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引起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张照杰 韩一铭 +9 位作者 高宇凤 任晓丽 宋超 李志娟 李洪政 石冬梅 贾雨婷 姬中豪 皇甫和平 王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0-127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7个组,包括对照组(NC组)、AFB_(1)组和5个试验组,其中N...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7个组,包括对照组(NC组)、AFB_(1)组和5个试验组,其中NC组添加1 mL甲醇,AFB_(1)组添加1 mL 10μg/mL的AFB_(1),试验组分别同时添加1 mL 10μg/mL的AFB_(1)和0.01%、0.03%、0.06%、0.12%、0.24%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组3个重复。试验当天随机收集3只屠宰羊的新鲜瘤胃液,按照试验设计在39℃条件下培养4、8、12、24和48 h,记录pH和产气量,测定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1)发酵24 h时,AFB_(1)组产气量与N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0.03%组产气量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2)发酵24 h时,各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AFB_(1)组NH_(3)-N和MCP含量低于N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0.03%组NH_(3)-N和MCP含量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3)发酵24 h时,AFB_(1)组发酵液各VFA含量在数值上均低于NC组,其中异丁酸含量与N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0.03%组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丙酸和异丁酸含量与AFB_(1)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AFB_(1)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和原虫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AFB_(1)组相比,0.03%组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AFB_(1)会降低体外发酵瘤胃产气量以及NH_(3)-N、MCP和VFA含量,同时抑制瘤胃微生物活性;饲粮中添加0.03%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有效缓解AFB_(1)致羊人工瘤胃发酵的抑制作用,促进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黄曲霉毒素B_(1) 瘤胃 体外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2
作者 刘明洋 刘琳 +7 位作者 张锋宛 刘静瑞 宋亚鹏 高文明 李冰洁 曹晓阳 路文渊 李新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9,共11页
为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分子生物学特征,试验对河南省某发病蛋鸡场疑似AIV感染的病鸡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并对分离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2株H9N2亚型AIV,分别为A/chicken... 为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分子生物学特征,试验对河南省某发病蛋鸡场疑似AIV感染的病鸡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并对分离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2株H9N2亚型AIV,分别为A/chicken/Henan/HN22/2022(H9N2)和A/chicken/Shangqiu/01/2021(H9N2);2株分离株HA基因均位于h9.4.2.5谱系的分支2,内部基因与来自不同宿主的H7N9、H3N8等亚型AIV具有高度同源性且亲缘关系较近;2株分离株的HA蛋白裂解位点是PSRSSR,与低致病性AIV特性一致,其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发生Q234L突变,NA蛋白颈部第62~64位存在氨基酸缺失;接种2株分离株的试验鸡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没有导致气管和肺脏出血,与该亚型其他分离株不同。研究表明,试验分离的2株H9N2亚型AIV关键位点突变情况相对稳定,但仍有一些适应性突变产生,可能出现多种亚型同时感染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 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全基因组 适应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鸡滑液囊支原体四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沈丹丹 李双双 +4 位作者 周欣 李厚伟 丁丽萍 姬星宇 张先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探讨制备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鸡滑液囊支原体四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支流滑四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采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接种BHK-21-sc悬浮细胞,用易感鸡胚增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9... 为探讨制备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鸡滑液囊支原体四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支流滑四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采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接种BHK-21-sc悬浮细胞,用易感鸡胚增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ML01株接种MDCK-sc悬浮细胞,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发酵培养鸡滑液囊支原体(MS)ML-MS1株,收获抗原液,制备新支流滑四联灭活疫苗,并对疫苗进行安全性和效力测定;以0.05、0.1、0.3 mL/只的剂量接种30日龄SPF鸡,免疫后7、14、21 d采血测定NDV HI和AIV(H9亚型)HI抗体,并于免疫后21 d进行NDV和AIV攻毒;30日龄SPF鸡首免H120株,免疫后21 d采血测定IBV HI抗体效价,并以0.05、0.1、0.3 mL/只的剂量进行二免,免疫后7、14、21、28 d采血测定IBV HI抗体;以0.05、0.1、0.3 mL/只的剂量接种30日龄SPF鸡,免疫后7、14、21、30 d采血测定MS ELISA抗体,并于免疫后30 d进行MS攻毒。结果显示:制备的新支流滑四联灭活疫苗安全性良好、效力合格;免疫后21 d NDV HI效价为6.6~8.8 log2,AIV HI效价为7.0~9.7 log2;免疫后28 d IBV HI效价为5.6~7.8 log2,且二免是首免的3.2~14.9倍;免疫后30 d MS ELISA效价为3 164~6 847;攻毒试验结果显示,0.05 mL/只剂量组对ML-MS1攻毒保护率为80%(8/10),其余组均为100%(10/10)保护。研究表明,新支流滑四联灭活疫苗对SPF鸡安全、有效,以0.1 mL/只剂量免疫SPF鸡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H9亚型禽流感 滑液囊支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中药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雯雯 姬星宇 +2 位作者 乔云龙 李自波 胡玉胜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8年第3期7-8,共2页
