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昔洛韦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艳丽 申菲菲 +2 位作者 杨志冲 李玲芳 徐茂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8-1152,共5页
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昔洛韦在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更大,背... 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昔洛韦在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更大,背景电流较低。根据峰电位随溶液pH值和扫描速率的变化趋势考察了阿昔洛韦的电化学氧化机理,认为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参与。对不同比例阿昔洛韦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式为插入模式,结合位点数为1.07,结合常数为4.47×106,并通过阿昔洛韦与同浓度单、双链DNA的相互作用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金刚石电极 阿昔洛韦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碳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对比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艳丽 只金芳 +1 位作者 张向飞 徐茂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5-2409,共5页
对硼掺杂纳米金刚石(BDND),硼掺杂微米金刚石(BDMD)和玻碳(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做了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BDMD和BDND电极,其表面粒子大小分别为1-5μm和20-100nm.利用Raman光谱对两种金刚石薄膜的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对硼掺杂纳米金刚石(BDND),硼掺杂微米金刚石(BDMD)和玻碳(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做了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BDMD和BDND电极,其表面粒子大小分别为1-5μm和20-100nm.利用Raman光谱对两种金刚石薄膜的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了高质量的BDND和BDMD薄膜.采用0.5mol·L-1H2SO4溶液测定了三种电极的电化学窗口,BDND和BDMD电极的电化学窗口分别为3.3和3.0V,远比GC电极(2.5V)的要宽.[Fe(CN)6]3-/[Fe(CN)6]4-溶液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定表明,在BDND、BDMD和GC电极上的峰间距(△Ep)分别为73、92和112mV,且其电子传递电阻(Ret)分别为(98±5)、(260±19)和(400±25)Ω.我们也研究了0.1mmol·L-1双酚A在三种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上述的电化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金刚石电极均比GC电极表现出了更宽的电化学窗口、更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质、更快的电子传递速度和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与BDMD相比BDND的电化学性质有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性质 硼掺杂纳米金刚石 硼掺杂微米金刚石 玻碳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尿酸 被引量:5
3
作者 瞿鹏 李保新 章竹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0-471,473,共3页
基于尿酸抑制磷钼钒杂多酸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测定尿酸的方法。尿酸在1.0×10-7~1.0×10-4g·m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0-8g·ml-1;对5.0×1... 基于尿酸抑制磷钼钒杂多酸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测定尿酸的方法。尿酸在1.0×10-7~1.0×10-4g·m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0-8g·ml-1;对5.0×10-6g·ml-1的尿酸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可应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尿酸 磷钼钒杂多酸 鲁米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基于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的高灵敏性、高选择性识别Na^+的荧光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海云 马淮凌 +1 位作者 徐茂田 赵文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0-565,共6页
研究了3种新型的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BDP)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用荧光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试了在乙腈等强极性溶剂中两种中位为苯并冠醚亚单元取代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对Na+离子和K+离子的响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荧光团... 研究了3种新型的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BDP)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用荧光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试了在乙腈等强极性溶剂中两种中位为苯并冠醚亚单元取代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对Na+离子和K+离子的响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荧光团中含有吸电子酯基的BDP染料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识别Na+离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 稠合外环 荧光化学传感器 分子识别 钠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汽油中的铅(Ⅱ) 被引量:2
5
