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历史贡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昕川 杜智毅 +4 位作者 向军 吴彤 冯伟 李亦悦 王梦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0-274,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以期探究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便于帮助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下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嘉雨 傅新红 +1 位作者 罗磊 刘宇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9-1011,共13页
在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要素的流动、优化和重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动态空... 在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要素的流动、优化和重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探讨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以及要素禀赋结构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业要素市场化通过优化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由此,本文提出深化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农业领域环境规制强度,建立健全要素市场价格机制,注重区域间的差异化发展,强化区域间农业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要素市场化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 环境规制 要素禀赋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能源和粮食生产用水竞争及与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康银红 贺帅 +2 位作者 王嘉驰 倪铁峰 王君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水-能源-粮食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量化该系统的相互关系,对于合理配置和协调利用水、能源和粮食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模型、竞争指数模型、脱钩理论及锡尔... 水-能源-粮食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量化该系统的相互关系,对于合理配置和协调利用水、能源和粮食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模型、竞争指数模型、脱钩理论及锡尔指数等方法,核算分析了四川省2009—2019年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的竞争关系,探究了水足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年均值为5.45×10^(9) m^(3),占能源生产水足迹的93.76%;粮食生产蓝水足迹年均值为1.06×10^(10) m^(3),占粮食生产水足迹的26.02%,绿水足迹的贡献率超过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之和,占比53.06%。四川省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的竞争指数呈上升趋势,增幅为42.69%。由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等地区兼顾粮食和水电生产,其竞争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四川省水足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脱钩关系为弱脱钩,处于相对协调发展状态,说明经济发展对用水量的控制状态相对较好;水足迹强度总差异呈扩张趋势,说明四川省用水效率不均衡性逐渐扩大,但研究后期有所下降,发展逐渐趋同。该研究可为四川省水资源调配、能源开发和粮食生产提供建议,也可为该地区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用水效率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竞争指数 脱钩分析 锡尔指数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松坪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迎(文/图) 亢萧涵(文/图) 陈雨(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3-I0004,共2页
1.村落概况.松坪村隶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绿水镇,位于四川最南边的川滇交界处,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约90 km,海拔1803 m,村域面积24 km^(2),常住人口1000余人。松坪村曾是会理县境内的重要关隘,出川入滇的最后一个必经驿站... 1.村落概况.松坪村隶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绿水镇,位于四川最南边的川滇交界处,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约90 km,海拔1803 m,村域面积24 km^(2),常住人口1000余人。松坪村曾是会理县境内的重要关隘,出川入滇的最后一个必经驿站和马帮重要的歇脚地,坐落于百亩平坦的良田之上,其与周围的山脉共同形成“五龙夺宝”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村落 常住人口 凉山州会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梯级水库“风-光-水”联合运行方式研究
5
作者 李基栋 漆楚杰 +3 位作者 汪一舟 陈学毅 张羽 陈仕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6,134,共9页
