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18年度商丘市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史桂芬 《种业导刊》 2019年第10期24-28,共5页
探索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可为农业气象精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1—2010年商丘市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对2017—2018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 探索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可为农业气象精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1—2010年商丘市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对2017—2018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10月上旬连阴雨造成个别地块冬小麦晚播,2018年1月4—5日暴雪低温对冬小麦生长无不利影响,小麦无冻害发生,且由于降雪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2018年4月上旬,寒潮和晚霜冻造成部分地块冬小麦出现轻度晚冻害;2018年4月中下旬冬小麦遭遇连续阴雨,2018年5月11—30日的日照时数为历史同期最少,影响了冬小麦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气象条件 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夏玉米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陈连心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36-138,共3页
商丘夏玉米气象服务系统是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运用商丘市8个气象站198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商丘市农业气象站夏玉米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商丘夏玉米生育期不利的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 商丘夏玉米气象服务系统是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运用商丘市8个气象站198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商丘市农业气象站夏玉米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商丘夏玉米生育期不利的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炼适合商丘夏玉米生长的气象指标,结合玉米生长动态监测信息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定夏玉米气象服务专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对策,实现气象服务智能化,为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精准化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气象服务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霞 史桂芬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运用商丘市7个气候站196—2017年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冬小麦发育期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遥感监测资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取对比统计分析法,结合冬小麦生长气象指标,分析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冬小麦生... 运用商丘市7个气候站196—2017年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冬小麦发育期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遥感监测资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取对比统计分析法,结合冬小麦生长气象指标,分析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冬小麦生长动态监测信息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定商丘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规程,制作冬小麦气象服务专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及防灾减灾对策,实现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以期更好地为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精准化气象保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市 冬小麦 农业气象 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商丘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气象防御对策
4
作者 张宸诚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2期74-75,共2页
通过对商丘市1981-2020年降水日数及降水量分析得出,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 d,集中在每年7-8月,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11月结束,且年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量为187.3 mm,暴雨量以7-8月最多,降雨量占年总暴... 通过对商丘市1981-2020年降水日数及降水量分析得出,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 d,集中在每年7-8月,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11月结束,且年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量为187.3 mm,暴雨量以7-8月最多,降雨量占年总暴雨量的69.2%,暴雨量整体也呈增多趋势。商丘市暴雨气候特征会导致出现旱涝年,应重视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预警,做好短临时及长期天气预报、土壤墒情及未来天气发展趋势等决策建议,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防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15年酸雨状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民 王海翔 +3 位作者 孙杰 范志军 姜洋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974-11976,共3页
通过对1992~2006年747次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商丘市15年间出现了强酸性降水,酸雨出现频率为10.0%,酸雨量为1248.6mm,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1.8%。1992、2005和2006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一年中9、11和12月酸雨污染严重,2、6和7月酸... 通过对1992~2006年747次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商丘市15年间出现了强酸性降水,酸雨出现频率为10.0%,酸雨量为1248.6mm,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1.8%。1992、2005和2006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一年中9、11和12月酸雨污染严重,2、6和7月酸雨污染较轻。秋季和冬季酸雨污染大于春季和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酸雨 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洪霞 余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275-4276,共2页
根据河南省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分析了商丘市近45年来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年来商丘市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每10年以0.17 TDM/hm2的趋势在增加... 根据河南省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分析了商丘市近45年来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年来商丘市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每10年以0.17 TDM/hm2的趋势在增加,但并不显著。依据未来20~100年气候变化预测结果,分别模拟了2020、2050和2100年的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NPP分别增加了3.9%~6%、7.9%~11.0%和14.9%~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全球气候变化 河南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杰 孙民 +1 位作者 王海翔 晁保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79-7082,共4页
