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日文学交流 被引量:2
1
作者 罗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3,共8页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朝与日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对峙状态,但民间的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造就了元日文学交流活动的盛况。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东渡元僧在日本的诗歌唱和、文...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朝与日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对峙状态,但民间的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造就了元日文学交流活动的盛况。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东渡元僧在日本的诗歌唱和、文章应酬等活动,直接刺激了五山文学的发展;其二,受东渡元僧的接引,日本僧人纷纷入元游学,在中国的游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有诗文集传世的入元日僧多达12家,尤以雪村友梅、此山妙在、别源圆旨为杰出代表;其三,日本南北朝时期翻刻的元人诗文集至少有15种,翻刻数量之多、传播速度之快、刊刻质量之精,都是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文学 元僧 日僧 文学交流 五山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才学为注”:中国古代诗歌阐释的传统模式
2
作者 明月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国古代文人诗大多注重隶事用典,展现了极高的才气与学识,因此才与学成为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特点在宋代诗歌中更为明显,故有"以才学为诗"之论。古人庞杂渊深的知识结构投射到诗歌作品中,给后人的解读与阐释造成... 中国古代文人诗大多注重隶事用典,展现了极高的才气与学识,因此才与学成为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特点在宋代诗歌中更为明显,故有"以才学为诗"之论。古人庞杂渊深的知识结构投射到诗歌作品中,给后人的解读与阐释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产生了相应的诗歌阐释模式:以才学为注。而阐释的侧重也相应地从简略的章句、训诂转为对诗歌典故、创作意图的抉隐发藏,溯本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以才学为注 阐释模式 诗歌典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的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3-170,共8页
翁方纲受王士禛《古诗选》的影响,重视虞集七言古诗和题画诗,推崇《题柯敬仲画》“句句是三昧”。在乾隆二十九年至嘉庆十年的四十余年中,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题柯敬仲画》诗多达七次,称得上是虞集的异代知己。翁方纲为虞集整理诗集、... 翁方纲受王士禛《古诗选》的影响,重视虞集七言古诗和题画诗,推崇《题柯敬仲画》“句句是三昧”。在乾隆二十九年至嘉庆十年的四十余年中,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题柯敬仲画》诗多达七次,称得上是虞集的异代知己。翁方纲为虞集整理诗集、编撰年谱,并在《石洲诗话》和《四库提要分纂稿》中,分别站在个人与官方的立场评论虞集,推尊虞集为诗史上可与陆游、元好问比肩的经典作家。翁方纲还大量化用虞集诗句以及其他元诗典故,说明元诗也可以与唐宋诗一样,成为后人师法的典范,为元诗的经典化进程作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大的诗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虞集 追和 次韵 元诗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人评点元诗的诗学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0,共10页
元代是中国文学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的诗歌评点,与南宋的古文评点以及明清的戏曲、小说评点一样,都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元代诗歌评点的特色是将评点对象由古代名家名作转变为同时代普通作家作品,产生了“元人评点元诗”这一... 元代是中国文学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的诗歌评点,与南宋的古文评点以及明清的戏曲、小说评点一样,都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元代诗歌评点的特色是将评点对象由古代名家名作转变为同时代普通作家作品,产生了“元人评点元诗”这一特殊文献类型,至少包括方回、欧阳玄、黄溍、杨维祯等人的8种评点著作。元代诗歌评点具有很强的当下意识,评点目的和功能从单一的“指导初学”趋向多元化:方回关注诗友间诗艺的切磋与提高,充分发挥评点的批评价值;欧阳玄以馆阁文人身份评点布衣诗人周权《此山先生诗集》,重视评点的政教功能,弘扬“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传统;杨维祯和黄溍在评点中推尊古乐府,宣扬铁雅派,具有很强的宗派意识。元人评点元诗的相关文献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其诗学价值与意义值得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评点 诗学价值 方回 欧阳玄 杨维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里土司政权政治结构特征及其渊源 被引量:3
5
作者 完德加 肖雨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木里土司政权是中央王朝土司制度与中国西部木里地方“杰布”政教合一制度重叠的政权,是西南诸土司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政教合一政权。文章根据相关汉藏文献和田野访谈材料等,管窥木里地方土司政权深层结构,即三权体系与“甘松磋德”长老... 木里土司政权是中央王朝土司制度与中国西部木里地方“杰布”政教合一制度重叠的政权,是西南诸土司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政教合一政权。文章根据相关汉藏文献和田野访谈材料等,管窥木里地方土司政权深层结构,即三权体系与“甘松磋德”长老会共同构成的政治模式及其历史渊源。木里杰布政权虽以格鲁派宗教势力为基础,但其家族世袭制的建立,以及由杰布、活佛、巴尔家构成的三权体系等特征,与过去西藏地方帕竹政权结构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时也体现了其相继从封建社会土司独政、三权体系到僧团集体统治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杰布 土司制度 三权体系 长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