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陆晓凤 吴建祥 +1 位作者 徐少毅 蔡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80例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80例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80例MRSA肺炎患者治愈41例,显效19例,进步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75.0%(60/80);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清除率为8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Euphorikanin A的结构和性质计算分析
2
作者 徐佳禛 王长江 王朝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化合物Euphorikanin A是从甘遂大戟根中分离出的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发现其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分析药物的结构、光谱性质和成药可能性是了解其生物活性的必要前提,也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 化合物Euphorikanin A是从甘遂大戟根中分离出的新型二萜内酯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发现其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分析药物的结构、光谱性质和成药可能性是了解其生物活性的必要前提,也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2d,p)和ωB97XD/6-311++G(2d,p)方法,对化合物Euphorikanin A的药效构象、几何和电子结构、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核磁共振(NMR)谱进行计算,并借助概念密度泛函理论进行分子全局反应指数分析,使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和ADME/Tox评估。计算结果显示Euphorikanin A有唯一药效构像,两种方法和不同溶剂环境中化合物几何结构参数值相近,计算值与晶体参数吻合较好。理论红外光谱特征与实验吻合,水环境中计算的IR光谱更接近真实环境,理论计算校正因子为0.94。Euphorikanin A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在193.88~201.75 nm。两种方法得到的核磁数据理论结果与实验吻合度高,R^(2)均大于0.94。Euphorikanin A的六元环的羟基可能为反应活性位点。Euphorikanin A的全局反应参数和药代动力学表现出良好性能,尤其在Caco-2细胞膜通透性、血脑屏障透过率和人肠道吸收性。Euphorikanin A的结构和性质在成药性拥有优势,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orikanin A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反应指数 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片剂和颗粒剂中6个成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菁杨 张玉峰 +5 位作者 刘蕙宁 卢周琪 林星宇 朱青秀 韩丰 詹淑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 建立测定清开灵制剂中6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 QAMS)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5个成分(R,S)-告依春、绿原酸、栀子苷、... 目的 建立测定清开灵制剂中6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 QAMS)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5个成分(R,S)-告依春、绿原酸、栀子苷、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6批清开灵片剂和4批清开灵颗粒剂中6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各个成分fk/s的重复性良好(RSD<5%);两种方法测定的含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成分在片剂中的含量高于颗粒剂,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片剂间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清开灵制剂的多成分含量检测,为清开灵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片剂 清开灵颗粒剂 黄芩苷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
5
作者 郭芋妙 沈和平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2-747,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可发生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增加诊疗的复杂性。因新冠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在流行初期对其合并和继发感染的流行病学认识不足,许多临床决策在科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可发生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增加诊疗的复杂性。因新冠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在流行初期对其合并和继发感染的流行病学认识不足,许多临床决策在科学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合并感染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FOX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宇晶 汪静宇 +1 位作者 张琳 王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FOX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3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OXA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OXA3蛋白表达,分析FOXA3蛋白表达与... 目的探讨FOX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3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OXA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OXA3蛋白表达,分析FOXA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FOX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2.952,P=0.0061);FOXA3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P=0.006)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2),FOXA3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FOXA3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总生存越差(P<0.0001),FOXA3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XA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FOXA3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和预测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FOXA3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胶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晓红 李海同 +1 位作者 骆云珍 郑文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01-2304,共4页
