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密度比与摄取比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亭亭 于丽娟 +1 位作者 李迎辞 陈暮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是非常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准确的纵隔分期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手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已成为肺癌患者分期的常规手段... 背景与目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是非常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准确的纵隔分期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手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已成为肺癌患者分期的常规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肺癌患者术前全身PET/CT显像结果。7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共取出413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为45枚。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测量淋巴结短径、CT值、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及纵隔血池的CT值与SUV等参数,计算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值以及淋巴结与纵隔血池SUV摄取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截断点,分析密度比、摄取比与淋巴结良恶性关系,并与常规PET/CT法、PET/CT综合分析法比较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性。结果密度比对淋巴结诊断的截断点为0.9,摄取比的截断点为1.2,当密度比≤0.9、摄取比≥1.2时,PET/CT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将淋巴结短径、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密度比、摄取比综合计算PET/CT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95.2%,而常规PET/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89.8%,PET/CT综合分析法诊断的准确率为90.8%。结论将PET/CT密度比、摄取比与淋巴结短径及SUVmax综合在一起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优于常规PET/CT法及PET/CT综合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密度比 摄取比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雪艳 段钰 于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表现,在PET/CT图像上分别测量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短径和最大...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表现,在PET/CT图像上分别测量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短径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利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并评估其对ALN转移的诊断效能。另外,应用χ2检验比较PET/CT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LN转移上的诊断效能。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ALN转移29例。以患者为单位和以病灶为单位,PET/CT诊断A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21%、84.21%、89.23%、80.00%、85.52%和61.68%、98.26%、94.96%、82.81%、85.55%;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和SUVmax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5 mm(敏感度为66.82%,特异度为89.30%,准确率为81.49%)和1.1(敏感度为91.12%,特异度为95.27%,准确率为93.83%),其中SUVmax曲线下面积更大;以同时满足淋巴结短径≥6.5 cm和SUVmax≥1.1为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0.46%、99.00%和82.14%。结论:^(18)F-FDG PET/CT对于乳腺癌ALN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以患者为单位,灵敏度较高,而以病灶为单位,灵敏度略低;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以SUVmax≥1.1作为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标准,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结直肠癌总病灶糖酵解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3
作者 田墨涵 于丽娟 +3 位作者 秦誉 王大龙 王欣 李迎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CRC)PET/CT显像总病灶糖酵解(TLG)与其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6例病理证实的CR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1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7例)的术前PET/CT资料,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CRC)PET/CT显像总病灶糖酵解(TLG)与其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6例病理证实的CR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1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7例)的术前PET/CT资料,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TLG。以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和正常黏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VEGF-C的表达,D2-40标记淋巴管,记数LVD,分析其与SUVmax及TLG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VEGF-C和GLU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均<0.01)。淋巴结转移组的SUVmax、TLG、LVD和VEGF-C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SUVmax:t=3.602,P=0.001;TLG:t=3.421,P=0.002;LVD:t=3.051,P=0.004;VEGF-C:χ2=8.047,P=0.045)。SUVmax与TLG、TLG与LVD、TLG与GLUT-1的累积光密度(IOD)值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07、0.654、0.367,P均<0.05)。VEGF-C不同表达等级间TLG和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2、35.579,P均<0.001)。GLUT-1与VEGF-C的表达水平呈等级相关(r=0.302,P单侧=0.028)。结论结直肠癌病灶的TLG与LVD和VEGF-C存在正相关,TLG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总病灶糖酵解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平扫结合DWI在胃癌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的价值 被引量:28
4
作者 耿晓丹 于丽娟 +2 位作者 陈慕楠 王文志 李迎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9-63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术前准确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该研究旨在探讨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术前胃癌T... 背景与目的:胃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术前准确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该研究旨在探讨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术前胃癌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前瞻性开展了胃癌3.0 MRI平扫+DWI成像研究,其中35例胃癌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在术前进行T分期及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MRI结合DWI与手术病理T分期结果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在MRI上分别测量淋巴结的的长径、短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肌肉ADC(relative of muscle’s ADC,rADC_m)值(rADC_m=ADC_(淋巴结值)/ADC_(左侧竖脊肌值))以及相对原发灶ADC(relative of primary tumor’s ADC,rADC_p)值(rADC_p=ADC_(淋巴结值)/ADC_(胃癌原发灶值))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各项观测指标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评估各项指标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35例患者MRI结合DWI术前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_1期75%,T_2期100%;T_3期76.47%;T_4期75.00%。良恶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ADC值、rADC_m值及rADC_p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rADC_m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淋巴结长径、短径、ADC值、rADC_m值和rADC_p值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9.55 mm、6.05 mm、0.934×10^(-3)mm^2/s、0.60和1.083,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9.00%和73.10%、59.00%和69.80%、82.60%和88.50%、83.70%和84.60%、78.20%和80.80%。结论:MRI结合DWI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磁共振成像 T分期 淋巴结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PERCIST1.0和RECIST1.1标准评价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微娜 于丽娟 +1 位作者 杨之光 辛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 :应用^(18)F-FDG代谢PERCIST1.0及解剖学RECIST1.1两种标准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反应,对比分析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差异及治疗反应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2月间多中心... 目的 :应用^(18)F-FDG代谢PERCIST1.0及解剖学RECIST1.1两种标准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反应,对比分析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差异及治疗反应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2月间多中心病理证实原发宫颈鳞癌患者共22例,FIGO分期ⅡB~Ⅳ期,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两次^(18)F-FDG PET/CT扫描,应用PETCIST1.0及RECIST1.1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同治疗反应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CC-Ag变化水平。结果:PERCIST1.0标准评价结果:CMR 3例、PMR 9例、SMD 7例及PMD 3例;RECIST1.1标准评价结果:CR 0例、PR 11例、SD7例及PD 4例。两种标准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6.76,P=0.01),Kappa值为0.321(P=0.018),其中10/22(45.45%)例患者两种标准评价结果不一致。PERCIST1.0和RECIST1.1标准评价治疗有效率(CMR/CR+PMR/PR)分别为:54.55%(12/22)和50%(11/22),其中PERCIST1.0评价为2例CMR、6例PMR及3例SMD,而RECIST1.1全部评价为PR;同时,RECIST1.1评价7例SD,而PERCIST1.0评价为1例CMR、3例PMR及3例SMD。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组患者SCC-A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F=7.08,P=0.002),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γ=0.529,P=0.011)。有效组(CMR+PMR)治疗前、后SCC-Ag存在明显差异(T=2.28,P=0.044);而无效组(SMD+PMD)治疗前、后SCC-Ag明显不显著(T=-0.42,P=0.687)。结论 :PERCIST1.0和RECIST1.1两种标准对宫颈癌CCRT治疗反应的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ERCIST1.0标准更能准确评价宫颈癌CCRT的不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