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沙尘天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丽娟 张思冲 郑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共2页
哈尔滨市沙尘天气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沙尘天气发生的日数和强度来看,历史上以20世纪70年代为最多和最强。80年代以后,由于大风出现日数减少,沙尘天气出现几率并不高。哈尔滨市沙尘天气发生的最根本因素是自然因素,而非人为因素。
关键词 哈尔滨市 沙尘天气 自然环境 变化规律 春季大风 发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太阳岛水域原生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蕾 施心路 +2 位作者 刘桂杰 谭晓丽 韩宏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7,共6页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PFU法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葵 谢远云 +2 位作者 张丽娟 周嘉 康春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以粉砂(4~63μm)为主,占71.18%,砂粒组分(>63μm)占21.7%,粘土(<4μm)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粒度为多峰态分布,29.16~34.6...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以粉砂(4~63μm)为主,占71.18%,砂粒组分(>63μm)占21.7%,粘土(<4μm)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粒度为多峰态分布,29.16~34.67μm粒级的粗粉砂组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45~500 μm粒级的中砂组分组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 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沉降物的平均粒径Mz.为28.4 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特征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沙尘源区的生物状况和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该地区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沙尘沉降物 粒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二龙山水库浮游植物及水体污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戴绍军 秦智 +1 位作者 张思聪 曹建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4-629,共6页
报道了 2 0 0 0年 1月、5月、8月、1 0月四次对哈尔滨市境内的二龙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 46属 5 5种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水库四季的平均浮游藻类数量为 43 8.46万个 /升 ,绿藻占 46 .98%,硅藻占 44.7... 报道了 2 0 0 0年 1月、5月、8月、1 0月四次对哈尔滨市境内的二龙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 46属 5 5种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水库四季的平均浮游藻类数量为 43 8.46万个 /升 ,绿藻占 46 .98%,硅藻占 44.74%,隐藻占 6 .76 %。优势种是平裂藻、小环藻、直链藻、针杆藻、纤维藻、空星藻、十字藻、蹄形藻、栅藻、隐藻等。对 8月份水库及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根据上述结果对水质进行了评价 ,并对二龙山库区的水土保持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水质监测 二龙山水库 哈尔滨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规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丽娟 郑红 +3 位作者 周嘉 谢远云 郑凯 苍蕴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6,共6页
通过对哈尔滨市1954-2003年沙尘暴、大风及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年代变化明显,沙尘暴的发生与大风风速、风向与降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与大气稳定度有关,也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沙粒尺度... 通过对哈尔滨市1954-2003年沙尘暴、大风及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年代变化明显,沙尘暴的发生与大风风速、风向与降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与大气稳定度有关,也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沙粒尺度的分析,认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远距离沙源为内蒙古境内沙地、科尔沁沙地,近距离沙源在松嫩平原和哈尔滨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规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河床冲积物与沙尘天气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葵 康春国 张丽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笔者重点分析了哈尔滨河床冲积物的粒度组成,结合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论述了裸露河床冲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河床冲积物及沙尘沉降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裸露河床冲积物粒径大于63μm的颗粒占84%以上,而小于6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小于1... 笔者重点分析了哈尔滨河床冲积物的粒度组成,结合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论述了裸露河床冲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河床冲积物及沙尘沉降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裸露河床冲积物粒径大于63μm的颗粒占84%以上,而小于6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小于10μm的颗粒微乎其微;沙尘沉降物中小于63μm的粉粘颗粒含量在90%以上。对河床冲积物而言,无论是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还是粉粘级别的细颗粒物质都与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无相关性,对沙尘暴物质组成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受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扬起高度和搬运距离的限制,沙尘暴发生时,裸露河床中的冲积物颗粒不会被远距离搬运而影响到整个哈尔滨地区,真正影响整个哈尔滨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6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特别是小于10μm的粉尘。笔者认为对哈尔滨沙尘天气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含有大量细颗粒物质的城市地表土和建筑土等,这些地域是防止沙尘天气的重点治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积物 沙尘天气 粒度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繁殖生态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东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9-411,共3页
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出蛰情况、繁殖期的活动规律、繁殖行为、繁殖力和繁殖期的食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最早出蜇日期是4月19日,雄性先于雌性、成体先于亚成体出蛰;繁殖活动受温度影... 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出蛰情况、繁殖期的活动规律、繁殖行为、繁殖力和繁殖期的食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最早出蜇日期是4月19日,雄性先于雌性、成体先于亚成体出蛰;繁殖活动受温度影响比较明显,繁殖的最适气温为20℃、水温为15℃,雄体之间争雌现象显著;繁殖高峰后逐渐迁入陆地活动,繁殖期的摄食活动明显受繁殖的影响,表现为繁殖期不积极捕食,空胃率占6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背蟾蜍 繁殖生态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嘉 谢远云 尚金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可持续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判和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由35个指标构成的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1995-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 可持续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判和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由35个指标构成的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1995-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从1995-2004年经济发展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子系统呈现比较波动的趋势。2000年后,遂渐进入环境质量提高、资源消耗量下降的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与发展的综合指数越采越低.发展趋势也渐好。说明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趋势分析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月学 李成权 +5 位作者 申忠宝 韩微波 唐凤兰 蒿若超 刘杰淋 王长山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38-41,共4页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对太空环境诱变的敏感性大于晚熟苦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苦荬菜 诱发突变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娇红 郭东林 +3 位作者 马军 郑琳 秦智伟 郭长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核技术 环境污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以庆安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毕雪梅 臧淑英 贾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 1993年、2 0 0 0年和 2 0 0 3年庆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通过指数评价和加权综合评价法 ,分析评价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并利用 GIS地理统计等功能 ,用变异估计法及克里格插值法 ,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绿色食品产... 