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超声速风洞喷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悦 吕旸 +1 位作者 郭永博 弓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7,共8页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洞喷管型线(测试区面积为1.4 m×1.4 m)。采用面积-马赫数理论公式对所设计的喷管型线进行了初步验证,并通过Matlab代码对设计喷管型线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偏转角度表,本文有效简化了特征线法的计算过程,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时间缩短了80%以上。在相同的设计步骤下,采用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的喷管型线精度更高,且较代码设计的喷管型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缺陷,各喷管型线的误差均小于1%。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确保了喷管型线的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法 偏转角度表 超声速流动 风洞喷管 普朗特-迈耶函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喷管型线 变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
2
作者 李宁 王传奇 +2 位作者 孙振淋 张春艳 赵成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基于峰值应力建立了该合金钢的Arrhenius型本构方程,并通过数学方法证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微合金钢 热变形行为 显微组织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轻小型双视场中波制冷无热化光学系统设计
3
作者 贺磊 王仁浩 +2 位作者 司红利 吴兴广 于鹏亮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4-711,共8页
为满足中波制冷红外导引头低成本、轻小型、双视场、宽温工况环境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分辨率640×512、像元尺寸15μm制冷型探测器的中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该系统基于硅锗光学材料,采用一次成像4片式(Si-Ge-Si-Ge),单透... 为满足中波制冷红外导引头低成本、轻小型、双视场、宽温工况环境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分辨率640×512、像元尺寸15μm制冷型探测器的中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该系统基于硅锗光学材料,采用一次成像4片式(Si-Ge-Si-Ge),单透镜轴向移动变焦光学结构,利用折/衍混合光学元件及非球面,实现了光学系统双视场切换和宽温范围内无热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工作波段为3.7~4.8μm,F数为3.97,焦距为65 mm/21.5 mm两档3倍光学变焦,视场大小为8.4°×6.7°~25.1°×20.2°,在33lp/mm处,双视场成像质量,轴上0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不小于0.3,轴外0.7视场传递函数不小于0.22,冷光阑效率为100%,在-40℃~+6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且无严重的冷反射现象。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不大于φ50 mm×72 mm,总重量不大于36 g,空间排布紧凑,易加工装校,良品率高,工程可实施性强,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 轻小型 无热化 双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含量对Nb-Si-Mo-Ti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贞伟 韩政 +1 位作者 蒋少松 杨增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Ti含量对Nb-Si系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以机械球磨和SPS烧结技术结合的方法制备了Nb-16Si-10Mo-x Ti(x=0,2,4,6,8,10)合金,对x不同时的合金在室温、1200℃时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Ti含量增多,Ti ss韧性相逐渐增多... 为研究Ti含量对Nb-Si系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以机械球磨和SPS烧结技术结合的方法制备了Nb-16Si-10Mo-x Ti(x=0,2,4,6,8,10)合金,对x不同时的合金在室温、1200℃时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Ti含量增多,Ti ss韧性相逐渐增多并聚集,组成相包括Nb ss、Nb 5 Si 3和Ti ss相。室温下,合金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等有所提高,硬度下降,抗压强度先降后增,x=0时,抗压强度最高为2300 MPa,而Nb-Si-Mo-Ti系合金抗压强度最高为2200 MPa,且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复合断裂。1200℃下,抗压强度先降后增,x=0时,最高为605 MPa,随Ti含量增加,Nb-Si-Mo-Ti系合金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70 MPa,同时有较好塑韧性。1200℃压缩后,组织细化,韧性相沿垂直于压缩方向拉长,硬脆相则被挤压到韧性相内部或表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i-Mo-Ti系合金 TI含量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陶瓷球与8Cr4Mo4V轴承钢接触疲劳和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雪 沙磊 +4 位作者 杨晓峰 颜家森 刘金科 王廷剑 张传伟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6-1527,共12页
面向航空发动机对陶瓷球轴承的应用需求,本文中首先应用球棒式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和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4050航空润滑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与摩擦性能,获得了Si_(3)N_(4)陶瓷... 