作者 瞿鹏 魏敏 +1 位作者 李保新 章竹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将鲁米诺(luminol)和高锰酸根同时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磷酸盐缓冲溶液既作为洗脱剂洗脱树脂中的离子,又作为碱性介质,引起KMnO4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在铅的作用下在样品池中产生后续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测定铅的流通... 将鲁米诺(luminol)和高锰酸根同时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磷酸盐缓冲溶液既作为洗脱剂洗脱树脂中的离子,又作为碱性介质,引起KMnO4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在铅的作用下在样品池中产生后续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测定铅的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8~1.0×10^-5 g/mL,检出限为3×10^-8 g/mL(3σ)。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1min内完成。对2.0×10^-6 g/mL的样品进行9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2%。传感器在200h内可以重复使用300次。应用于汽油中铅(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化学发光法测定吡哌酸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耀东 徐茂田 +1 位作者 瞿鹏 丁秀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基于吡哌酸对Ce(Ⅳ) 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吡哌酸的化学发光测定法。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吡哌酸在1.0×10-7~1.0×10-5g·ml-1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 基于吡哌酸对Ce(Ⅳ) 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吡哌酸的化学发光测定法。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吡哌酸在1.0×10-7~1.0×10-5g·ml-1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4×10-8g·ml-1。对5.0×10-6g·ml-1的吡哌酸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片剂中吡哌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哌酸 抗菌药 片剂 含量测定 流动注射技术 铈-亚硫酸根反应体系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氢离子的荧光探针: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的合成、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海云 沈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7-1184,共8页
本文合成了3个新型中位分别为N,N-二甲基苯胺、对-甲氧基苯基或苯基取代的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强极性溶剂中对氢离子的响应;将氢离子... 本文合成了3个新型中位分别为N,N-二甲基苯胺、对-甲氧基苯基或苯基取代的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强极性溶剂中对氢离子的响应;将氢离子滴加到N,N-二甲基苯胺取代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1)的CH3CN-H2O(1∶1,V/V)溶液中,其溶液的荧光显著增强;染料1在可见光激发下,可以作为酸性pH范围内检测氢离子的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 稠合外环 氢离子识别 电子转移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的电化学反应机制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辉 吴卫平 +1 位作者 朱效华 冶保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及分析方法。方法:在硼酸-氯化钾-碳酸钠(A-P)缓冲溶液(pH7.4)中,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恒电位电解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槐... 目的:探讨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及分析方法。方法:在硼酸-氯化钾-碳酸钠(A-P)缓冲溶液(pH7.4)中,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恒电位电解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槐定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875V,是两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扩散氧化波,电荷转移系数为0.44,电极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7.12×10-3s-1;扩散系数为2.16×10-5cm2/s;其峰电流与槐定碱浓度在8.0×10-6~3.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6mol/L。结论:推导出了槐定碱的电极反应机制,可用于模拟生物样品中槐定碱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反应机制 循环伏安 分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茂田 孔粉英 张银堂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7,147,共5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司帕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药物司帕沙星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pH6.0的0.1mol.L^-1~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司帕沙星在单壁碳纳米...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司帕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药物司帕沙星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pH6.0的0.1mol.L^-1~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司帕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于1.06V电位处有一峰形很好的氧化峰。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该氧化峰电流与司帕沙星的浓度分别在1.1×10^-6~2.2×10^-5mol·L^-1和2.7×10^-5~1.6×10^-4mo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开路富集30S的条件下测得方法的检出限(3S/N)为5.0×10^-7mol·L^-1。电极上的吸着物质经循环伏安扫描即可除去,从而使电极活性恢复,在SPFX浓度为4.0×10^-5mol·L^-1的浓度水平下用同一电极连续测定10次,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5.1%,取片剂样品按提出方法分析,测定值与标示值相符。在此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6%~105.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伏安测定 修饰电极 司帕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10