组建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充分利用大规模风电、光伏的有效途径。尽管当前针对大型“风-光-梯级水电”互补电力系统在容量配置、运行方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能互补对梯级水库系统运行方式,特别是对水位控制规律等方面的影响尚未... 组建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充分利用大规模风电、光伏的有效途径。尽管当前针对大型“风-光-梯级水电”互补电力系统在容量配置、运行方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能互补对梯级水库系统运行方式,特别是对水位控制规律等方面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揭示。以大型“风-光-梯级水电”互补发电系统为例,建立了兼顾发电量最大化和最小出力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选择了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3个典型年进行出力过程和水位控制过程等的对比分析,比较梯级水电站互补运行与单独优化运行在出力指标、出力过程、水位控制过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对于非汛期平均出力而言,互补作用对梯级水电站的最小出力有显著影响,对平均出力影响较小。如丰水典型年中,从不考虑互补运行变动至极限互补运行状态,最小出力分别减少了76.02%和60.71%,平均出力分别减少了0.23%和0.60%;(2)不同的最小出力值,决定了用于驱动水风光出力互补的调节能力大小,可以反映水风光互补运行的程度。如丰水年中,非汛期最小出力由6 844.3 MW变动至10 227.6 MW,使不同的运行状态对应的平均出力逐渐减小,由10 389.76MW减小至10 244.06 MW。互补运行程度越高,用于优化以提升总电量的能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光伏 梯级水库 多能互补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间作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陈茜 郑彩霞 +4 位作者 闫敏 余文俊 周德生 万翰煜 张志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为了明确玉米‖大豆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南豆12’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包括3个灌水水平(W1:正常灌水,灌水上限为85%FC;W2:中量灌水即85%W1;W3:低量灌水即70%W1;F... 为了明确玉米‖大豆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南豆12’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包括3个灌水水平(W1:正常灌水,灌水上限为85%FC;W2:中量灌水即85%W1;W3:低量灌水即70%W1;F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和3个施氮水平(N1:正常施氮66 kg·hm^(-2);N2:中量施氮即85%N1;N3:低量施氮即70%N1),共9个处理。分析了玉米‖大豆下施氮、灌水及其耦合处理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及熵值法对各个处理下的指标分析处理,最后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N2W2处理大豆根系性状表现最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N1W1处理分别提高了116.74%、102.32%、90.15%;水氮处理与大豆根系形态及根瘤质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且施氮对大豆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高于灌水;N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分别比N1、N3提高5.53%~227.64%、6.80%~24.63%。N2W2处理可以获得大豆高产,达到3.34 t·hm^(-2),而N1W1处理大豆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最低,分别为产量2.46 t·hm^(-2)、水分利用效率0.49 kg·m^(-3)、氮肥偏生产力37.23 kg·kg^(-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结荚期大豆比表面积、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氮肥偏生产力仅与结荚期大豆根体积、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表面积对籽粒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熵值法综合评价表明间作下N2W1水氮处理方案在大豆的产量、根系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方面综合得分0.253,为综合最佳的水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水氮耦合 大豆根系生长 大豆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蓝绿水对气候暖湿化和植被绿化的响应
7
作者 朱萌宇 倪福全 +6 位作者 邓玉 任化准 王宇轩 吴明炎 岳紫莹 江楠 文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
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该地区的蓝、绿水的变化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长江源区蓝、绿水如何响应气候暖湿化和土地利用植被绿化的时空变化,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 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该地区的蓝、绿水的变化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长江源区蓝、绿水如何响应气候暖湿化和土地利用植被绿化的时空变化,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水土评估工具SWAT模型,设置了考虑气候暖湿化和植被绿化的4种组合情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81—2020年长江源区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1990—2020年间,有7842.7 km^(2)的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同时叶面积指数(LAI)虽呈现增加趋势,但并不显著;随着气候暖湿化及植被绿化的推进,流域内的蓝、绿水均呈增加趋势;在蓝、绿水变化中,气候暖湿化起着主导作用,其对蓝水和绿水变化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0.24%和96.28%;暖湿化的气候不仅促进了植被的绿化,也间接推动了流域内蓝、绿水的增加,而植被绿化加速了蓝水向绿水的转化过程,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水 气候暖湿化 植被绿化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与水安全时空格局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闻豪 倪福全 +2 位作者 邓玉 肖洪敏 王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3-42,共10页