面向航空发动机对陶瓷球轴承的应用需求,本文中首先应用球棒式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和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4050航空润滑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与摩擦性能,获得了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威布尔概率寿命曲线,并对比分析了滴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与8Cr4Mo4V钢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摩擦损伤行为;然后采用力-热耦合接触分析方法,获取Si_(3)N_(4)球与8Cr4Mo4V钢盘的滑动摩擦以及8Cr4Mo4V钢球与8Cr4Mo4V钢盘滑动摩擦的力-热响应行为,并分析了滑动速度和接触应力对2种摩擦配副的摩擦热流分配和接触界面摩擦温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_(3)N_(4)陶瓷球应力循环次数为8Cr4Mo4V棒2倍的条件下,8Cr4Mo4V棒仍先发生疲劳剥落,Si_(3)N_(4)陶瓷球未发生疲劳;滴油润滑条件下,与8Cr4Mo4V钢球和8Cr4Mo4V钢盘摩擦配副相比,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钢盘摩擦副的滑动摩擦系数较低,表面磨损较轻,接触界面的最大温升也相对较小,表现出优良的接触疲劳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陶瓷 8Cr4Mo4V轴承钢 接触疲劳性能 摩擦性能 力-热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时间对G13Cr4Mo4Ni4V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璐 杨晓峰 +1 位作者 王帅 于兴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对渗碳G13Cr4Mo4Ni4V钢进行渗氮热处理,研究渗氮时间对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渗碳层和心部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处理后的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和渗碳层由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心部由板... 对渗碳G13Cr4Mo4Ni4V钢进行渗氮热处理,研究渗氮时间对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渗碳层和心部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处理后的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和渗碳层由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心部由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碳化物组成。渗氮90 h后G13Cr4Mo4Ni4V钢表面洛氏硬度提高,但波动性增大。渗氮50 h后的G13Cr4Mo4Ni4V钢渗层显微硬度最大,可达960 HV,渗氮层厚度为0.17 mm,有效渗碳层厚度为1.67 mm;而渗氮90 h后的G13钢显微硬度最大可达到906 HV,渗氮层厚度为0.19 mm,有效渗碳层厚度为1.26 mm。有效渗碳层厚度的降低与渗氮过程中碳元素向内扩散导致基体碳浓度降低有关,而显微硬度的降低与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基体碳元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3Cr4Mo4Ni4V钢 渗氮热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过程中析氢反应的抑制与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远 师玉英 +2 位作者 胡楠 张胜宝 孟国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电镀是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电镀过程会伴随析氢反应(HER),产生的氢原子一部分进入基体之中,导致镀层鼓泡、基体开裂或氢脆等危害。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解决措施是对镀后工件在200℃除氢4~24 h,但长时间的除氢处理不仅生产效... 电镀是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电镀过程会伴随析氢反应(HER),产生的氢原子一部分进入基体之中,导致镀层鼓泡、基体开裂或氢脆等危害。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解决措施是对镀后工件在200℃除氢4~24 h,但长时间的除氢处理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会消耗大量能源。本文通过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研究稀土盐对电镀过程中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同时探索在电镀过程稀土盐作为添加剂对电镀过程中阴极析氢反应的影响,并基于Iyer-Pickering-Zamanzadeh(IPZ)模型,拟合计算添加稀土盐后电镀过程中HER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土盐显著抑制电镀过程中的氢渗透,可以节约电镀后处理时间和减少除氢后处理过程的能量需求,为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氢渗透 稀土盐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场下油纸(板)绝缘击穿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庆国 池明赫 +3 位作者 高源 魏新劳 王永红 张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70-176,21,共7页
为研究油纸复合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击穿特性,以典型油–纸绝缘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试验方法得到了典型油–纸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击穿特性;又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仿真边界条件,对变压器油和绝缘纸板中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 为研究油纸复合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击穿特性,以典型油–纸绝缘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试验方法得到了典型油–纸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击穿特性;又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仿真边界条件,对变压器油和绝缘纸板中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然后,分别对变压器油和浸油纸板的击穿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两种介质中电场的数学表达式,得到了电场E和交流百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电场分布图像与油、纸板的击穿场强进行了比对和分析,总结出油纸复合绝缘击穿电压随交流含量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据此,提出随交流含量变化两种介质中的电场强度改变和各自介电强度的差别是导致整体击穿电压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油纸绝缘 复合电场 击穿特性 电场仿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电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庆国 池明赫 +3 位作者 王刚 高源 张松 袁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60,共7页
