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英 王爽 +3 位作者 李伟群 魏丹 周宝库 王玉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微生物区系 土壤肥力 施肥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Beta vulgaris L.)叶绿体转化体系建立及抗虫和抗除草剂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7
2
作者 崔杰 李滨胜 +1 位作者 杨谦 程大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37-1443,共7页
为建立外源基因甜菜叶绿体转化体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包含有编码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基因Btcry1Ac和编码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ar的甜菜叶绿体转化载体pSKARBt/bar,以甜菜叶绿体基因组中atpB/rbcL做同源片段,以甜菜叶绿体... 为建立外源基因甜菜叶绿体转化体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包含有编码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基因Btcry1Ac和编码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ar的甜菜叶绿体转化载体pSKARBt/bar,以甜菜叶绿体基因组中atpB/rbcL做同源片段,以甜菜叶绿体16S启动子和终止子为调控基因,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基因枪法转化甜菜叶柄,经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外源基因Btcry1Ac和bar的PCR检测、DNA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tcry1Ac和bar确已导入到甜菜叶绿体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除草剂抗性鉴定及其离体叶片虫试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和抗除草剂特性,表达了相应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还表明:bar基因在植物叶绿体转化中,既可以用作抗性基因,又可用作转化体筛选的标记基因.建立了甜菜叶绿体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叶绿体转化 成基因 BAR基因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北东 朱延明 +1 位作者 杨谦 杨晓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大豆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载体法 直接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瘦蛋白受体(OBR)基因外显子9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顾志良 赵建国 +4 位作者 李辉 孟和 王启贵 王清华 朱大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瘦蛋白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 ,其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瘦蛋白受体基因外显子 9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的方法对高脂系 (fatnessline,FL)、低脂系 (leannessline ,LL)、北京油鸡、白耳鸡、石... 瘦蛋白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 ,其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瘦蛋白受体基因外显子 9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的方法对高脂系 (fatnessline,FL)、低脂系 (leannessline ,LL)、北京油鸡、白耳鸡、石歧杂、矮小黄鸡、小型黄鸡、惠阳胡须鸡、隐性白羽鸡和海兰蛋鸡等品种 (系 )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并检测到了多态性。对两种纯合子片段克隆和测序 ,结果表明在编码区的 116 7位碱基发生了突变 ,由C突变为A ,但是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发生改变。经独立性检验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 ,北京油鸡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高脂系中A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低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蛋白受体 外显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OB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北东 朱延明 +1 位作者 李海燕 杨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了建立一个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 ,选用 10个东北主栽大豆品种(Glycinemax (L .)Merr .)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 ,研究了基因型、植物激素的浓度、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 ...等 6种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合... 为了建立一个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 ,选用 10个东北主栽大豆品种(Glycinemax (L .)Merr .)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 ,研究了基因型、植物激素的浓度、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 ...等 6种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合丰 35、合丰 2 5、黑农 4 0再生效率较高 ,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出的丛生芽数分别为 6 .6 9、6 .32和 5 .98;确定了丛生芽分化阶段所需的BA浓度和生根阶段所需的IBA浓度 ,发现不同基因型需要不同的BA浓度 ,合丰 35、合丰 2 5为1.5mg/l,黑农 4 0为 1.2mg/l。适宜的外植体大小为保留全部子叶。作为遗传转化时的除菌剂 ,头孢唑啉钠 (Cef)在 5 0 0mg/l时对子叶节的再生无显著影响。当遗传转化时使用的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小于 12秒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超声波辅助处理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光谱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军政 杨谦 +4 位作者 席北斗 魏自民 何小松 李鸣晓 杨天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83-2587,共5页
选取3个不同填埋年限的渗滤液样品,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采用XAD-8树脂将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按极性和电荷特性分为结构较为均一的不同组分,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中3个组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填埋初期,疏... 选取3个不同填埋年限的渗滤液样品,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采用XAD-8树脂将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按极性和电荷特性分为结构较为均一的不同组分,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中3个组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填埋初期,疏水酸性组分(HOA)、疏水中性组分(HON)和亲水性组分(HIM)均以类蛋白物质为主,随着填埋年限增加,其分子复杂化程度增强;其中HOA组分分子量最大、复杂程度最高,同时芳烃化合物的含量也最高,HON居中,HIM组分最小。紫外光谱分析表明,HOA和HON组分芳香环上的取代基均以羰基、羧基、羟基为主;而HIM组分则以脂肪链为主,同时芳香烃化合物含量较低。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三种组分的复杂化程度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组分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霉菌遗传转化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兴喜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郭兆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60~19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大多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60~19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大多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具有转化率高、低拷贝、遗传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木霉菌 遗传转化 潮霉素抗性 病害 生物防治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田间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初报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晶 杨谦 +2 位作者 张淑梅 王玉霞 赵晓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共4页
