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MR诊断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夫 高颖 +2 位作者 赵明 张铁成 付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我院神经内科及儿内科确诊为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病后MRI均有异常表现,病灶区呈...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我院神经内科及儿内科确诊为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病后MRI均有异常表现,病灶区呈层状短T1、长T2改变(13/13),其中6例(6/13)呈短T1、长T2改变出现在病灶侧皮质表面或沿脑回走行;3例(3/13)同时出现在病灶侧皮质表面或沿脑回走行、病灶侧基底节区和皮质下;2例(2/13)仅出现在病灶侧基底节区和皮质下;2例(2/13)呈斑点状出现在病变区内。FLAIR像上均呈高信号(13/13),即使T1WI高信号消失后,FLAIR高信号仍可持续1年左右(2/13)。DWI像上有9例(9/13)表现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较T1WI高信号显示病变范围更广有3例(3/13)。GD-DTPA早期即可明显强化,多呈线样、脑回样强化。结论:引起脑皮质层状坏死的病因较多,影像学上有特征性改变,T1WI脑回样高信号和长时间FLAIR高信号是其特异征象,结合临床病史,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线圈成像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夫 高颖 +2 位作者 孙文静 张铁成 付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microsco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CL损伤患者39例,分别使用膝关节线圈(knee-sense coil,KC)及47 mm MC进行膝关节MRI检...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microsco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CL损伤患者39例,分别使用膝关节线圈(knee-sense coil,KC)及47 mm MC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对两种线圈成像图像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线圈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Ⅰ级MCL损伤18条;Ⅱ级MCL损伤12条;Ⅲ级MCL损伤9条。MC组各序列图像能分别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周围主要结构,39例MCL损伤中(Ⅰ级~Ⅲ级)主要结构均评为3或4分;KC组Ⅰ级MCL损伤评分为0或1分,Ⅱ级MCL损伤评分为1或2分,Ⅲ级MCL损伤评为3分。在诊断Ⅰ级MCL损伤中,MC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K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Ⅱ级、Ⅲ级MCL损伤诊断MC组与KC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M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90.5%,94.9%和97.7%,Ⅱ级MCL损伤为90.3%,93.9%和96.7%,Ⅲ级MCL损伤90.0%,92.9%和97.0%;K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87.5%,92.9%和91.7%,Ⅱ级MCL损伤为89.7%,92.5%和91.3%,Ⅲ级MCL损伤87.0%,92.5%和90.7%。结论:显微线圈可以清晰显示MCL,能准确诊断MCL损伤并进行分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膝关节 显微线圈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的T2加权增强血管成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夫 高颖 韩忠丽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T2*加权增强血管成像(enhanced 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参数指标与脑神经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临床疑... 目的探讨T2*加权增强血管成像(enhanced 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参数指标与脑神经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临床疑似脑胶质瘤患者行ESWAN检查,原始数据传至ADW 4.3工作站,得到ESWAN最小密度投影图(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ESWANMinIP)、相位图(phase image,PI),分别测量肿瘤感兴趣区(ROI)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参数:R2*值、T2*值及Phase值;记录ESWANMinIP上肿瘤实质区出血灶及血管结构数目,并对其分级。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MVD计数和VEGF表达,单因素方差分析脑胶质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R2*值、T2*值及Phase值的差异性;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MVD、VEGF与ESWAN各参数指标的相关性;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与瘤内出血及血管数目分级间的差异性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病灶T2*、Phase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的平均值也与正常脑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内,T2*值与MVD呈负相关(r=-0.642,P<0.05),R2*值与MVD呈正相关(r=0.765,P<0.05),Phase值与MVD呈正相关(r=0.811,P<0.01);T2*值在VEGF阳性表达组(11.178±2.911)Ms,阴性组(23.263±2.38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2*值在VEGF表达阳性组(12.611±1.967)Hz,阴性组(5.316±0.767)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ase值在VEGF表达阳性组(1.086±0.017)Radian,阴性组(1.386±0.021)Radi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间肿瘤内出血及血管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WAN参数指标与脑胶质瘤MVD、VEGF相关,在非侵袭性评价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Andersson损害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颖 韩忠丽 +1 位作者 汪洪艳 李晓夫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脊柱Andersson损害(Andersson lesions,AL)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放射科、2018年1月-2021年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脊柱Andersson损害(Andersson lesions,AL)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放射科、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RI诊断科进行脊柱MRI检查的AS患者78例,依据MRI表现,将出现AL的AS患者分为炎症型组(n=23)和创伤型组(n=10),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78例AS患者中出现AL 33例,检出率为42.3%。创伤型组改良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odifi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SASSS)高于炎症型组(P<0.05)。两组受累椎体-椎间盘单元(discovertebral units,D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影像学特点不同。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HLA-B27)、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mSASSS与受累DVUs数量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L在AS患者中并不罕见,炎症型AL与创伤型AL有不同的MRI表现,MRI在检测和评价AL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炎 强直性 Andersson损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