利用当归多糖的免疫活性,制备鸡新城疫中药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经安全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合格后免疫实验用鸡,二免后每周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水平和鸡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设立对照组。经检验,制备的鸡新城疫中药免疫... 利用当归多糖的免疫活性,制备鸡新城疫中药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经安全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合格后免疫实验用鸡,二免后每周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水平和鸡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设立对照组。经检验,制备的鸡新城疫中药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抗体水平高于传统灭活疫苗,(IFN-γ)水平均高于传统疫苗,显示良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中药免疫增强剂 鸡新城疫 抗体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在悬浮培养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厚伟 王蕾 +6 位作者 张先锋 胡慧 张真真 张云飞 刘林涛 姬星宇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2028,共5页
旨在分析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悬浮培养的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细胞材料。采用逐步降血清法优化LLC-PK1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PDCoV适应性细胞株;... 旨在分析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悬浮培养的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细胞材料。采用逐步降血清法优化LLC-PK1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PDCoV适应性细胞株;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PDCoV对LLC-PK1细胞的感染性;分别对PDCoV接种LLC-PK1悬浮细胞的初始密度、MOI、收毒时间、TPCK胰酶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悬浮培养条件。成功筛选出可高效增殖PDCoV的单克隆悬浮细胞株LLC-PK1Sa,且利用其增殖的PDCoV可特异性的感染LLC-PK1细胞;PDCoV按MOI为10^(-3)接种于密度为2×10^(6) cells·mL^(-1)的LLC-PK1Sa细胞,当TPCK胰酶终浓度达到7.5μg·mL^(-1)时,接毒后48 h收获的病毒液滴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实现了PDCoV在LLC-PK1Sa悬浮细胞中的高效增殖,并对悬浮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可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PK1细胞 悬浮培养 猪丁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鱼腥草中4种活性成分分析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焦金英 姬星宇 +3 位作者 李自波 李国辉 王彦辉 余祖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鲜鱼腥草蒸馏液中4种活性成分4-萜品醇、α-松油醇、乙酸龙脑酯、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的4种活性成分含量。参照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标准,建立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和气...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鲜鱼腥草蒸馏液中4种活性成分4-萜品醇、α-松油醇、乙酸龙脑酯、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的4种活性成分含量。参照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标准,建立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和气相色谱检测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应用所建方法对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广州市4个地区的鲜鱼腥草中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4种活性成分在0.1~1.5 mg/m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线性关系优良,方法重复性试验样品中4种成分平均RSD≤1.2%,中间精密度试验样品中4种成分平均RSD≤1.3%,精密度好,回收率在80%~120%之间,准确度高。测得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的4种成分含量均符合规定,其中以湖北和四川地区含量相对较高。上述研究可为鱼腥草的药材选择、鱼腥草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不同产地 活性成分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K-21细胞规模化培养鸡新城疫病毒工艺的研究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欣 丁丽萍 +5 位作者 李庆东 侯乐孜 沈丹丹 李双双 姬星宇 张先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61,共8页