B29菌株是自黄瓜根围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拮抗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一年两季4点田间小区试验表明:B29菌株100、250、500倍稀释菌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0.3%~88.2%、62.3%~85.9%和54.7%~80.6%;经两年田间大区示范,B29菌株对黄瓜枯... B29菌株是自黄瓜根围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拮抗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一年两季4点田间小区试验表明:B29菌株100、250、500倍稀释菌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0.3%~88.2%、62.3%~85.9%和54.7%~80.6%;经两年田间大区示范,B29菌株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84.9%,增产12.57%;同时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毒性,LD50均大于5 000 mg·kg-1;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B29菌株对黄瓜、番茄、菜豆、籽用南瓜4种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黄瓜枯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炭材料及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献斌 谢欣欣 +2 位作者 燕红 孙晓君 孙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介孔炭材料与活性炭相比具有较大的孔体积和孔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规则的孔道结构,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兼顾了活性炭与介孔材料的优点,因此在吸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介孔炭,负载/修饰后的介孔... 介孔炭材料与活性炭相比具有较大的孔体积和孔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规则的孔道结构,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兼顾了活性炭与介孔材料的优点,因此在吸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介孔炭,负载/修饰后的介孔炭,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制备方面,根据其制备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制备出有序的介孔炭与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介孔炭材料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进而对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炭材料 介孔炭 氧化硅复合材料 大分子有机污染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计红芳 宋瑞清 杨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6-160,共5页
为了探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提取物处理过的菌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探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提取物处理过的菌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前期均呈上升趋势,前二者均在8 h时达到最高,而后者是在10 h时达到最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酶活性下降迅速,48 h时降至最低,而POD活性已降至为零,3种酶对提取物均较敏感.结果还表明,MDA含量在8 h时最高,为对照的9.2倍,48 h时降到最低,但始终比对照的含量高,表明膜脂过氧化严重,膜系统结构被破坏,导致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及呼吸强度最终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这些均反映出3种酶、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在提取物处理下变化的一致性.提取物打破了保护酶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自由基清除系统出现障碍、MDA含量增加,严重破坏了膜系统的完整性,使叶枯病菌菌体受到损伤和破坏,这可能是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白乳菇 提取物 叶枯病菌 保护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4
11
作者 马旭俊 朱大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在需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植物正常代谢过程和在各种环境胁迫下均能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在需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植物正常代谢过程和在各种环境胁迫下均能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SOD岐化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生成过氧化氢和分子氧,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SOD的功能、在细胞中的分布、表达调控和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氧 功能 表达调控 植物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ATP合酶β亚基基因atpB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进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崔杰 徐德昌 +2 位作者 李滨胜 杨谦 孙璟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atpB基因编码ATP合酶β亚基,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基因。ATP合酶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反应。利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已知植物烟草、水稻和菠菜等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 atpB基因编码ATP合酶β亚基,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基因。ATP合酶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反应。利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已知植物烟草、水稻和菠菜等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甜菜叶绿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包含atpB完整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DQ067451)在内的一段序列,测序与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段全长2 293 bp,其中包括有1 497 bp的编码区序列,推测编码498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该克隆基因与烟草、菠菜、油菜、水稻atp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92%、95.79%、87.71%和86.37%,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58%、97.19%、92.17%和91.97%。同时,建立了几种植物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叶绿体基因组 αtpB基因 克隆与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水稻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国民 孙野青 +1 位作者 李明贤 赵海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采用蒙古稻旱晚播活体菌株接种法 ,对JB-1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回的 12个稳定的水稻突变体作了稻瘟病抗性鉴定 ,结果明确 ,航天诱变水稻材料 971-5、974 -4、974 -5均抗叶瘟和穗瘟。