为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与水安全的关系,基于水贫困指数WPI计算模型,从四川省21个市(州)2006—2013年收入水平In、支出水平Ex、受教育水平Ed、健康水平He、发展环境DE、家庭与就业FE等6方面和水资源禀赋R、供水设施A、水资源管理能力WC、水... 为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与水安全的关系,基于水贫困指数WPI计算模型,从四川省21个市(州)2006—2013年收入水平In、支出水平Ex、受教育水平Ed、健康水平He、发展环境DE、家庭与就业FE等6方面和水资源禀赋R、供水设施A、水资源管理能力WC、水资源利用水平U、生态环境E等5方面,构建了适用于市(州)间进行对比分析的经济发展和水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衡赋值法WAMM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对2006—2013年8 a间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指数EDI及水安全指数WSI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根据其排名评价结果对经济发展与水安全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进行计算和时空特征分析。该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与水安全的实际状况,显示出大多数市(州)的经济发展与水安全存在较高程度的耦合关系,总体上表现为沿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向成都平原经济区方向水安全状况逐渐变好,得出四川省经济发展与水安全为共生关系,在扶贫政策中应增加水安全的策略,从强化水安全意识、提升高效用水能力、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利用保障率、严格水资源管理、调控产业结构及生产模式、系统管控水安全风险、提升水管理能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水权改革、增强水利扶贫力度、助推扶贫攻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评价 经济贫困评价 协调度 耦合协调度 时空耦合关系 四川省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及趋势模拟 被引量:21
9
作者 田若蘅 黄成毅 +4 位作者 邓良基 方从刚 薛超 杨连心 雷永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9-1751,共13页
系统评估农业化肥过量施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危害,可为制定下一阶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2000—2015年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等数据,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探讨了四川省化肥施用及环境风险的时空变化特... 系统评估农业化肥过量施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危害,可为制定下一阶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2000—2015年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等数据,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探讨了四川省化肥施用及环境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设置延续现状和政策干预两种情景,模拟了四川省2016—2018年执行化肥施用零增长行动期间的化肥施用环境风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省化肥施用总量在2000—2015年间整体呈增加态势,2015年四川省化肥施用强度为376.63 kg?hm^(-2),超过了中国生态市建设的化肥施用强度250 kg?hm^(-2)的生态标准。四川省2015年化肥施用的环境总风险指数为0.69,处于中等风险程度;氮、磷、钾肥施用的环境风险指数分别为0.69、0.72和0.46。钾肥施用的环境风险处于安全状态;氮肥和磷肥的环境风险区域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呈现中等风险程度并有成片聚集特征。延续现状情景下,四川各地区化肥施用环境总风险指数处于0.48~0.69,存在不同程度增加。与延续现状情景相比,四川在完成化肥施用零增长行动的任务规划前提下,2016—2018年政策干预情景的化肥施用环境总风险呈现下降趋势。以关键时间点2018年来看,川东北经济区化肥施用环境总风险下降最明显,较2015年执行化肥零增长时下降4.24%。但四川省多数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肥施用环境污染风险,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明显压力。建议省级部门加强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化肥面源污染监测,根据各地区差异特征制定不同施肥方案,协调粮食增产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 环境风险指数 情景模拟 灰色预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货市场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纹彬 李基栋 +2 位作者 黎宇杰 陈仕军 漆楚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249,255,共8页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梯级电站统一竞价是保障梯级电站上下游水量电量匹配关系的有效方法,而面向现货市场的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运行方式研究则是实现梯级统一竞价的前提。聚焦面向电力现货市场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在分析电力市...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梯级电站统一竞价是保障梯级电站上下游水量电量匹配关系的有效方法,而面向现货市场的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运行方式研究则是实现梯级统一竞价的前提。聚焦面向电力现货市场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在分析电力市场负荷需求与出清价格相关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负荷需求变化过程驱动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再以大渡河下游瀑布沟至铜街子梯级电站为实例对象,建立了考虑日内出清价格变化趋势的期望电量最大模型,并将新型蜻蜓(Dragonfly Algorithm,DA)仿生优化算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中,最后选取典型日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采用蜻蜓算法求解的梯级电站运行方式如水位过程、出力过程等符合一般调度规律,计算时间与效率满足实用需求(120 s左右),说明其可以用于求解维数较高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问题。②电力负荷需求与出清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二者的高峰、低谷出现时间高度一致,说明利用负荷需求过程驱动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可以引导梯级电站整体在负荷需求较大时段多发电,建立的期望电量最大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实现在保障梯级上下游水量电量匹配的同时追求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水电系统参与现货市场竞价中电量申报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货市场 梯级水电站 短期联合优化 负荷需求-出清价格相关性 蜻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地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氮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红 王晓艺 +2 位作者 刘雅倩 马菁 王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84,共7页