为了实现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基因Ⅶ型)在乳仓鼠肾(BHK-21)细胞上的无血清规模化培养,本试验采用悬浮培养技术驯化和筛选了1株能够稳定传代的BHK-21-xh悬浮细胞株;使用该细胞以初始密度为100×10^(4)个/mL接种摇瓶进行培养,并对... 为了实现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基因Ⅶ型)在乳仓鼠肾(BHK-21)细胞上的无血清规模化培养,本试验采用悬浮培养技术驯化和筛选了1株能够稳定传代的BHK-21-xh悬浮细胞株;使用该细胞以初始密度为100×10^(4)个/mL接种摇瓶进行培养,并对摇瓶培养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的接毒细胞密度、培养温度、接毒量、收毒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利用摇瓶优化的病毒培养工艺,在10和100 L生物反应器中逐级放大培养BHK-21-xh悬浮细胞,接种鸡新城疫病毒;采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的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细胞毒与鸡胚毒分别制备成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免疫效力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摇瓶中培养72 h细胞密度均不低于800×10^(4)个/mL,细胞活率均不低于96%;按照BHK-21-xh细胞密度不低于800×10^(4)个/mL,病毒感染复数(MOI)为0.216进行接毒,同时添加终浓度为20μg/mL的胰蛋白酶,于35℃温度条件下培养64~72 h收获病毒液,鸡新城疫悬浮培养细胞毒红细胞凝集(HA)效价最高能够达到10log 2。在生物反应器中接种鸡新城疫病毒,其HA效价均能达到10log 2。细胞苗与鸡胚苗免疫效力相当,攻毒后均能获得100%保护,且免疫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均远高于新城疫国家标准。结果表明,应用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规模化培养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生产工艺稳定,获得的抗原效价和纯度高,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良好,能够应用于新城疫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K-21-xh细胞 新城疫病毒 生物反应器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ORF5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占达 杜季梅 +2 位作者 郭子仪 王新港 张彦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53,共8页
为了解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对2020年采集于河南的401份PRRSV感染疑似病料进行TaqMan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00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4.9%。对其中18株PRRSV流行毒株ORF5基因进行... 为了解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对2020年采集于河南的401份PRRSV感染疑似病料进行TaqMan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00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4.9%。对其中18株PRRSV流行毒株ORF5基因进行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18株PRRSV流行毒株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3.4%以上,与参考毒株同源性为82.9%~99.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8株PRRSV流行毒株序列均为美洲株,分属于1、5、8三个谱系,其中2株属于以JXAl为代表的谱系8,1株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谱系5,15株属于以NADC30为代表的谱系1。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HN-TH1-2020、HY-PY1-2020、HN-XY1-2020毒株的13位以及HN-XC1-2020毒株的151位氨基酸毒力相关位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ORF5基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安卡拉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真真 李厚伟 +5 位作者 周欣 陈圆圆 王蕾 李双双 丁丽萍 张先锋 《北方牧业》 2022年第17期28-28,32,共2页
安卡拉病是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引起的以心包积液和肝炎多灶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还有许多其他名字,例如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心包积液综合征等。该病自2015年以来,在我国河南... 安卡拉病是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引起的以心包积液和肝炎多灶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还有许多其他名字,例如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心包积液综合征等。该病自2015年以来,在我国河南、江苏、安徽、山西和山东等多个省份养鸡场暴发,给我国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该病病原特征、流行性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禽业 传染性疾病 心包积液综合征 病原特征 包涵体肝炎 安卡拉病 肝炎综合征 养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鉴定方法及防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圆圆 沈丹丹 +6 位作者 李双双 周欣 李厚伟 李倩倩 张先锋 张真真 常照锋 《北方牧业》 2023年第2期35-35,37,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首次发生于美国甘布洛镇的60年代,如今已遍及世界,它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无囊膜,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引起以法氏囊内淋巴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首次发生于美国甘布洛镇的60年代,如今已遍及世界,它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无囊膜,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引起以法氏囊内淋巴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雏鸡,以法氏囊肿胀、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引起被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和死亡,部分鸡在发病初期出现自啄肛门羽毛的现象。该病毒在一般环境中比较稳定,能在鸡舍内存活122天。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75℃高温30分钟、0.5%氯化铵作用10分钟即可杀灭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感染鸡 免疫抑制 组织损伤 出血坏死 内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凤丽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3期26-26,30,共2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源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该病易与其他猪病混感或继发多种疾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源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该病易与其他猪病混感或继发多种疾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作一个简要探讨,希望对防治该病有一定的帮助。1病毒学特征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为不分节段的单链正股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排列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呈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120~180纳米,包膜上有典型的“皇冠”状刺状凸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疾病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养猪业 哺乳仔猪 RNA病毒 病毒粒子 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细胞毒抗原与鸡胚毒抗原免疫效力比较研究
