 0 .3 7) μg/L ]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 15 .68± 2 .78) μg/L与 ( 1.0 5± 0 .3 2 ) μg/L] (P <0 .0 1)。②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 TNM分期等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 ,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无明显关系 (P >0 .0 5 )。③肺癌患者术后 7天血清endostatin水平 [( 2 3 .41± 5 .12 ) μg/L]显著高于术前 [( 2 0 .85± 4.5 6) μg/L] (P <0 .0 5 )和术后 1天血清endostatin水平 [( 18.89± 4.67) μg/L] (P <0 .0 0 1) ;术后 7天血清VEGF水平 [( 3 .75± 0 .71) μg/L]显著高于术前 [( 1.72± 0 .46) μg/L]和术后 1天血清VEGF水平 [( 2 .2 2± 0 .5 8) μg/L] (P <0 .0 0 1)。④肺癌患者术前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VEGF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 内皮抑素 VEGF 病理特征 生理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代蓉 周清华 +4 位作者 郭占林 袁天柱 朱文 王艳萍 陈晓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50例中国四川汉族肺癌患者和152例健康人的CYP2E1基因RsaⅠ/PstⅠ和DraⅠ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并分析了这两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50例中国四川汉族肺癌患者和152例健康人的CYP2E1基因RsaⅠ/PstⅠ和DraⅠ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并分析了这两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吸烟在肺癌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结果①CYP2E1基因RsaⅠ/PstⅠ和DraⅠ多态基因型分布频率在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Х^2=3.186,P=0.203和Х^2=1.756,P=0.416);②按照吸烟因素分层,携带c1/c1基因型的不吸烟个体较携带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肺癌风险显著增加(OR=2.453,95%CI=1.140~5.276,P=0.022);③与携带至少1个突变c2基因型的个体比较,携带c1/c1基因型的个体患肺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40,95%CI=1.235~4.820,P=0.01);④没有发现DraⅠ多态性与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论①CYP2E1的c1/c1基因型为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易感基因型;②RsaⅠ/PstⅠ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患肺腺癌的风险显著相关;③DraⅠ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风险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代谢酶基因 CYP2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基因对人肺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印 周清华 +6 位作者 孙芝琳 覃扬 朱文 王艳萍 刘伦旭 陈小禾 孙泽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 ,检测L9981(缺失nm2 3 H1 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 )、L9981 nm 2 3 H1 (转染了nm 2 3 H1 基因的L9981细胞株 )、L9981 PLXSN (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 )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 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以及 p44 /4 2MAP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 结果 L9981 nm2 3 H1 细胞株中磷酸化ERK 1/2的水平 ,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 PLXSN细胞株 (P <0 .0 1) ,L9981和L9981 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 1/2水平和ERK 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nm2 3 H1 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 1/2的转录表达和ERK 1/2的活性。推测nm2 3 H1 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肺癌 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 检测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牛中喜 周清华 +4 位作者 车国卫 孙芝琳 孙泽芳 王艳萍 朱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巢式RT PCR技术的敏感性达 10 -6。术前 10例患者外周血、7例患者骨髓检测到肺癌微转移。手术取 119枚淋巴结中 6 5枚检测到肺癌微转移。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4 .6 %、32 .3%、2 2 .6 % ,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 .0 5 )。结论 :RT PCR法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 ;MUC1基因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粘蛋白基因 淋巴结 外周血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驱动的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肺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圣明 王艳萍 +2 位作者 陈晓禾 唐小军 肖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3-127,I0002,共6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驱动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调控EGFP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方法:从含hTERT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pGL3-hTERTp上,酶切获取约1100bp的启动子片段,克隆至无启动子的EGFP...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驱动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调控EGFP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方法:从含hTERT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pGL3-hTERTp上,酶切获取约1100bp的启动子片段,克隆至无启动子的EGFP质粒载体pEGFP-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pEGFP-hTERTp真核表达载体。用含有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质粒pEGFP-N1作为阳性对照,pEGFP-1作为阴性对照,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人肺癌细胞95D,NCI-H446,A2,A549,LTEP-a-2,YTMLC和人正常细胞MRC-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细胞中EGFP转录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和单酶切均显示载体pEGFP-hTERTp构建成功。细胞转染结果显示:在转染了pEGFP-hTERTp质粒的肺癌细胞中EGFP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MRC-5中无EGFP表达;转染pEGFP-N1的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均可清晰地观察到EGFP强荧光表达。结论:hTERT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肺癌细胞中靶向性转录表达。CMV启动子调控的EGFP在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不具有特异性。hTERT启动子有可能作为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启动子 肺癌 靶向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4 位作者 牛中喜 张尚福 刘伦旭 王艳萍 朱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鄄naseinsertdomainingreceptor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鄄naseinsertdomainingreceptor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8.18%和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1.19%和52.74%(P<0.01);MVD高密度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7.27%,显著低于低密度组52.74%(P<0.01)。