为探讨山地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氮素迁移特征,对典型山地丘陵区农业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水体氮素形态与浓度、时间变异特征及其迁移通量进行了全年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小流域水体氮素浓度存在显著季节变异特征,全年总氮(TN)平均浓度... 为探讨山地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氮素迁移特征,对典型山地丘陵区农业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水体氮素形态与浓度、时间变异特征及其迁移通量进行了全年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小流域水体氮素浓度存在显著季节变异特征,全年总氮(TN)平均浓度为2.14 mg/L,硝态氮(NO3-—N)平均浓度为0.77 mg/L,铵态氮(NH4+—N)平均浓度为0.25 mg/L,溶解性有机氮(DON)平均浓度为0.51 mg/L,其中NO3-—N是氮素迁移的主要形态;(2)小流域春季(3—5月)对全年氮素迁移通量贡献最高(43.56%),而秋季(9—11月)贡献率最低(3.70%);(3)降雨—径流事件和施肥等农事活动是小流域氮素迁移及其通量的重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农业小流域 径流过程 氮流失 时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贫困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洪敏 倪福全 +2 位作者 邓玉 闻豪 王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厘清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四川省各市州产业可持续发展适宜模式,通过构建四川省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衡法赋权,应用水贫困指数(Water Poverty Index,WPI)模型计算2006-2013年全省21个市州的水贫困指数,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为厘清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四川省各市州产业可持续发展适宜模式,通过构建四川省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衡法赋权,应用水贫困指数(Water Poverty Index,WPI)模型计算2006-2013年全省21个市州的水贫困指数,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等,对全省及各市州水贫困时空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2008-2011年全省水贫困全面、均衡改善的态势受阻;灾后水利重建、水利精准扶贫等工作的推进,使得全省各市州2006-2013年WPI平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对缓解水贫困起到了关键作用。(2)21个市州处理水贫困的能力差别较大,且差距逐渐拉大;成都市和雅安市为极微水贫困区,攀枝花市、广元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为微水贫困区,泸州市、绵阳市、乐山市、眉山市和宜宾市为中度水贫困区,自贡市、德阳市、南充市、巴中市、资阳市为强水贫困区,遂宁市、内江市、广安市、达州市为极度水贫困区。(3)四川省水贫困问题的解决,应从强化水贫困意识、提升高效用水能力,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保障率,严格水资源管理、调控产业结构及生产模式,系统管控水安全风险,提升水管理能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水权改革,增强水利扶贫力度、助推扶贫攻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 水贫困指数 时空分布格局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水电站导流洞水压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顺文 蒲云娟 +1 位作者 李登松 杨柯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2,150,共5页
导流隧洞作为泄水建筑物,洞身、洞顶和底板的压力分布对于避免空蚀空化、振动等不良现象至关重要。以叶巴滩水电站导流隧洞为例,基于物理模型试验、RNG k-ω紊流模型、VOF法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导流隧洞压力分布,通过泄流能力、底... 导流隧洞作为泄水建筑物,洞身、洞顶和底板的压力分布对于避免空蚀空化、振动等不良现象至关重要。以叶巴滩水电站导流隧洞为例,基于物理模型试验、RNG k-ω紊流模型、VOF法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导流隧洞压力分布,通过泄流能力、底板沿程压力等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导流隧洞底板和顶部沿程压力分布均呈下降趋势,但在闸室段、堵头段等水力边界突变处,压力值发生了波动;在转弯段,水流受离心力影响显著,主流区位置和水流压力存在偏离轴线,靠近外边墙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巴滩水电站 导流隧洞 压力分布 水力边界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SPEI指数计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银红 王嘉驰 +2 位作者 宋鑫 武剑飞 贺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0-34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算法及相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针对四川省3个区域(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中盆地),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67—2016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的ET_(0)为标准,对F... 