12
作者 郭微凤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期17-18,共2页
为了了解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胚毒接种获得的细胞毒抗原与鸡胚毒抗原免疫效力的差异,本试验分别采用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HA效价为1∶256或病毒含量不低于108.0EID50/0.1毫升的细胞毒抗原和鸡新城疫La Sota株病毒含量不低于108.0EI... 为了了解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胚毒接种获得的细胞毒抗原与鸡胚毒抗原免疫效力的差异,本试验分别采用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HA效价为1∶256或病毒含量不低于108.0EID50/0.1毫升的细胞毒抗原和鸡新城疫La Sota株病毒含量不低于108.0EID50/0.1毫升的鸡胚毒抗原各制备成两批灭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细胞毒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胚毒制备的灭活苗免疫SPF鸡后,HI抗体效价均高于鸡新城疫部分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 EID50 抗原免疫 免疫效力 SPF鸡 鸡胚毒 灭活疫苗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鉴定方法
13
作者 张蒙蒙 姬星宇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2期27-27,共1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2种,该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单股RNA病毒,在其传代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尤其是在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其中...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2种,该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单股RNA病毒,在其传代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尤其是在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其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常导致家禽的呼吸道症状,生长发育受阻及产蛋下降,常引起大肠杆菌等合并感染,且H9亚型是当前流行的主型,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健康发展。临床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现有及在研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产蛋下降 发育受阻 低致病性禽流感 H9亚型 养禽业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支原体的临床鉴定方法及防控
14
作者 陈圆圆 李双双 +6 位作者 丁丽萍 张真真 王新港 王称心 王蕾 张先锋 沈丹丹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1期28-28,31,共2页
鸡滑液支原体病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常见于鸡或火鸡。能引起家禽传染性滑膜炎、呼吸道疾病、蛋壳顶端异常及生长迟缓等,MS主要侵害鸡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 鸡滑液支原体病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常见于鸡或火鸡。能引起家禽传染性滑膜炎、呼吸道疾病、蛋壳顶端异常及生长迟缓等,MS主要侵害鸡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主要表现为关节及脚掌肿胀。MS也可引起以气囊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MS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横向传播,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为MS的清除加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气囊炎 滑液支原体 垂直传播 关节滑液 渗出性 滑膜炎 横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的临床鉴定方法及防控
15
作者 陈圆圆 周欣 +5 位作者 丁丽萍 王称心 沈丹丹 李双双 张风丽 张先锋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0期32-32,26,共2页
2022年6月从河南省新郑市规模化养鸡场疑似感染鸡传染性鼻炎的养鸡场,采集发病鸡的眶下窦中分离到了1株细菌,经过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的培养、形态观察、菌体染色镜检对其进行鉴定,确定感染细菌为副鸡禽杆菌。
关键词 鸡传染性鼻炎 规模化养鸡场 河南省新郑市 染色镜检 副鸡禽杆菌 眶下窦 形态观察 疑似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作为免疫增强剂在疫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16
作者 姬星宇 焦金英 +4 位作者 乔云龙 胡玉胜 李自波 李国辉 郭平霞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10-12,共3页
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发一直是解决并提高疫苗免疫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通过方内诸药配伍、调节药物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组合药力,协同作用,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有效避免了单一中药、中药成分在免疫方面的局限性,作... 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发一直是解决并提高疫苗免疫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通过方内诸药配伍、调节药物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组合药力,协同作用,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有效避免了单一中药、中药成分在免疫方面的局限性,作为新型疫苗免疫增强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不仅是对新型免疫增强剂种类的一个补充,也是对我国宝贵的中草药资源、经典方剂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免疫增强剂 中药复方 疫苗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