目的:探讨耳聋胶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23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116例与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 目的:探讨耳聋胶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23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116例与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耳聋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7%)高于对照组(79.31%)(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降低(观察组:t=24.409 7、18.904 3、28.237 1、31.168 9、27.970 3,对照组:t=10.533 8、9.045 8、13.675 8、13.262 6、13.304 7,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t=13.186 4、12.451 0、16.569 3、17.834 9、14.169 3,P〈0.05)。两组治疗后PTA降低(观察组:t=27.593 4,对照组:t=13.860 9,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低于对照组(t=14.375 2,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增加(观察组:t=18.671 5、30.180 8、22.156 1,对照组:t=8.428 8、11.407 5、11.318 9,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t=9.984 7、14.165 0、10.042 5,P〈0.05)。两组治疗后IgA、IgG降低(观察组:t=33.086 1、28.795 5,对照组:t=14.852 1、12.657 3,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低于对照组(t=18.053 9、17.077 9,P〈0.05)。结论:耳聋胶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胶囊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疗效 细胞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鲁林花 丁美华 +2 位作者 黄丽芳 陈莉萍 孔月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53-55,64,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送管方法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曾明 崔尧 +4 位作者 王月丽 傅建明 李岩 沈芳 陆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3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常规水中运动训练,治疗组加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计...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3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常规水中运动训练,治疗组加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计时起立走测试、2分钟步行测试和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t> 2.536, P <0.05),治疗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计时起立-走测试、2分钟步行测试、患侧步长、步速和步宽均优于对照组(t> 2.057, P <0.05),Berg平衡量表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33, P <0.001)。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步行 水疗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胰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斌 沈亦钰 +4 位作者 陈徐艰 钟海 王晓光 宋政炜 钟征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3-17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在胰腺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85例,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及EUS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在胰腺占...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在胰腺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85例,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及EUS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在胰腺占位的应用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χ~2检验。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的影像学检出率为96.7%(59/61),特异度为100%(24/24),准确率为97.6%(83/85);EUS在检出率和准确率上均明显优于腹部B超、CT和MRI(检出率:χ~2=4.344、3.873、15.445;准确率:χ~2=6.675、8.685、17.389,P值均<0.05)。EUS-FNA对肿瘤性占位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1.8%(45/55)、81.0%(47/58)。在手术明确病理的患者中,术前EUS-FNA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84.2%(16/19)。结论EUS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于胰腺占位具有更高的影像学准确率,EUS-FNA可进一步明确占位性质、病理类型,EUS可为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57
11
作者 刘明娟 姚明 +5 位作者 黄兵 朱艳丽 倪华栋 过建国 肖纯 周煦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8-950,共3页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用SPSS11.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3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可用于疼痛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模拟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6
12
作者 鲁林花 孔月华 徐海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1例罕见的Ⅳ级PICC拔管困难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管痉挛、血管收缩、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1例罕见的Ⅳ级PICC拔管困难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管痉挛、血管收缩、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和纤维蛋白鞘形成是导致拔管困难的主要原因。结论 PICC导管留置期间,除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外,还应重视PICC拔管的操作,正确维护和使用PICC管,能有效防止PICC拔管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心肌S100A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关敏 翟昌林 +2 位作者 宋国杰 胡惠林 徐文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09,I0011,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后S100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假手术组(NS组)、大鼠心肌IM模型(IM组)、心肌IM+针灸预处理组(IM+P组)。利用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MMP-2、TIMP-2...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后S100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假手术组(NS组)、大鼠心肌IM模型(IM组)、心肌IM+针灸预处理组(IM+P组)。利用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MMP-2、TIMP-2、VEGF、S100A1等指标,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S100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TC染色提示IM+P组梗死面积较IM组减少,TUNEL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IM+P组和IM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P<0.05),且IM+P组明显低于IM组(P<0.05)。较IM组相比,IM+P组大鼠MMP-2、S100A1明显下降,TIMP-2、VEGF表达升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IM组和IM+P组S100A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IM+P组明显低于IM组(P<0.05)。