为探究不同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算法及相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针对四川省3个区域(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中盆地),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67—2016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的ET_(0)为标准,对FAO-24Radiation(FAO-Ra)、Priestley-Taylor(PT)、Makkink(MK)、Hargreaves-Samani(HS)、Blaney-Criddle(BC)、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Rohwer(Ro)7种方法的ET_(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选取其中综合表现较好的3种方法进行相应的SPEI计算。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误差分析、K-S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区域不同ET_(0)算法下的SPEI适用性。结果表明:7种方法在不同区域计算精度差异显著,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PT法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99.11 mm以下,大部分气象站点的相对误差(RE)介于-3.8%~14.2%之间,适用性最好;MK、Ro法在3个区域的表现均较为稳定。基于PM、MK、Ro、PT 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SPEI在同一区域变化趋势一致,在有实际旱情的年份,其最小值均低于0,能够识别历史干旱事件。SPEI_PT和SPEI_PM具有最相似的周期振荡变化,SPEI_Ro和SPEI_PM的周期差距最大。1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比3、12个月时间尺度好,在1个月时间尺度下,SPEI_MK与SPEI_PM有更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RMSE仅为0.15。在数据缺失条件下,SPEI_MK可以作为SPEI_PM的替代,该方法可为四川省的干旱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时空分布 适用性分析 泰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玉米芯生物炭碳结构、灰分与吸附四环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玉 佘艾伦 +3 位作者 张莹 倪福全 敖天其 陈文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142,共12页
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在抗生素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以玉米芯为原料,在300~8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CBCs)及除灰分生物炭(CBCs_AW),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的影响,探究灰分和碳形态与四环素(TC)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 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在抗生素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以玉米芯为原料,在300~8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CBCs)及除灰分生物炭(CBCs_AW),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的影响,探究灰分和碳形态与四环素(TC)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的碳结构由未完全碳化有机质(300℃)逐渐转化为石墨碳结构(800℃),吸附实验结果显示CBC800_AW的吸附量最大,证实石墨碳结构是促进TC吸附量增加的重要因素。CBCs_AW对TC吸附量高于CBCs,说明灰分对TC吸附有一定抑制作用。分析TC吸附性能与生物炭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吸附量与生物炭比表面积、孔体积、芳香性和石墨化程度相关性较高,推测TC的主要吸附机理为孔隙填充作用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抗生素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生物炭 碳结构 四环素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稻壳生物炭不同组分对水体中铅和镉的吸附贡献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钞波 钟玥骅 +3 位作者 何素飞 李琬欣 潘一茜 邓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了定量描述生物炭中有机与无机组分对Pb^(2+)和Cd^(2+)吸附贡献率,采用慢速热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稻壳生物炭(Biochar,BC),并分别经水洗、酸洗处理去除水溶性组分(Water-soluble Matter,WM)和酸溶性组分(Acidsoluble Matter,AM),通... 为了定量描述生物炭中有机与无机组分对Pb^(2+)和Cd^(2+)吸附贡献率,采用慢速热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稻壳生物炭(Biochar,BC),并分别经水洗、酸洗处理去除水溶性组分(Water-soluble Matter,WM)和酸溶性组分(Acidsoluble Matter,AM),通过批量试验,定量计算不同组分对Pb^(2+)和Cd^(2+)吸附的贡献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结果表明稻壳生物炭主要依靠化学吸附去除Pb^(2+)和Cd^(2+)。生物炭不同组分对Pb^(2+)的吸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WM(44.0%~54.5%)>AM(28.5%~31.0%)>OM(14.5%~27.6%),对于Cd^(2+)则是WM(49.0%~61.0%)>AM(25.9%~29.0%)>OM(13.1%~22.0%),说明无机组分控制了Pb^(2+)和Cd^(2+)吸附过程,其中离子交换和表面沉淀是稻壳生物炭吸附Pb^(2+)和Cd^(2+)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重金属 有机组分 无机组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不同冠层果实性状及品质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小虎 郑彩霞 +6 位作者 佟兆国 苏光灿 王安毅 刘欢平 黄勇 张志亮 杨泽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7,共7页