[目的]分析商丘春秋两季的空中水资源分布特征、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代表站的各标准层等压面的水汽含量研究商丘市的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结果]3月份的水汽含量不到是5月份的一半,9月份的水汽含量是11月份的2~... [目的]分析商丘春秋两季的空中水资源分布特征、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代表站的各标准层等压面的水汽含量研究商丘市的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结果]3月份的水汽含量不到是5月份的一半,9月份的水汽含量是11月份的2~3倍。Ⅰ区的水汽含量比Ⅱ区少2~4k∥m^2。在春季Ⅰ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44.92kg/m^2,Ⅱ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56.34kg/m^2,Ⅰ区和Ⅱ区的水汽含量差异为11.42kg/m^2。在秋季,Ⅰ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39.74kg/m^2,Ⅱ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53.25kg/m^2,I区和Ⅱ区的水汽含量差异为13.51kg/m^2。适宜增雨作业的云层高度为3000~5500rn。6月份的增雨潜力最大,8月份的增雨潜力最小。[结论]人工增雨是一条综合利用空中水资源补充地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水资源 水汽含量 增雨潜力 水汽降出率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商丘市近57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423-19426,共4页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4~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分别以6.74 mm/10 a和12.3 mm/10 a的速度在增...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4~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分别以6.74 mm/10 a和12.3 mm/10 a的速度在增加,非汛期降水量以5.57 mm/10 a的速度在减少。从年代上看,年、汛期降水量21世纪以来最多,年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最少,汛期降水量9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分别相差122.9 mm和119.9 mm,非汛期降水量50年代和70年代均较多,8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相差32.0 mm。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存在不明显的突变,年、汛期降水量突变的时间基本一致在2003年前后,非汛期降水量在1970年和2004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汛期 非汛期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商丘市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庄 康邵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利用商丘市所辖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气温、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丘市2016年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4℃,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1℃,冬季、春季... 利用商丘市所辖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气温、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丘市2016年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4℃,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1℃,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偏高;年降水量711.8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其中冬季、春季、夏季偏少,秋季偏多;年日照时数1 890.2 h,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66.7 h,其中冬季、春季、秋季偏少,夏季偏多。年内出现了低温、干旱、暴雪、高温热害等天气气候事件。总体来说,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是个好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候事件 气候影响 气象灾害 商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路欣 姜洋 +2 位作者 刘文新 田辉 路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06-306,311,共2页
通过对商丘市近几十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揭示商丘市气候变化主要特点,研究商丘市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应对策略,为适应和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影响 对策 河南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苹果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新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39-239,241,共2页
根据苹果种植过程中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商丘市气候条件,得出了商丘市气温、降水和光照条件都较适宜苹果种植。同时,探讨商丘市苹果生长期不利气象条件,并提出提升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对策,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苹果种植 气候条件 对策 河南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6月3日商丘市强飑线天气过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凤梅 王慧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306-306,共1页
2009年6月3日21:00左右,受东北高空低涡和冷空气影响,商丘市突遇强飑线天气,其中农业损失严重。分析了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特点及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并总结了灾情发生后各部门的应急工作措施,为了解强飑线天气的危害性、掌握应对灾害性... 2009年6月3日21:00左右,受东北高空低涡和冷空气影响,商丘市突遇强飑线天气,其中农业损失严重。分析了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特点及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并总结了灾情发生后各部门的应急工作措施,为了解强飑线天气的危害性、掌握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飑线 天气过程 农业影响 应急措施 河南商丘 2009年6月3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夏季人工增雨作业的技术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文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6期163-164,共2页
从商丘市夏季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人工增雨作业时段、作业区域等方面,结合增雨作业的时间和效果,分析了适合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物理条件和雷达回波条件,利用雷达的速度方位风廓线产品预测回波移动影响区域,为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 从商丘市夏季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人工增雨作业时段、作业区域等方面,结合增雨作业的时间和效果,分析了适合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物理条件和雷达回波条件,利用雷达的速度方位风廓线产品预测回波移动影响区域,为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人工增雨 商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近60a冬季气温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云霞 史桂芬 +2 位作者 檀艳静 马美娟 熊坤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年代平均气温60年代最低,波动上升到2011-2020年最高,升温1.9℃。冬季平均气温以0.38℃·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和2月气温的升高。暖冬呈上升趋势,主要出现在1991年后(占总次数的80%以上);单站暖冬共发生21年,区域暖冬共发生18 a。区域强暖冬共发生9 a,主要在1999年后,占总次数的5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高,为建站以来最暖的冬季。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呈推迟趋势,越冬期推迟较明显;越冬期主要受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2月气温是影响越冬-返青期历时的主要因素,其次是12月气温。2月平均最高气温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市 气温 暖冬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影响预报的商丘智慧气象平台的研究和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文静 闫研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2期224-224,246,共2页