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MVD、VEGF、KDR顺序逐渐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pTNM分期仍是预测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但VEGF、KDR表达水平,MVD也是判断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VEGF、KDR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其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越短。结论:肺癌中VEGF、KDR基因的表达异常及MVD的增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肺癌中VEGF、KDR基因表达水平及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 微血管密度 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代蓉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关键词 肺癌 遗传易感性 流行病学 肿瘤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牛中喜 周清华 +4 位作者 车国卫 孙芝琳 孙泽芳 王艳萍 朱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5-7,2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技术的敏感性达10-6。RT-PCR检测的119枚肺癌患者淋巴结中65枚存在MUC1mRNA表达,阳性率为54.6%(65/119);病理学方法检测出41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阳性率为34.5%(41/119)。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MUC1mRNA表达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RT-PCR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MUC1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粘蛋白1 淋巴结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中喜 徐鹏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 癌细胞 检测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蛋白激酶CβⅡ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程玺 周清华 +4 位作者 张尚福 王允 刘关键 成娘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蛋白激酶C(PKC) βⅡ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TUNEL法检测了 119例人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和 3 2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KC βⅡ的表达和凋亡细胞...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蛋白激酶C(PKC) βⅡ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TUNEL法检测了 119例人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和 3 2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KC βⅡ的表达和凋亡细胞。 结果  ( 1)NSCLC组织中PKC βⅡ表达水平( 85 .3 9%)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 65 .69%)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 ( 5 3 .2 2 %) (P <0 .0 5 ) ,癌旁肺组织中PKC β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P <0 .0 5 )。NSCLC组织中凋亡指数 ( 5 .2 7%)显著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 15 .84%) (P <0 .0 5 )。 ( 2 )NSCLC组织中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P >0 .0 5 )。NSCLC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P 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 (T)及淋巴结转移状态 (N)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 ,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 3 )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NSCLC中PKC βⅡ的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受抑制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KC βⅡ介导的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受抑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激酶CβⅡ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癌酮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机理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秦建军 周清华 +3 位作者 袁淑兰 王艳萍 陈晓禾 何金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观察逆癌酮对A5 49细胞系和PLA 80 1D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以逆癌酮作用于肺癌细胞株 ,绘制生长曲线和剂量效应曲线 ,进行克隆形成实验 ,并采用光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观察和分析... 目的 观察逆癌酮对A5 49细胞系和PLA 80 1D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以逆癌酮作用于肺癌细胞株 ,绘制生长曲线和剂量效应曲线 ,进行克隆形成实验 ,并采用光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逆癌酮作用后 ,两个细胞系的生长明显受抑 ,克隆形成能力受抑。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经逆癌酮作用后 ,G0 /G1期细胞数目增多 (P <0 .0 1) ,凋亡指数增加 (P <0 .0 1)。结论 逆癌酮可抑制人肺癌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癌酮 肺癌 癌细胞 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治疗原则
13
作者 黄颐 王允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心理问题 治疗 生物医学 心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3D和Smad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快速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建军 周清华 +6 位作者 覃扬 孙芝琳 赵峰 孙泽芳 王艳萍 易成 朱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简化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造方法 ,构建含Smad3DcDNA或Smad7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AdEasySystem为基础 ,应用序贯化学转化方法 ,在大肠杆菌E .coliBJ5 183体内将携带目的基因的穿梭质粒和骨... 目的 简化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造方法 ,构建含Smad3DcDNA或Smad7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AdEasySystem为基础 ,应用序贯化学转化方法 ,在大肠杆菌E .coliBJ5 183体内将携带目的基因的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重组。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pAd Smad3D和 pAd Smad7及空腺病毒载体 ,并经酶切鉴定证实。结论 用序贯化学转化方法 ,可以快速高效地在大肠杆菌内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3D SMAD7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AD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端粒酶活性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艳萍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02-405,共4页
关键词 抗端粒酶活性 治疗 肿瘤 氨基酸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峰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生物学 DC 抗原递呈细胞 APC 肿瘤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