关键词 航天诱变 水稻 叶瘟 穗瘟 抗性鉴定 抗病虫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黄绿木霉菌发酵过程中,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杨树烂皮病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发酵3~4d的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原菌菌丝体发生变化,细胞壁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杨树烂皮病菌 抑菌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卫红 付力 +2 位作者 郑琦 辛平 关双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简述了生物芯片的概念与主要分类,主要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测序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简述了生物芯片的概念与主要分类,主要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测序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临床医学、疫苗研制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以及农业、环保、司法鉴定、基因武器等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 食品科学 医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伟群 王爽 +4 位作者 王英 魏丹 周宝库 王玉峰 杨思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措施条件下,大豆在不同生育期中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决定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总数由花期逐渐增加,...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措施条件下,大豆在不同生育期中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决定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总数由花期逐渐增加,结荚期达最大值,到成熟期明显下降。各个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有机+无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处理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魏利 王艳君 +1 位作者 马放 张建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根据目前油田杀灭硫酸盐还原菌的状况,提出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设想.综述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机理,及其在国外油田污水处理中工程应用的效果、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机理研究中,加强蛋白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 根据目前油田杀灭硫酸盐还原菌的状况,提出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设想.综述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机理,及其在国外油田污水处理中工程应用的效果、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机理研究中,加强蛋白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投加抑制物质如硝酸盐、反硝化细菌等对硫酸盐还原菌本身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代谢途径的抑制研究,加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对该机理在我国大庆油田的应用提出一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抑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鲁进 杨谦 +1 位作者 陈中祥 张向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9-854,共6页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L13和产碱菌Alcaligenes sp.ZL21两株原油生物降解菌株的降油影响因素和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分析两株菌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L13和产碱菌Alcaligenes sp.ZL21两株原油生物降解菌株的降油影响因素和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分析两株菌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两株菌降解的重要因素是原油浓度和温度;在最优降解条件下,菌株ZL13和ZL21的7d原油降解率分别为72.68%和73.10%;菌株ZL13和ZL21对原油大多数组分都有较高的降解能力,ZL21的降解效果要略优于ZL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生物降解 降解性能 正交试验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陈忠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在 20 g/L,培养基初始pH值选择为4.5,产酶效果好、酶活力高、保持时间长.添加表面活性剂Twin-80后,产酶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和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出黄绿木霉纤维素酶系中达到电泳纯的3种内切葡聚糖酶(EGⅠ、EGⅡ、EGⅢ)和2种β-葡萄糖苷酶(BGⅠ、BGⅡ).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5个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62 300、 71 900、 52 600、 85 300和 78 300,等电点分别为5.4、 4.8、 5.0、 5.6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黄绿木霉 固定化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与多菌灵复合使用对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敏 杨谦 +2 位作者 王疏 董海 陈玉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哈茨木霉TS1与多菌灵复合使用对水稻幼苗的诱导抗病性及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水稻种子经哈茨木霉TS1与多菌灵复合处理后,水稻幼苗根部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研究哈茨木霉TS1与多菌灵复合使用对水稻幼苗的诱导抗病性及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水稻种子经哈茨木霉TS1与多菌灵复合处理后,水稻幼苗根部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均高于对照;复合处理对立枯病的室内防效达82.25%,比哈茨木霉TS1和多菌灵单独处理分别提高26.87%和9.90%.田间实验表明,菌药3种配比处理对立枯病的防效均大于单独处理,其中以6∶4配比的防效最高,较单独处理分别提高44.46%和11.66%,差异显著;经复合处理的水稻秧苗在株高、根长、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上均显著高于对照;哈茨木霉TS1可以在水稻幼苗根部定殖,每克根的根际和根表定殖量分别为104和103个以上,不同菌药配比对根际和根表定殖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多菌灵 水稻苗期立枯病 诱导抗性 根际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