采用 1993年、2 0 0 0年和 2 0 0 3年庆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通过指数评价和加权综合评价法 ,分析评价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并利用 GIS地理统计等功能 ,用变异估计法及克里格插值法 ,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庆安县中部和西南部的环境质量最好 ,最适宜发展 AA级绿色食品基地 ;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虽然是清洁、安全的 ,但有逐渐恶化趋势 ,需引起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绿色食品产地 KRIGING插值 变异估计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规律及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丽娟 郑红 +1 位作者 华德尊 张守娟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6-558,561,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黑龙江省沙尘天气的发生地域分布广泛,区域间差异明显;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随年代变化有所减少,但沙尘强度有所增加,这与全国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黑龙江省沙尘天气的发生地域分布广泛,区域间差异明显;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随年代变化有所减少,但沙尘强度有所增加,这与全国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影响沙尘天气的环境因素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大风和人为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因子的周期变化是造成沙尘天气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起了加强作用。现阶段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处于少发期,多发期还会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发生规律 沙尘天气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黑龙江省庆安县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嘉 尚金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对不同环境因子采用不同评判方法 ,利用模糊评判法模糊推理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 ,综合评价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 ,并通过反复验证确定了适合的隶属函数 ,其方法可行 ,结果可信 。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生产基地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黑龙江 庆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GIS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臧淑英 毕雪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0-172,共3页
对黑龙江省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各监测点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对照相应国家标准,产地环境未受污染,灌溉水、土壤和大气质量均达到发展A级绿色食品基地标准,但其西北和东南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环境质量 变异估计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臧淑英 毕雪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是对自然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进行预测 ,并及时提出警告。本文以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的绿色食品产地为例 ,依据 1993 -2 0 0 3年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其状态转移矩...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是对自然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进行预测 ,并及时提出警告。本文以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的绿色食品产地为例 ,依据 1993 -2 0 0 3年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其状态转移矩阵 ,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 5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 ,对该研究区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预警研究。结果发出了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的环境质量负向演化的预警信号。据此进行了警因分析并提出排警建议 ,为环境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治理依据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环境质量 预警分析 绿色食品产地 庆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研究——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臧淑英 毕雪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0-223,共4页
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5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和恶化速度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环境质量发出负向演化预警信号,而金星村、红星村... 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5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和恶化速度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环境质量发出负向演化预警信号,而金星村、红星村、建业村、建民村、双利村和东阳村环境质量恶化速度最快。并提出排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预警系统 绿色食品产地 GIS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板工业的工艺过程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思冲 臧淑英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本文以黑龙江省某林业局复合地板生产过程为例 ,充分阐述了复合地板生产的最新工艺 ,最优设备。同时也论述了复合地板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 ,提出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复合地板工业 工艺过程 环境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生长预报系统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樨 臧淑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768-1770,共3页
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在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栽培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因素的不确定性,使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工作成为了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能量生长过程的影响方式,提出了利用生命能量... 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在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栽培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因素的不确定性,使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工作成为了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能量生长过程的影响方式,提出了利用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生长仿真的策略和目标函数。根据已往的生态因子组合关系归纳出植物生长的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通过Markov过程虚拟了这些生态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并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验数据,建立了此环境下的植物生长预报模型,从而模拟植物可能的生长状态,估算生长过程中产量分布的置信区间和各种生长状态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生态环境 生命能量系统 植物生长预报 MARKOV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蕊 郭长虹 +2 位作者 丁海燕 秦智伟 郭东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81-82,87,共3页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技术 大豆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地理教育改革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淑梅 《地理教学》 1999年第5期13-14,共2页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滑入低谷.陷入困境。正确分析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一位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地理教育 重要地位 地理科学 社会地位 低谷 探索 工作者 改革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