为研究含水率对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电场分布的影响,以典型油纸绝缘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典型油纸绝缘结构建立了其等效物理模型和电路模型,并得到了复合电场下电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结合不同温度及含水率下变压器油和浸油纸板绝缘... 为研究含水率对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电场分布的影响,以典型油纸绝缘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典型油纸绝缘结构建立了其等效物理模型和电路模型,并得到了复合电场下电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结合不同温度及含水率下变压器油和浸油纸板绝缘电阻率及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结果,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复合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中电场分布与含水率及交流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复合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的电场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当水分达到平衡状态时随含水率的增加油中场强增强、浸油纸板中场强减弱;随着绝缘体系整体含水率的上升,油纸绝缘电场分布的变化呈加速趋势;水分对油纸绝缘电阻率的影响远高于其对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从而导致水分对高直流分量复合电压下的油纸绝缘电场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复合电场 含水率 绝缘电阻率 相对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T65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对接接头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田 李文亚 +2 位作者 余意 吴辉 刘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8,共4页
采用对接形式对7075-T651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并采用盲孔法对其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曲线为"M"型,焊核区最小,在邻近轴肩处最大。在焊接速度200 mm/min下,焊核的纵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 采用对接形式对7075-T651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并采用盲孔法对其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曲线为"M"型,焊核区最小,在邻近轴肩处最大。在焊接速度200 mm/min下,焊核的纵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根据不同焊接速度下残余应力分布,发现随着焊接速度的提高,纵向残余应力增大,最大值从136MPa(200 mm/min)增大到275 MPa(300 mm/min)。另外,后退侧的残余应力比前进侧的大,随着焊接速度的减小,残余应力在前进侧与后退侧的差值减小。接头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前进侧和后退侧不同的微观形貌也反应了残余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残余应力 盲孔法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I9054的PCI主模式板卡的设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付宁 徐东东 +1 位作者 杨易 刘通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PCI总线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测试测量领域,然而当前基于PCI总线的测试设备主要为应用PCI从模式的设备,这很大程度限制了测试设备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PCI总线主模式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PLX公司的PCI9054接口芯片与FPGA相结合的方式实... PCI总线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测试测量领域,然而当前基于PCI总线的测试设备主要为应用PCI从模式的设备,这很大程度限制了测试设备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PCI总线主模式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PLX公司的PCI9054接口芯片与FPGA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测试设备的PCI主模式的功能。该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测试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并可以应用于测试设备与专用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最后,本文给出了基于PCI主模式设计的设备间数据交互实例,充分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总线 PCI9054 FPGA PCI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间热分离条件下带有延伸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流场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宏伟 尤军峰 +1 位作者 张铎 姚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5-598,共4页
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二维轴对称N-S方程,对级间热分离条件下带有延伸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展开前,受限尾流使延伸锥、发动机后封头及基础喷管外壁处于严重的热环境中;展开过程中,尾流作用在延伸锥上的气... 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二维轴对称N-S方程,对级间热分离条件下带有延伸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展开前,受限尾流使延伸锥、发动机后封头及基础喷管外壁处于严重的热环境中;展开过程中,尾流作用在延伸锥上的气动力变化剧烈。计算结果对发动机的热防护设计及展开机构的驱动力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延伸喷管 尾流 级间分离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波长自动调谐脉冲CO_(2)激光器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其坤 苗昉晨 +8 位作者 司红利 沈辉 高飞 于德洋 张阔 张冉冉 赵崇霄 陈飞 郭劲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7-1012,共6页
面向机载激光差分吸收雷达对小型轻量化激光光源的应用需求,研制了紧凑型自动调谐脉冲CO_(2)激光器。首先,研究了射频波导腔内光束和自由空间光学斩波光束孔径匹配关系,设计了具有实焦点的腔内光束变换系统,实验验证了斩波器通光孔径对... 面向机载激光差分吸收雷达对小型轻量化激光光源的应用需求,研制了紧凑型自动调谐脉冲CO_(2)激光器。首先,研究了射频波导腔内光束和自由空间光学斩波光束孔径匹配关系,设计了具有实焦点的腔内光束变换系统,实验验证了斩波器通光孔径对激光脉冲波形的影响。其次,研究了CO_(2)激光器的波长调谐特性,分析了相邻激光谱线光栅衍射角度差,并基于高精度电动转台和金属闪耀光栅,实现了CO_(2)激光器波长自动调谐输出。最后,基于小型轻量化模块设计,完成了紧凑型自动调谐脉冲CO_(2)激光器集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在1 kHz条件下运转稳定,脉冲宽度为350 ns,峰值功率为3.7 kW,在9.2~10.7μm范围内测试到30条激光谱线,重量为18 kg,本文研究为机载激光差分吸收雷达提供了一种小型化探测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器 机械调Q 波长自动调谐 小型化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停气弹稳定的盒型梁桨叶动力学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红州 刘勇 +1 位作者 张呈林 沈庆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31,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盒型梁桨叶的挥舞/摆振气弹稳定性分析模型,提出了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的灵敏度分析方法,采用Satisficing Trade-off Analysis算法,实现了盒型梁桨叶气弹稳定性条件下多约束、多目标优化。