发展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是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气象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突破。气象影响预报是构建智慧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气象影响预报构建智... 发展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是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气象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突破。气象影响预报是构建智慧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气象影响预报构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针对交通、农业等不同领域,开展气象研判、预测分析,为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互动式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影响预报 智慧气象 商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商丘市雷暴产生的灾情及发生规律
16
作者 熊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02-17903,共2页
利用商丘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50年(1960~2009年)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商丘市雷暴产生的灾情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商丘市雷暴灾情严重,但雷暴日数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一年中,雷暴在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一天中,午后至21:0... 利用商丘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50年(1960~2009年)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商丘市雷暴产生的灾情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商丘市雷暴灾情严重,但雷暴日数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一年中,雷暴在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一天中,午后至21:00时发生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规律 灾害 商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小麦锈病预测模式研究
17
作者 余卫东 朱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884-11885,共2页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锈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锈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时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发病面积的...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锈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锈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时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发病面积的数学预测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87.2%,利用2006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试预报,预测准确率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锈病 气象因素 预测模式 商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智慧物流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发展探索
18
作者 戚易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6期16-17,共2页
目前商丘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且对于气象服务呈现高速增长的旺盛需求,但目前缺乏应对物流需求的气象服务体系,同时,国内省市级也暂无专业物流气象服务体系,整体物流业气象服务水平较低。本文通过调研商丘公路和铁路运输、仓储及装卸等物... 目前商丘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且对于气象服务呈现高速增长的旺盛需求,但目前缺乏应对物流需求的气象服务体系,同时,国内省市级也暂无专业物流气象服务体系,整体物流业气象服务水平较低。本文通过调研商丘公路和铁路运输、仓储及装卸等物流环节,分析物流行业发展及气象需求点,发现物流气象服务只有采取集约化运作方式,才能充分整合资源并发挥现有气象观测系统、预报预测预警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等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专业气象服务 集约化 发展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8月20日商丘市暴雨成因及模式误差分析
19
作者 宋倩倩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77-81,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FY4A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对2021年8月20日商丘市暴雨过程的特点、成因及模式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降水总量大、强度强、范围广、降水时段集中。受低涡切变线影响,高湿...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FY4A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对2021年8月20日商丘市暴雨过程的特点、成因及模式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降水总量大、强度强、范围广、降水时段集中。受低涡切变线影响,高湿区冷暖空气交汇产生不稳定,地面辐合线是其抬升触发机制。雷达回波表现为混合性降水回波,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风速辐合、大风区、中气旋等中尺度系统。红外云图上中尺度对流云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产生,列车效应明显。针对此次过程,上海模式预报参考价值最大;EC细网格预报降水量级明显偏小,在落区上虽然可以体现商丘地区西部大、东部小的降水分布特征,但预报暴雨区与实况偏差较大,主要是预报低涡位置有所偏差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切变线 中尺度特征 模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大气颗粒物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分析
20
作者 许天峰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230-232,319,共4页
根据商丘市2017—2022年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商丘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HYSPLIT模型、PSCF和CWT分析得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研究表明,商丘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超标,冬季存在典型人为源气... 根据商丘市2017—2022年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商丘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HYSPLIT模型、PSCF和CWT分析得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研究表明,商丘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超标,冬季存在典型人为源气溶胶影响。商丘市大气颗粒物主要通过短距离的东北、偏东、西南、偏西轨迹输送,输送轨迹主要来源于商丘周边的大气边界层中,PM_(10)同时受到长距离西北轨迹的影响。春季商丘市周边特别是以东地区是PM_(2.5)的潜在源区,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是PM_(10)的潜在源区。秋季河南西部南部、湖北东北部、安徽南部是PM_(2.5)的潜在源区,河南东南部和湖北东北部是PM_(10)的潜在源区。冬季山东、江苏、河南南部是大气颗粒物的潜在源区,同时陕西东部北部也是PM_(10)的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商丘市 PSCF C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