旨在为提高油橄榄冠层生产力及其树体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凉山州主栽油橄榄品种克罗莱卡、科拉蒂、阿布桑娜、鄂植8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品种油橄榄上、中、下冠层的果实表型性状、含油率、含水率,橄榄油酸度... 旨在为提高油橄榄冠层生产力及其树体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凉山州主栽油橄榄品种克罗莱卡、科拉蒂、阿布桑娜、鄂植8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品种油橄榄上、中、下冠层的果实表型性状、含油率、含水率,橄榄油酸度(以游离油酸含量计)、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冠层部位由下至上,不同品种油橄榄单果质量、横径、鲜果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果形指数、硬度、酸度和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油橄榄鲜果含水率均为树体上部最低;主成分分析和EW-TOPSIS评价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冠层上部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中部次之,下部最小,其中鄂植8号上部在主成分分析中综合得分最高,科拉蒂上部在EW-TOPSIS中综合得分指数最高。综上,油橄榄树冠层上部的果实性状和品质优于中、下部,在整形修剪过程中,应对不同的冠层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形修剪,通过改善通风透光性提高冠层生产力,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不同冠层 表型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和“高碳”情景下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智毅 何素飞 +3 位作者 陈歆怡 鲜咏杉 谭钧仁 倪福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9,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模拟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基于CMIP6的5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SWAT模型和CA-Markov模型...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模拟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基于CMIP6的5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SWAT模型和CA-Markov模型,预估了未来“碳达峰”时期(2021—2040年)和“碳中和”时期(2041—2060年)的流域径流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管理与规划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21—2060年间金沙江中上游流域呈现暖湿趋势,“高碳”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增幅更大。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之外,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均有增加。“双碳”情景下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碳达峰”时期增长率为1.55×10^(8)~2.01×10^(8) m^(3)/a,“碳中和”时期增长率为2.07×10^(8)~4.02×10^(8) m^(3)/a;“高碳”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碳达峰”时期减少率为0.99×10^(8)~1.07×10^(8) m^(3)/a,“碳中和”时期减少率为0.85×10^(8)~1.06×10^(8) m^(3)/a;从月平均径流量来看,“双碳”情景下水资源更加丰富,年内分配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气候模式 未来径流模拟 高碳 双碳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根-土石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以垂丝海棠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首仲 周花玉 +5 位作者 张卓超 樊东升 郑峰 刘含霞 周张路 刘建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究含水率对根-土石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老板山典型固坡植物垂丝海棠为研究对象,固定剪切面含根量为0.2%、含石量为30%,设置5种含水率梯度(10%、15%、20%、25%、30%),分别在50、100、150... 【目的】探究含水率对根-土石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老板山典型固坡植物垂丝海棠为研究对象,固定剪切面含根量为0.2%、含石量为30%,设置5种含水率梯度(10%、15%、20%、25%、30%),分别在50、100、150和200 kPa的四级正应力下进行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及其指标(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根-土石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正应力的增大而增高,符合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随之再下降的趋势,呈多峰曲线变化,在含水率为20%时取得最小值;含水率对根-土石复合体的黏聚力影响较大,在含水率为25%时取得临界峰值,但含水率对根-土石复合体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结论】含水率的变化主要影响根-土石复合体的黏聚力,从而影响根-土石复合体的峰值抗剪强度,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植被加固土石混合体边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根-土石复合体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垂丝海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稻作区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D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兰艳 黄鹏 +3 位作者 江谷驰弘 雷小波 丁春邦 李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73,共11页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10~4穴/hm^2),研究其对粳稻D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58×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施氮量<22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垩白度和食味品质降低;而当施氮量>225 kg/hm2时稻米品质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栽插密度不利于稻米品质形成。本试验研究认为,实现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D46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粳稻D46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