作者 马淮凌 王树英 +1 位作者 凌翠霞 杜美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70-572,共3页
建立灵敏快速测定氯诺昔康的新方法.用线性单扫描极谱法实现快速测定.结果表明,在0.06 mol/LHAc-NaAc(pH 4.5±0.1)缓冲溶液中,氯诺昔康于-1.25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氢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氯诺昔康浓度在4.0×10-... 建立灵敏快速测定氯诺昔康的新方法.用线性单扫描极谱法实现快速测定.结果表明,在0.06 mol/LHAc-NaAc(pH 4.5±0.1)缓冲溶液中,氯诺昔康于-1.25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氢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氯诺昔康浓度在4.0×10-8~6.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880,n=10),检出限为2.0×10.mol/L.该方法可用于药剂中氯诺昔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药物分析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唑沙宗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11
作者 马淮凌 曹广秀 李纪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2-355,共4页
建立灵敏快速测定氯唑沙宗的新方法。在0.24mol·L^-1 KH2P04-Na2HPO4(pH6.81±0.1)支持电解质中,氯唑沙宗于0.80V(vs.SCE)电位处产生一还原波。加入过二硫酸钾后,该还原波峰电流增加约1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 建立灵敏快速测定氯唑沙宗的新方法。在0.24mol·L^-1 KH2P04-Na2HPO4(pH6.81±0.1)支持电解质中,氯唑沙宗于0.80V(vs.SCE)电位处产生一还原波。加入过二硫酸钾后,该还原波峰电流增加约1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极谱催化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氯唑沙宗的浓度在2.0×10^-7~8.0×10^-5mo1·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1,n=8),检出限为1.0×10^-7mol·L^-1。该方法可用于药剂中氯唑沙宗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唑沙宗 过硫酸盐 极谱催化波 线性单扫描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中草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被引量:25
12
作者 瞿鹏 李贯良 徐茂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07-1409,共3页
苯甲酸具有很弱的荧光,在Co2+的催化下,过氧化氢能氧化苯甲酸发出强的荧光。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H,使产物的生成量减少,从而使溶液的荧光增加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草药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催化动力学荧... 苯甲酸具有很弱的荧光,在Co2+的催化下,过氧化氢能氧化苯甲酸发出强的荧光。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H,使产物的生成量减少,从而使溶液的荧光增加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草药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催化动力学荧光新体系。当中草药的浓度为40mg(干重)·mL-1时,测得紫花地丁、苍术和赤芍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08%,401%和943%。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除率 药对 中草药 赤芍 荧光法 苯甲酸 测定结果 催化动力学 羟基自由基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 被引量:29
13
作者 徐茂田 瞿鹏 +1 位作者 马淮凌 丁秀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基于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紫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甲醛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1.0× 10 - 5g·L- 1,线性范围为 0 .0 2 0~ 0 .4 8μg·ml- 1,方法简便 ,用于空气中测定痕量甲醛 ,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甲醛 溴甲酚紫 测定 痕量分析 褪色反应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红光度法测定硫酸软骨素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美菊 凌翠霞 丁秀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2-663,共2页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光度法测定 中性红 含量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天然酸性粘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分子化合物 氨基己糖 乙酰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囊泡的制备和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美菊 凌翠霞 +2 位作者 李娜 赵凤林 李克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57-759,共3页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原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甲氨蝶呤囊泡,通过透析法分离未包封的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结果显示,Span 60与胆固醇形成的囊泡(VSpan 60∶VCHOL=5∶3),在50℃超声40 m in的条件下,对0.6...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原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甲氨蝶呤囊泡,通过透析法分离未包封的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结果显示,Span 60与胆固醇形成的囊泡(VSpan 60∶VCHOL=5∶3),在50℃超声40 m in的条件下,对0.60 g/L的甲氨蝶呤包封率可达65%以上,在模拟胃流体和模拟肠流体中均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囊泡 制备 缓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Fe_2O_3纳米TiO_2膜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甲基橙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广秀 马淮凌 +1 位作者 姜芳婷 王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4-4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普通载玻片为基底材料,制备了掺杂Fe2O3的TiO2薄膜,用TEM、TG-DTA、XRD对TiO2薄膜进行结构表征。