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醋酸正丁酯的新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文献 郭保国 +1 位作者 杜美菊 张永新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6期55-57,共3页
发明的新工艺将原工艺的六步减为两步,产率由68.87%提高到95%。具有流程短,产率高,投资少,成本低,无三废,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是生产醋酸正丁酯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醋酸正丁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丁酸系列酯的新催化剂 被引量:8
2
作者 牛梅菊 赵文献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1,共3页
通过对固体氯化物催化合成丁酸系列酯的研究,证明该催化剂具有廉价易得、反应时间短、操作方便、无三废污染等优点,其最高酯化率和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上。
关键词 丁酸酯 氯化物 催化剂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热分解动力学研究—(Ⅰ)模型判别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鸿显 赵红坤 曾之平 《无机盐工业》 CAS 2000年第3期7-8,共2页
采用等温法对文献中提及的两种分解动力学模型—核形成、核增长模型和自催化模型进行了判别。对于一条α-t曲线,t_1/t_2=Const时,t_1和t_2对应的分解率α_1和α_2是不同的,以α_1对α_2作图,并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过碳酸钠的... 采用等温法对文献中提及的两种分解动力学模型—核形成、核增长模型和自催化模型进行了判别。对于一条α-t曲线,t_1/t_2=Const时,t_1和t_2对应的分解率α_1和α_2是不同的,以α_1对α_2作图,并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过碳酸钠的分解动力学模型为自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催化 热分解动力学 模型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皮革加脂剂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献 牛梅菊 +3 位作者 赵明根 王彦林 杨更须 高青雨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24,共3页
研究了以油酸、辛醇为原料合成油酸辛醇酯的硫酸化物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称为ZD的新型阴离子皮革加脂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皮革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该产品的质量指标。
关键词 加脂剂 合成 磺化 皮革 阴离子型 鞣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皮革加脂剂ZD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献 牛梅菊 +5 位作者 张国安 李宣荣 郭保国 张传新 徐茂田 丁秀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以油酸、辛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采取直接减压一步脱水法合成油酸辛酯的硫酸化物的方法:酯化反应摩尔比为油酸∶辛醇∶硫酸=1∶114∶0027,在115℃下反应2~3h至体系pH值小于5为终点。产物为灰褐色,... 研究了以油酸、辛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采取直接减压一步脱水法合成油酸辛酯的硫酸化物的方法:酯化反应摩尔比为油酸∶辛醇∶硫酸=1∶114∶0027,在115℃下反应2~3h至体系pH值小于5为终点。产物为灰褐色,收率为95%。磺化反应温度控制在45℃以下,滴加98%浓硫酸,在44~46℃下搅拌反应2~3h后,静置过夜。硫酸化物经两次45℃饱和食盐水洗涤,收率为115%。在搅拌下慢加NaOH溶液于洗涤过的硫酸化物中中和至pH=6~8,拼入7#或5#机油,即得到红棕色透明液体的新型皮革加脂剂Z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脂剂 ZD 合成 油酸辛酯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正辛烷的紫外吸光光度测定
6
作者 张传新 冯国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溴代正辛烷 紫外吸收光度法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7
作者 陈文山 徐茂田 赵文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基于亚硝酸根对氯酸钾氧化溴甲酚绿而使其褪色所起的催化作用,建立了高灵敏度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测定范围为0.08~0.64μg/ml,用于硝酸钾和唾液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亚硝酸根 唾液 硝酸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晓战 王著 +2 位作者 张国宝 赵根锁 赵文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用红外光谱法对基于 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乙二胺 (ED)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PBA)(分子量分别为 1975和 12 2 8)的嵌段聚脲氨酯 (PUU)弹性体进行了研究。首先归属了PUU的红外吸收谱带 ,并对前人已经归属过的 16 0 0、1317... 用红外光谱法对基于 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乙二胺 (ED)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PBA)(分子量分别为 1975和 12 2 8)的嵌段聚脲氨酯 (PUU)弹性体进行了研究。首先归属了PUU的红外吸收谱带 ,并对前人已经归属过的 16 0 0、1317、15 2 0和 12 30cm-1谱带提出了新的看法。氘化和变温技术的使用为上述红外谱带的归属和氢键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氢键化主要发生在硬段聚集区中 ,少量的氢键在软、硬段之间的界面上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聚酊型 聚脲氨酯 软段 硬段 相分离 氚化 红外光谱 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