最后完成了模型旋翼桨叶的...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盒型梁桨叶的挥舞/摆振气弹稳定性分析模型,提出了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的灵敏度分析方法,采用Satisficing Trade-off Analysis算法,实现了盒型梁桨叶气弹稳定性条件下多约束、多目标优化。最后完成了模型旋翼桨叶的优化与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气弹稳定条件下,在自转惯量、振动固有频率等多约束条件下,实现桨叶质量减少11.3%,应力减少3.7%的多目标优化,优化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弹稳定性 盒型梁桨叶 多目标优化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气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仁良 谷伟岩 +2 位作者 席华彬 于雪梅 张学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且具有飞行试验简便,不受直升机装载和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限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悬停性能 参数辨识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碳纤维混杂多尺度增强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曲艳双 张福华 陈曰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9,共5页
碳纳米管(CNTs)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将CNTs引入到碳纤维(CF)表面制备CNTs/CF纳、微米复合增强体,可同时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从而获得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CNTs/CF混杂... 碳纳米管(CNTs)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将CNTs引入到碳纤维(CF)表面制备CNTs/CF纳、微米复合增强体,可同时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从而获得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CNTs/CF混杂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复合材料 多尺度增强体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桨叶蒙皮层间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存旺 张呈林 +1 位作者 刘勇 沈庆楼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86,共5页
蒙皮分层是复合材料桨叶疲劳破坏的主要形式。文中以应力强度因子为蒙皮分层扩展参数,应用准三维方法及复合材料桨叶结构模型,推导带预扭角的直升机桨叶蒙皮的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同时依据各向异性体界面断裂力学,分析蒙皮存在初始裂纹... 蒙皮分层是复合材料桨叶疲劳破坏的主要形式。文中以应力强度因子为蒙皮分层扩展参数,应用准三维方法及复合材料桨叶结构模型,推导带预扭角的直升机桨叶蒙皮的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同时依据各向异性体界面断裂力学,分析蒙皮存在初始裂纹时裂尖的振荡性,并采用相互积分法给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论证文中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桨叶蒙皮 分层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仿真的通信干扰压制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楠 何俊 +1 位作者 齐锋 熊俊卿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针对目前计算通信干扰压制系数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入信号仿真计算方法。介绍了通信干扰压制系数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信号仿真的通信干扰压制系数计算,结合典型通信干扰战术背景,计算了不同样式干扰信号对模拟语音调频通信的干扰压制系数... 针对目前计算通信干扰压制系数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入信号仿真计算方法。介绍了通信干扰压制系数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信号仿真的通信干扰压制系数计算,结合典型通信干扰战术背景,计算了不同样式干扰信号对模拟语音调频通信的干扰压制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通信对抗战术计算中根据通信装备和通信对抗装备的性能参数高精度、经济地计算通信干扰压制系数提供一种通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仿真 通信干扰压制系数 战术定量计算 模拟语音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量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长垠 张守权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9,23,共3页
在热流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利用惠斯登电桥平衡电路和热敏电阻器补偿不能解决流体本身温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介绍一种用于补偿流体温度变化引起测量误差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温度补偿后,可以基本消除流体温度变化引... 在热流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利用惠斯登电桥平衡电路和热敏电阻器补偿不能解决流体本身温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介绍一种用于补偿流体温度变化引起测量误差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温度补偿后,可以基本消除流体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量传感器 温度补偿 斜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武强 刘其中 褚雷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8,共3页
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基于稳定ZrO2固体电解质的氧泵作用,通过气体扩散控制供给阴极的氧而得到极限电流。基于该原理,研制了用ZrO2固体电解质和多孔陶瓷基片作为扩散层构成的多孔层型氧传感器。在Nr-O2混合气体中,对传感器... 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基于稳定ZrO2固体电解质的氧泵作用,通过气体扩散控制供给阴极的氧而得到极限电流。基于该原理,研制了用ZrO2固体电解质和多孔陶瓷基片作为扩散层构成的多孔层型氧传感器。在Nr-O2混合气体中,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氧摩尔分数时,灵敏度为0.5mA/10^-2,工作温度为650~860℃,线性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电流 氧传感器 多孔陶瓷 固体电解质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