用掺杂Fe2O3的TiO2薄膜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甲基橙。结果表明,焙烧温度500℃时,制备的TiO2薄膜牢固,有较好的光催化...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普通载玻片为基底材料,制备了掺杂Fe2O3的TiO2薄膜,用TEM、TG-DTA、XRD对TiO2薄膜进行结构表征。用掺杂Fe2O3的TiO2薄膜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甲基橙。结果表明,焙烧温度500℃时,制备的TiO2薄膜牢固,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在pH为4,投加一定量的H2O2,太阳光照射30 min条件下,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3.02%。和纯纳米TiO2膜相比提高了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广秀 李贯良 陈淑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9期20-22,共3页
纳米二氧化钛能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能为3.2eV,当被紫外光照射时,其表面形成的电子空穴对(h+e-),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可将废水中的含氯、含磷、含硫有机物降为小分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高氧化态的无机物还原成单质,或氧化成氧化物沉... 纳米二氧化钛能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能为3.2eV,当被紫外光照射时,其表面形成的电子空穴对(h+e-),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可将废水中的含氯、含磷、含硫有机物降为小分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高氧化态的无机物还原成单质,或氧化成氧化物沉淀出来。经研究表明,用纳米二氧化钛处理后,近300种有机物降解效果良好,应用到污水处理工作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利用其超强的氧化性,还可杀灭水中的多种细菌,净化自来水,提高饮用水的质量。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双亲性,用于化纤上,可减少洗涤剂的用量,从而降低污水的排出量。但受到反应器大型化及催化剂固定措施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湖南智能公司已走出了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纳米二氧化钛 带隙能 紫外光 电子空穴 污水处理 净化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的合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贯良 李纪钦 陈淑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41-843,共3页
研究了用0.05 mol/L的H2SO4淋洗ZrO2-MoO3固体酸基体,并在500℃焙烧制备的复合型固体酸SO42-/ ZrO2-MoO3催化剂用于顺丁烯二酸二丁酯的催化合成,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5 g(每 摩尔酸酐催化剂用量)、醇/酸酐摩尔... 研究了用0.05 mol/L的H2SO4淋洗ZrO2-MoO3固体酸基体,并在500℃焙烧制备的复合型固体酸SO42-/ ZrO2-MoO3催化剂用于顺丁烯二酸二丁酯的催化合成,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5 g(每 摩尔酸酐催化剂用量)、醇/酸酐摩尔比4、130℃下回流反应4 h时,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 催化 酯化 固体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酸钾存在下萘丁美酮的极谱催化波法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淮凌 丁秀云 +1 位作者 徐茂田 凌翠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灵敏、快速测定萘丁美酮的新方法。在0.10mol·L^-1 HAc-NaAc(pH4.7)支持电解质中,萘丁美酮产生一极谱波,峰电位Ep=-1.12V(vs.SCE)。加入KIO3后,该极谱波被催化,峰电流增加约3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灵... 本文报道了灵敏、快速测定萘丁美酮的新方法。在0.10mol·L^-1 HAc-NaAc(pH4.7)支持电解质中,萘丁美酮产生一极谱波,峰电位Ep=-1.12V(vs.SCE)。加入KIO3后,该极谱波被催化,峰电流增加约3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其二阶导数峰峰电流ip^N与萘丁美酮浓度在2.0×10^-7~4.0×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0,n=8),检出限为1.0×10^-7mol·L^-1。。该方法可用于药物制剂中萘丁美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丁美酮 碘酸钾 极谱催化波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硼共掺杂对纳米TiO_2能带结构与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广秀 李耀刚 +1 位作者 张青红 王宏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8-203,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氟化铵、硼酸为原料,采取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氟、硼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XRD结果显示氟、硼共掺杂不仅可以抑制晶粒生长,还可以阻止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当氟、硼物质的量比为5∶20时,其表现出更好的可... 以钛酸四丁酯、氟化铵、硼酸为原料,采取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氟、硼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XRD结果显示氟、硼共掺杂不仅可以抑制晶粒生长,还可以阻止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当氟、硼物质的量比为5∶20时,其表现出更好的可见光响应。XPS结果表明:氟和硼分别和钛形成了F-Ti键和B-Ti键,它们的形成可提高价带中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和拉窄二氧化钛的带隙,从而提高了其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下降解4-氯苯酚,结果表明:经600℃煅烧2h的样品,氟、硼物质的量比为5∶20,其降解率分别是单掺杂和纯二氧化钛的1.5到3倍。总有机碳(TOC)分析结果表明4-氯苯酚在可见光照射下被光催化剂有效地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能带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