结论:针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S100A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心肌梗死 S100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纳米靶向制剂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耿焕 沈和平 +3 位作者 金成胜 黄嬛 蒋小红 褚正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纳米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为耦联剂,合成硬脂酸-壳寡糖嫁接物,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载体中氨基取代度,以透析法制备鬼臼毒素载药聚合物胶团,考察载药胶团的粒径、表面电位、药物含量、...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纳米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为耦联剂,合成硬脂酸-壳寡糖嫁接物,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载体中氨基取代度,以透析法制备鬼臼毒素载药聚合物胶团,考察载药胶团的粒径、表面电位、药物含量、包封率,释药行为以评价其质量。结果鬼臼毒素纳米靶向胶团粒径为30.8~48.3 nm,随着胶团载药量的增大,粒径逐渐增大,并且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表面电荷逐渐升高,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鬼臼毒素的投药量为10%时,包封率达69.31%,可明显延缓药物的释放,释放速度随投药量减少而加快。结论鬼臼毒素纳米靶向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硬脂酸 壳寡糖 胶团 药物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红波 吴城 +2 位作者 费建国 倪全法 肖旺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术后恢复 急性疼痛 术前口服 LC患者 镇痛方法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曾明 沈芳 +8 位作者 朱美红 王晶 崔尧 傅建明 顾旭东 姚云海 王春苑 时美芳 孙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案及数字符号,然后模仿特定动作;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患侧大脑皮质M1区、第7颈椎棘突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2.32±12.56)、WMFT评分(51.57±11.45)、MBI评分(73.57±10.17),MEP的潜伏期(22.69±2.11)ms、波幅(1.25±0.38)mV、中枢运动传导时间(10.12±1.46)m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后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反流的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应向军 郭晓 +4 位作者 白志强 金轶刚 汤志灵 张宏 吴云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96-3197,共2页
输尿管长段狭窄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引起的后果较严重,且处理较为棘手,虽然有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修复,但利用回肠替代病变的长段输尿管仍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从2002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共治疗6例单侧输尿管长段狭窄,采用了带... 输尿管长段狭窄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引起的后果较严重,且处理较为棘手,虽然有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修复,但利用回肠替代病变的长段输尿管仍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从2002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共治疗6例单侧输尿管长段狭窄,采用了带血管蒂的游离回肠替代单侧输尿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长段狭窄 回肠代输尿管术 输尿管狭窄 治疗 抗反流 疗效 手术方式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 被引量:17
18
作者 涂厉标 王真 李旭梅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血经过20%硫酸锌沉淀,以AgilentZORBAXSB.C18(4.6minx250mm,5|Lm)为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2)-甲醇-乙腈(87:10:3...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血经过20%硫酸锌沉淀,以AgilentZORBAXSB.C18(4.6minx250mm,5|Lm)为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2)-甲醇-乙腈(87: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nm,流速为1.0mL·min^-1。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在1~1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和100.90%;日内、日间RSD均〈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合两药临床血清浓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间质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邬万新 张燕萍 +3 位作者 钱建育 唐正英 温晓伟 陆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检测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 :6 7例乳腺活检组织进行CD34和SMA免疫组化检测 ,其中乳腺癌 4 2例 ,乳腺良性病变 2 5例。观察各类乳腺病变间质的CD34和SMA表达状况 ...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检测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 :6 7例乳腺活检组织进行CD34和SMA免疫组化检测 ,其中乳腺癌 4 2例 ,乳腺良性病变 2 5例。观察各类乳腺病变间质的CD34和SMA表达状况 ,并分析CD34和SM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 5例良性病变中CD34表达 10 0 % (2 5 / 2 5 ) ,SMA表达 4 8% (12 / 2 5 )。 34例浸润性乳腺癌 (不包括 8例单纯导管内癌 )CD34全部缺乏表达 (0 /34) ,SMA表达 10 0 % (34/ 34)。CD34和SMA表达在乳腺浸润性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 .0 1和P <0 .0 1)。导管内癌 (单纯导管内癌 8例和伴有浸润性癌的导管内癌成分 13例 )导管周围间质的纤维细胞CD34和SMA表达不均一 ,呈现为不同程度丢失CD34表达和获得SMA表达 ,并且CD34和SMA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 .931,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表达缺乏是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导管内癌管周间质的纤维细胞CD34和SMA表达不均一体现了从原位癌向浸润性癌发展的过程 ,因此 ,导管内癌管周间质丢失CD34+ 纤维细胞同时出现SMA+ 肌纤维母细胞反应可能是癌细胞向间质浸润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癌 间质 纤维细胞 CD34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明 王月丽 +6 位作者 崔尧 顾旭东 傅建明 李岩 沈芳 王中莉 陆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9-793,800,共6页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起立步行测试、2min步行测试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步行功能。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尽最大努力进行患侧踝背伸动作时胫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45.10±9.30)分]、起立步行测试[(27.17±6.69)秒]、2min步行测试[(94.00±17.39)m],步态分析中健侧步长[(39.34±15.46)cm]、患侧步长[(38.38±12.58)cm]、步速[(78.17±17.19)cm/s]、步宽[(9.76±2.54)cm]、步频[(80.31±19.29)步/min]和积分肌电值[(61.31±12.80)μV·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水中平衡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运动 平衡 步行 脑梗死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